兩天連演五部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張昊辰、許忠對自己提出什麼要求?

2020-12-23 騰訊網

「我之所以不想去定義五部貝多芬鋼琴協奏曲,是因為怕給自己找陷阱。定義了這個詞,就好像被固定住了。每一遍彈奏肯定都不一樣,這就是音樂有意思的地方,它永遠不會掉到詞語的陷阱裡面。」張昊辰說。

8月7日、8日,「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音樂會」將為即將公布的上海大劇院2020演出季揭幕。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青年鋼琴家張昊辰擔綱獨奏,這是兩位蜚聲國際的音樂家首次合作,他們將攜手在連續兩天音樂會中,完整呈現貝多芬五部鋼琴協奏曲。

作為國際樂壇新星,張昊辰繼2009年獲得第十三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後,2017年榮獲久負盛名的艾弗裡·費舍爾音樂職業大獎。此次張昊辰或將打破國內未有華人鋼琴家連續上演全集的紀錄。在上座率控制在30%以內的要求下,上海大劇院仍為酬答樂迷制定限量聯票,以優惠價格欣賞2場全集音樂會,發售24小時內即迅速售罄。

貝多芬創作的鋼琴協奏曲中,「第一號」「第二號」繼承莫扎特與海頓的傳統,體現出對平衡和諧的美學追求。「第三號」在豐富鋼琴音色的同時,增強了戲劇性衝突,隱含交響韻味。「第四號」增加了不同性格主題間的對比,同時具備詩意的柔美。有別於上述作品,「第五號」技術難度最高,格局最為宏大。

張昊辰說自己的氣質最契合「第四號」,「這部相對來講陪伴我的時間長一些,有些片段不那麼『實』,不能很明確地知道它的精神在哪裡,有一點曖昧的地方。我覺得五部協奏曲都不是那麼好形容,比如第三號,它有一種很難形容的中年貝多芬的東西,生猛、苦澀,帶有一點諷刺的感覺,很難定位。第二部也是,有些人說比較像莫扎特和海頓風格,但它的華彩又寫得非常貝多芬,真的很難說清楚。」

連續兩天完整呈現五部協奏曲,張昊辰表示,「大部分演出不會按照順序去排,其中可能牽扯到票房等實際考慮,大家通常會把第四和第五分開,因為第四和第五是最流行的兩部。我覺得最理想的還是能按照曲目編號順序來,這樣能很清楚地聽到貝多芬創作歷程。」

在張昊辰看來,連彈五部協奏曲首先是體量上的挑戰,「先不去說如何在五部之間做出變化,硬體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於樂隊、指揮、獨奏都是這樣。通常我可能就演奏一部到兩部協奏曲,現在是五部協奏曲。一般應該是第一天演三部,然後休息,然後再演兩部,或者是2-1-2分三天。兩天之內連在一起演,對體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驗。」

他還透露,疫情期間在忙和練琴不太有關的事情,「看書、看電影,都是平常不太有時間幹的事情。音樂家很需要有這樣的時段,能夠靜下來。我們雖然說是自由職業者,但音樂家生活是非常不自由的,沒有固定日程,要到哪裡都是根據演出需要,很難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突然有這麼長想幹嘛就可以幹嘛的時間,搞音樂的人應該都蠻嚮往的。」

此番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系列中,除了張昊辰與許忠的組合以外,也是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首次以專場的形式完整呈現這一系列曲目,並將採用經典德奧樂隊編制,力圖貼近還原具備本真特色的「貝多芬」。

許忠表示,樂隊陣容保持在12個一提、10個小提、8個中提、6個大提和4個貝斯,希望能夠讓鋼琴更加豐滿,樂隊更有靈巧度。在第二部協奏曲的時候,弦樂編制更短,變成10-8-6-4-3,「對於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對木管、銅管來說堅持這麼長時間,而且不換人的話,是非常難的。尤其是第二樂章需要很多的力量,平時在歌劇當中他們是有很多地方可以休息的。關鍵還是在『和』,好的伴奏能夠讓獨奏家自由發揮,這是我非常希望做到的。」

相關焦點

  • 不長不短的貝多芬之旅——略談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及其演奏與錄音
    貝多芬對此的表現卻很分明。哪怕在最初的兩部鋼琴協奏曲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後來那麼「貝多芬」的音樂形象,這些作品對作曲家的價值還是非常之大。目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其實是貝多芬最初的鋼琴協奏曲,只是發表得更晚。貝多芬自己曾在信中提到,該作並非他最好的作品。可很難忽視的一點是,這無論如何都是他當時最重要的樂隊作品之一。
  • 【傑出鋼琴家】超越炫技——張昊辰鋼琴獨奏音樂會
    鋼琴家 張昊辰       繼2009年獲得了第十三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後,張昊辰通過他對音樂的深刻感觸、超凡的想像力以及華麗的技巧俘獲了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亞洲觀眾們的心。 在2019-2020樂季,張昊辰繼續與雅尼克·涅傑-瑟貢執棒的費城交響樂團合作,他們一同參與到了樂團在費城的音樂會和日本的巡演中。在這個樂季中,除了與新加坡交響樂團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合作以外,張昊辰與許忠指揮的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演出了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此外,他還在中國舉辦了鋼琴獨奏音樂會巡演。
  • 探尋協奏曲藝術的真諦——略記寧峰、張昊辰與張國勇合作的協奏曲之夜
    黃崢(雙簧管)、寧峰(小提琴)與張昊辰(鋼琴)三位獨奏家,分別同張國勇指揮的上交合作,演出弗朗賽的《花鐘》、科恩戈爾德《小提琴協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聽後,深感這樣的演出標定了國內協奏曲演繹的頂尖水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出並非一位指揮為明星獨奏家「伴奏」,而是真正實現了協奏曲藝術的精神,即獨奏與樂隊進入理想平衡,共同締造傑出的演繹。
  • 貝多芬250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收藏
    在這有編號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中,第一、第二號明顯能看到莫扎特與海頓的痕跡,其藝術表現所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平衡中的美。第三號協奏曲中,開始出現貝多芬自我個性的追求以及戲劇性衝突,貝氏激情逐漸濃烈。第四號協奏曲陰柔與陽剛對比交替,樂隊的協奏和鋼琴的個性互相充分發揮。而第五號協奏曲因為華彩樂段與樂隊效果的烘託,使整部作品成為高漲的情緒與豪邁的激情的寫照,閃爍著英雄主義的輝煌和光彩耀目的美。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在貝多芬有編號的5首鋼琴協奏曲中,第一、第二號明顯繼承莫扎特與海頓的傳統,其藝術表現所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平衡中的美,第三號協奏曲中,開始出現貝多芬個性追求的那種戲劇性衝突,鋼琴被賦予明顯的激情。第四號協奏曲增加了陰柔與陽剛之間的對比,樂隊更富動力,鋼琴的個性更給予充分的發揮。
  •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
    我喜歡的鋼琴協奏曲,除了莫扎特的,勃拉姆斯的,就是貝多芬的。況且,勃拉姆斯除外,我喜歡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都勝過他們的交響曲,也許因為鋼琴與樂隊的角色對比與變化,能使管弦樂色彩表現得更生動。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相比,莫扎特是清新與清麗,貝多芬是雄曠與雄渾,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更豐滿體現了他的交響性。
  • 《文藝熱搜榜》:張昊辰挑戰貝多芬全部鋼協,電臺主播書寫老中青三...
    導演蔡東鏵把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唱段與鋼琴三重奏演繹的貝多芬作品做了一個融合與創編,保留了崑曲的唱腔旋律和咬字,但以西洋室內樂形式進行重新編配。蔡東鏵《牡丹亭·音樂傳奇》系列現場劇照近年來,越來越多音樂家和作曲家在中西結合的道路上作出了創新。
  • 【今日名曲】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30歲時創作了這部《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被視為鋼琴協奏曲晚期古典風格的代表性作品。當時莫扎特去世不久,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還經常在音樂會上被演奏,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貝多芬自己也非常喜歡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尤其非常喜歡莫扎特近30部鋼琴協奏曲中的兩部小調曲目,還為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寫了華彩樂段,而對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他曾對友人表示「我們永遠都想不出那樣的構思。」後來的研究者甚而認為貝多芬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簡直就像是對莫扎特第24鋼琴協奏曲的回憶。
  • 「貝多芬的皇帝」——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op.73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op.73是公認的貝多芬最偉大最輝煌的一首鋼琴協奏曲,也是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中最後一首。
  • 貝多芬最好聽的鋼琴協奏曲 齊默爾曼獨奏 伯恩斯坦指揮
    貝多芬共有五部鋼琴協奏曲,我們要聽的是第三部,即《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Op.37(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inor Op 37)。五部協奏曲在他創作生涯中均屬於早中期作品,第三部雖不及第五部(皇帝協奏曲)輝煌,但無論從作品解析度和鋼琴表現力來說,這部協奏曲都是最值得聽最好聽的。
  • 基辛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收藏
    基辛演奏曲目廣泛,長期以來一直以詮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別是蕭邦、拉赫瑪尼諾夫、李斯特的作品見長。 但是有一點,這些年來已經比較明確,那就是基辛是極富特質、卓爾不群的貝多芬作品演奏者,他是繼埃米爾·吉列爾斯以後,出生於俄國的貝多芬最佳演繹者。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最美麗的一首,你知道麼?
    在貝多芬有編號的5首鋼琴協奏曲中,在早期,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風格屬於是古典樂派。在這一時期,貝多芬為了能夠更快地被聽眾認可,他在作品風格上對海頓和莫扎特的傳統模式比較遵循,同時也把自己的個人情懷融入到了作品中,體現出了自己的個性思想。第一、第二號明顯繼承莫扎特與海頓的傳統,其藝術表現所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平衡中的美。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
    No.5 in E Flat》,作品編號op. 73,這部作品的別名是《皇帝鋼琴協奏曲》。這部作品是貝多芬最著名的鋼琴協奏曲。1809年1月,英國政府已將奧地利拉入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年4月至5月間,奧地利遭到法軍攻擊,維也納被圍困。貝多芬躲進弟弟的地窖當中,以躲避法軍炮火。至於身兼貝多芬學生及朋友的魯道夫大公,逃往維也納城外。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鋼琴協奏曲篇
    >· 淺談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創作與專輯推薦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作品73,第一樂章:快板‍~柏林愛樂樂團、內田光子(鋼琴)、西蒙 · 拉特(指揮)~~什麼是協奏曲~莫扎特完善了當時常見的「協奏曲-奏鳴曲」曲式,貝多芬完美地沿襲了莫扎特所建立的傳統,追求更強有力的音響共鳴與更豐富多變的音色,來適應他自己的審美需求。貝多芬是最早在樂譜中加入具體踏板使用標記的作曲家之一,並將鋼琴協奏曲擴展為英雄史詩般的大型鋼琴作品。這使獨奏者佔據統領地位,成為觀眾高度關注的焦點。
  • 協奏曲藝術的真諦 | 樂評
    黃崢(雙簧管)、寧峰(小提琴)與張昊辰(鋼琴)三位獨奏家,分別同張國勇指揮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弗朗賽的《花鐘》、科恩戈爾德《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演出並非一位指揮為明星獨奏家「伴奏」,而是真正實現了協奏曲藝術的精神,即獨奏與樂隊進入理想平衡,共同締造傑出的演繹。
  • 貝多芬作品:第三鋼琴協奏曲 Op.37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作於1800年,題獻給路易斯·費迪南德王子(Louis Ferdinand),於1804年出版:在法國大革命以後,當時的社會背景對音樂的創作表現內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時貝多芬30歲,這部《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被視為鋼琴協奏曲晚期古典風格的代表性作品。
  • 《文藝熱搜榜》:張昊辰挑戰貝多芬全部鋼協,電臺主播書寫老中青三代藝術家故事,Dior與Anna Sui滬上PK
    導演蔡東鏵把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唱段與鋼琴三重奏演繹的貝多芬作品做了一個融合與創編,保留了崑曲的唱腔旋律和咬字,但以西洋室內樂形式進行重新編配。熱搜指數:7.8近日,上海歌劇院對外發布,他們將於8月7、8日推出「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音樂會」,由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家、鋼琴家許忠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與青年鋼琴家張昊辰聯手,在兩天的時間裡演繹貝多芬所有鋼琴協奏曲
  • 超in樂事丨張昊辰:彈巴赫?或許可以再等等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搜索他的名字,你可以找到各類風格的媒體報導,連他的粉絲會都開始系統發表對其琴藝的評論。張昊辰已經成為了中國鋼琴領域的一種現象。文/顧超從大眾傳播角度,張昊辰不是什麼超級明星,沒上過什麼娛樂新聞,為人低調內斂;但他有一批無比欣賞他的才華,並且真誠地喜歡他的演奏的擁躉,這一切都來自他的演奏。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馬拉松音樂會
    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我系將迎來一場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的馬拉松音樂會。
  • 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協奏曲》,就只有今天要介紹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部作品。這一樂章從定音鼓的五擊開始,因此這首協奏曲也被稱作《定音鼓協奏曲》,樂隊前奏將呈示部的主題首先演示一遍。其中的D大調主部主題沉靜、安詳,A大調副部主題力度有所加強,並在重音拍上採用頓音,顯得非常堅定、果斷。整個樂章中一直由主部主題佔據主導地位,副部主題與主部主題有對比,但是沒有激烈的衝突。整個樂章的情緒是沉著、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