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棋局 | 每段低谷都需要得到救贖

2020-11-12 四一


一口氣看完了 7 集 The Queen's Gambit《后翼棄兵》。一秒都沒有快進,許多地方還倒回復看了幾遍。這部劇講得是西洋棋天才少女成長得真·大女主爽劇。

  

這兩年上映了好幾部非常火爆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劇,此前引起熱議的有《致命女人》和《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三部劇有個共同點是不可避免的涉及了女性獨立的話題。

  


但《女王的棋局》和這兩部劇不同的是前兩部劇偏家庭多一些,而後者是全程無狗血無尿點的事業型,而這裡不得不提的是,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無數個女人,結局也應對了這個場景,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也是站著無數個男人。

該劇之所以讓人爽,除了是一個講女性衝破男性社會的獨立的故事;也是關於團隊合作,涉及了一些國家政治層面的格局博弈和榮耀的故事;更是一個有著悲慘童年,被巨大的童年陰影籠罩的天才徐徐前進需要有朋友陪伴,走向一個與自我和解的故事。

 

01

豆瓣上有些人說:「后羿棄兵實在拍的太好了,捨棄某些部分,如同經歷剝離女性特質當然會還原後天形成的第二性為『先天』所謂的第一性,同樣真第一性們也會遭受到無所不在權利無形的壓迫,把自由選擇留給人類古老的遊戲,64格黑白棋相間的棋盤上有了無限的備選項,所以主體性的歸屬也有了無限可能。」

  

就像Beth在見到其他棋手在賽後研究比賽的棋局,所表示的那樣,復盤研究其實沒有什麼必要,因為每一次遇到的對手以及遇到的棋局都會不一樣,所以她早就做好了準備面對一切未知的可能性。

 


「無限的可能性」這句話這兩年聽得越來越多了。最出圈的還要屬「乘風破浪的姐姐」裡的X牌。X牌在評委手裡是待定的意思,在張雨綺手裡就是「很好,無限可能。」

 

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因為有強大的自信,所以無懼任何可能性。

  

Beth在她的專業領域一直都是佼佼者,無疑是強大的。從小到大她的目標簡單而堅定,不為任何外物轉移。

在自我追逐面前,愛情、金錢、名聲、宗教、政治全部都靠邊站。

  

02

不管是男權還是女權,一個性別的崛起肯定是要建立在壓迫感之上的,這樣才會有一種「勝利者」的姿態,這也是太多影視劇在不斷進行渲染的地方,成為冠軍的魅力成為無數棋手的終究追求,包括Beth也是在不斷尋求勝利,再次勝利,贏成為了她的心癮,而輸成為揭破心魔的屏障。

再加上從小面臨著親人的捨棄,孤兒院物質的匱乏,同性的嫉妒孤立,對於關心陪伴的渴望,一系列情感困境接踵而至,而處於這種情況之下的人物形象也會更豐滿立體。


  

貫穿全劇,我們可以看出Bbeth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


幸運的是她生來卓爾不凡,天資過人。不幸的是童年悲慘經歷下的陰影,如影隨形籠罩著她,把她分裂成AB兩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A面是象棋領域裡佼佼者,隨著一場又一場競技賽事的展開,她獲得了無數的榮耀,巨大的金錢名利接踵而來。


B面是她無法控制的酗酒、嗑藥、濫交等癮症一個接一個發生。


另外她冷漠,疏離人群,不善言辭,不善社交。

  

Beth之所以有著這樣的反差,絕大多數原因是童年陰影所致。

  

03

啟蒙老師薩貝先生問她,你為什麼下棋?

她說:」64個方格組成的世界裡很安全。」

64個方格外的世界,充滿恐懼和傷害。

  

9歲那年,親生母親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著車帶Beth去見五年沒見的父親,遭到父親強烈的嫌棄和排斥,被拒之門外。


在驅車回家途中,命運給Beth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親生母親跟她說:「當一個人對你說我這是為你好,那將是最糟糕的時候,我這次是真的為你好。」說完就跳車自殺了。

  

Beth成了一名孤兒,隨後寄居於福利院。

天才總是孤獨的,有著高智商的Beth與孤兒院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好在最後還是收穫了一個大她許多的黑人姑娘喬琳的友誼。

  

母親的自殺給年幼的Beth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衝擊,使得她進入孤兒院後很快對鎮定劑產生了依賴性,每天只能藉由這枚小小的藥丸控制情緒,過平常的日子。一旦缺乏鎮定劑,她正常的生活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04

十三歲那年,Beth被惠特利夫婦領養,這時的她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極強自我保護機制的女孩,經常給人高冷又不在乎任何人感受的印象。

  

但也正因為這種我行我素,她的西洋棋天賦開始在孤兒院之外的世界裡綻放。

  

跟著養父母回到家的第二天,在圍觀養父母爭吵的過程中,她發現養父基本上不在家,養母是家庭主婦,所有的經濟來源都來自於養父,一旦養父離家或者不拿錢回家的時候,養母就會深深的陷入恐懼中,在這種巨大的恐懼下,養母染上了酒癮。最後在和Beth參賽的途中,酗酒死在了酒店裡。

  


養母和Beth是母女,也是朋友以及合伙人。

  

在失去丈夫的那一天,這個沒有任何獨立生活能力的女人,決定好好做個母親。

當她發現Beth能夠依靠下棋賺錢時,立即打起精神給女兒充當起經紀人,手把手打理著女兒的業務,分寸把握的極好,既支持了女兒的事業和夢想,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價值,賺取了金錢。


在發現Beth和男生在一起的時候,儘管擔心她的安全,卻還是支持她,告訴她下棋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Beth日常只有下棋,沒有其他的生活時,和她說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人生和成長才是。

  

這個聰明的女人在Beth的生命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子,對Beth的人格建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養母死後Beth又是孤單一人,同時活成了養母的樣子,酗酒成性。


有人說,最深沉的愛,莫過於,你死後,我活成了你的樣子。


05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帶有強烈不安全感,那麼很可能會延續到她的成年之後,除非本人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並積極作出有效的應對,否則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慣性伴隨終身而且還會涉及到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

  

原生家庭給Beth的創傷是非常嚴重的,導致她在安全感和愛上是極度缺乏的。


給她造成不安全感的因素很多, 比如她在兩個原生家庭中都缺少父親的關愛,都是由母親這樣單一的角色斷斷續續陪伴著度過。


兩位母親角色本身自身人格就有障礙,這種家庭環境和教養對於任何孩子來說都不亞於一場災難。


因為單親母親那種不安和自我保護會自然而然地投射到孩子身上,這會讓孩子潛意識裡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同時,對這個世界也無法產生信任。渴望陪伴和關注卻不會表達出來,從而情感受阻。

  

因此,儘管全劇無比克制,如同西洋棋樣準確優雅。卻暗湧著壓抑、瘋狂、該死的沉默和孤獨,以及無數治癒。

  

06

被領養後,Beth換了新的學校,在新的學校裡,她的穿衣打扮成為了女同學日常嘲笑的因素,也成為了Beth童年的創傷之一。


Beth第一次拿到下棋比賽贏得的一百美金後就立即去了商場大肆買買買。

此後的人生中,她也沉迷華服美履。還因為購買了太多的衣服而發生經濟危機,不得不依靠朋友的相助才能去參加莫斯科的象棋比賽。

童年物質匱乏,長大後瘋狂彌補。

  

07

從小媽媽告訴Beth「黑暗沒有什麼好可怕的,說真的,我甚至認為世界沒什麼好可怕的,在哪裡都一樣,世界上強大的人不害怕面對孤獨。你要擔心的是其他人,那些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反應,怎麼感受,使你不知不覺中消耗自己的人生,只為了追尋,其他人要你追尋的事物。總有一天,你會自己一個人,所以你要學會怎麼照顧自己。」

  

和一群女孩子坐一起,其他人只關心男女關係,她的世界只有象棋,因為她見過廣闊的世界和金錢名利。

  

塵世裡才有男女之別,當一個人到達一定境界,只有高下之分,雲泥之別。



這部劇看著是說當一個女孩擁有了事業、成就、自己掙來的財富後,會活得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她不需要刻意去討好任何人,因為人們會朝你蜂擁而來。

  

但也很赤裸裸地告訴大家,一個女性必須要有天賦且自律、努力才能逃脫層層桎梏,她必須是萬裡挑一的女性才能在男權社會脫穎而出,沒有比這更現實的了。

  

人這一生,哪怕是天才也得沿著童年的痕跡走出童年陰影。


每段低谷都需要救贖。

相關焦點

  • 《女王的棋局》:每一次跌落都需要救贖
    《女王的棋局》(又名 《后翼棄兵》),於10月23日上線。這部由斯科特·弗蘭克指導,安雅·泰勒·喬伊主演的電視劇,講述的是天才棋手逐漸登上國際舞臺的故事。在薩貝先生的小屋裡,貝絲發現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比如合照、借條、剪報,而這些都是她才會懂的事物。通過薩貝先生的救贖,貝絲重整旗鼓,接受了這套勝者為王的社會規則。她不再墮落,與骨子裡的叛逆任性告別,雖然距離真正的"自我"越來越遠,但成長大抵都是如此。
  • 如果《女王的棋局》拍中國版
    網絡上有網友給出了最近大熱的美劇《女王的棋局》如果拍中國版的方案:68年上海老三屆知青李淑芬來四川援建,被當地貧下中農改造得最徹底的是學會了成麻,她迅速展露慧根,人稱蜀中麻仙。李淑芬:「我不懂政治,麻將就是麻將,是一種純粹的信仰」 《女王的棋局:后翼棄兵》就叫《李麻仙的單吊九筒》。淑芬胡了之後,蚵仔哥把紅中塞到淑芬手裡:「我們始終是一家人。」最後一幕淑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群老人打麻將,老人看到淑芬紛紛圍上來說,我打的是四川麻將,我打的是廣東麻將……最後淑芬坐下拿起一個 說:「我們打的都是中國麻將」。
  • 獨自看見最美的風景,孤單而燦爛——《女王的棋局》
    《女王的棋局》應該是近期最熱的美劇,《The Queen’s Gambit》這個英文名字其實是西洋棋中一個經典的開局,更加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后翼棄兵》。所以,市面很多推薦和資源將這部影片定名為《后翼棄兵》。我其實也是比較喜歡《后翼棄兵》這個名字的,雖然女主只在最後的決戰一役選擇了這個開局,但是伴隨著女主棋藝和人格的成熟,從黑白棋子中參悟捨棄與放下的人生奧義,顯然更貼合劇義。
  • 美劇《女王的棋局》講述了什麼 《女王的棋局》結局是什麼
    美劇《女王的棋局》講述了什麼這部劇叫《女王的棋局》,導演斯科特弗蘭克,他曾執導的《無神》《無恥之徒》等劇都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分。女主安雅泰勒—喬伊,她在2015年出演的《女巫》這部劇廣受好評,在《女王的棋局》中,她那一雙深邃的眼睛,仿佛就是那一個孤獨的天才少女。
  • 「女王的棋局」不夠爽!網劇《棋魂》裡「衝段少年的棋局」更上頭
    但是在看劇的過程中,Beth的成長曆程,包括最後一戰在天花板構思棋局,拒絕和解、席捲殘局的帥氣,彈幕上刷起的「神之一手」,都不免讓人聯想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棋魂》!在褚嬴的好運加持下,時光輪空直接晉級,果然「當你真正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就連天地萬物都在幫你」誠不欺我!
  • 女王的棋局解釋:貝絲發生了什麼?
    Netflix的西洋棋劇《女王的棋局》以完美而微妙的敘事結尾。 為了理解女王的棋局的結局,人們必須反思1968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冠軍錦標賽的事件,以及貝絲為她的勝利所採用的策略。這是女王的棋局的結尾,以及之後發生在貝絲身上的事情。
  • 話題 | 撲克可以從《女王的棋局》中學到什麼?
    我希望《女王的棋局》的成功能夠激勵作家們嘗試圍繞遊戲進行更多的內容創作。"在Shahade眼裡,撲克版要想做好,最重要的是獲得對遊戲有深入了解的人的意見,她說《女王的棋局》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如果你要做一個撲克版,你需要從偉大的撲克玩家那裡獲得諮詢,他們也明白如何講述一個偉大的故事。"
  • 《女王的棋局》才是真正的時代劇
    作為一部講述美國西洋棋棋手 Beth Harman 生平故事的美劇,《女王的棋局》(原名 The Queen'文化、政治、音樂、藝術,當然還有時尚,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在那個時代裡發生著重大變化。而這些變又都在時尚領域得到了集中而生動的反應。催生巨大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1960 年,18 歲以下的年輕人佔美國人口總數的 36% 之高。嬰兒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一代人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成年期,他們拒絕再遵循父母那一代人的沉悶和保守。
  • 女王的棋局第六集餐廳女歌手唱的歌叫什麼 女王的棋局影視原聲bgm...
    在《女王的棋局》裡面的歌曲BGM都非常好聽,在第六集中餐廳女歌手唱的歌非常讓人喜歡,但據悉還沒有正式發布,那麼,第六集餐廳女歌手唱的歌叫什麼?  《女王的棋局》第六集餐廳女歌手唱的歌叫什麼  I Can't Remember Love - Anna Hauss。  據悉這首歌是為本劇寫的,還沒有正式發布。
  • 熱播美劇《女王的棋局》你看了嗎?
    《女王的棋局》《女王的棋局》是根據沃爾特·特維斯小說改編的美劇。先看看女主(安雅·泰勒-喬伊)的神仙顏值。有一說一,真的 太好看了,像櫥窗裡的布娃娃有沒有!再來說說劇情:女主的父母都是智商超高的人才,但在由於父母婚姻破裂,又在一次車禍中女主失去了母親,所以被送到孤兒院。在地下室裡,結識了西洋棋的啟蒙老師,之後開啟巔峰之路。一開始大爺並不想教她,但女主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和鎮定劑憑空在天花板上構建棋局以及堅持不懈想讓大爺教她下棋的決心。
  • 國產版《棋魂》已超《女王的棋局》
    基本上,下半年除了《曼達洛人》和《黑袍糾察隊》,也就只有《女王的棋局》能看了。封面海報拍得很好,天才美女的設定十分吸引人,基本上看完第一集後,Sara就可以肯定這部美劇可以大火,哪怕是西洋棋這種沒啥粉絲基礎的題材。因為劇集本質是孤獨少女逆襲的傳奇,還請了世界冠軍助陣,精心編排了女主的成長曆程,勵志的女性故事容易引起共鳴,每一集都有美美的服飾搭配。
  • 女王的棋局,女王的時裝
    西洋棋作為一項嚴肅、需要謀略的戰術性遊戲,歸功於這場秀,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與時尚有了聯繫。西洋棋比賽需要一顆美麗的頭腦,但誰說不能有美麗的外表?《后翼棄兵》改編自美國小說家Walter Tevis的1983年同名小說,講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AnyaTaylor-Joy飾演的孤兒Beth Harmon從西洋棋神童走向成功的故事,這段歷程也探討了情緒問題、藥物濫用、酒精成癮等話題。劇集上線後,它受到西洋棋界的積極回應,同時,片中的服裝和時尚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女王的棋局》觀後感
    最近看了一部劇《女王的棋局》,這部劇帶給我很多的思考。 女主是一個從小就被送到福利院的孩子,媽媽是位藥物成癮的數學教授,爸爸和媽媽離婚後便組建了新的家庭,女主媽媽自殺後女主便被送往福利院。 但期間女主有6年沒有碰過西洋棋,本來女主所在福利院會給小孩子鎮靜劑的藥片以便管理,但女主卻就此上癮,因為她在服用藥物後能在天花板上幻想出去棋局,並走棋。憑藉這個開掛的技能,女主打敗了師傅,還有師傅好友高中部教練,以及同時與多人下棋,大家都不敵她,但最終因為藥物在當時法律被禁,福利院再也不發這種藥物,她只好去偷藥,最後被院長禁止觸碰象棋。
  • 讓每個人都爽的《女王的棋局》,到底爽在哪?
    >這個事件的起因要從年底最火的飛網驚喜之作《女王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除了「女王的棋局,拒絕了陪同出行但還是在最後一場比賽時也是打越洋電話,通宵陪貝絲分析棋局,給予她支持。>這部劇還有一個爽點在於這個世界不只屬於天才,雖然貝絲贏了,但那些昔日一一被她打敗的人依舊在輔助她成長,每個人都有棋局之外的世界
  • 《女王的棋局》|我不是過去的囚徒
    這段時間以來,美劇《后翼棄兵》火了,人氣和口碑雙雙爆棚,豆瓣評分高達9.1。經歷了開年的魔幻與無常,又在「內卷」中備感焦慮的我們,在這部劇中得到了溫暖和撫慰。 該劇又名《女王的棋局》,很多人稱其為「爽劇」。
  • 圍棋女神黑嘉嘉火了,被譽為千年一遇的美少女,現實版女王的棋局
    最近這段時間美劇《女王的棋局》火了,這部電視劇江蘇的就是一位下西洋棋的美少女,在西洋棋比賽上大殺四方的故事。然而在中國卻真有這樣一位棋局上的女王,她就是被譽為千年一遇圍棋美少女的黑嘉嘉。黑嘉嘉是中澳混血,她擁有著混血兒的先天優勢,那就是顏值非常高。
  • 美劇資源▎又一部口碑爆棚的美劇《女王的棋局》,資源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首播: 2020-10-23(美國) 集數: 7 單集片長: 50分鐘 又名: 女王的棋局 /
  • 《女王的棋局》| 我不是過去的囚徒
    貝絲受到的另一個嚴重束縛,是安慰劑和酒精造成的心理依賴。它們給貝絲帶來過情緒的安寧、推演棋局的忘我體驗,卻無意中變成了另一種束縛,成為難以擺脫的成癮物質,讓她失去了自由。經過艱難努力,貝絲終於在決戰前夕戒掉了藥物和酒,輕裝上陣。
  • 《后翼棄兵》(女王的棋局)是安雅·泰勒-喬伊的紀錄片?
    | Anya Josephine Marie Taylor-Joy 安雅·約瑟芬·瑪麗·泰勒-喬伊生於1996年4月16日 美國佛羅裡達州 邁阿密女演員兼模特近期,一部名為《女王的棋局而這部劇的火爆程度是意外的,本以為會在《新變種人》這種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中獲得演繹事業的突破和認可,卻沒想到是因《后翼棄兵》得到了蛻變,從「小公主」到「女王」,安雅也如願擺脫了在《女巫》《分裂》等恐怖片中的標籤。
  • 顏值爆表爽劇《后翼棄兵》女王棋局大戰神醫閉目落子女王都看懵了
    導演: 斯科特·弗蘭克主演: 安雅·泰勒-喬伊 / 伊斯拉·約翰斯頓 / 瑪麗埃爾·海勒語言: 英語首播: 2020-10-23(美國)集數: 7單集片長: 50分鐘又名: 女王的棋局這段時間,讓哈蒙越發像個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