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了 7 集 The Queen's Gambit《后翼棄兵》。一秒都沒有快進,許多地方還倒回復看了幾遍。這部劇講得是西洋棋天才少女成長得真·大女主爽劇。
這兩年上映了好幾部非常火爆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劇,此前引起熱議的有《致命女人》和《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三部劇有個共同點是不可避免的涉及了女性獨立的話題。
但《女王的棋局》和這兩部劇不同的是前兩部劇偏家庭多一些,而後者是全程無狗血無尿點的事業型,而這裡不得不提的是,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無數個女人,結局也應對了這個場景,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也是站著無數個男人。
該劇之所以讓人爽,除了是一個講女性衝破男性社會的獨立的故事;也是關於團隊合作,涉及了一些國家政治層面的格局博弈和榮耀的故事;更是一個有著悲慘童年,被巨大的童年陰影籠罩的天才徐徐前進需要有朋友陪伴,走向一個與自我和解的故事。
01
豆瓣上有些人說:「后羿棄兵實在拍的太好了,捨棄某些部分,如同經歷剝離女性特質當然會還原後天形成的第二性為『先天』所謂的第一性,同樣真第一性們也會遭受到無所不在權利無形的壓迫,把自由選擇留給人類古老的遊戲,64格黑白棋相間的棋盤上有了無限的備選項,所以主體性的歸屬也有了無限可能。」
就像Beth在見到其他棋手在賽後研究比賽的棋局,所表示的那樣,復盤研究其實沒有什麼必要,因為每一次遇到的對手以及遇到的棋局都會不一樣,所以她早就做好了準備面對一切未知的可能性。
「無限的可能性」這句話這兩年聽得越來越多了。最出圈的還要屬「乘風破浪的姐姐」裡的X牌。X牌在評委手裡是待定的意思,在張雨綺手裡就是「很好,無限可能。」
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因為有強大的自信,所以無懼任何可能性。
Beth在她的專業領域一直都是佼佼者,無疑是強大的。從小到大她的目標簡單而堅定,不為任何外物轉移。
在自我追逐面前,愛情、金錢、名聲、宗教、政治全部都靠邊站。
02
不管是男權還是女權,一個性別的崛起肯定是要建立在壓迫感之上的,這樣才會有一種「勝利者」的姿態,這也是太多影視劇在不斷進行渲染的地方,成為冠軍的魅力成為無數棋手的終究追求,包括Beth也是在不斷尋求勝利,再次勝利,贏成為了她的心癮,而輸成為揭破心魔的屏障。
再加上從小面臨著親人的捨棄,孤兒院物質的匱乏,同性的嫉妒孤立,對於關心陪伴的渴望,一系列情感困境接踵而至,而處於這種情況之下的人物形象也會更豐滿立體。
貫穿全劇,我們可以看出Bbeth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
幸運的是她生來卓爾不凡,天資過人。不幸的是童年悲慘經歷下的陰影,如影隨形籠罩著她,把她分裂成AB兩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A面是象棋領域裡佼佼者,隨著一場又一場競技賽事的展開,她獲得了無數的榮耀,巨大的金錢名利接踵而來。
B面是她無法控制的酗酒、嗑藥、濫交等癮症一個接一個發生。
另外她冷漠,疏離人群,不善言辭,不善社交。
Beth之所以有著這樣的反差,絕大多數原因是童年陰影所致。
03
啟蒙老師薩貝先生問她,你為什麼下棋?
她說:」64個方格組成的世界裡很安全。」
64個方格外的世界,充滿恐懼和傷害。
9歲那年,親生母親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著車帶Beth去見五年沒見的父親,遭到父親強烈的嫌棄和排斥,被拒之門外。
在驅車回家途中,命運給Beth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親生母親跟她說:「當一個人對你說我這是為你好,那將是最糟糕的時候,我這次是真的為你好。」說完就跳車自殺了。
Beth成了一名孤兒,隨後寄居於福利院。
天才總是孤獨的,有著高智商的Beth與孤兒院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好在最後還是收穫了一個大她許多的黑人姑娘喬琳的友誼。
母親的自殺給年幼的Beth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衝擊,使得她進入孤兒院後很快對鎮定劑產生了依賴性,每天只能藉由這枚小小的藥丸控制情緒,過平常的日子。一旦缺乏鎮定劑,她正常的生活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04
十三歲那年,Beth被惠特利夫婦領養,這時的她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極強自我保護機制的女孩,經常給人高冷又不在乎任何人感受的印象。
但也正因為這種我行我素,她的西洋棋天賦開始在孤兒院之外的世界裡綻放。
跟著養父母回到家的第二天,在圍觀養父母爭吵的過程中,她發現養父基本上不在家,養母是家庭主婦,所有的經濟來源都來自於養父,一旦養父離家或者不拿錢回家的時候,養母就會深深的陷入恐懼中,在這種巨大的恐懼下,養母染上了酒癮。最後在和Beth參賽的途中,酗酒死在了酒店裡。
養母和Beth是母女,也是朋友以及合伙人。
在失去丈夫的那一天,這個沒有任何獨立生活能力的女人,決定好好做個母親。
當她發現Beth能夠依靠下棋賺錢時,立即打起精神給女兒充當起經紀人,手把手打理著女兒的業務,分寸把握的極好,既支持了女兒的事業和夢想,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價值,賺取了金錢。
在發現Beth和男生在一起的時候,儘管擔心她的安全,卻還是支持她,告訴她下棋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Beth日常只有下棋,沒有其他的生活時,和她說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人生和成長才是。
這個聰明的女人在Beth的生命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子,對Beth的人格建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養母死後Beth又是孤單一人,同時活成了養母的樣子,酗酒成性。
有人說,最深沉的愛,莫過於,你死後,我活成了你的樣子。
05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帶有強烈不安全感,那麼很可能會延續到她的成年之後,除非本人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並積極作出有效的應對,否則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慣性伴隨終身而且還會涉及到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
原生家庭給Beth的創傷是非常嚴重的,導致她在安全感和愛上是極度缺乏的。
給她造成不安全感的因素很多, 比如她在兩個原生家庭中都缺少父親的關愛,都是由母親這樣單一的角色斷斷續續陪伴著度過。
兩位母親角色本身自身人格就有障礙,這種家庭環境和教養對於任何孩子來說都不亞於一場災難。
因為單親母親那種不安和自我保護會自然而然地投射到孩子身上,這會讓孩子潛意識裡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同時,對這個世界也無法產生信任。渴望陪伴和關注卻不會表達出來,從而情感受阻。
因此,儘管全劇無比克制,如同西洋棋樣準確優雅。卻暗湧著壓抑、瘋狂、該死的沉默和孤獨,以及無數治癒。
06
被領養後,Beth換了新的學校,在新的學校裡,她的穿衣打扮成為了女同學日常嘲笑的因素,也成為了Beth童年的創傷之一。
Beth第一次拿到下棋比賽贏得的一百美金後就立即去了商場大肆買買買。
此後的人生中,她也沉迷華服美履。還因為購買了太多的衣服而發生經濟危機,不得不依靠朋友的相助才能去參加莫斯科的象棋比賽。
童年物質匱乏,長大後瘋狂彌補。
07
從小媽媽告訴Beth「黑暗沒有什麼好可怕的,說真的,我甚至認為世界沒什麼好可怕的,在哪裡都一樣,世界上強大的人不害怕面對孤獨。你要擔心的是其他人,那些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反應,怎麼感受,使你不知不覺中消耗自己的人生,只為了追尋,其他人要你追尋的事物。總有一天,你會自己一個人,所以你要學會怎麼照顧自己。」
和一群女孩子坐一起,其他人只關心男女關係,她的世界只有象棋,因為她見過廣闊的世界和金錢名利。
塵世裡才有男女之別,當一個人到達一定境界,只有高下之分,雲泥之別。
這部劇看著是說當一個女孩擁有了事業、成就、自己掙來的財富後,會活得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她不需要刻意去討好任何人,因為人們會朝你蜂擁而來。
但也很赤裸裸地告訴大家,一個女性必須要有天賦且自律、努力才能逃脫層層桎梏,她必須是萬裡挑一的女性才能在男權社會脫穎而出,沒有比這更現實的了。
人這一生,哪怕是天才也得沿著童年的痕跡走出童年陰影。
每段低谷都需要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