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我國古代歷史上優秀的君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當為表率,明太祖朱元璋也理應在此之列,論文治武功,他不輸前輩,甚至說更勝前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群雄逐鹿、一統天下,開啟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國祚。
朱元璋能夠建立一個王朝,開創一個時代真的算是個奇蹟,他當初之所以能加入反元的隊伍,真的是因為吃不上飯,眼看餓死了,造反是死罪,可是不造反不用等朝廷剿滅自己就餓死了,參軍還能混口飯吃,朱元璋這才參加到浩浩蕩蕩的反元鬥爭中去。
就這樣,他被殘酷的現實推上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少年時代的艱難困苦,鍛鍊了朱元璋的心性,再難也不會有小時候吃不上馬上餓死的時候更難,因為活著,所以一切障礙都不是問題,一路披荊斬棘、浴血奮戰,最後他終於登上了紫禁之巔、傲世天下。
朱元璋傳奇性的成功,肯定是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不過也要感謝他生命中出現的貴人,沒有他們的幫助,朱元璋再厲害也是孤木難支。朱元璋這一路確實遇到了很多貴人,譬如驍勇善戰的徐達、常遇春,足智多謀的鄭汝璧、劉伯溫,亦臣亦友的湯和,不過朱元璋一生最感念的人應該是自己的髮妻馬皇后。
馬秀英是郭子興的養女,父親馬公是宿州富戶,而且只有這一個女兒,非常疼愛,從小就受過良好教育。明史記載:「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所以馬秀英對朱元璋的幫助,不僅僅是財產上的資助,更是書史方面的老師。馬秀英也十分欣賞朱元璋的智勇,做事果斷,並沒有因為他出身卑微而有所嫌棄。當初他被關進大牢,馬秀英帶著滾燙的烙餅去探視他,怕餅冷了就放在胸口捂著,最後自己都被燙傷了。這一生為他生兒育女,助他建功立業,監督他德行不失。
除了這些名垂千古的大人物,還有許多被歷史湮沒的小人物,在他艱難的時候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近來關於朱元璋的段子很多,向其施恩,看他如何報恩的段子更是為世人津津樂道,「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就是典型。
話說,朱元璋年十七歲那年父母雙亡,無家可歸,無奈只好到家鄉的一座寺廟做了小和尚,圖有口飯吃,可以活命。但是不久,家鄉又開始鬧災荒,百姓生活都揭不開鍋了,更別提去廟裡拜佛燒香了,寺中香火十分冷清,沒有辦法他只好外出化緣乞討。
吃不飽是常事,有一次他運氣不好,一連三日沒討到任何東西,又餓又氣,蹲在一個角落,腦海裡不斷閃過那些美食的影子,汁水飽滿的燒雞、顏色誘人的紅燒肉、清蒸鯽魚……當朱元璋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間破舊的毛坯房中,旁邊坐著一位老奶奶。
原來自己在街上昏倒了,被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了並帶回家,老婆婆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和一小棵菠菜做了菜餵給他吃,略帶餿味的豆腐切成小塊和菠菜一起煮,又將剩的一些鍋巴米粒一起倒進鍋裡。
因為太餓了,朱元璋吃後,感覺一股暖流從嗓子慢慢流進身體,頓時精神大振,覺得自己充滿了能量,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那老婆婆面帶慈祥,開玩笑說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投奔了紅巾軍,當上了皇帝,嘗盡了天下的美味佳餚。
有一天他生了病,沒有食慾,整日無精打採,卻很想念當年在家鄉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便當即下令御廚做給他吃。御廚摸不著頭腦,對於這個陌生的菜名無從下手,只好根據名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放在一起,煮好的湯獻上,朱元津嘗後,根本就是水嘛,一氣之下便把御廚殺了。
之後又讓人找來一位家鄉的廚師去做,這位廚師很聰明,他暗想:皇上天天大魚大肉肯定厭倦了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妨碰碰運氣,皇上年少的時候過著乞討的生活十分艱苦,這道菜肯定不是什麼名貴的食材,那我就從最簡單的食材裡挑選。
因此,他便用魚骨熬湯,以紅色的柿子椒冒充翡(翡為紅玉),綠色菠菜代替翠(翠為綠玉),還想到用豆腐代白玉,最後澆上魚骨熬的湯。做好後,內心忐忑地將此菜獻上,朱元璋一吃感覺味道好極了,與當年老婆婆給他吃的一樣,病痛也一下子消失了,瞬間精神百倍。於是下令重賞了那位廚師。那廚師得賞錢後重重地舒了一口氣,也十分識趣的告病回家了。這道菜也在民間流傳了下來。
如同朱元璋的諸多段子一樣,真真假假,經不起推敲,估計救他的老婆婆也很難活到朱元璋當皇帝,活到了也未必找得到,諸位就不要執著於報恩的事了,予人玫瑰,當初老人家施恩也沒圖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