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元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既然有開國的成就,那麼此人的能力一定不會差,朱元璋從小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因為災難的不斷出現,導致一家人生離死別,朱元璋也因此開始了自己的奮鬥之路。曾經的他在社會各處遊歷,在三年之內經歷了很多,為以後的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回到寺廟,安穩度日。
但是當時的年代非常不太平,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就消失了,農民起義軍與元軍的戰爭打到了他所在的寺廟,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
再後來,他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加上身邊人的支持與幫助,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從此在歷史上多了一位英雄。
朱元璋本身的才能毋庸置疑,他的足智多謀已經被歷史用各種方法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朱元璋的才能,而是他成為皇帝之路的過程中,所發現的英雄好漢。
能夠在亂世之中殺出自己的一條路,單單憑藉自身是遠遠不夠的,那些輔助力量尤為重要,提起五虎將,可能大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三國時期的五虎將。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開國時期為朱元璋打拼的五虎將。回顧歷史,拾起那些沒有引起世人注意的故事,重走朱元璋的稱帝之路,緬懷英雄。
「五虎將」之首,開國第一功臣徐達
如果說第一人,非徐達莫屬,他是公認的第一名,沒有任何爭議而言,這個被朱元璋親切地成為「萬裡長城」的士兵,究竟有什麼能耐?實際上,徐達和朱元璋的緣分,早在幼時就已經註定了。
二人是幼時的玩伴,雖然後來朱元璋離開後沒有了聯繫,但是慶幸的是二人再次相遇。徐達自幼就開始習武,也在這方面表現出了高於常人的天賦,小時候的積累在長大後不斷收到成果,徐達一生徵戰沙場,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
他擁有令人羨慕的智商與行動力,在軍中的他,不僅有威嚴,而且還能得到將士們的心。相傳他的特點就是說一不二,對於發出的命令或者承諾,一定會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
在此之中不會有任何差錯,而且對於自己手下的士兵,他更加用心,與他們同甘共苦,還會在他們有問題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
因此,他帶出的士兵都極其忠心。但是他的死,一直是個謎,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病死還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總之與朱元璋脫不了關係。
英年早逝常遇春,智慧擔當胡大海。
常遇春的童年同樣不幸,出生在貧苦之家,少年時期開始習武,長大之後生得高大,力大過人,再加上學武的加持,在軍事方面的成就不可忽視。
但是天不遂人願,他最可惜的在於英年早逝,沒有等到朱元璋成為皇帝,與之同享富貴的那一天。
他對朱元璋可以說奉獻了大半生,忠心耿耿,不求回報。因為從小沒有讀過書,所以在戰場上經常有勇無謀,經過朱元璋的忠告與自身的學習,最終成長為智勇雙全的將軍,成就無人能比。
如果說曾經的常遇春有勇無謀,那麼胡大海就是帶兵過程中的智慧錦囊。在排兵布陣方面,他有著極高的天賦,在管理軍隊時也有著自己的嚴格標準。
一直被世人所稱讚,堅持著自己的三項原則度過一生:不焚燒房屋,不亂殺無辜,不掠奪婦女。但最後不幸被奸人所害,儘管沒有得到好的結局,但是他的成就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是被歷史記錄者的。
謹慎善良是湯和,勇猛過人是鄧愈。
湯和以謹慎入微著稱,他所知道的關於國家的事情,從來不敢洩露出去,相傳在他晚年時,將家中的妾全部打發走,並將自己在朝廷所得的賞賜分給父老鄉親們,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或許正是因為他的謹慎克己,而他也是少數得以善終的將士,最終頤養天年。鄧愈天生魁梧,跟隨朱元璋徵戰二十二年,在此期間立下過汗馬功勞。
此人與湯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二人皆懂得謹慎做事。鄧愈最終因病去世,那一天朱元璋大哭不已,並下令停朝三天,由此可知鄧愈在他心裡的地位。
結語:
沒有一個人可以憑藉自己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朱元璋最終成為開國皇帝,與曾經與他浴血奮戰的每個將士都緊密相關。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與真心,他才能夠讓自己在稱帝的路上勇往直前,得到上天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