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之路,有貴人幫助,明朝的五虎將,功不可沒

2020-12-28 清靜一話吧

提起朱元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既然有開國的成就,那麼此人的能力一定不會差,朱元璋從小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因為災難的不斷出現,導致一家人生離死別,朱元璋也因此開始了自己的奮鬥之路。曾經的他在社會各處遊歷,在三年之內經歷了很多,為以後的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回到寺廟,安穩度日。

但是當時的年代非常不太平,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就消失了,農民起義軍與元軍的戰爭打到了他所在的寺廟,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

再後來,他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加上身邊人的支持與幫助,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從此在歷史上多了一位英雄。

朱元璋本身的才能毋庸置疑,他的足智多謀已經被歷史用各種方法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朱元璋的才能,而是他成為皇帝之路的過程中,所發現的英雄好漢。

能夠在亂世之中殺出自己的一條路,單單憑藉自身是遠遠不夠的,那些輔助力量尤為重要,提起五虎將,可能大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三國時期的五虎將。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開國時期為朱元璋打拼的五虎將。回顧歷史,拾起那些沒有引起世人注意的故事,重走朱元璋的稱帝之路,緬懷英雄。

「五虎將」之首,開國第一功臣徐達

如果說第一人,非徐達莫屬,他是公認的第一名,沒有任何爭議而言,這個被朱元璋親切地成為「萬裡長城」的士兵,究竟有什麼能耐?實際上,徐達和朱元璋的緣分,早在幼時就已經註定了。

二人是幼時的玩伴,雖然後來朱元璋離開後沒有了聯繫,但是慶幸的是二人再次相遇。徐達自幼就開始習武,也在這方面表現出了高於常人的天賦,小時候的積累在長大後不斷收到成果,徐達一生徵戰沙場,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

他擁有令人羨慕的智商與行動力,在軍中的他,不僅有威嚴,而且還能得到將士們的心。相傳他的特點就是說一不二,對於發出的命令或者承諾,一定會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

在此之中不會有任何差錯,而且對於自己手下的士兵,他更加用心,與他們同甘共苦,還會在他們有問題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

因此,他帶出的士兵都極其忠心。但是他的死,一直是個謎,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病死還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總之與朱元璋脫不了關係

英年早逝常遇春,智慧擔當胡大海。

常遇春的童年同樣不幸,出生在貧苦之家,少年時期開始習武,長大之後生得高大,力大過人,再加上學武的加持,在軍事方面的成就不可忽視。

但是天不遂人願,他最可惜的在於英年早逝,沒有等到朱元璋成為皇帝,與之同享富貴的那一天。

他對朱元璋可以說奉獻了大半生,忠心耿耿,不求回報。因為從小沒有讀過書,所以在戰場上經常有勇無謀,經過朱元璋的忠告與自身的學習,最終成長為智勇雙全的將軍,成就無人能比

如果說曾經的常遇春有勇無謀,那麼胡大海就是帶兵過程中的智慧錦囊。在排兵布陣方面,他有著極高的天賦,在管理軍隊時也有著自己的嚴格標準。

一直被世人所稱讚,堅持著自己的三項原則度過一生:不焚燒房屋,不亂殺無辜,不掠奪婦女。但最後不幸被奸人所害,儘管沒有得到好的結局,但是他的成就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是被歷史記錄者的。

謹慎善良是湯和,勇猛過人是鄧愈。

湯和以謹慎入微著稱,他所知道的關於國家的事情,從來不敢洩露出去,相傳在他晚年時,將家中的妾全部打發走,並將自己在朝廷所得的賞賜分給父老鄉親們,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或許正是因為他的謹慎克己,而他也是少數得以善終的將士,最終頤養天年。鄧愈天生魁梧,跟隨朱元璋徵戰二十二年,在此期間立下過汗馬功勞。

此人與湯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二人皆懂得謹慎做事。鄧愈最終因病去世,那一天朱元璋大哭不已,並下令停朝三天,由此可知鄧愈在他心裡的地位。

結語:

沒有一個人可以憑藉自己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朱元璋最終成為開國皇帝,與曾經與他浴血奮戰的每個將士都緊密相關。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與真心,他才能夠讓自己在稱帝的路上勇往直前,得到上天的饋贈。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稱帝時,還有幾個親戚在世,朱元璋又是怎麼對他們的呢?
    侄女福成公主朱元璋的大哥大嫂一共有兩兒一女,可惜大兒子很小就死了,只剩下兒子朱文正和小女兒。後來大嫂王氏帶著一對兒女去投靠已經是義軍首領的朱元璋,朱元璋很高興。對於朱文正,朱元璋拿他當兒子對待,因為畢竟是大哥的兒子,也是倍感親切。
  • 農民皇帝朱元璋開創明朝的千古奇謀 揭開了劉備稱帝的真面目
    《明史》記載,在元末朱元璋的起義軍中有一個謀士朱升,給朱元璋出了一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主意,這實際總結了朱元璋一貫實行的方針,他非常地高興。朱元璋正是在這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的。
  • 廖永忠幫朱元璋除去了登基稱帝的最大阻礙,為什麼最後會被處死?
    說到廖永忠,名氣雖不及徐達、常遇春和藍玉等明初開國大將,但也算是為明朝的建立出了很多力,立了很多功。廖永忠此人英勇善戰,曾隨湯和同討方過珍,平定浙東;俘虜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兵進嶺南,平定廣東廣西;在夔州之戰中大破夏軍,為明朝消滅大夏政權鋪平道路,鄱陽湖大戰中奮勇殺敵,力挫漢軍,一生戰功卓著,因此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 明朝朱元璋的鐵腕反腐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小字重八,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帝,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帝國,這樣的傳奇絲毫不遜於任何一本開掛小說。朱元璋不但在開國上十分霸氣,在治理貪腐上更是鐵腕強人!元朝末年貪腐橫行吏治腐敗,官員往往會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 崇禎上吊殉國,朱元璋第十一子後代想在四川稱帝,地方官員:不行
    崇禎上吊殉國,朱元璋第十一子後代想在四川稱帝,地方官員:不行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將自己除太子朱標以外的兒子都分封為藩王,並賜予封地,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這些藩王將來能夠成為明朝中央政府的屏障,為朝廷排憂解難。
  • 《倚天屠龍記》趙敏:嫁給朱元璋兒子,是明朝最可憐的女人
    二十二歲那年,張無忌放棄了稱帝的機會,和愛人趙敏一起退居江湖,成為江湖上又一個傳奇。而趙敏也是一樣,不只是張無忌的情人,還是倚天屠龍記的絕對女主角,都是了不起的女人。趙敏是聰慧美麗的小郡主,她機智也有能力,更有膽量。而歷史上的趙敏,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結局將會如何呢?事實上,金庸筆下的趙敏,歷史上就有了原型。王保保也有個姐姐。
  • 朱元璋因明教起義建立大明,他稱帝後,明教的下場如何?
    在裡面,朱元璋也是明教一員,不過由於他本領低微,在書中並無太大篇幅介紹。只是最後張無忌隱居時,他才稀裡糊塗地掌握了明教大權,也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書中的一些情節,雖然只是藝術家的刻畫描寫,不具備真實性。但在歷史中,朱元璋卻的確是明教教徒,與明教之間的淵源,更是極深。明教的前身為摩尼教,源自波斯。
  • 為何朱元璋除掉他才敢稱帝?他為何不主動禪位
    總的來說開國之君為新朝起名的由來一共有兩種,一種是他之前的封號或是發家地,例如秦朝的前身是諸侯國秦國、劉邦曾獲封漢王、曹丕的父親曹操被漢朝封為魏王、隋文帝楊堅是隨國公、唐高祖李淵是唐國公、趙匡胤在宋州發家等等。
  • 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達100萬,為何被屠殺殆盡?
    明末時朱元璋的子孫已上100萬!這個數字在當時是什麼概念?朱元璋從明朝建立起,就一直在開枝散葉,直至明朝滅亡時,在短短276年的時間裡,子孫後代人數已高達100萬之巨!這個數字在當時來說是個什麼概念呢?
  • 此封書信中8個字讓朱元璋勃然大怒:這位明朝清官,我竟看走了眼
    在反腐這個時代,明朝可以算得上很是嚴肅了,這也朱元璋的苦出身有著很大的關聯,正是因為他來自於社會最底層,看到了貪官汙吏的危害,因此一朝他上位,首先就是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從戰場主帥搖身變成皇帝,把從前殺伐果斷的勁兒也帶到了龍椅上,很多大臣因此而遭殃。在稱帝之前的一些兄弟和下屬,也死在了朱元璋自己的手裡。
  • 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那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如何對待郭家後人的?
    在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可謂是出生最低賤、衣著最樸素的一位,只不過是個流浪乞丐而已。在路邊差點餓死好幾次,很難想像朱元璋是怎樣一步步爬上去的?在這些人中,除了個人能力出眾外,也離不開貴人的幫助,這個貴人就是郭子興。
  • 金庸小說中,朱元璋出身明教,歷史上明朝真的與「明教」有關嗎?
    引言漢代有祭祀四季的禮制,每個季節都有一首郊祭歌曲來對應,《漢書·禮樂志》中記載夏季的歌名為《朱明》:「朱明盛長,敷與萬物。」朱明意指夏季,五行屬火。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將「明」定為國號,據說有一個原因便來源於「朱明」的含義。
  • 明朝唯一非朱元璋直系的藩王,5歲養在宮中,10歲與皇子同時封王
    明朝的分封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不設異姓王(中山王徐達、黔寧王沐英等都是追封,不是真正的異姓王),25個藩王全部是朱家子孫。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和早夭的皇二十六子朱楠,其中24個被封了藩王。25個藩王中唯一非太祖直系的是靖江王朱守謙。
  • 朱元璋姓朱,明朝人叫豬什麼?有個特別的名字,很多人張口就讀錯
    「避諱」,一般是讓君王或者尊長的人,他們想要彰顯自己的威嚴,就在相關規定中指出,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以用他們名字中的字,即便是皇帝的年號、外號等,也不能有半點和皇帝相同。所以,很多不符合規定的,除了姓氏之外,只能改字或者直接把那個字去除。
  • 朱元璋女婿很囂張:我是駙馬誰敢動,朱元璋:殺,這女兒我不要了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明朝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出身貧苦的朱元璋稱帝後,立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勵精圖治,確保江山穩固。
  • 朱元璋稱帝後,孔子後人稱病不願前往朝拜,老朱如何教育孔家?
    但孔希學是在明朝襲封的衍聖公,此處稱其為衍聖公,似有誤。第二、曲阜知縣一直是由孔家子孫世襲。但是面對大軍,貌似孔家並沒有和社稷共存亡的意念。 首鼠兩端,意圖兩邊漁利 第二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金陵開國稱帝,改年號為洪武,稱當年為洪武元年。
  • 明朝十五問(1)——朱元璋的發家史
    如果您喜歡,希望您能分享給更多的好朋友哦❤️💽專輯:明朝十五問第1集:朱元璋的發家史🎙️預告:明天晚上3月14日晚20:00,發布本集彩蛋🥚,精彩不要錯過哦~文 | 曦曦參考書目 |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的皇帝》字數 | 6810字閱讀時間 | 約
  • 明朝:從微末起身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是大眾眼中的「英雄」!
    人物資料: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今安徽鳳陽縣人,明朝開國皇帝,簡諡「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今南京明孝陵。主要成就:推翻並驅逐蒙元,建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大一統的漢人政權。
  • 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死後封侯,朱元璋令畫師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曾經發生過較大的農民起義,其中不乏有佼佼者稱帝一方,但都是短期內或區域性的政權。無獨有偶,一千多年後,一位叫朱元璋的遊僧也走了劉邦一樣的歷程。如果縱觀朱元璋長達十五年的建國曆程,你會發現他非常的求才,重才,亦能識才。無論文人抑或武士,多是用其所長,各得其所。
  • 《鹿鼎記》裡的沐王府,與朱元璋竟有這層關係?
    沐英,作為沐王府的「開山鼻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朱元璋的義子。早在朱元璋起義之初,便收留了沐英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義子。最開始朱元璋因為東徵西討的緣故,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的。所以對於自己的這個養子可是極為喜愛,並且還大力的培養他,賜予他朱文英的名字。在朱元璋的培養之下,朱文英很快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