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音樂產業的雙重困境:實體持續下滑,數字增長緩慢

2021-01-19 音樂先聲

作者 | 貳叄叄 編輯 | 範志輝

8月27日,MBW根據日本唱片業協會(RIAJ)發布的數據分析,日本錄製音樂行業在2019年上半年收入1490.33億日元(約1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494.68億日元(約13.7億美元)下降了0.25%。

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視頻類實體(DVD、藍光光碟)銷售額同比下降10.8%。儘管音頻類實體(CD、黑膠等)同比增長2.6%,流媒體訂閱同比增長23.8%,但由於定價更低,後兩者的增長額度並不能填補視頻類實體的銷售下滑空缺。

根據IFPI的數據,日本作為2018年全球錄製音樂第二大市場,創造了28.7億美元的收入,僅次於美國。2019上半年,音樂流媒體訂閱收入佔日本錄製音樂總收入的12.4%,實體唱片銷售額佔比53.3%,實體依舊佔據了日本錄製音樂產業的半壁江山。

但從歷史發展來看,日本這個實體帝國的實體產業也面臨著危機。數據顯示,自從2005年開始,日本的實體唱片銷售額就一直在下滑狀態。

根據RIAJ歷年數據來看,實體唱片銷售額在2018年已經下滑到2403億日元,約為2005年實體銷售額4222億的50%。

從上圖來看,數位音樂的銷售額也並非一直處於上升狀態,2008、2009兩年,日本數位音樂銷售額達到了900億左右,然而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644億,縮水了進三分之一。這也間接導致了日本錄製音樂產業規模的逐年減少。

在實體銷售額的持續下滑和流媒體增長緩慢的雙重困境下,日本這個實體帝國的未來看起來並不那麼樂觀。

實體唱片產業的沒落

RIAJ數據顯示,日本CD專輯的銷量自2009年起一直處於下滑狀態,而能夠比其他國家下滑更緩慢的原因,除了本土的消費習慣,更與本土的粉絲經濟文化有關。

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大型女子偶像超級組合AKB48。該公司會發布各種格式、版本的實體單曲和專輯來滿足其宅男粉絲的需求,例如不同封面的版本、視頻DVD版本等。

專輯內還附有特別演唱會的門票、握手券,以及用於年度「選舉」的投票卡。這種營銷手段導致她們的狂熱粉絲會購買幾百份、上千份同樣的新專輯。有網友指出這種現象造成了「日本實體音樂市場水分虛高」、「充滿了各種營銷手段製造的銷量泡沫」。

這也導致了實體唱片的意義轉變——從播放音樂的載體到單純的商品形式。「日本時報」的音樂記者羅納德·泰勒說:「這不僅僅是關於音樂本身,更多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持喜歡的偶像,並擁有離他們更近的體驗。」

大多數人認為,日本的流行音樂與偶像產業息息相關,而並不是音樂本身。根據外媒報導,AKB48已售出超過6000萬張唱片,其中包括超過4000萬張單曲,位列日本偶像團體享受冠軍的寶座。

根據RIAJ的報告,2018年銷量超過300萬的單曲由AKB48推出,而銷量超過100萬的單曲CD共8張,其中4張來自AKB48,其餘均來自另一女子偶像團體Nogizaka46,則再次例證了這一點。

日本的音樂錄像帶製品(DVD、藍光CD等)依舊保持一定的銷售量也是一大特色,其內容主要是歌手演唱會的錄像。由於歌手們依舊依賴巡演周錄像帶的收入,所以這一內容也沒有授權給視頻平臺。

此外,粉絲內部也極其排斥盜版,對於錄像帶內容外流有著嚴格管理,因此日本的錄像帶銷量也一直保持穩定。所以,日本實體唱片下滑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CD專輯銷量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消費者開始習慣於使用在線音樂平臺,而不是使用CD聽歌。根據RIAJ的數據,2018年日本數位音樂較去年增長了13%,達到了645億日元,已經連續第五年增長。

其中,流媒體音樂同比增長33%,達到349億日元,佔比高達54%,第一次超過數字下載(40%)。

根據RIAJ的年度報告,2018年年底日本共有1961家唱片店,這是自1984年以來這一數字首次低於2000家店鋪。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頂峰時期,日本有超過6213家唱片店。

RIAJ在2016年的一次調查發現,48.6%的受訪者表示使用CD聽音樂,65.9%的受訪者使用YouTube收聽音樂。

而Spotify作為世界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卻在日本反響平平,甚至鮮為人知。而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或許與日本歌手習慣先發行實體唱片,再進行數字發行有關。

在日本,只有Spotify提供廣告支持的免費增值服務。根據下圖,在日本想要訂閱流媒體服務需要每個月大概花費360日元至980日元不等,按照大部分平臺每個月定價為980日元(約9.2美元),一年的費用是11760日元(約110.5美元),全年的花費約等於購買3-4張實體專輯的價格。

在這個背景下,日本流媒體服務興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手開始將自己的歌曲在流媒體平臺上發布,例如松任谷由実、井上陽水以及搖滾樂隊Mr. Children都在將自己的專輯進行數字發行。

根據《日本時報》的報導,每周都至少有一位藝人宣布在流媒體上傳自己的作品。

外媒認為,日本的音樂產業正在萎縮——日本唱片業通過抵制數位音樂銷售和流媒體服務來保持CD銷量,但它不能永遠阻礙流媒體服務的發展。

流媒體發展之路阻礙重重

很明顯,日本版權法的過於嚴苛阻礙了流媒體的發展。

在日本,一張唱片通常在2500日元到3000日元左右(約23美元-29美元之間),基本是大多數國家定價的兩倍。由於實體唱片的價格受到版權保護的約束,唱片公司會直接將價格印在封面上,並且設定了強制性的最低零售價。

鑑於唱片公司、分銷商、零售商和政府之間擁有非常穩定的定價結構和良好的關係以及分銷模式,這也造成海外公司難以滲透本土市場。比如,在2012年之前,索尼音樂日本公司不允許其內容通過iTunes銷售,最終iTunes於2005年才在日本推出。

與此同時,像Spotify、Deezer這樣的大型全球流媒體公司都難以與日本唱片業達成協議。Spotify在2016年9月進入日本市場,其中部分原因是日本唱片公司拒絕其廣告支持的免費增值服務模式。

目前,Apple Music,Google Play和KKBox在日本都不提供「免費增值」服務。

同時,嚴格的版權法也限制了唱片公司與流媒體平臺達成合作。AWA Music的創始人Tetsutaro Ono列舉說「在日本,一般來說授權內容都要求音樂平臺在設計用戶體驗時將每一個版權所有者都考慮在內,而不僅僅是突出某個個體,這也因此阻礙了平臺和一些國外版權方的談判。」

儘管日本擁有如此嚴苛的版權法,2019年,日本文化局依舊決定修改日本版權法並提交了草案。在版權法修改後,假設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歌詞也屬於侵權。根據違規行為的嚴重程度,可能會被判處最高兩年的監禁和最高200萬日元(約為13.4萬人民幣)的罰款。

日本人口老齡化也是流媒體增長緩慢、實體銷售佔比依舊高達79%的重要原因。根據外媒報導,日本的老年人比例高於其他任何國家,也是世界上年齡中位數最大的國家。

基於長期以來的消費習慣,其音樂消費依舊依賴於實體唱片。這一現象同樣也發生在美國,年齡大的人更喜歡購買實體唱片。數字下載和流媒體服務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或年輕人。

根據《日本時報》的報導,雖然濱崎步已經在流媒體上率先進行新歌發行,要早於實體發行,但是大多數歌手並不接受這種行為。日本的流媒體平臺上缺少新歌,主打的宣傳也都是各種懷舊曲目。

畢竟實體唱片的收入要元高於流媒體,唱片公司和歌手做出這樣的決定也無可厚非。藝人們對流媒體的態度並不積極,那歌迷自然也不會過於感興趣。

截至2019年2月,Billboard日本熱門100強排名前10位中只有3首歌在Spotify可以收聽。流媒體平臺上缺乏本土內容意味著潛在客戶無法看到這項服務的價值。

而流媒體服務無法獲得足夠的吸引力來說服廠牌在平臺上發行歌曲,也導致了一種非良性的循環。

結語

各大流媒體服務商接連進駐日本,毫無疑問是看中了這塊尚未被開墾的土地——日本還處於實體時代向流媒體時代的轉型期。全球獨立唱片數字版權機構Merlin在報告中指出,「日本的數位音樂在穩定地緩慢增長。」

價格低、便利性強都是流媒體極大的優勢,日本消費者同樣很難抵擋這股強力的衝擊。如果消費者能在平臺上得到新的體驗——例如發現新的音樂或隨時隨地重溫經典,日本的流媒體服務的傳播將會加速。

日本索尼音樂娛樂公司高級副總裁Shigeki Tanaka在採訪中曾表示「流媒體將成為日本最主要的音樂收聽方式,即將到來的5G時代可能會加速這一趨勢。」

時代在變化,趨勢也是不可阻擋的。儘管日本有著嚴苛的版權法、看似頑固的實體消費習慣,以及試圖拖延改變的唱片公司與藝人,但流媒體的浪潮仍將滾滾而來。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從網易雲音樂拿下吉卜力工作室音樂版權,看日本音樂產業之變
    但尷尬的是,長情的粉絲們長期以來都面臨著一個問題:沒有地方可以買到這些經典作品的數字版本,更聽不到這些經典中的動畫音樂。好在,現在終於解決了。有趣的是,吉卜力工作室近年來對流媒體態度的轉變,跟日本音樂產業在實體唱片和流媒體服務之間的搖擺與轉變,何其相似。
  • 從網易雲拿下吉卜力音樂版權,看日本音樂產業之變
    但尷尬的是,長情的粉絲們長期以來都面臨著一個問題:沒有地方可以買到這些經典作品的數字版本,更聽不到這些經典中的動畫音樂。好在,現在終於解決了。有趣的是,吉卜力工作室近年來對流媒體態度的轉變,跟日本音樂產業在實體唱片和流媒體服務之間的搖擺與轉變,何其相似。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數位音樂等保持8%高速增長
    2014—2019年中國音樂類演出市場票房總收入對比圖(單位:億元)核心層涵蓋的行業包括音樂圖書與音像、音樂演出、音樂版權經紀與管理、數位音樂等。其中,音樂版權經紀與管理產業增長27.29%,音樂演出產業增長9.99%,數位音樂產業增長8.42%,居於音樂產業全部行業增速前三名。數據表明,在經濟持續下行背景下,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的核心層產業抗風險能力更強。
  • 日本實體唱片「不死」之謎
    據日本唱片協會(RIAJ)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實體音樂銷售規模達157.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0.4億元),是數位音樂銷售額的3倍(數位音樂2018年銷售額為64.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4億元)。
  • 2015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
    《2015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並委託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撰寫工作,由中國傳媒大學項目組編制撰寫。以下為報告全文:2014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市場持續活躍。
  • 2015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在深化改革、結構調整的背景下,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進一步走向成熟,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不斷創新,政策環境和版權保護進一步完善,更多體現主流價值觀的原創內容受到市場和消費者認可,產業發展整體走入集約化、內涵式、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軌道。
  • 《2016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發布(總報告全文)
    實體唱片 2015年中國內地實體唱片產值規模為5.59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新華書店等傳統線下渠道實體唱片銷售約為4361.3萬張,同比下降23%,但出版種類的增長以及黑膠唱片成為行業「新寵」,表明實體唱片的未來將更多承載著粉絲的青睞,注重文化品質內涵、加快數字時代的戰略轉型是唱片行業面向市場新競爭的關鍵。
  • 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發展峰會舉行 騰訊音樂娛樂CEO獲年度領軍人物獎
    旨在以數位音樂為引領,加快音樂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本屆峰會匯聚了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及數位音樂平臺、音樂創作人等行業各領域代表,共同交流先進經驗,探討新時代音樂產業前沿熱點問題、展望數位音樂產業發展藍圖。受疫情影響,中國音樂產業面臨巨大挑戰。
  • 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發展峰會舉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戰略廣受認可...
    10月22日至24日,以「潮·來 數智之聲」為主題的「2020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發展峰會」盛大舉行。旨在以數位音樂為引領,加快音樂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本屆峰會匯聚了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及數位音樂平臺、音樂創作人等行業各領域代表,共同交流先進經驗,探討新時代音樂產業前沿熱點問題、展望數位音樂產業發展藍圖。
  • 《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報告》針對當前我國音樂產業的發展現狀,匯集行業聲音與訴求;圍繞「音樂+」泛娛樂消費經濟的發展模式,聚焦音樂產業鏈發展變革的新動態與新格局,尋求解決音樂產業發展困境的路徑與方案。在核心層產業穩定增長的帶動下,「音樂+」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提振了實體產業和消費市場;關聯層、拓展層產業扭轉了承壓態勢,同比增長了6.78%和12.21%,這表明充分挖掘和釋放音樂文化消費潛力,是推動中國音樂產業步入黃金髮展期的關鍵。
  • 肖戰《光點》打破付費數字單曲紀錄,流量明星撐起了數位音樂產業?
    流媒體收入的增長抵消了實體收入下滑10.1%和下載收入下滑21.2%的影響。國內數字專輯的銷售額也正節節攀升。根據騰訊音樂旗下由你音樂榜發布的《2019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2019年是華語數位音樂的井噴之年,新發歌曲數量超過2018年近一倍,新發歌藝人數超過2017—2018年的總和,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全年數字專輯總銷售額也同比增長154%。
  • 《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正式發布
    音樂圖書和音像出版緊扣「減量增質」的方針,經濟效益上進一步倡導「強化單品種貢獻率」,不論在重要項目的立項還是在出版成果的評優方面,均成績顯著。實體唱片產銷進一步萎縮,但數字專輯唱片快速增長、黑膠唱片不斷「回暖」成為持續亮點;各類音樂廠牌層出不窮,音樂人培養與音樂原創核心內容生產、市場與用戶群深層開發成為行業重要開拓方向。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發布,音響產業同比下降1.43%
    2019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達3950.96億元,同比增長5.42%,增速有所回落,但發展態勢穩中有進,以數位音樂為主的核心層產業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增長;關聯層、拓展層產業則增速明顯下滑。圖1-12 2019年音樂產業各層次比重示意圖核心層產值同比增長8.77%,其中音樂圖書與音像出版產業保持穩定,音樂版權經濟與管理產業持續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長,版權保護環境進一步優化;音樂演出行業得益於受眾圈層拓展、消費習慣穩固和消費頻次數量的增加,票房及演出場次同步上升,產業規模同比增長9.99%;數位音樂產業用戶規模增速逐漸見頂
  • 松巴版權音樂|日本ACG音樂「出海」記
    隨著中國音樂產業尤其是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崛起,日本音樂受到越來越多中國用戶的關注和青睞,尤其以90後、00後居多,這其中,又以ACG音樂的關注度最高。ACG,是Animation(動畫)、 Comics(漫畫)、 Games(遊戲)的縮寫。據網易雲音樂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音樂播放量和以日音為主的ACG音樂的總播放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ACG歌曲播放量同比增長高達280%。
  • IFPI2017全球音樂報告發布
    截至 2016年年底,共有 1.12億付費音樂流媒體訂閱用戶,推動了流媒體收入激增 60.4%。數字收入去年首次佔到全球錄製音樂產業年收入的半壁江山。流媒體的增長抵消了下載收入和實體收入的下滑(降幅分別為20.5%和7.6%)。流媒體助推發展中音樂市場的上升,中國(+ 20.3%)、印度(+ 26.2%)和墨西哥(+ 23.6%)的收入增長均非常顯著。
  • 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京舉辦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順利發布
    本次論壇一如既往,重磅推出《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並進行了中國傳媒大學音樂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暨人工智慧音樂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論壇針對當前我國音樂產業的發展現狀,匯集行業聲音與訴求;圍繞「音樂+」跨界融合的發展模式,聚焦音樂產業鏈發展變革的新動態與新格局,尋求解決音樂產業發展困境的路徑與方案。
  • 數字經濟時代,實體商家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
    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數字平臺一般包含了:數字紅包發放系統、分銷系統、流水分紅系統、推廣分享系統、消費券發放系統、儲值系統、異業聯盟系統、招商服務系統等,從功能上提升了商家體驗感,同時,為了實體商家可持續發展,向商家收取的佣金較低,一般不會超過5個點。
  • 騰訊音樂完成收購10%環球音樂股權 中國音樂產業持續數位化
    騰訊音樂完成收購10%環球音樂股權 中國音樂產業持續數位化 2020年4月2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Q3財報發布,一文讀懂騰訊音樂數字專輯的增長邏輯
    北京時間11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NYSE:TME)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騰訊音樂整體業績在第三季度持續健康穩健增長,在線音樂板塊延續一貫的增長勢頭,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與付費率再次創新高。
  • 日本動畫音樂娛樂市場:線下娛樂規模5年擴大近3倍
    日本動畫音樂將從實體走向數字,日本動畫線下娛樂仍有巨大潛力。作者:Wind回顧:日本網漫觀察:半年銷售額超95億元,PICCOMA份額近半| 1521億元規模的日本角色產業,有哪些特點?| 日本動畫周邊市場復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