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砰」一聲悶響,我從醫生變成了患者

2020-11-18 騰訊網

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

一名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的研究生,

一名球齡N年的籃球愛好者,

一名遭遇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患者。

從醫生變成患者 | 作者供圖

「前交叉韌帶撕裂」很常見,而「前交叉韌帶撕裂的運動醫學科醫生」 並不常見。

前交叉韌帶(ACL),是膝關節重要的穩定韌帶,但同時也是最常受傷的部位,是運動醫學科醫生經常要治療的傷病。

撕裂後200天整,我選擇保守治療,早期康復,現已重返球場。作為醫生、患者、籃球愛好者,我想分享自己在恢復過程中的體會和經驗,希望幫助到更多同樣遭遇的運動愛好者。

前交叉韌帶(ACL)與後交叉韌帶(PCL)

ACL很容易受傷,PCL不容易受傷 | Randale Sechrest

我的前交叉韌帶怎麼撕裂的?

仿佛是上天為了讓我的球技和醫術更上一層樓,2019年9月22日,我在醫院內部籃球賽中勇奪MVP並獻上了一根寶貴的前交叉韌帶……

回想受傷那一刻:一個小幅度無對抗的變向,膝關節微曲30°,外翻外旋。感覺到自己的膝關節「錯位」又瞬間「復位」,那一刻像是籃球場上讀秒絕殺,球撥出指尖,時間仿佛停止,可以清楚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然後隨著膝關節「嘭」一聲悶響,周圍變得嘈雜,不可控制地就倒地了。

我抱著膝關節,兩個想法同時出現:

一、「前交叉韌帶撕裂了!」

二、「I’m done,I’m done!一個假期的球都白練了。@#%$!!!」

我的膝關節從未受過傷,回想受傷的原因,可能是中場休息時沒有熱身。

受傷後,我是怎麼處理的?

受傷即刻,球場邊經驗豐富的師兄師姐對我做了保護處理,並根據體格檢查做了初步診斷。

受傷當晚,疼痛並不劇烈,我立刻冰敷,睡前帶上簡單護膝保護膝關節,枕頭墊高傷腿,以減輕腫脹。

受傷隔天,疼痛劇烈,關節極度腫脹,充滿積液,不能彎曲。導師囑咐我儘快帶膝關節支具,拄雙拐,避免二次損傷

以往都是叮囑患者好好休息(真的有用),但「好好休息」之外生活中還有一系列的問題——拄拐行走到手麻,拄拐單手單腳洗澡,「葉問式」上廁所……

葉問式上廁所 | 電影《葉問3》

受傷後一周,我做了磁共振檢查。在確診前還是心存一絲僥倖,希望出現非韌帶損傷的小概率事件。結果提示:前交叉韌帶(ACL)撕裂,半月板無損傷。

此時,ACL處於高度水腫狀態,影響實際撕裂程度的判斷。至於是否需要手術,需要1個月後水腫消退再拍磁共振才能判斷。很多叉友都會因為第一次磁共振的結果選擇做手術,這其實是不太準確的。

受傷後6天磁共振圖,

圖中,受傷的ACL幾乎都是「白色」的,

而正常的ACL應該是「黑色」的 | 作者供圖

受傷後的康復非常重要

磁共振結果出來了,下一步該怎麼辦?保守治療還是選擇手術?

當今,循證醫學講究證據。受傷期間,我閱讀了大量ACL損傷治療的權威文獻。其中,一篇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認為,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受傷後康復得好,可以考慮不做手術;康復得不好,再選擇做手術也不遲。可見,受傷後的康復極為重要,事關後續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效果。

所以,不管後續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我都應該重視傷後的康復——制動保護(戴上護膝,保護膝蓋),消腫,恢復膝關節活動度,維持腿部肌肉的力量。然後,等待第二次磁共振複查結果和體格檢查,確認前交叉韌帶的受傷程度之後,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受傷後35天,磁共振複查,結果提示前交叉韌帶部分撕裂,連續性存在,半月板無損傷。

受傷後35天磁共振圖

ACL大部分恢復成正常的「黑色」,

還有小部分異常的「白色」 | 作者供圖

導師幫我做了體格檢查,認為我的關節穩定性良好。在諮詢了導師與其他運動醫學的醫生,並結合了自身的受傷程度之後,我最終決定不進行手術,採取保守治療。

決定保守治療後,與導師在「仁心仁術」下的合影 | 作者供圖

漫漫康復路——「傷筋動骨兩百天」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而我完全走出傷病的困擾,恢復到良好的身體狀態則經過了200天的努力。

受傷後隔天,帶支具,拄雙拐,冰敷消腫。

受傷後7天,在宿舍開始自我復健,做簡單的直腿抬高、踝泵 、角度恢復等。

踝泵,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出現血栓等問題 | kramesondemand

受傷後17天,棄拐,重新開始學會走路。來到康復中心,與復健師進行了評估和交流,最終制定了針對性的復健方案。

受傷後33天,重返球場,帶著厚重的膝關節支具投籃。

受傷後66天,敢做傷腿單腿跳,並且健身房練腿,恢復肌肉力量。

受傷後100天,弱對抗半場比賽,跑位投籃。

受傷後150天,頻繁打激烈的半場比賽(疫情封閉前後)。

受傷後180天,騎摩託車摔傷,傷到健康的那條腿,但因禍得福,這反而解決了困擾我已久的左右兩腿受力不一樣的問題。

受傷後200天,接近完全康復,彈跳水平下降,但速度、橫移等未感覺有明顯差異。

康復縮影 | 作者供圖

主觀恢復評分 | 作者供圖

目前,我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小腿肌肉有一定程度萎縮;打球潛意識躲避身體對抗。但我相信,隨著肌肉力量的恢復,關節積液的吸收,心理因素的糾正,再過100天,我就能100%甚至120%回歸球場!

最後,感謝幫助我的所有人!很幸運有你們的幫助照顧、安慰鼓勵!

反覆扭傷不馬虎,一時之勇逞不得。

運動醫學把病看,運動生涯且珍「膝」!

醫生點評

陳疾忤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前交叉韌帶(ACL),又稱前十字韌帶,英文中又稱「看門狗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所以,前交叉韌帶損傷後,膝關節不穩定,更容易扭傷。扭傷後再運動,可能導致完全斷裂。ACL斷裂是職業運動場上常見的 「殺手」,但ACL斷裂在普通運動愛好者中也很常見。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有以下症狀:1、在損傷時聽見「砰」的一聲悶響,有大、小腿一瞬間的錯位感;2、關節嚴重腫脹,不能彎曲,持續數周;3、腫脹消退後會感覺關節不穩,「打軟腿」。

如果懷疑患者前交叉韌帶損傷,我們通常做以下檢查:1、醫生手法檢查關節穩定性,看膝關節是否變得鬆動;2、X光排除是否有骨折,骨折和韌帶斷裂後的症狀大多相似;3、磁共振檢查(MRI),是目前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最準確的方法。

前交叉韌帶斷裂通常有兩種治療選擇:關節鏡手術治療(人為重建前交叉韌帶)和保守治療(鍛鍊肌肉代償韌帶的原有功能)。很多患者會糾結是否手術,事實上這取決於你的損傷程度和需求。一般情況下,手術治療適合年輕、完全斷裂、有運動需求、職業對膝關節要求高、主觀症狀非常明顯的患者。保守治療則適合年齡大、活動量少、部分撕裂、運動需求不大的患者。

本文的作者是急性單純前交叉損傷,體格檢查關節穩定性良好,可以嘗試保守治療。而這是否可以複製,取決於三個要素:

1、 傷者對醫生有良好的依從性;

2、 專業康復團隊的服務;

3、 該治療方案還需要時間檢驗,看之後是否會出現問題。

預防ACL初次或者再次損傷,要注意全時段保護。

運動前:充分熱身和拉伸,激活喚醒肌肉。

運動時:佩戴必要的護具保護,避免不當的運動姿勢(如膝關節內扣);

平時:多鍛鍊下肢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如直腿抬高、靠牆靜蹲、深蹲等),肌肉代償部分韌帶功能,減輕韌帶「壓力」。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林金榕

編輯:Cloud、Odette

相關焦點

  • 膝蓋響是怎麼回事 如何保護膝關節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這種經歷,就是跑步或者下蹲運動的時候膝關節會響,膝蓋響並不會無緣無故的響,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具體的原因是有哪些呢?膝蓋響怎麼辦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保護膝關節吧!膝蓋響是怎麼回事膝蓋是身體的重要部位,我們走路就靠著它呢,一定不能讓它出現什麼問題,所以膝蓋響我們就要引起重視,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找到原因才能好緩解。
  • 膝關節有響 注意養護
    膝關節是人體運動最多、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當站立時,膝關節約承擔體重的一半;上下樓、跑步、打球時,約承擔體重的4~6倍;而蹲下或跪著時,承受著相當於體重8倍的重量。因此,相比其他關節,膝關節更易受到衝擊和壓力,發生彈響和磨損。
  • 患者的膝關節積液過多,怎麼治療比較好?
    但是,有些中人每天走路過度,一段時間後,發現膝蓋疼痛,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膝關節有積液的緣故。膝關節有積液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1、由骨性關節炎等情況導致的。膝關節通常為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的分泌液增多,抽出的液體大多數都是黃色和淡黃色,也有少數是淡紅色的。
  • 運動時膝關節疼?醫生告訴你,保護膝關節做好這5點
    作者: 吳軍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一、患者表現 (一)膝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 1.
  • 膝關節後面有「包」就是腫瘤?醫生闢謠:別怕,很可能是良性囊腫
    通常指的就是在膝關節後方,膕窩部分出現的腫塊。這個問題是英國的一名外科醫生貝克第一次提出來的,所以以這位醫生的名字命名稱之為貝克囊腫。大多數患者都有膝關節關節炎,但是不用害怕,就算出現了囊腫,很多時候都是良性的,並不是惡性的腫瘤。而且大多數患者都沒有什麼症狀,既不疼也不癢,即使存在囊腫也不用太在意。二、為什麼醫生會建議一些患者手術?
  • 膝關節積液,到底需不需要抽掉?骨科醫生來解答!
    由於疫情的原因,大家呆在家裡的時間多了,很多人選擇在家鍛鍊,然而最近經常遇見這種情況:在關節門診,經常會有患者拿著磁共振的報告,憂心忡忡的問我:歐陽醫生,報告中顯示膝關節少量積液怎麼回事啊?麻煩您幫我抽一下可以嗎?
  • 哈市五院運動醫學科醫生幫你走出膝關節積液認識誤區
    以至於很多人膝關節腫脹很嚴重也不接受醫生的對症治療,從而延誤治療時機,使膝關節疾病越來越重,哈爾濱市第五醫院運動醫學科醫生提醒膝關節積液是滑膜炎的一種表現,滑膜炎是一種多發疾病,滑膜因受損傷會產生炎症反應,分泌過多液體,導致膝關節積液。膝關節積液穿刺抽取也需要根據具體病症「審時度勢」,辨症和對症治療很重要。
  • gl百合小說:年上腹黑醫生x年下溫柔消防教官!
    簡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要有縫隙,光才能照得進來。陽光溫柔偶爾暴走年下消防教官x人狠腹黑大齡單身急救醫生副cp:戲多龜毛菜鳥規培醫生x青梅竹馬後電競小女友明豔動人婦產科醫生x成熟穩重刑偵支隊長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消防員與醫生。
  • 男子酒肉海鮮無度,竟讓雙膝關節變成了兩座「礦山」
    38歲的李先生(化名)近兩年膝關節疼痛腫脹明顯,愛好馬拉松的他擔心自己以後無法運動這才決定前往醫院就診。 經過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醫生的詳細檢查和膝關節鏡手術後,被診斷為「雙膝關節重度痛風性關節炎」。
  • 膝關節手術後多久拆線?膝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膝關節手術後多久拆線?膝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 膝關節包括骨頭、韌帶、關節腔和半月板、軟骨,上接大腿骨(股骨),下接小腿骨(脛骨)。當我們走動時,就牽動大、小腿骨的運動造成膝關節磨擦,而靠軟骨和關節液來減少摩擦。
  • iPACK: 緩解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後方疼痛
    ——I+Pack,我打包?——壓縮軟體?——在區域阻滯中,iPACK是「infiltration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knee」的簡寫,意思是在膝關節後囊和膕動脈之間浸潤麻醉。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的問題在於:膝關節後方的疼痛。
  • 膝關節有「積液」,該不該抽出來?怎麼治療好?患者應謹記4點
    在門診中,我接觸過不少存在關節積液問題的患者朋友。多數人一看到核磁共振的檢查報告顯示自己存在"關節積液"(關節積水),就立刻要求把自己膝蓋裡的"積水"全部抽出來,不然不安心;有的人則是等到關節積液讓膝關節都腫脹起來了,才來求助醫生。
  • 每次運動,膝關節都「咯咯」響?快用百年扁氏艾草貼!
    每次運動,膝關節都"咯咯"響?快用百年扁氏艾草貼!運動是膝關節"咯咯"響不停?害怕生出大毛病,就用百年扁氏艾草貼!雖然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毋庸置疑,但是你在運動的時候會發現膝關節總是會發出一些"咯咯"的噪音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在運動過程中因為膝部的關節將會承受過多的壓力,關節液出現了平時沒有的間隙,氣體被壓縮後出現響聲是正常的現象,不會造成對身體的危害。
  • 醫生教你小妙招緩解膝關節不適
    原標題:天氣變冷膝關節更疼了?醫生教你小妙招緩解不適葉落冬至,天氣轉冷,冷空氣來臨後,不少人發覺自己的膝關節疼痛或不適的情況愈發強烈了。為緩解人們膝關節的不適感,北京中關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劇榮森為大家支招。
  • 醫生告訴您
    滑膜炎,這個令很多關節疼痛患者覺得恐怖的疾病,要說它是一個垃圾桶診斷,甚至都不算是一個診斷,您覺得奇怪嗎?在出門診的時候,但凡遇到髖關節或者是膝關節等關節疼痛的患者,還沒聊上幾句患者肯定就會問一句,「醫生,我這不是滑膜炎吧,是不是很難治療?」
  • 膝關節疼痛,腿彎曲變形,怎麼辦_膝關節變形怎麼治療好呢
    現在,受到膝蓋問題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 50 歲以上,有的患者嚴重到連路都走不了!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就是我們日常說的關節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關節都會出現磨損,就是輕和重的問題,尤其是老年朋友,這個病差不多都有。
  • 砰!砰!砰!耳鳴聲竟跟心跳一個節奏?!
    砰!砰!砰!這不是心跳聲而是蔡女士耳朵裡時刻不停的耳鳴聲! 有節奏的耳鳴聲24歲的蔡女士有著一次奇特的患病經歷。半年前,她的右耳突然開始出現耳鳴。而當醫生按壓蔡女士的頸動脈時,她的耳鳴聲竟然停了!相關檢查排除了動靜脈瘻等情況後,劉軍和副主任醫師史凌改發現,患者的CT結果上清晰可見,其右側乙狀竇骨質前壁部分缺失。這究竟是什麼病?缺失的「隔音牆」原來,蔡女士所患的是耳鳴的一種,血管搏動性耳鳴。
  • 為衝業績,女白領熬夜加班累得耳朵嗡嗡響 年底突發性耳聾患者扎堆
    耳鼻喉科醫生在觀察患者耳道。 通訊員供圖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劉姍姍 記者祁燕)父親突發重病住院,兒子心急如焚,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耳朵聽不見了;年底衝業績,32歲女白領熬夜加班幾天後,左耳嗡嗡響,聽力明顯下降。
  • 樓下聽到悶響 樓上墜下一女子
    據周圍群眾介紹,事發時他們突然聽到「呯」的一聲悶響,這才發現有人從樓上摔下來了,當場就沒有了生命體徵。 據了解,墜樓女子姓劉,柳州市人,今年61歲。 目前,女子墜樓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 膝關節腫脹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疼痛腫脹怎麼辦
    膝關節腫脹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疼痛腫脹怎麼辦 膝關節腫有很多種原因,主要見於以下疾病:滑膜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前交叉韌帶斷裂、後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化膿性關節炎、外傷所致的髕骨脫位、髕骨骨折、脛骨髁間棘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股骨內外髁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