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是一部主旋律電影,講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蘇聯男籃絕殺美國隊的故事,就憑這劇情,你肯定能明白為啥說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了。
影片的劇情結構簡單,不過卻相當好看。沒錯,相當好看。幾乎所有人物都得到細緻刻畫,即使出場不多的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大有寥寥幾句,深得其意的味道。
一部好看的主旋律電影,這個標籤,想起來讓人心裡有點很不是滋味。不多說,滿懷希望期待著,同時在自己的視野盲區中努力尋找著。
只談電影,影片的靈魂人物顯然是教練加蘭任,他實在是一個理想化的人,滿足人們對一個堅毅的男人的所有幻想。
在加蘭任的故事中,有三個東西是直觀反映出來的,一是社會背景,二是家庭,三是執教工作,這三個方面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相當立體生動的令人肅然起敬的人。弗拉基比爾·馬什科夫演得太好了,這才是硬漢嘛。
加蘭任選擇執教的直接原因是,希望孩子出國治療,也需要資金支持。給孩子治病,一個父親的形象出來了;出國治療,社會背景出來了,即蘇美對抗,身份審查,人員外逃等等;擔任教練,自然執教的工作開始了,同時球員們的故事也與社會背景不可分割。幾條線把整部電影無形地串聯起來。
劇情緊緊圍繞加蘭任展開,家庭與工作,從試圖協調,到明顯偏移,再到箭在弦上,最後完美結局,球員自己的故事,加蘭任與球員們的磨合,再附上長達幾十分鐘的超真實比賽還原,雖說影片整體劇情簡單,但是節奏好,耐看。
我覺得,奔著劇情看電影,多數電影都不用看了,所以不怕被劇透。這是毫無邏輯的因果關係,但就是能起作用。
加蘭任說球隊的目標是打敗美國隊,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在說笑說,連自己人也是如此。最後,結果是真的打敗了美國隊。
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