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頻繁吃奶、愛哭鬧,竟是因為它?1 歲前至少經歷 5 次

2021-02-13 丁香媽媽


文章授權轉載自:娃咋養

公眾號 ID:wazayang

寶寶又要吃奶?又雙要吃奶?又雙叒要吃奶?

寶寶咋又醒了?又雙醒了?又雙叒醒了?

寶寶咋又哭了?又雙哭了?又雙叒哭了?

……

頻繁夜醒、哭鬧、想吃奶,這可能是寶寶到了傳說中的「猛漲期」

我們通常把「猛漲期」定義為:成長期間暫時的哺餵增加。

另外它的英文和中翻還有這麼幾個版本:

根據這個「定義」以及媽媽的表述,猛漲期可能出現在:

天:7~10

周:2~3、4~6

月:3、4、6、9、12

或者更多,每次會持續 2~3 天,一周或者更久

這樣看起來,一歲內的孩子會經歷好幾個「猛漲期」,而且還有媽媽表示,這種狀態不會在一歲之後停止,一歲後還有「戀奶期」

那麼這些隔三差五就出現的「猛漲期」裡,孩子們到底在「漲」什麼呢?

乳汁量的需求

並沒有「漲」很多

除了建立哺乳關係的頭一周,似乎需要通過頻繁哺餵來獲得更多乳汁量以外,我們查閱 6 天~6 個月孩子所需乳汁量,卻發現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每次猛漲期就會提升一個層級,而是一直保持相對的穩定,每日總需求量大約在 550~950mL 之間。

大體上而言,吃奶的需求是慢慢減少的趨勢。然而猛漲期又表現為需求的波動增加……這一下多一下少的,為什麼奶量卻是穩定的呢?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寶寶已經開始控場了~

1. 孩子的吃奶效率大幅提升。

吃同樣多的奶,需要花的力氣變少了。

2. 孩子消化能力大幅提升。

身體在成長,對營養的吸收能力也在增加,而母乳本身自帶消化酶,又能幫助吸收。

3. 乳汁更加「耐餓」。

母乳本身的酪蛋白比例在提升。

——這些都會讓孩子所需奶量保持相對穩定。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而這群有能力又有主見的孩子們靠著自主控制的吸吮,有時候吃 4~5 次所獲得奶量和吃 7~8 次是接近的,所以猛漲期吃的次數多,並不見得吃得量就多。

而這個數值在六個月之後也不會出現非常大的改變。

添加輔食之後,雖然孩子的胃容量增加很明顯,食物需求的總量(母乳 + 輔食)也在不斷增大,但母乳的比例卻在不停地減少。總體來講母乳量是穩中有降

在嬰兒 2 歲的這一年中,母乳可提供三分之一的營養。隨著成長,多元化的食物會逐漸取代母乳,讓嬰兒在食物上和母乳告別。

 

所以,寶寶們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奶量需求會越來越多,而是和之前差不多(1 歲前),以及越來越少(1 歲後)。媽媽的乳汁分泌並不需要不斷增加才能跟得上他們的需要。

那麼這些隔三差五就出現的「猛漲期」裡,孩子們到底在「漲」什麼呢?

漲的是對「學習」和「安全」的要求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既然沒有增量,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孩子集中幾天的頻繁餵養到底在「吃」什麼?難道不是奶?

當然是奶,但卻不僅僅是奶,或者說,不是單純為了吃到「更多」的奶。

他們還為了在媽媽的胸口吃到「安全的感受」和獲得更多學習能力。

 

比起體重,孩子們的「猛漲」更漲在腦部:人類的大腦在 6 個月的時候已經有成人大腦的 50% 了,可他們的體重要到成人的 50% 卻要到十歲左右。

僅以視覺為例,小寶寶完成如下翻天覆地的過程,只需要 6 個月。

這些能力的發展都需要適時的環境刺激,而在胸口和母親互動的孩子所獲得的刺激,通常比孩子獨自呆著要多。

乳頭到母親臉部的距離是 20 釐米左右,正好和新生寶寶的視覺距離接近,餵奶前或餵奶時孩子都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多視覺刺激

可刺激越多並不代表發展越好,因為孩子腦部還需要消化這些刺激,腦部需要在安定愉悅的感受之下才能順利工作,因為愉悅的感受會促進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工作。

但若反過來,不夠安全的環境容易讓嬰兒感覺壓力,壓力卻會產生糖皮質酮去傷害神經細胞。

毫無疑問的,在通常情況下,母親的胸口既能做到提供刺激,又能做到給予安全感受。

也就是說,當孩子在母親乳房上的時候,母親不但在提供乳汁,還在提供大腦發育所需的刺激和安定。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大自然的這一強力配置,就是為了讓人類嬰兒的腦部得到充分的發育,同時,也因為這一配置能「一次而竟全功」,這對這群對外界還不熟悉、肢體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來說,找到與其媲美的方式並不容易。

那麼,當孩子還沒找到能媲美乳房的方式的時候,他們每經歷一個成長飛躍期,乳房就自然成為他們獲得趣味和安定的優質選擇。

所以,成長飛速的他們,常常顯得很需要母親的乳房。

另一方面,成長飛速的他們,在發現更有意思和更舒適的事情時,也會對乳房沒那麼感興趣。

應對猛漲期:順勢而為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對於辛苦的媽媽們來說,在孩子猛漲的時候,也許最好的方式便是順勢而為:

在可以提供乳房的時候提供乳房;

在可以探索的時候以各種形式探索周遭;

媽媽保持心情放鬆帶給孩子愉悅安定的感受,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能讓孩子又漲身體又漲智慧。

簡單說,應對猛漲期:哺乳 + 世界,都是好安排

最後來小結一下:

1. 猛漲期,漲的並不僅僅是對乳汁需求,漲的還有對照顧者回應和陪伴的要求,他們的確會顯得更加需要乳房。

2. 但這不等於只能給乳房,而且隨著成長,乳房也不會總是有效。

3. 因為孩子需求會慢慢變得多元化,我們更需要創設機會,像一座橋一樣,引導不斷猛漲的孩子們奔向更廣闊的、比乳房還要贊的世界

文章授權轉載自:娃咋養

公眾號 ID:wazayang

[1] Growth spurts:http://kellymom.com/hot-topics/growth-spurts/

[2]世界衛生組織,純母乳餵養:http://www.who.int/nutrition/topics/exclusive_breastfeeding/zh/

[3]《發展心理學》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5:1,嬰兒的生理發展及其心理學意義

[4]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孩子眼中的世界(嬰兒視覺發展) :http://www.psych.cas.cn/kxcb/kpcg/200907/t20090717_2096358.html

[5]《嬰兒心理世界》,中央編譯局,米蘭妮·於賓-蓋特

本文經由山東省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兒保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芳,丁香園兒科版版主、主治醫師王鑫審核

相關焦點

  • 寶寶吃奶為什麼總是使勁蹬腿、哭鬧?原因都在這裡了!
    寶寶吃奶總是使勁蹬腿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導致的:1.「媽媽~這個姿勢太不舒服了,我想要換個姿勢」寶寶在吃奶的時候使勁蹬腿,同時還伴隨著哭鬧的話,可能是姿勢不舒服,沒有心思吃奶,想要換個姿勢,家長可以通過調整餵奶的姿勢,來安撫寶寶;2.
  • 一說不能吃奶,寶寶就開始哭鬧,戒除奶睡還需要2招心理戰術
    總結一下,這位媽媽遇到的問題是:1、中午必須奶睡,如果拔除nainai,寶寶直接就清醒不睡了。2、每次跟孩子說不能再吃nainai之類的話,都沒有效果,不讓吃奶,寶寶就會哭鬧,而且被媽媽兇過以後,竟然完全不吃輔食了。
  • 寶寶一過滿月就哭鬧暴躁?「二月哭」說來就來,應對方法都在這了
    媽媽們也是因為新手才會如此,因為有經驗的寶媽一定聽說過「二月哭」。「二月哭」就是寶寶出生進入第二個月的時候,就會經常不定時的哭鬧,而且還不容易安撫。多數時候是因為寶寶在經歷腸絞痛!第一次應對寶寶「腸絞痛」的新手媽媽們肯定拍著腦袋不知所措。
  • 奶水不夠吃、寶寶頻繁夜醒還愛發脾氣,三招從容應對!
    和孩子本來已經相處出一定的規律來了,吃玩睡都已經進入正軌了,突然某天,一夜回到解放前,吃不夠,睡不好,愛哭鬧,讓人措手不及:孩子這是生病了?自己奶不夠了?還是哪裡沒做好?咳咳~其實,還有可能是孩子到了猛長期了。一、什麼是猛長期?猛長期,顧名思義,就是寶寶的生長高峰期,這期間身高體重快速增長,你甚至可能會發現,寶寶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 寶寶吃奶總喜歡 「扭來扭去」,或許跟一個能力發育有關,別忽視
    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 而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像的能力,都屬於認知能力。 寶寶的認知能力,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就像大動作的發育一樣,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寶寶越小,認知能力越差,寶寶越大,認知能力越強。而且,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寶寶好奇心越來越強烈,吃奶也會三心二意,經常「扭來扭去」。
  • 寶寶吃奶總喜歡「扭來扭去」,或許跟這個能力發育有關,別忽視
    半歲-1歲:6個月後,寶寶基本可以認人了,他們能記住誰是經常照顧自己的人,誰是一點也不熟悉的陌生人,如果陌生人抱他們,可能會哭鬧不止,有些甚至害怕陌生人的注視,總瞅著他或者距離近了一些都會哭鬧。還有很多寶寶,可能出生後一兩個月,就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了。1.
  • 如何看出寶寶哭是不是因為腸絞痛呢?
    腸絞痛的發作是因為嬰兒腸道和神經發育都不夠成熟,消化系統各個階段的運動/蠕動不受神經很好的協調控制,腸內氣體不能順利排出,形成了腸絞痛的基礎。營養充足的健康嬰兒每天哭鬧至少3小時,每周哭鬧至少3天,且發作超過3周的一種發育中常見的問題。生後3周左右開始,2-3個月達高峰,4-6個月後逐漸改善恢復正常。
  • 媽媽最頭疼的事:半夜寶寶哭鬧要吃奶,婆婆老公都在睡!
    因為是剖腹產,產後身體非常虛弱,奶水一直沒有下來,沒辦法只能給寶寶吃配方奶粉。本來以為餵奶粉的寶寶,肯定要比餵母乳的寶寶省心,沒想到我只想到了初一,沒想到十五。白天的時候還好,有婆婆幫忙衝奶粉,有時候老公在家也會幫忙,我基本上不需要親自動手,可是到了晚上,讓頭疼的事情來了。婆婆睡眠質量差,一直以來都要吃助睡眠的藥,才能睡踏實,所以婆婆單獨在一個屋裡睡。
  • 寶寶哭鬧常見的5大原因,學會這些安撫方法「鬧人精」秒變乖寶寶!
    「小康君,最近寶寶特別愛鬧人,動不動就哭鬧,餵奶也不吃,哄哄也不睡。真是讓人很心煩,恨不得把小傢伙還塞回肚子裡去~」嬰兒哭鬧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正常需求和願望的表現。可很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著實讓家長頭痛不已。
  • 寶寶4個月左右厭奶期,吃奶不老實,這4個方法,讓寶寶乖乖吃奶
    看著寶寶咕嚕咕嚕喝奶時,媽媽們是不是特別有滿足感,可是當寶寶長大到四五個月的時候,突然不愛吃奶了,一看到媽媽要餵奶的動作,就「鯉魚打挺式」拒絕。如果你的寶寶:★醒著不肯吃奶,要睡覺了迷糊才吃。★白天吃很少,晚上頻繁醒來要吃。★抗拒餵奶信號,比如看到奶頭就哭,橫過來抱就打挺,硬塞給他喝的話就會吐奶。★吃吃停停,很容易因外界幹擾而停止吃奶。你的寶寶正在經歷厭奶期,不喜歡吃奶了。
  • 你是不是總是擔心小寶寶會吃撐,嬰兒吃奶會撐到嗎?
    嬰兒吃奶是不會被撐到的嬰兒雖然沒有自理能力,腦子也還不怎麼會像大人一樣思考,但是餓了就吃東西,飽了就不吃,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世衛組織建議對新生兒採取按需餵養的方式,出生前三天,新生兒的胃只有5-7毫升,胃容量非常的小。
  • 寶寶一到晚上就哭鬧,是腸絞痛嗎?
    樂樂剛出生的時候,是個「天使寶寶」,他吃飽了就睡覺,睡醒了就玩一會兒。不過好景不長,滿月之後,樂樂每到晚上就特別煩躁、愛哭鬧。每到晚上八九點時,樂樂就開始哭鬧了——媽媽把樂樂抱在胸前,樂樂的小腿又踢又蹬,很不樂意;媽媽嘗試哺乳,樂樂吃了幾口就鬆開了,繼續哭,無法安撫。
  • 如何判斷嬰兒吃奶量的多少?
    一、如何判斷寶寶吃奶量1.哺乳次數出生後頭1—2個月每天需要吃8—10次,3個月齡時間每天至少要吃8次。如果寶寶還哭鬧,一定有其他原因。  3.觀察寶寶情緒倘若寶寶沒吃飽,常表現為哭鬧、煩躁、吸吮指頭或異物等。渴望媽媽的擁抱,吃奶時比較專注、急促。4.
  • 0-12個月寶寶吃奶量標準、吃奶次數和吃奶時間,避免寶寶餵養不當
    下面,1歲內寶寶的吃奶量標準、吃奶次數、吃奶時間,供各位寶媽們參考。1個月內1個月內寶寶的奶量變化是比較大的。出生前幾天,寶寶一次只能吃幾分鐘,大概15-20ml的量。一周後能增加到10分鐘、15分鐘,一次能吃60-90ml。
  • 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別擔心,這是寶寶在「黃昏鬧」
    其二是寶寶在傍晚餵奶時寶寶因為種種原因哭鬧不止,有可能還會斷斷續續的持續到晚上10點左右。"黃昏鬧"有什麼表現1. 寶寶心情煩躁,愛發脾氣家長們擔心孩子在睡覺中被飢餓吵醒,大部分父母會在孩子陷入沉睡前給孩子集中餵奶,一般在6點到10點之間會有幾次餵奶。
  • 寶寶頻繁夜奶寶媽心好累,搞清寶寶夜奶原因,寶寶不哭媽媽不累
    寶寶夜裡睡不踏實,頻繁夜奶的原因以及建議1、寶寶真的餓了寶寶醒了哭鬧,首先就要判斷是不是寶寶餓了,大多數寶寶都是餓醒的。因為寶寶的胃很小,每次吃奶量也少,對於有些寶寶來說,睡前吃的奶根本不夠堅持到早上,因此半夜醒來都是因為飢餓。對於這種情況自然是要滿足寶寶的,但是也可以通過一些技巧來減少夜奶次數。比如說,控制餵奶時間,如果寶寶從一出生就有吃夜奶的習慣,那麼寶媽可以試著適當地延長餵夜奶的時間,這樣就會相對的減少餵奶次數。
  • 寶寶吃手的原因及危害?!1歲前2次糾正機會,錯過妨礙大腦發育
    一歲之內的寶寶,正處於「口欲期」,嬰幼兒期的寶寶完全不能獨立,必須依靠父母來生活,基本沒有自主行動能力。寶寶的嘴巴是嬰幼兒興趣和行為的核心。很多時候他需要用口來「表達」和滿足所需,比如餓了就會哭泣,不舒適了也會哭鬧,憤怒了還會用嘴巴咬人,感興趣的東西或吃奶時也用到口,這一時期內嘴巴成了他識別外界事物的重要手段。寶寶吃手的原因嬰幼兒強烈的吮吸欲望,他在吮吸奶嘴或乳頭時,除了可以得到心理上的養分,受益也是多方面的,還可以感受溫暖的乳汁、媽媽的體味、心跳和氣息等,心理上得到了安全感,尤其在睡覺前這種欲望更為明顯。
  • 寶寶哭鬧不已,竟是因為小屁屁上長出的「管道」
    寶寶哭鬧不已,竟是因為小屁屁上長出的「管道」 2021-01-07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6個月寶寶,不同階段吃奶量標準是多少?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新生兒的胃容量很小,尤其是初生嬰兒,他們的胃容量僅有30毫升左右,3個月後增長為100毫升,5個月後增長為200毫升,1歲後增長為300~500毫升。腸胃的排空時間,會隨著食物種類和性質不同而改變。如果寶寶確實有進食需求,你還是要繼續喂,讓他一次吃飽。1個月寶寶按需餵養是基礎原則,有的寶寶消化吸收能力強,那就要多喂,有的寶寶需求少,那就少量多次即可。寶寶吃飽以後,會出現一種滿足、安靜的狀態,通常會睡3~4個小時。如果吃不飽,就會隔一段時間就哭鬧起來。
  • 【高醫小課堂】寶寶三歲前,你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
    由於寶寶的胃在嬰兒期略呈水平位,且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也較少,再加上賁門和胃底部的肌張力較低,因此較容易出現嘔吐。不過,大部分寶寶在1歲後吐奶的頻率會大大降低,家長們是不必過分擔憂的。當然,在寶寶頻繁吐奶的階段,家長們還是應該注意餵養方式及日常護理的。比如,寶媽們應掌握正確的哺乳方式,因為如果方式不正確,就很容易使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吞進過多的空氣而導致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