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不同語種的同一句「你好」,因為音節數量不同,用普通話配音時,也會演繹出「你好」「你好嗎」「先生,你好」「親愛的奶奶,你好啊」等字數不等的若干版本……80歲的老配音演員曹蕾重回上海電影譯製廠,看到了曾經朝夕相伴的翻譯和配音手稿,感覺格外親切,情不自禁聊起了過去的配音花絮。讓這些曾經塵封在庫房中的手稿重見天日的,是正在開展的第三批上海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申報活動。記者昨天從上海市檔案局獲悉,這些檔案將與巴金故居保存的巴金檔案、上影集團保存的「紅色經典電影」膠片檔案等一起參與此次申報,在不久之後,電影觀眾耳熟能詳的「簡愛」「佐羅」「希茜公主」等名人或許就將走進上海珍檔,傳承經典譯製片中讓人難忘的「中國好聲音」。
圖說:經典譯製作品的創作翻譯手稿集中展出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最近,上海電影譯製廠剛剛完成經典重拍的著名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譯製配音,擔綱翻譯的新一代上譯人借著此次申報檔案文獻遺產的機會,看到了1978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在新老版本的對比中,他們也感慨老前輩精雕細琢的匠心。
新版翻譯夏恬說,老版翻譯腳本中的最後一段,偵探波洛用英文說「Take it easy」,在第一稿中,這句話被直譯為「慢慢來」,第二稿被改為「別心急」,在最終的第三稿中,上譯廠創始人、老廠長陳敘一親自改為「悠著點」。雖然只是看上去像是大白話的寥寥三個字,老藝術家對譯製片精益求精的態度卻躍然紙上。
圖說:上譯廠配音演員、譯製導演曹雷在講述這些檔案的往事
聽著後輩們的感慨,撫摸著從庫房裡整理出的膠片、手稿、照片等老檔案,曹蕾更是清晰地回憶起了當年為譯製片奮戰的歲月。她說,老廠長陳敘一為了翻譯準確、傳神,往往吃飯時還拿著筷子在桌上點節奏,洗腳的時候想得出神,襪子沒脫就放進了腳盆裡。更令人感動的是,在他彌留之際,陳敘一不知想起了哪一句臺詞,依然用手輕擊節奏,還在琢磨翻譯。這些老一代上譯人的精神財富流傳經年,才有了大熒幕上一部部經典不朽的譯製片,豐富了一代代觀眾的文化生活。
正如上譯廠副廠長劉風在談到此次申報的初衷時所說,時代呼喚精品,重現精品譯製片就需要從老檔案中尋根,重拾初心,所以,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公司整理出1949年以來的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參加申報,其中,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苔絲》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還向社會進行首次公布,讓人們管中窺豹,了解譯製片誕生的幕後故事。
圖說:電影《佐羅》的翻譯手稿
這一初衷與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評審活動不謀而合。據悉,為喚起人們對世界範圍內瀕危、散失、逐漸老化或正在遭受厄運的記憶遺產的關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啟動「世界記憶工程」保護項目,旨在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對世界範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上海是中國近代化、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歷史地標,擁有豐富的檔案文獻遺產,亟待保護與開發。由上海市檔案局牽頭髮起的「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評審活動,就源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工程」和中國國家檔案局的「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目前,已有17項珍貴檔案入選前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第三批申報評選結果將在明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活動期間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