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時代因何完結?

2020-12-22 騰訊網

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梭太空梭(Space Shuttle)項目自1981年起為美國太空業服務30年後,於2011年正式宣告終結。在這之後,美國一直藉助俄羅斯航空集團完成任何派遣太空人升空的任務。

這種情況持續到今年5月30日,NASA開始使用SpaceX的龍飛船送兩名太空人進駐國際空間站。這是自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太空人第一次從本國發射升空。接下來是最近11月14日,龍飛船又送了四名太空人進駐空間站。

人們不禁好奇,太空梭項目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NASA突然停止了該項目?《探索雜誌》(Discover Magazine)近期發表的一篇博文揭示了這個項目的一些致命缺陷。

目標和達成情況

NASA原本計劃把太空梭造成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梭,淘汰老式的拋棄式火箭,以降低發射成本,用於頻繁運送人員和物資進入地球低空軌道。

當時NASA建造了一個天空實驗室(Skylab),這是在1973年至1979年間運作的首個空間站。NASA計劃太空梭不僅能夠頻繁造訪空間站,比如有的工程師預計一兩周即可完成一趟升空的任務,而且還有能力在空中與這個空間站一起建造後續的空間站設施。

在這些計劃下,太空梭項目達成了不少。這包括幫助NASA搭建了現在仍在使用的國際空間站(ISS);運送了多個重要太空資產升空,比如位於地球軌道上的哈勃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以及星際間探測器包括麥哲倫號(Magellan)金星探測器、尤利西斯號(Ulysses)太陽探測器、伽利略號(Galileo)木星探測器等;此外還完成了一些軌道科學實驗。

在前後三十餘年間,太空梭共執行了135次任務,應該說是取得了讓NASA頗感到自豪的成就。可是,它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也是最大的一個缺點是,這個項目費用高昂,平均每次發射耗資4.5億美元,遠遠超出NASA的預算成本。儘管太空梭希望通過重複使用以節省成本,可是在高昂的費用下,多數客戶認為寧願使用老式的拋棄式火箭更為划算。

再者,這些太空船沒能實現計劃中的任務之間快速周轉的目標。最快的兩次發射之間也間隔了54天。在「挑戰者」號災難發生後,任務之間的周轉天數更是達到了88天。較慢的運作周期也意味著這個項目能夠承接的訂單更少,收入更少,這又進一步推高了它的成本。

風險和災難

安全性是太空梭項目的又一個重大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多數美國人都認為太空梭很安全,已經是一種常規的航天工具。很多太空人升空的過程中都拋棄了前幾次任務規定穿著的全壓制服,只穿著簡單的工作服,戴著頭盔。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發生故障,在發射73秒後瓦解,機上七名航天員全部喪生。這次事故之後,人們不再認為太空梭是常規的航天工具。17年之後的2003年2月1日,即將完成任務的「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大氣層時解體,七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儘管導致兩次災難的技術原因並不相同,但是這足以讓人們意識到太空梭的安全性問題。

終於,在高成本、較長的任務周轉時間、客戶不足、安全風險等所有這些因素的結合之下,2004年,當時的總統布希在沒有明確提出任何替代項目的情況下,宣布結束了太空梭項目。

這一決定導致NASA處於尷尬的境地,以至於之後每次太空任務都要依靠俄羅斯的資源。

隨著SpaceX近期載人任務的成功,以及其它商務航天公司的快速發展,未來NASA是否還會開發新一代載人太空梭目前看起來並不明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現實中,最接近這些飛行器的就要屬太空梭了。然而,太空梭只輝煌了30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讓許多太空梭愛好者都扼腕不已。那麼,太空梭是一種什麼樣的太空飛行器?為什麼會被淘汰呢? 最重要的是,太空梭功能更加強大,兼具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的功能,一舉兩得。 於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先後開始研製太空梭。然而,這項美好的創想並不容易實現,數年之後只有美國的太空梭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可見,太空梭的研製困難是很大的。那麼,太空梭長什麼樣,它實現了人們的預期了嗎?
  • 中國為何沒有太空梭?美國斥資兩千億,14名航天精英送了命
    既然如此,為什麼中國沒有太空梭呢? 在太空梭領域,美國起步最早,1981年,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太空梭。
  • 從哥倫比亞號到奮進號,美國的五架太空梭發展歷程
    哥倫比亞號開創了美國太空梭的先河,其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執行STS-1任務,拉開了美國太空梭時代的序幕。截止2003年2月,一共執行28次飛行任務,在天空中一共度過300.74日,環繞地球4808圈,飛行總距離達2.01億公裡。哥倫比亞號的名字也是為了紀念環繞世界一周的美國船隻——18世紀帆船哥倫比亞號。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SpaceX 接過 NASA 的冒險事業
    這場商業載人飛行首秀也開啟了美國太空飛行的新時代。然而,當技術人員後來近距離檢查龍飛船艙體時,他們看到了一些不願意看到的東西。在太空人返程途中,保護太空艙穿越大氣層的隔熱板受到了嚴重侵蝕,其程度超出了 SpaceX 團隊的預期。
  • 太空梭之父喬治·穆勒:用每一分鐘來較真
    後來在一次記者採訪中有人問穆勒,萬一「全機測試」失敗了會怎樣?「整個『阿波羅』計劃血本無歸,我的名譽掃地。」,他平靜地回答。他就是這樣一位不求名利,一心撲到航天事業上的研究者。吹響「太空梭時代」的號角穆勒後來說,他最大的成功不是登月計劃,而是隨後的後繼項目。事實上,可能更大的事是「阿波羅」計劃之後的那些。
  • 天文史上的今天: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
    哥倫比亞號是最年長的太空梭,它是最早進行太空飛行的太空梭,時間是在1981年4月份,在發生事故之前,它已經執行過27次飛行任務。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執行它的第28次飛行任務,即STS-107任務。
  • 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太空梭在重返地球大氣層時解體,導致7名太空人死亡。哥倫比亞號爆炸時高度約65公裡,時速2萬公裡,爆炸造成的碎片散落在美國南部的大片地區。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外部燃料箱表面脫落的一塊泡沫材料擊中了太空梭左翼前緣的名為「增強碳碳」的材料。太空梭返回時經過大氣層,產生了劇烈摩擦,使溫度高達1400攝氏度的空氣衝入左機翼,融化了內部結構,致使機翼和機體融化。此後,太空梭都會在軌道上對保護材料進行仔細的檢查。
  • NASA確認28日發射太空梭 Model X成為太空人接駁專車
    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揭露,特斯拉Model X將成為NASA太空人的正式太空梭接駁專車。究竟證實,年頭在甘迺迪航天中間左近駕駛特斯拉Model X試飛的營銷計劃大獲勝利,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揭露,特斯拉Model X將成為NASA太空人的正式太空梭接駁專車。
  • 科技日曆|NASA首架太空梭「企業號」揭開神秘面紗
    參與建造它的有不少鼎鼎大名的公司:太空梭的總承包商為羅克威爾國際(現屬波音),分系統供應商有聚硫橡膠、ATK、格魯門、波音、馬丁·瑪麗埃塔、洛克希德等。如今,企業號被安置在紐約無畏號航母博物館甲板的尾部,公開向遊客展覽。
  • 太空梭返航時解體墜毀,千度熱氣湧入機艙,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曾經美國在一次航天任務執行的同時,太空梭便出現了意外。這架太空梭在返航的過程當中直接解體導致墜毀。一時之間上千度的熱氣湧入機艙,其中7名任務執行中的飛行員全部遇難。直到現在,這件事情對於全球各國的震撼性還是很大的。說到航天技術發展,美國其實一直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時常走在全球發展的前沿路線當中。
  • 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自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太空梭發射開始,美國的太空梭計劃正式啟動了,在短短的四年多時間裡,就完成了24次太空梭飛行,時間來到了1986年,在這一年的1月28日,將要展開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與以往的飛行不同,這一次將首次攜帶平民前往太空,美國航空航天局將要挑選一名教師在太空中對全美的中學生進行有關太空探索的授課。
  • 太空梭在大氣層中解體,官方隱瞞了此次事故最關鍵的信息
    太空梭是往返地球與太空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技術複雜,結構精密,2001年,美國的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又一次承擔發射任務,但是由於一系列技術原因,該發射計劃推遲了18次,時間達2年之久,可存在的隱患依然沒有解決,即將進行的這次發射任務,哥倫比亞號在返航途中解體爆炸
  • 回眸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宇宙飛船走上了歷史前臺
    航天史上共有2次空難紀錄,一次是1986年 「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名太空人罹難。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在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可以說是現在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上個世紀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即使是美國性能最好的飛行器,也無法與蘇聯的航空航天專業相媲美,因為蘇聯當時為了與美國進行較量,將國家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航空航天研究裡,雖然這種盲目的投資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是現在,在同類型太空梭中位列第一名的
  • 用太空梭偷走失控的蘇聯空間站:電影《太空救援》與美國政府的驚天計劃
    波德裡也被重新分配到51G任務,原因是在51E取消的時候,沃克的藥物加工實驗設備已經安裝在「發現號」太空梭上,因而沒有多餘空間放置波德裡的超聲心動圖設備。執行STS-51G任務的「發現號」太空梭在1985年6月4日推上LC-39A發射臺,並於次日,聯盟T-13飛船發射的前一天,在貨艙中安裝了墨西哥,阿拉伯和AT&T的通信衛星,並非紀錄片中所述的「四顆墨西哥通訊衛星」。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時隔多年之後,突然有人聲稱這次震驚世界的航天慘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這是真的嗎?
  • 在NASA太空梭外發現「金屬球」UFO,兩年內再次出現
    我們知道,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太空梭的國家,它的可利用性也使發射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太空中總隱藏著某些未知的東西,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美國的太空梭就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而有一個目擊事件在塵封14年後才被公布。
  • 英媒揭秘希特勒襲擊美國計劃:用太空梭發射核彈夷平紐約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導英國《明星日報》網站9月30日發表題為《希特勒將紐約夷為平地的計劃:納粹曾謀劃用太空梭投放核彈結束二戰》的報導稱,在美國加入同盟國行列、參與到打擊納粹德國的戰爭中後,阿道夫·希特勒就一直想要把紐約變為一片火海。報導稱,由於紐約距離柏林4000多英裡(約為6400公裡),他不可能像對倫敦那樣對這個大都市發動閃電戰。
  • NASA宣布奮進號太空梭推遲至4月29日發射
    在發射臺待命的奮進號太空梭  北京時間4月4日晚間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官員周一宣布,原定於4月19日發射的「奮進號」太空梭將推遲到4月29日發射,主要是為了避免與俄羅斯  「奮進號」太空梭原定於今年4月19日發射,但俄羅斯的「進步號」貨運飛船現計劃於4月27日發射,4月29日抵達國際空間站。為了避開俄羅斯的「進步號」,NASA官員周一宣布,現計劃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29日下午3點47分發射「奮進號」。  4月19日,NASA管理層將召開會議,對「奮進號」的發射準備進行評估。會議結束後,NASA將確定「奮進號」的正式發射日期。
  • ...這不僅是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而且還讓美國在太空梭...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隨即歡呼「開啟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這不僅是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而且還讓美國在太空梭退役後真正獲得自由往返太空的能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這次發射曾因糟糕的天氣及太空飛行器封閉問題導致延誤。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在美國佛羅裡達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約3分鐘後,火箭一二級確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