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知道的親屬輩分關係丨收藏

2021-02-20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同城


中國人的親戚關係還真不是一般的複雜!加上現在的家庭越來越小,親戚見面的次數也明顯下降,很多年輕一代的人都開始搞不清各種關係了。網上這個火爆一時的親戚關係圖還真是必備武器啊……




(點擊圖片可放大觀看)

與父親相關的親屬

(1)諸父、諸母:是對父親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統稱。

(2)世父:對父親的兄弟的稱謂,現在更多的場合是稱「伯父」、「叔父」或簡稱「伯」、「叔」。古人偶爾將幾個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別稱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對父親的兄弟的妻室的稱呼。

(4)從父:對父親的叔伯兄弟可統稱「從父」,又可分別稱為「從伯」、「從叔」。

(5)姑:對父親的姊妹可稱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稱為「諸姑」、「姑姊」、「姑妹」,對已婚者一般都稱為「姑母」、「姑媽」,與今不同的是偶爾也稱「姑娘」。

(6)姑父:對姑母的丈夫,既可稱為「姑父」、「姑丈」,又可以稱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對姑母的子的稱謂。

(8)表姊妹:對姑母的女的稱謂。

與母親相關的親屬

(1)外祖父:對母親的父親,稱其為「外祖父」(與今同),又可稱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爺」等。

(2)外祖母:對母親的母親,稱為「外祖母」、「外婆」(與今同),又稱為「姥姥」、「老老」等。

(3)舅:對母親的兄弟,古今均稱「舅」,在不同場合,可加上一些修飾或補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對舅父之妻的稱謂。

(5)姨母:對母親姊妹的稱呼,先秦時稱為「從母」,秦漢以來則稱為「姨母」,或稱為「姨娘」、「姨婆」、「姨媽」等。

(6)姨父:對姨母之夫稱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稱「表兄弟」、「表姊妹」。

(無論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還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稱,古人統稱為「諸表」。)

與丈夫相關親屬

(1)公:也稱公公,對丈夫之父,古稱為「舅」,也稱為「公」、「公公 」。這些稱呼正是今天稱丈夫之父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稱婆婆,對丈夫之母,古稱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嚴姑」、「慈姑」、「阿姑」等。後又稱「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對丈夫父母的合稱。近者稱「公婆」。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稱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對丈夫的兄弟的稱謂,與近代所稱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對丈夫妹妹的稱謂。

與妻子相關親屬

(1)嶽丈:是對於妻子之父的稱呼,古代還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稱。

(2)嶽母:對妻子之母的稱謂,或稱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來對妻子之母的稱呼。

(4)舅舅:對妻子兄弟的稱呼,或稱為「舅」、「舅爺」、「舅子」等,還稱為「內兄」、「內弟」、「妻兄」、「妻弟」等。

(5)姨:對妻子的姊妹的稱呼,或稱「大姨」、「小姨」,也稱為「妻妹」、「內妹」。

兄弟及與其相關親屬

(1)兄:又稱為「昆」。今天則可用「哥」來稱呼兄長。有兄弟數人的情況下,稱呼中必須表示出排行,或以數字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這些排行常用語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廣泛的稱呼,可以稱父、稱兄、稱弟、稱子。)

(2)嫂:對兄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嫂嫂」。

(3)弟:是對與兄相對者的稱呼。

(4)弟媳:對弟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弟妹」。

(5)侄:對兄弟的子女最常見的稱呼,也可直接稱之為「兄子」、「兄女」,或稱為「從子」、「從女」、「猶子」、「猶女」。

姊妹及與其相關親屬

(1)女兄、女弟:古代對姊妹的稱謂,或直接稱姊妹為兄弟。「姊」又稱「姐」,與姊相對者稱為「妹」。

(2)姊夫、妹夫:對姊妹的丈夫的稱呼,也可稱為「姊婿」、「妹婿」。

(3)甥:對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稱呼,還稱為「外甥」、「甥女」、「外甥女」。

子女及與其相關親屬

(1)子:在古代是一個使用範圍較廣的稱呼,秦漢以後主要用作兒子之稱。

自己之子可稱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別人之子又可稱為「令子」、「良子」、「不凡子」、「賢子」等。除此,還可用「男」、「子息」、「賤息」、「兒子」、「兒郎」、「兒男」等來稱呼子。若有幾個兒子則有「長子」、「次男」、「幼子」等稱呼。

(2)女:對女兒的主要稱呼。對別人的女兒往往稱為「愛」或「嬡」,也稱為「令嬡」、「閨嬡」。

(3)義子、義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養的子女,又稱「養子」、「養女」、「假子」。同時還有一個常見的代稱「螟蛉」。

(4)媳婦:對兒子之妻的稱呼。最初只稱為「婦」,後因兒子又稱為「息」,所以子之妻又稱為「息婦」,或寫作「媳婦」。

(5)婿:對女兒丈夫的稱呼,或稱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兒之夫還可以被稱為「女夫」、「半子」、「東床」「令坦」。

女婿到了嶽丈家,除了嶽父、嶽母可以稱「賢婿」之類,嶽家一般人都尊稱其為「姑爺」、「姑老爺」。

(6)孫:對兒子的子女的稱呼,或稱「孫息」、「孫枝」。「孫」又分為「孫兒」、「孫女」,「孫女」又稱為「女孫」。

(7)外孫:對女兒的子女的稱呼。女姓還可稱為「外孫女」。

品牌推廣

十年老店、中升通訊

地址:角美仁和東路永泰樓110-111號店面(24米街)


聯繫我們

同城廣告聯繫微信:xx363107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發布招聘、招租、求職、二手信息、爆料、商家自助宣傳!

↓↓↓


相關焦點

  • 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知道的親屬輩分關係 收藏吧
    馬山廣播電視臺與你最近 伴你同行微信ID:mashan_tv ( ←長按複製 )中國人的親戚關係還真不是一般的複雜
  • 看了這個,你再不會為搞不清親屬、輩分關係發愁了
    看了這個,你再不會為搞不清親屬輩分關係發愁了中國人的親戚關係還真不是一般的複雜!
  • 10歲男孩因「輩分」火了,全村人等他到場開席,網友:幹了這杯奶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就在教導著人們要學會尊敬長輩愛護小輩,要對比自己輩分更高的長輩表示出自己的禮儀。不僅僅是要開口喊人稱呼,還要在行為上表示尊重。10歲男孩因「輩分高」火了,全村人等他到場開席最近關於輩分高的一個視頻在網上走紅,事情是這樣的。在這個村落裡面,大家都極其重視輩分。而在視頻的當天,有位村民迎娶自己的新娘。
  • 在內地辦繼承很重要的親屬關係證明書,在香港卻一文不值
    這裡提及需要辦理的公證認證文件,主要都是涉及在內地形成的親屬關係情況及證明文件,而且這些公證認證文件都是遺產承辦申請中不可缺少的必須文件!,由於每個個案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具體需要提交的公證認證文件將需要根據個案而定。
  • 淺談我國古代的親屬稱謂
    小編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有次回老家碰到一個比我父母年紀還要大的男子,目測得有60歲了,按照輩分我竟然叫他大哥,當時我就懵了。這種現象在中國這個宗族社會中很常見,尤其是在一個大家族中,由於人口眾多,久而久之,家族之間的輩分問題也就出現了。那麼這種現象是怎麼形成的,當一個家族的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親屬之間又該如何來稱呼呢?
  • 內地的親屬關係證明書在香港有用嗎? | 和靜 · 涉港家事
    【由於每個個案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具體需要提交的公證認證文件將需要根據個案而定】那麼,在內地常用的另外一份公證文件,亦即《親屬關係證明書》又能否單獨作為證明文件,以證明死者的全部親屬關係狀況呢?只是,如果不是確實無法辦理某份必須提供的公證認證文件,都不應該直接考慮辦理《親屬關係證明書》代替其他所必須的公證認證文件,否則將導致最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所以說,想在內地辦理公證認證文件的一環節省手續,最後可能會得不償失!辦理公證認證文件的時候,建議還是先諮詢具有豐富經驗的跨境遺產承辦律師,取得專業的處理意見後,再開始辦理親屬關係狀況的公證認證文件!
  • 過年,親戚關係複雜,不知道怎麼叫?別慌,一張表格解決問題!
    在農村過年,過了初二之後就進入了最熱鬧的走親戚環節,可是在走親戚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親戚,有時候又不知道怎麼稱呼,見面之後想半天就會非常尷尬。尤其是在農村,親戚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好,平時走得都比較近,在過年的時候也要見面,而在農村對稱呼方面又比較在乎,若是把輩分叫高了,可能大家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可要是叫低了輩分,有些人就會不高興了。所以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過年親戚關係複雜,走親戚的時候應該怎麼稱呼呢?下面一張表格就可以解決問題!其實這個並不難,到男方家裡,女方跟著男方一起叫;到了女方家裡,男方跟著女方叫就可以。
  • 親戚關係圖網絡走紅 堪稱「回家過年必備」
    親戚關係圖網絡走紅  堪稱「回家過年必備」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金鵬)每逢親戚相聚之時,親戚之間複雜的稱謂讓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感到頭疼。春節將至,一張《中國人親戚關係圖表》走紅網絡,很多年輕人爭相轉發,稱之為「拜年必備圖譜」。
  • 拜年稱呼難倒年輕人 「親戚關係圖表」網上流傳
    網上流傳的「中國人親戚關係圖表」圖片來源:新民晚報「獨一代」分不清堂姐表姐外甥侄子,「中國人親戚關係圖表」網上流傳昨天一早,家住長寧區天申大樓的大學生小沈,跟著父母出門拜年。就在前天晚上,小沈同學緊急「做功課」,從網上下載了時下頗為流行的「中國人親戚關係圖表」,為的就是走親戚時能把堂兄表弟嬸嬸伯父之類的親戚稱謂叫準確。
  • 老九門是怎麼分的輩分,每個人的結局是什麼,黑背老六是怎麼死的
    《盜墓筆記》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吧,都知道裡面有個老九門和吳邪吧,到底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讓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老九門中每個人的結局都不相同。另外一種就是吳老狗自己預感到自己即將死亡,所以交代了後事,必須將自己的身體在兩個小時內火化。所以在這裡給廣大讀者留下來未解密。
  • 哇,原來奧特兄弟中輩分最大的是你啊!歸來的奧特曼
    眾所周知,奧特曼是有親屬關係的。比如泰羅是奧特之父的兒子,泰迦又是泰羅的兒子。如果以此為標準的話,大致可以把光之國的奧特曼分成三個輩分。和奧特之父同一輩的我們定義為第一代,和泰羅同一輩的我們定義為第二代,和泰迦同一輩的我們定義為第三輩。
  • 公務員政審和領導幹部任職迴避,如何區分直系和旁系親屬關係?
    報考公務員筆試面試通過後進入政審環節,按照要求都必須對擬錄用人員進行政審,結合崗位要求審查直系血親關係、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以及近姻親關係的政治面貌等問題。一、直系血親關係根據中組部等有關部門的解釋,領導幹部任職需要迴避的直系血親關係主要包括兩種:一是由自然血緣關係的親屬,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簡單理解即以自己為基點,上下數三代血親(包括自己),比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
  • 新生代奧特曼的輩分關係,銀河就是一個弟弟他成了祖宗
    首先輩分最小的奧特曼就是銀河,他是來自未來的奧特曼,至於是從哪一個時空過來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他的輩分應該是新生代中最小的 接下來是艾克斯奧特曼,艾克斯奧特曼的出生連圓谷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只知道他是一個未知的奧特曼,本體可以變成數據
  • 大爆料:深挖魔芋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
    我把這個話題連續拋給一些好友,但一路碰壁,簡單而堅決的「沒吃過」、「不知道」幾個字一次次傷害著我渴望而期盼的內心,隔著屏幕都聞到了他們對魔芋的陌生感。終於有個哥們認真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剛才百度了一下,我好像吃過這玩意。」「回味了一下,感覺還行吧,沒有太難吃。」
  • 現代人取名,為什麼用輩分的越來越少了?
    說起我們中國人起名,就不得不提其中的輩分。中國人排資論輩由來已久,「輩分」又為「輩份」,清末小說《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五回就寫道:「你父親叫我大叔,你是他的兒子,怎麼也叫我大叔,只怕輩分有點不對吧?」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亦很常見,按輩分,很多年齡大的人卻得稱呼年齡小的人為叔叔或姑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其輩分大。所以,在講究社會公平的今天,有些人排斥輩分。
  • 風雅指南丨銀色情人節又是什麼!?每個月還都有情人節?
    風笛導言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每個月都有情人節!比如即將到來的7月14日就被視為「銀色情人節」,英語原文是Silver Day。一年12個情人節,單身狗表示淚中終於忍不住笑了……真的每個月都有情人節……不知道是什麼人如此浪漫(xiandedanteng),給每個月的14日都定義成表達不同含義的情人節。
  • 老一輩的人都用「輩分」取名,現在為何卻很少見了?原因很真實
    今天,00後和90後群體中,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的名字總能找到相似的規律,只要一聽到名字,不管年齡相差多大,就知道它是什麼輩分,只要他們名字中的第二個字是一樣的,就是一個輩分。但是這條法則並不適用於自己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原因何在?
  • 中國人特殊的親戚關係,你知道多少
    都說一次疫情看透許多人,別說外人,自家親戚都讓你重新認識一下,比如在你家住了一個月飯菜不貴就不吃,買不到口罩酒精就把你家的順走等等,最後卻逃不過一句話「都是一家人別見外」屬實真香。語言學家研究統計,世界上主要民族的語言中,關於親戚的稱謂平均有25個左右,而漢語就有350個,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家族血緣有多重要,從人際關係的心理層面上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被道德綁架,尤其在家族關係中有長幼之分,經常是一方頤指氣使,一方妥協順從,心裡再不服氣,看在長輩的面子上也要忍下去,除了長幼尊卑,中國人還格外重視聯結關係,導致人與人之間纏著複雜緊密的人際網
  • 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這就不難解釋「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了。 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 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名號,這個名號就叫「堂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堂號就知道本族的來源,紀念祖先功德。 宗祠除了是供設祖先的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還是執行族規家法的地方。
  • 劉流在相聲界是什麼輩分?
    說到劉流,估計很多人沒有印象,但如果說劉大腦袋,肯定哈哈一笑:必須的。劉流名字的存在感很弱,如同路人甲一樣,而說到劉大腦袋,自然就會想起一走一墊腳,滿面笑容的劉助理。要知道,《鄉村愛情》《馬大帥》《本山快樂營》等都是出自他手。尤其是《鄉村愛情》,《本山快樂營》等他穿插其中,把劉大腦袋劉助理演的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深的觀眾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