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奇女性中,張愛玲的人生是最值得細細品味的。她系出名門,可謂投生榮華富貴之家。母親是留過洋的新式女子,父親卻是典型的遺少,性格乖戾暴虐,抽鴉片、娶姨太太,兩人在張愛玲10歲時離異。母親遠走異鄉,張愛玲跟隨父親和繼母生活,關係一直非常緊張。甚至有一次,張愛玲因為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幾天,回來遭到繼母的毒打,父親責罰她關了半年的禁閉。
童年巨大的心理陰影讓張愛玲過早地看透了人間冷暖,對世道人心充滿了懷疑和失望。大喊「出名要趁早」的她,也因文字而早早享受到名與利,看盡紅塵。中國現作家中,張愛玲算得上「通吃」學界和大眾讀者的典範。如你所見,她口齒伶俐、氣質非凡,喜歡述說男女情愛、俗世冷暖。這種獨特的風格讓人又愛又恨,有人說她是百年一遇的奇才,也有人說她是愛逞口舌之快的毒舌婦。而你,若不能隨口說出幾句「低到塵埃裡」,「原來你也在這裡」,「我愛你關你什麼事」,「愛過慈悲」,「歲月靜好」估計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文藝過。
她轟轟烈烈地愛過寫作過,留下傳奇讓後人嘆賞追捧,晚年卻也漂泊過寂寞過最後落魄終老,令人唏噓。或許這也正是印證了她最著名的那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蝨子。」
旅行準備
胡蘭成
張愛玲的傳奇,很大程度上是與胡蘭成一同完成的。這個文採斐然、政治糊塗的民國才子確鑿無疑地深刻地傷害過張愛玲,然而同時也讓張愛玲最終成為了張愛玲。公平地說,胡蘭成是最早賞識張愛玲文學才華,在文學上給了她很大幫助的人。1943年底,胡蘭成看到蘇青寄來的雜誌《天地》中張愛玲的小說《封鎖》後大為讚賞,寫信給蘇青詢問張愛玲情況,張愛玲也從蘇青那裡知道胡蘭成的情況。後胡蘭成親自拜訪張愛玲,兩人長談5個小時,一見傾心。此時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並且胡蘭成已經結婚。1944年8月,胡蘭成與其第二任妻子離婚,後在炎櫻的媒證下與張愛玲結婚。此後,張愛玲在文壇大放異彩,生性風流的胡蘭成在卻沒有因張愛玲而收了心,他先後在武漢和浙江與周訓德、範秀美同居,甚至毫不羞愧地向張愛玲坦誠。那個「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的張愛玲在這段感情中受盡折辱,卻始終不舍抽身。直到1947年6月,張愛玲對自己和胡蘭成的感情心灰意冷,終於寫了一封絕交信與他,信中寫道:「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至此,這段著名的「傾城之戀」戛然而止。
胡蘭成(左)與朱西寧(右),約70年代中期在臺灣
今天,重讀張愛玲已儼然成為一股風潮,張愛玲的文學與張愛玲的人生一同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道傳奇。她與風流才子胡蘭成的愛恨糾葛,更讓無數後來者喟嘆不已——胡蘭成曾在兩人的婚書上寫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雖然在他們此後的生命中,歲月既不靜好,現世也不安穩,但胡蘭成對張愛玲的文學以及對她整個人生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刻。
毛姆
張愛玲曾坦言自己在閱讀上「也隨和也挑剔」,她把自己讀的書分為「喜歡」和「不喜歡」,「我喜歡的書,看時特別小心,外面另外用紙包著,以免汙損封面;不喜歡的就不包。」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曾回憶張愛玲為他解說西洋文學,「她講給我聽蕭伯納、赫克斯萊、桑茂忒芒,及勞倫斯的作品」。桑茂忒芒其實就是中國讀者熟知的毛姆。
作為小說家的毛姆扮演的是「人世的挑剔者」,他眼光淡然,卻總是一眼看到、一語擊穿世間的虛偽、狡詐,他對人性、對欲望等的態度,顯然對張愛玲的寫作產生了影響。熟悉毛姆的讀者,讀著讀著張愛玲,腦海中就會跳出毛姆的樣子,第一個這樣說的是周瘦鵑。他在審讀《沉香屑第二爐香》時「一壁讀,一壁擊節,覺得它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Somerset Maugham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紅樓夢》的影響」。其後求證於張愛玲,張愛玲「表示心悅神服」。當然,也有表示不那麼「心悅神服」的,比如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雖也承認張愛玲「頂愛看」《紅樓夢》和毛姆,但他認為姐姐兼採眾長,許多作家對張愛玲的影響「多少都有點」。
向田邦子
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1929-1981)被稱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這個與張愛玲幾乎同一時期的女性作家在文字風格、人生經歷上與張愛玲有諸多驚人的相似:她們同樣出自一個殘破的家庭,經歷了無比坎坷而「虐心」的情路。向田邦子的父親性格暴躁,中晚年時曾有外遇,母親因此變得十分脆弱。作為家中長女的向田邦子,從此擔起了照顧母親和兩個妹妹、一個弟弟的重任。在《向田邦子的情書》中,妹妹回憶道:「媽媽就算面臨了家庭危機,也不會跟娘家或自己的兄弟姊妹訴苦、商量。她唯一的依靠是長女邦子,只有邦子最了解媽媽的心情。於是邦子成了幕後支持家人、解決家庭危機的救星。」35歲之前,不論工作多繁忙,不論經歷了多大的感情風暴,向田邦子都沒有離開自己那個氣氛古怪、岌岌可危的家。
向田邦子
這一切,似乎直到N先生的出現才有所改觀。大概只有面對這個比自己年長甚多的男人,向田邦子才會說出自己內心的累與怕。在與N先生的通信中,向田邦子向他傾訴自己對寫作的不自信、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似乎只有在N先生面前,向田邦子的世界才豁然打開了一個口子,那個獨自領受一切的她才終於可以與這個世界對話。然而,N先生卻是個有家室的人,這段不倫之戀最後似乎是以男主角的自殺而告終。直到52歲那年因飛機失事而告別人間,向田邦子始終都沒有結婚。
▽
推薦書目
*胡蘭成《今生今世》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向田邦子《隔壁女子》
上海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除了曾短暫輾轉溫州、香港等地之外,張愛玲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光基本上都是在上海度過的。上海之於張愛玲,正如倫敦之於狄更斯,巴黎之於巴爾扎克——上海不僅是張愛玲的故鄉與居住地,更是她一生的精神家園,上海的吳儂軟語、燈紅酒綠,上海人與上海生活的細碎與算計,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都有動人的呈現。
張愛玲上海地圖。製圖:許曉菁、王怡之
23歲的張愛玲在上海寫出了她最早的代表作《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這正應了她的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此後幾年,張愛玲接連寫出了令她名聲大振的《傾城之戀》《封鎖》《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十八春》等小說、散文作品。
有意思的是,1950年7月,張愛玲應夏衍的邀請參加上海市的第一屆文代會。時值新中國剛剛成立的重要歷史節點,作家們紛紛響應號召,創作符合「新生活」的新作品,張愛玲亦以梁京為筆名在《亦報》上連載中篇小說《小艾》。在這個脫胎換骨的小說中,張愛玲艱難地書寫著她看不懂、猜不透的政治。也許正因為此時的政治空氣令她窒息,張愛玲終於在1952年真正離開了上海。
香港
香港是張愛玲兩度定居的地方,第一次是1939年,張愛玲入讀香港大學文科,認識了終身好友炎櫻。後因二戰爆發香港淪陷而返回上海。第二次是1952年,寄居在好友宋淇的家中,深居簡出,編寫劇本。
炎櫻和張愛玲
美國
與其他人的「美國夢」不同,張愛玲的美國是寂寞的。流離輾轉歷經艱辛卻終沒有找回曾經的繁華。
1955年11月,張愛玲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遊輪赴美國,開始了「一文不名」的生活。1956年2月,張愛玲搬去紐英倫州,在這裡,她遇見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賴雅先生。賴雅比張愛玲大30歲,是一個有幾分才氣卻潦倒的劇作家。1958年,張愛玲遷居加州專門從事寫作,並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劇本。1960年,張愛玲成為美國公民。隨後,遷居紐約,洛杉磯。1967年,丈夫賴雅去世,直到離世,張愛玲始終獨身一人。有意思的是,晚年流亡日本的胡蘭成曾多次寄信和書籍給遠在大洋彼岸的張愛玲,然而除了一次因為「借書」而去的信件之外,張愛玲似乎再也難以對胡蘭成動情了。1981年7月29日,75歲的胡蘭成於日本東京去世。晚年的張愛玲創作數量依然驚人,但生活上的閉塞也導致了創造傾向於內斂,主要以散文和翻譯為主,包括1981年翻譯成國語的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文論《紅樓夢魘》、散文集《張看》《對照記》等。唯一精彩的虛構作品則是1979年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的小說《色,戒》。
《色,戒》劇照
1995年9月8日(中秋節),美國洛杉磯警方接到報告,說張愛玲家已經好幾天不見人了。房門打開後,人們看見了已作別人世的張愛玲。這個令世界文壇矚目的中國才女就這樣告別了人世,甚至沒有人知道她確切的死亡時間。
餐飲
起士林餐廳| (天津市和平區浙江路、建設路與開封道交匯處)1950年,張愛玲搬到上海南京西路附近黃河路上的卡爾登公寓,在這裡她曾有一段很美好的回憶:「在上海我們家隔壁就是戰時從天津新搬來的起士林咖啡館,每天黎明制麵包,拉起嗅覺的警報,一股噴香的浩然之氣破空而來……」天津起士林這座建於100多年前的西餐館,至今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自己本質的東西,即使經歷了百年風雲,依然保持著獨有的風情與文化、浪漫與傳奇。
紅房子西菜館| (上海市盧灣區陝西南路35號紅房子樓房6樓)紅房子在老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終如一,她也一度成為張愛玲筆下那個年代老上海的代名詞。據說,張愛玲當年也十分愛吃紅房子的西餐,有一份她常點的菜單:洋蔥湯、烙鱖魚、烙蝸牛、芥末牛排。而這裡牛排,是她的最愛。最早的紅房子如今發展為兩家,一家在淮海中路茂名路口,保留了過去紅房子內部傳統的裝修風格,另一家在陝西南路紅房子舊址上,翻修成現代感設計的環境,風景獨好。雖然增添了不少新的法式菜餚,但最初紅房子的經典老菜如芥末牛排、炸豬排、羅宋湯等等,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老大昌| (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558號)張愛玲曾經在《談吃與畫餅充飢》裡描繪過「老大昌」,她經常光顧的俄國麵包房「老大昌」(Tchakalian)在她就讀的中學附近,兆豐公園對過(現在的中山公園地帶),裡面有一種小麵包,「特別小些,半球型,上面略有酥皮,下面底上嵌著一半半寸寬的十字託子,這十字大概面和得較硬,裡面攙了點乳酪,微鹹,與不大甜的麵包同吃,微妙可口。」她還寫到過一種肉餡煎餅,叫匹若嘰(pierogie),「老金黃色,疲軟作布袋形。」
凱司令西餐館|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001號3樓)凱司令咖啡館在《色,戒》等張愛玲作品中也曾屢被「提點」,但現在這家臨近石門路口的凱司令,搬了家,還換了裝,已是容光煥發。落地玻璃、金屬盔甲,透過二樓窗戶可以看著熙熙攘攘的南京路和往來的行人,是不折不扣的「景觀房」。「凱司令」的拳頭產品之一是慄子蛋糕,入口香滑,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就著香濃的清咖、紅茶,不免讓人感覺纏綿。
梅龍鎮酒家| (上海市靜安區 南京西路1081弄22號)張愛玲在寫《色,戒》的時候,住在梅龍鎮酒家所處的重華新村,因此,照理她也應光顧過梅龍鎮酒家,然而「在國外,張愛玲想念起上海諸多的食品,不見提起梅龍鎮,大約是不對胃口」。如今梅龍鎮酒家還是在老地方,幹燒明蝦、富貴魚鑲面等仍是招牌名菜。
L's BOOK CAFE & WINE| (上海市靜安區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一層的張愛玲主題咖啡館。幾面牆上都掛了人物畫,大多出自張愛玲小說中的人物,畫旁邊有貼著出處和張愛玲的文字。
福1088| (上海市靜安區鎮寧路375號)這是一家老洋房餐廳,裡面擺滿了老古董,有點公館的派頭。主要做本幫菜。張愛玲喜歡的燻魚、蜜汁火方、郎姆酒葡萄乾冰糕等你可以在這裡品味到。
住宿
常德公寓| (上海市靜安區常德路195號,沿南京西路步行約1000米)常德公寓是目前張愛玲故居的所在地,舊時喚作「愛丁堡公寓」,1939年的張愛玲與母親和姑姑就住在51室;1942年搬進了65室(現在為60室),直至1948年,在她的《公寓生活記趣》中就記錄了這段生活。張愛玲與胡蘭成在這裡相識相戀到分手。1942年至1948年張愛玲住在這裡,寫下了《沉香屑———第一爐香》《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爐香》《心經》《傾城之戀》《金鎖記》《琉璃瓦》《連環套》《紅玫瑰和白玫瑰》《傳奇》《流言》等主要作品。附近酒店:京西招待所、錦滄文華大酒店、百樂門大酒店
淺水灣酒店| (香港淺水灣109號)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中有這樣一段話:「近了淺水灣,一樣是土崖與叢林,卻漸漸的明媚起來。許多遊了山回來的人,乘車掠過他們的車,一汽車一汽車載滿了花,風裡吹落了零亂的笑聲。到了旅館門前,卻看不見旅館在哪裡。他們下了車,走上極高的石級,到了花木蕭疏的高臺上,方見再高的地方有兩幢黃色房子.」。《傾城之戀》中男女主角第一次邂逅的地點露臺餐廳,你也能在此找致敬地標。
龍柏飯店| (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409號)龍柏飯店1號樓的沙遜別墅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房地產大王沙遜興建的度假別墅,該棟老洋房為一家外資企業使用。建造者沙遜是英籍猶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國冒險家,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上海地產大王。張愛玲說,有人發了財,就到虹橋路上買地蓋別墅。《半生緣》的前半部發生在在石庫門裡,後半部發生在這個別墅裡。
卡爾登公寓| (即現在的長江公寓,上海市黃浦區黃河路65號)1950年,訣別了胡蘭成之後,張愛玲和姑姑搬到了卡爾登公寓。在301室,張愛玲完成了電影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以及小說《十八春》。公寓靠近上海商業中心,附近是南京西路與跑馬總會,也就是現在的現代美術館。如今這裡是黃河路美食街,幾百米的小馬路擠滿了各式餐廳,包括幾家老字號。步行五分鐘左右,是福州路,舊稱四馬路。這裡曾有很多好的館子、書店、戲院,還有妓院。這些活色生香的市井,也是張愛玲寫俗世上海的移動盛宴。沿著這條路線,說不定你能琢磨到張愛玲當時構思小說的心情與思路。
洛杉磯汽車旅店| ( Los Angeles, CA 90021,美國)1984年秋天開始到1988年春季,張愛玲經歷了一段奇特的人生歷程:據其遺囑執行人林式同說,她平均幾個星期搬一次。輾轉流離於大洛杉磯地區的汽車旅館間,過著半流浪的生活。按照一個月一次估算下來,3年半裡也搬了40次,估計是住遍了整個洛杉磯。這一切麻煩,究其根源竟是為了躲跳蚤。而這很難不讓人想起她18歲寫出的比喻「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汽車旅館雖然簡陋,卻定期有人清理打掃,連床也不用鋪,對怕家事的她倒也方便。這期間,她半被動半主動地丟棄身外物,竟然成了「斷舍離」生活方式先驅。也因此,1980年代興起的快餐文化正投其所好,一次性消費成為她的生活準則。這種害怕物累的精神狀態她一直保持到去世。
好萊塢東區公寓| (1825 N Kingsley Drive, Apt#305, Hollywood,美國)初到洛杉磯,張愛玲在這座公寓一住10年,從創作年表看,《海上花註譯》就是在這裡完成,《紅樓夢魘》與《惘然記》也出版於這段時間,《小團圓》的創作也在進行中。這個地址離好萊塢地標中國戲院大約要乘10分鐘公共汽車。1990年代後這個地區已成為熱鬧的泰國城。
西木區公寓| (Room206 10911 Rochester Road Westwood LA.美國)張愛玲1972年從舊金山搬到洛杉磯,直到1995年去世,一共在洛杉磯居住了23年。在這23年裡,張愛玲持續搬家,頻繁流轉於各家公寓與汽車旅館。1991年,她終於定居WESTWOOD的這幢公寓,直至去世。
娛樂
張愛玲是一個很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在她看來,衣服是一種語言,她喜歡色彩豔麗、風格鮮明的衣服,著裝個性大膽,連她自己也承認是「clothes-crazy」,而這也正如她本人一樣特立獨行,引人注目。在小說《色·戒》《小團圓》等作品中,張愛玲無數次描述女主人公的著裝,舊上海的服飾風情亦隨之而來。她擁有170的好身材,同時還會自己設計衣服。早年張揚傲氣愛時髦,「趁早出名」,喜歡油膩的甜點,西式下午茶。她也喜歡電影,寫作了很多劇本,自己的作品也多次被改變搬上銀幕。可惜,晚年在漂泊美國,舉目無親,貧窮、失意、深居簡出,叫人很難尋著她的蹤跡。
張愛玲為她的英文原作《中國人的生活和時裝》配的時裝圖
霞飛路| (即現在的淮海路,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835號)這裡是上個世紀乃至今日上海最摩登的地方。張愛玲舅舅家就在霞飛路,她還曾和舅舅全家暫住過偉達飯店(位於今淮海中路993號,1996年被拆),在不少散文中張愛玲都曾提到,自己喜歡與要好的三表姐一起逛霞飛路。
石門二路社區文化中心| (上海市靜安區康定東路87號)1921年,張愛玲在此出生,並在其中度過20年。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這樁宅子正是祖母的嫁妝。《傾城之戀》裡白家公館的客廳,也以這座舊居為藍本。《半生緣》也有此處的痕跡淵源。2009年這裡被改建為石門二路社區文化中心,內設張愛玲書屋,陳列有關於張愛玲各種版本作品在內的書籍、影視及藝術品等資料。
第一希比利亞|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878號)南京西路的舊名即靜安寺路,在張愛玲的《色戒》中有關於這條路上商家的文字描寫。這條繁華街道上,現在是恒隆廣場和中信泰富廣場這兩間大型百貨商城。昔日的平安戲院現在已經是ZARA的店面。再往前走馬路的另一側就望見了號稱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西餐廳凱司令咖啡店。而西伯利亞皮貨店則搬遷到南京西路的另一頭。這家皮貨店正是張愛玲《色,戒》小說中鄭蘋茹欲刺殺丁默邨的原型地點。
靜安寺路街景
朵雲軒| (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路步行街422號) 朵雲軒是專門經營文房四寶及書畫碑帖的百年老字號文具店。張愛玲的《金鎖記》中就提到了朵雲軒的信箋。朵雲軒現在除了文具和工藝品的銷售外,也從事古玩拍賣等藝術品經營的生意。
中山公園 | (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780號)張愛玲曾在聖瑪利亞女中和聖約翰大學就讀,兩個學校都臨近中山公園。聖瑪利亞女中是三女中的前身,張愛玲念書時,校址在靠近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的長寧路,現在是東華大學分校。
國泰電影院| (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870號)順著淮海路向東走,經過巴黎春天百貨後就會看到國泰電影院,張愛玲和姑姑常在此看電影。
美麗園| (上海市靜安區延安西路379弄) 當年胡蘭成的住處,也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愛的地方。走在這條弄堂裡,或許你可以試著去想像當年的張愛玲「低了下去」的心態。
熊佛西樓| (上海市靜安區華山路630號) 即當年的德國鄉村俱樂部,臨近上海戲劇學院延安校門。那是德國人在1903年建造的小洋房,是集舞廳、餐廳、溜冰場為一體的俱樂部,與美麗園僅一牆之隔,張愛玲與胡蘭成經常在此地約會。像胡蘭成所說「愛玲喜歡喝濃茶,吃油膩熱爛的食物」。
新場古鎮| (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南公路南匯段)「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電影《色戒》的實景地新場古鎮位於上海市南匯區西南端,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更多世人的親睞。 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圖。
蘭心劇院| (上海市茂名南路57號)蘭心大劇院在上海歷史悠久,充滿了歐洲貴族式格調,十分經典。這裡有很多成功的「首演」,在上海曾引起不小的轟動。張愛玲常常在這裡看戲,她的話劇《傾城之戀》也是在此排練的。
香港大學| (香港島薄扶林道東) 1939年,張愛玲獲取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英國留學。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阻斷了西行的路線。因緣際會,她改為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直到1942年被迫返回上海。後來在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中,學生們演戲劇場的拍攝地便是在港大的陸佑堂。
北角| (香港島東區)五十年代的北角有小上海之稱。1952至1955年張愛玲和宋淇一家都住在英皇道繼園,她每天從繼園下山,沿著英皇道,非常快樂地走著,也是在此完成了《半生緣》。1954年她在宋淇太太鄺文美陪同下,前往北角英皇道蘭心照相館,拍下這張流傳最廣的照片:她右手叉腰,頭往上抬,一臉傲氣。當年她三十三歲,風華正茂,身著滾邊掐腰七分袖的中式夾襖,一手背後,一手叉腰,下巴微抬,睥睨遠方。
加多利山| (Kadoorie Hill, 211 Prince Edward Rd W, Mong Kok, 香港)加多利山是香港旺角的豪宅區,不少富豪高官、名人明星都居住在此,比如張國榮、劉德華、陳慧琳。張愛玲也曾經寄居在此,好友宋淇的家中。閉關幾個星期後寫成了《紅樓夢》及《南北一家親》等電影劇本。
灰狗巴士| (1716 E 7th St, Los Angeles, CA 90021,美國)1959年4月,張愛玲和丈夫賴雅乘廉價的「灰狗」巴士,自洛杉磯遷居至舊金山。先在鮑威爾街一家小旅館中落腳,後在布須街 645 號租到一間小公寓。張愛玲早年成名,晚年卻悽涼漂泊異鄉,搭乘灰狗巴士,重走洛杉磯到舊金山之路,你大約能揣摩當時張愛玲的心境。
舊金山唐人街| (Grant Avenue和California Street交叉處,Chinatown, San Francisco,美國)張愛玲在舊金山期間所住的小公寓位於布須街 645 號,離唐人街不遠,《談吃與畫餅充飢》中她也寫道自己「有時候散步就去買點發酸的老豆腐」。更難得的是,深居簡出的張愛玲還結交了一位名叫愛麗絲的美國女友,兩人經常去唐人街品嘗中國點心,或散步去附近的華盛頓廣場。可以說,舊金山布須街的日子是張愛玲在美國最愉悅的時期。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 (1995 University Ave #510, Berkeley, CA 94704美國)張愛玲1969年到1971年在伯克利做研究工作。這時賴雅已經去世,她已經開始一種離群索居的生活,生活也比較拮据。這是張愛玲最後一份正式工作。她當時住在離研究所不遠處的一幢小公寓裡,2025 Durant Ave 的 307室。
***
【狐獨星球】是我們最新的欄目。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不斷更新的,並且歡迎大家以各種形式來和我們一起創作。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修訂增補(或者其他任何)的建議,直接評論就好;如果你有興趣成為【狐獨星球】的作者,請聯繫sunqian@jiemian.com。麼麼噠。
要轉載這篇文章,請先回復「轉載」。
如果你在旅行、攝影,或是在做任何有意思的小項目
歡迎與我們聯繫,分享你的作品、故事和體驗
歪樓郵箱:sunqian@jiemian.com
PS:歪樓正在尋找實習生,詳情請回復「實習」查看
你還可以試試這些關鍵詞:陳昇 | 諾一 | 村上春樹 | 香菸 | 紅毯 | 洋蔥 | 綠茶婊 | 啪啪啪 | 合體 | 單身狗 | 次元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