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師》奇幻故事背後,是日本獨特的幽玄美學

2020-10-31 埃及藍

日本主流漫畫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主打熱血冒險的少年漫,另一種是主打青春戀愛的少女漫。《蟲師》別具一格,它不會讓你熱血沸騰,也不會讓你悸動不已,它會給你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奇妙感。就好像你望著遠山,一重又一重,那種朦朧又深遠的意境,說不清,道不明。

我想,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根源就在於《蟲師》深得日本幽玄美學之韻味,故事簡短卻深刻,充滿禪意和哲理。

世界上有一種「蟲」,它不是人類肉眼所能見到的動物,而是接近生命本源的獨特生物,當「蟲」和人類生命產生交匯,就會發生古怪的事情。蟲師銀古,四處旅行,為人們解決「蟲」所帶來的困擾。

《蟲師》表面上是說「蟲」的奇幻故事,實際上表現的是人世百態。平淡的散文式敘事,傳遞出深遠的意境。不論是故事,還是人物、臺詞、鏡頭,都蘊藏著日本獨特的幽玄之美。

「幽玄」概念出自日本和歌。和歌有31個音節,相當於10來個漢字,形式簡單,內容短小,描寫的是某一刻的自然風景,或者剎那間的情緒感受。

藤原俊成領導歌壇期間,在一次賽歌會上,有人唱了一首和歌「晚秋陣雨後,蘆庵倍寂寥,無眠之夜思故都」,藤原俊成給它的判詞是「優勝」,在他看來:「大凡和歌,一定要有趣味,而不能說理。所謂詠歌,本來只是歌唱,只是吟詠,無論如何都要聽起來豔美、幽玄。」

藤原俊成「將美的餘情的飄忽不定、難以捕捉的狀態」,稱為「幽玄」。

「幽玄」原本是日本歌論中的一個概念,後來發展成日本美學裡的一個重要的審美意識。幽玄美學的核心在於「餘情」,講究「境生象外」,你可以理解為優美、含蓄、委婉、朦朧、幽暗、冷寂、空靈、深遠……

今天我以幽玄美學為切入點,談談《蟲師》在鏡頭畫面、人物情感、主題內容的獨特之處。

1、鏡頭畫面,意境深遠

第一集《綠之座》,很多人都會被這樣的場景震懾住:蒼蒼莽莽的群山,被白色的霧氣環繞。銀古獨自一人行走在深山之中。滿眼的翠綠欲滴,很讓人期待再往前,會是怎樣神奇的光景。

在《蟲師》中,有大量的自然景觀:

河岸邊的七色彩虹,那些顏色仿佛是流動的瀑布。海島上的日升日落。露水打溼的夕顏花,沐浴晨光中,閃耀晶瑩光芒。黑夜中,地下流動著生命之河,各種奇怪的蟲順勢漂流。

這些寧靜悠遠的自然風光,是幽玄美學給與我們最直觀的印象。作為社畜,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遠離自然太久,《蟲師》所呈現的自然,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心靈撫慰。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崇物的信仰,在他們看來,萬物和人一樣,都是有靈魂的。這種理念,類似於道家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很多人誤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沒有仁心,把人類當做狗。其實,正確的理解是:眾生平等,稻草扎的狗和人一樣,沒有貴賤分別。

在《蟲師》中,蟲可以化作任何形態,比如彩虹、星星、文字、絲線。每一種蟲都有它的屬性,但它沒有好壞。正如銀古所說,「你沒有過錯,蟲也沒有過錯,你們都只是在完成各自的人生而已……」

  • 虹蛇,化作彩虹,為了追逐雨水四處旅行。就像人為了追尋自我意義,而努力向外走。「自我」這個東西,必須碰到一些什麼東西,才能有所醒悟。
  • 光酒,生命之源,有它在的地方,動物繁多,植物茂盛。光酒象徵大海,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 晝顏花,朝生夕死,從表面上看,似乎生命很短暫,但是每一天對它來說,都是新鮮的,日升日落,從不重複。它的生命流逝速度很快,但充實感卻比人要豐足。
  • 野豬,類似於山神的存在。鎮壓山裡過剩的靈氣,維持大自然的平衡

每一種蟲,都有深遠的含義。大西克禮對「幽玄」所具有的「深遠感」,是這樣解釋的:

「這種深遠感不單是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感,而是具有一種特殊的精神上的意味,即它往往意味著對象所含有的某些深刻、難解的思想。」

「意在言外,情溢行表」。超越表象,具有某種縹緲的、不可言喻的美感,才是《蟲師》真正的精髓所在。

2、人物情感,含蓄內斂

「幽玄」體現在情感表達上,是朦朧的美感。

「那是與『露骨』、『直接』、『尖銳』等意味相對立的一種優柔、委婉、和緩。」

《蟲師》的背景設置在古代日本。動漫中刻畫的是傳統日本女性,面目普通,性格隱忍而溫柔。彼時,女人的人生價值依附於男人,也就是她的父親或者丈夫。如果沒有男人可以依靠,女人沒有出路可言。處於被動地位的女人,其情感表達是含蓄哀婉式的。

《蟲師:天邊之絲》中,阿吹是有錢人家的保姆,和少爺清治郎相戀。老爺不同意兩人結合。更讓這段感情雪上加霜的是,阿吹不小心碰到一種叫做「天邊草」的蟲,身體總會不由自主地漂浮到空中。某天,阿吹被一陣風卷上天,消失不見了。

銀古對清治郎說,「其實你比任何人更不能接受現在的阿吹吧,因為你否定了阿吹,所以她無法再保持人的形體了。」

其實阿吹並沒有走,她只是身體變得虛無縹緲。她依然在清治郎身邊,但是他看不見她。因為他對這段感情,沒有足夠的堅定信念,所以才導致她動搖了作為人的信念。

阿吹對清治郎的愛,是深藏不露的,從來沒有宣之於口,她用無形的陪伴,訴說她尚未絕望的愛戀,和卑微的希望。

清治郎在銀古的點撥之下,終於醒悟。他搬去外面住,和看不見的阿吹舉辦喜宴,每天對著空氣說話,好像他真的能看見她。他的舉動打消了阿吹的不安定感,她終於又有了實體。

抽掉蟲的部分,這個故事想表達的,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只不過是人世間的普通夫妻,互相給與彼此安全感,以此,便可終老。

《來自海境》富家女美智妃和窮小子白羽私奔,一場大霧過後,美智妃在大海中消失不見。

銀古說,「只有想回到陸地的人,才會看得見陸地而能回來。」

美智妃無法回到陸地,因為她心意搖擺不定。她離家出走,不敢回到娘家。她無法忍受白羽貧窮的身世,擔心以後過苦日子。天地之大,沒有她的容身之地。她的迷惘、搖擺、哀傷、恐懼,其中幽微的情感,都體現在一場」消失「之中。

《蟲師》中的女人很少流露出情緒的起伏,始終以一種平淡的態度面對命運。在這種靜穆中,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幽玄之美,哀而不傷,悲而不戚。

3、主題內容,藏而不露

《蟲師》每一集都很短,只有23分鐘。但是探討的主題極其豐富。

《蟲師:吸露之群》中,蟲化作晝顏花,生命只有一天。清晨開放,黃昏敗落。女孩阿古屋吸食了花香,每天傍晚死去,第二天早上又活過來。

銀古幫她治好了病,她卻不願意清醒地活著,再度吸食花香,過著朝生暮死的人生。

「明明只是閉著眼,現在卻感到很害怕,即使醒來也只是繼續昨天的現實而已。面對眼前虛無縹緲的時間洪流束手無策。」

這一集包含了兩個深刻主題:

  • 一期一會。葉渭渠寫道:「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生命的充實,不在於長度,而在於你能夠感受當下這一刻。
  • 生存哲學。是活在快樂的虛假中?還是痛苦的現實中?阿古屋選擇前者。就像活在一場大夢裡,不願醒來。

《蟲師:沉睡之山》把」幽玄「之中「深遠感」演繹到淋漓盡致的。無直大師身為蟲師,命中注定要四處流浪,一旦他在某個地方久留,必然會招引大量的蟲。但,他對一位姑娘動了心。要留在她身邊,只有一個辦法:殺死「山神」取而代之。

這一集包含了四層主題:

  • 人是善惡共同體。為了滿足一己私慾,體內的獸性就會甦醒。所以他殺死靈獸,換取久留的資格。後來,他為了贖罪,捨身給白蛇,這一點又傳遞出人性光輝。
  • 人與自然應當互相依存。既不應當為了過分追求利益而破壞自然界的平衡,也不應當損害人的基本生存利益。
  • 命運是不可抗的。蟲師體質特殊,很容易吸引蟲,他們只能不停地行走,一生漂泊,這就是他們的原罪。天地蒼茫,只有一人獨行,這樣的宿命讓人不由得生出縹緲的悲哀感。
  • 人生是一座圍城。無直和銀古,互為鏡像。一個要永遠鎮守在山裡,不能離開。一個不能久留,要四處漂泊。安定和流離,二元對立, 好像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蟲師》在豆瓣上評分9.4,是不可逾越的神作,流離宿命、春華秋實、世相萬象、滄海桑田,難以言說的幽玄之美,讓人心折。

相關焦點

  • 生長於日本傳統美學之上的《蟲師》
    作為影像,《蟲師》本身就不是小說、緋句,更不是漫畫、能樂、茶道——影像本身就作為一獨立的藝術類別,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種綜合。故可分析闡釋《蟲師》中的各種內容對於不同日本的門類藝術的傳統美學特質的契合,來完成《蟲師》影像的分類,以及對其感受傳達的分析。
  • 怪影幻象:日本妖怪類型電影的風格嬗變與文化探究
    在這些妖怪題材奇幻類型電影的背後,正是複雜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現象的傳達,正如一切文化現象的本質正是符號現象。因此,文章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日本妖怪電影的獨特性。 一、獨異性:日本妖怪題材奇幻類型電 影背後的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題材的奇幻電影擁有鮮明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數量也非常之多。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在本篇小說中,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依舊得到了充分體現。深刻把握日本審美理念的川端康成,用筆將美浸透在自己所書寫的故事中,以至於儘管描寫的是兩代人亂倫這樣的禁忌題材,卻也依舊讓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2、虛幻飄渺,朦朧迷濛的幽玄之美日本的幽玄審美意識起源於和歌,後逐漸擴展到俳句,融入文學之中。大西克禮在《物哀.幽玄.祭》中這樣形容幽玄。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日本人的傳統文化與倫理觀念貫徹到遊戲領域,和風遊戲一定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類型,在這類遊戲身上,你無處不可以看到日本人與眾不同的文化理念與對美的追求,而在這種獨特的加持下,使得它即便是作為世界遊戲的一部分,但也絕對是其中風格獨特讓人一眼就能夠辨別出的類型分支。
  • 為什麼日本人愛幽玄、留白和陰翳
    ——世阿彌---這是成就肆的第【044】篇文章---作者 | 朱可可一、隱秘二、幽玄三、留白四、陰翳隱秘對日本美學感興趣的人大概都看過市川海老藏主演的電影賞月的方式是日本美學原則裡一個例子。日本人認為的美,不是一覽無遺,而是要隱秘。能樂藝術家、理論家世阿彌在論述能樂之美時說:「隱秘是花」。「花」是一種比喻,用它來說明能樂的表演效果和藝術魅力。
  • 淺析日本美學 視界君
    本期提綱: 1、日本物哀美學 • 何為物哀 • 物哀美學的表現形式 2、日本幽玄美學看到日本的文學、藝術、繪畫、雕塑、音樂等方面的作品時,都會感受到一些精神和寓意,讓人值得深思。這一切的設計與設計理念都和美學哲學思想分不開。了解日本美學,離不開三個關鍵詞 「幽玄」、「物哀」、「侘寂」。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物哀、幽玄、侘寂。
  • 原創美學 / 玩面人生 · 凝聚霓虹美學的幽玄之味
    本篇不是說「日本拉麵」,而是小小的木質面具。開始囉裡吧嗦之前,我們先看個小片片啟蒙一下下(笑)。「能NOH」,是一種在三十六平米的小型舞臺中,由演員身著華麗演出服,佩戴能面面具,以肢體動作和少量臺詞進行節奏緩慢的表演的古老日本戲劇。(無聊+催眠+偶爾驚悚)Edward大喜歡能面很久很久了,但是直到2019年才有機會入坑,開始玩面之旅。
  • 《蟲師》哀而不傷
    《蟲師》的故事圍繞著蟲這種奇妙的生命形式展開,設定是比動植物及微生物更接近生命本源的存在。普通人並不能看見蟲的存在,而在蟲師的眼中則是無處不在的,漂浮發光,猶如微生物一般的存在。而當人類和蟲的生活發生交集時,就會產生讓人無法理解的奇異現象,例如頭上長角的小孩、莫名生病的人、消失在虛穴的女人。主角銀古就遊歷在各個村莊之間,幫助人們解決這些怪異的事件。
  • 蟲師 邊緣人的理想國
    這個評價很高,《蟲師》的題材是依舊是基於鬼怪的奇幻題材,但是它並非著力於渲染「蟲」這種無處不在的力量給人們帶來的恐懼,更多的是講述了一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動漫的主人公銀古是一位遊歷在山野村莊之間的蟲師,年紀尚輕,一頭銀髮,喜歡吸菸,通過和被「蟲」困擾的人們接近,從他的視角我們了解了很多別有深意的感情故事。
  • 探尋治癒系怪談動畫,《蟲師》是你繞不開的神作
    蟲擬態成了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宛如日本神道教所信仰的萬物皆有神明,駐足在故事的每一個角落。當蟲給人世間帶來煩惱的時候,名為「蟲師」的旅人便擔當起驅蟲者的存在,蟲師具有看見蟲的能力與驅趕蟲的知識。 塑造出這一獨特世界的,便是「煮茶人」漆原友紀。漆原友紀1974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山口縣位於日本本州島最西面,三面環海,是一個山水環繞的小城市。
  • 《蟲師》讓人平靜的睡前故事
    第一次接蟲師是在幾年前,正是輕改漫比較盛行的時代。有別於當下濃厚的商業化氣息以及近乎套路化的二次元審美,蟲師以其平淡中帶有一絲漣漪的清新感成為了我當時接觸的動漫中的一股清流。或許出於年齡原因,蟲師當中具體想要傳達的思想與內涵並不是我能夠完全理解的。然而,看一部動漫就像品一杯茶,比起能夠系統的認知以及分析其傳達的思想,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內蘊和意境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 《蟲師》——日本文化的物哀和象徵
    《蟲師》是漆原友紀別具一格的作品,相較於日本眾多多少女漫,熱血漫,它以「蟲」為媒介,以主人公「銀古」為主要敘事者,通過由「蟲」引起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日本獨有的「哀而不傷」的「物哀」精神。
  • 《蟲師》我就隨便寫寫…
    動畫《蟲師》,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漆原友紀原作同名漫畫,由動畫公司ARTLAND負責製作。第一季於2005年10月22日起在富士電視臺播放,全26話。第二季於2014年10月開播。豆瓣評分分別為9.4和9.6分。毋庸置疑,又一部神作。很多人喜歡拿蟲師和夏目友人帳作對比。事實上我覺得沒有什麼比較的意義。夏目主要說的是人與人、人與妖之間的感情。它的定位在一個情字。
  • 《蟲師》中有棵菩提樹
    它是幽玄裡的屏風,隱在禪界的宗師,古代書簡上的婆娑世界,是遠古人們醞釀給子孫後代略有警醒的苦酒,唯有沉醉這深潭中才方可知曉全部奧秘。如果說陸地上的大部分物種都源於那最古老而神秘的海洋的話,那麼這些被逐一賦予了名字和生命個體的下一站,應該被告知升級為「悟」的殿堂。
  • 治癒系《鎌倉物語》:散文化詩意敘事和生活化溫暖氣息的日式奇幻
    因為電影畫面的色彩影調在現代電影敘事中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表意功能,可以傳達出故事情節本身不能傳達出的內容,所以電影的色調也逐漸成為電影藝術風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到表達影片意圖和敘述影片情節的功能。《鎌倉物語》延續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整體色彩風格,全片採用暖色調,格調清新,畫面唯美,色彩飽和度也不高,仿佛加了一層溫柔濾鏡,構成了淡雅平和的電影氛圍,也體現了根植於日本民族血液的「物哀「與「幽玄」的傳統美學思想,帶來視覺情感信息,引起觀眾心理共鳴。
  • 萬物皆有靈 《蟲師》所有片尾曲鋼琴合集 靜心聽這些哀而不傷的生靈的故事
    這是浮笙姑娘的第27期節目 很偶然的機會聽到了《蟲師》動漫的ED(片尾曲)鋼琴版合集,便立刻去看了《蟲師》,很難過,2005年的經典動漫,現在才看到,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蟲師》絕對是藝術級的經典動漫,很詫異的是,它居然根據每一集故事的不同,不僅有不同的人物出場,連配樂、片尾曲都各不相同,而且每一首音樂無不襯託出深沉寧靜的原著氣息。
  • 《風雅和歌》:日本人的《詩經》,越過四季、寫盡和式傳統與美學
    這首和歌裡的四季風物代表了日本人傳統審美中與眾不同的季節感,同時也表現了其對四季之美的感受。二、和歌中的和式傳統與美學和歌具有四個美學特徵。和歌創作受佛教的禪宗美學影響甚大,其中包含了對宇宙、生命、萬物的輪迴轉化,生生不息的感受與領悟,自然意境深遠。和歌追求表現禪的審美郭沫若在《太戈爾來華的我見》中說道:「在日本那種盆栽式的自然中,發生了日本的俳句與和歌。
  • 旁觀者眼裡的風景——《蟲師》
    《蟲師》本是一部平淡自然有內涵的動畫,我想,平淡地道出曾時品味的經歷與感受足矣。初看《綠之座》,一片濃鬱的綠便將我帶入了獨特美麗,富有想像力的蟲師世界。綠色的國度,沉迷黑暗之光的少女,長著軟角的小孩,夢裡預見現實的無奈命運,為彩虹奔波的流浪者,海境遺失的妻子,堅韌書寫蟲故事的淡幽······,第一季的每個故事就是一個經典,或許不出第二季的話,蟲師帶給後人的價值就已經夠了。
  • 《蟲師》一些不總是幸福的童話
    文學講究傳承,《蟲師》讓人想起川上弘美(漆原友紀喜愛的作家)的小說,往上是寫《雪國》、《伊豆舞女》的川端康成,再往上是寫《源氏物語》的紫式部。這由古日本源流而來的物哀精神便浸潤在了《蟲師》的意境中。名為蟲師,實講人事。它講述了一個個沒有關聯的尋常故事,用極淡的墨汁勾勒出人間輪廓,其中種種濃烈的情感都顯得渺小。
  • 從禪與日本文化相融合的三個角度,解析豆瓣9.4高分日漫《蟲師》
    引語:《蟲師》,是一部創作於2005年的日本奇幻動畫。淡而深遠的意境、空靈雋永的風格,讓它一經推出,便獲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4。但隨之而來的,是許多諸如「看不懂」這一類的聲音。今天,我們將從禪與日本文化相互融合的角度,解析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