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節奏」的問題,想必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會感到頭痛,尤其是剛學琴不久的孩子。有些孩子節奏感不好,並不是孩子本身感覺不好,而是在學琴的過程中,節奏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的重視。甚至好多琴行的鋼琴老師,在這個問題上都得過且過,把關不嚴,「差不多」就好。殊不知這個「差不多」,隱患是多麼的嚴重和長遠。
音樂的節奏是指由音值的長短與強弱拍位所構成的運動形式。節奏是音樂的靈魂、脈搏、生命和骨架。但是在鋼琴學習中,對節奏的把握卻是一個難點。所以從彈第一個音符開始,就要開始重視節奏的問題。
節奏錯誤都表現在哪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錯誤?
1、彈琴時,樂曲中的一些音符,往往沒有彈滿其時值,便匆匆接下去了,這樣就會出現搶拍子的現象。這是初學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例如拜厄練習曲61條。
由於初學者節奏都是通過模仿得來,對拍點的概念模糊。所以他們的節奏就是自己感覺「像」,但並不清楚拍點在什麼地方,彈起來也不自信,節奏相當含糊。所以就會出現時值不夠的情況,從而導致節奏不均衡、不平穩,就好像一句話沒有說完,不喘氣地又接著說下句了,上氣不接下氣,聽起來感覺非常不舒服,而且旋律彈的是極其萎縮,缺乏美感。
2、有一種彈的不準確的情況,是和力度變化有點關係的。例如杜弗諾依的練習曲第9首。
許多學生在音階上行作漸強力度時,節奏也跟著趕了起來。在樂曲中有許許多多「漸強」的力度記號情況,但它並不是表示速度也漸快。它的基本速度應和弱的段落保持一致。而不能在節奏上出現變化,但是也同樣會有「漸強並且漸快」的情況。
大多數情況下,作曲家會明確地標出這段是否應當漸快,在這種情況下彈奏要特別注意。應正確的分清力度與速度的關係,這也是學生在節奏控制上容易出現的問題。
3、節奏的準確性受樂曲段落熟練程度的影響。
有些學生彈到熟練的段落就下意識地飛快,而不熟的段落就慢了下來。這種情況也影響了樂曲的節奏,使節奏缺乏統一性。
4、對休止符缺乏重視。
休止符是用來標記音的時值停斷的符號。而有的學生卻在有休止符的段落視而不見,碰到休止符不停頓,或停頓不夠就匆匆接著往下彈,這樣就導致節拍錯誤。
因為休止符都是有時值的,不僅要停頓,而且還要數拍子,這是從最基本和基礎的節拍角度來說的。休止符是音樂和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休止符的忽略會導致節奏的錯誤和音樂的變形。
5、有些記號也必須加以注意。
例如自由延長記號。在樂曲中,最容易確定的是漸慢之後的延長記號時值,只要把自由延長記號的那個音彈漸慢即可。也就是說,用不著增加時值的倍數,這樣,自由延長音就成為在它之前的漸慢或更慢的結束。
怎樣解決節奏問題?
1、平常練習注重培養節奏感
節奏感是學習鋼琴彈奏最重要的因素。平常孩子可以多聽一些節奏感較強的作品,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定的節奏意識。另外,也可以從等速感著手,加強節拍感的訓練。
節奏一方面是一種律動,要保證每一拍的時間的相等;另一方面就是對重拍的感覺訓練。可以讓孩子合著節拍器練習,甚至可以運用身體練習。例如,合著節奏起步,走或跑等等。在此前提下彈奏樂曲時,選用與樂曲相符的節奏來練習,讓孩子聽到音樂就有節奏的反應,通過節奏又能感受到音樂內在的情感,如此,節奏感就會隨著音樂而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共鳴。
2、加強學琴初期的節奏訓練
學琴初期的學生,還沒有建立起很強的節奏概念,音符的時值概念也不牢固,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生,對樂理知識的學習有一定困難。這時,應與老師溝通讓老師多做示範,讓孩子多用耳朵感受音樂,用老師示範演奏的音樂來幫助孩子理解和表達作品的意境、熟悉作品的節奏,並讓孩子做一定程度的模仿,同時加入一些簡單的節奏知識的講解。相信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再逐漸加深節奏知識,循序漸進,便可使孩子從單純模仿過渡到獨立分析節奏。
3、重視樂理知識的學習
節奏的掌握離不開樂理知識的掌握。教師在講解樂理知識時,儘量要慢而仔細,讓學生充分理解音符的形狀、時值、長短、組合的規律,通過清楚明確的樂理知識講解,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節奏的規律。
4、注意節奏型的歸類
音符雖然只有幾種形態,但它們組合在一起後千變萬化,正是這些千變萬化的音符,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節奏效果。
學生每彈一首樂曲,節奏的變化都不相同。那麼孩子如何來把握它們?為了更好的掌握節奏組合的規律,最好是能將不同的節奏型進行歸類,讓孩子便於熟悉和理解。例如,將1拍2音的節奏型、1拍3音的節奏型、1拍4音的節奏型、兩拍1音的節奏型以及兩拍2音的節奏型等等進行歸類練習,這種節奏型的歸類練習,可以讓孩子能清楚的了解節奏組合的規律,便於掌握。尤其對於學到一定程度的孩子,應該讓他們掌握節奏知識的難度更大,以便於他們彈奏難度較大的曲目時,能夠獨立的完成節奏分析,更加便於彈奏。
5、單手節奏訓練
在節奏的訓練中,單手節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單手節奏練習清楚了,雙手彈奏才能準確到位。
在平常的練琴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有耐心、細緻的練習單手節奏,這樣不僅有利於樂曲整體節奏的把握,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此外,大部分學生比較重視右手節奏練習,通常會忽視左手的節奏,這樣容易造成左手彈奏不清楚,節奏亂的情況,所以在平常練琴時要有意識的去做左手節奏的練習。
6、雙手節奏的訓練
在練習好單手節奏的基礎上,還有一個重要環節——雙手節奏練習。很多老師和學生都不太重視雙手節奏的配合練習,沒有專門進行訓練。往往會出現學生單手節奏很清楚,但一旦雙手配合,就不知道怎樣分配時值,造成彈奏的困難。
鋼琴的彈奏需要靠雙手的協調來完成,只有準確的配合才能彈出優美動聽的音樂。因此,對學生進行雙手節奏的訓練,對他們的獨立彈奏是有很大好處的。
7、節奏模仿、節奏聽記
在節奏訓練中,通過一定學習後孩子便會有一定的節奏基礎,對節奏知識掌握較好後,就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簡單的節奏模仿和節奏聽記。如果能從認識節奏到書寫節奏,對節奏的掌握將會更加準確和牢固,特別是彈奏程度較高的學生,運用這種練耳教學中的節奏聽記的模式,會使節奏教學的效果得到明顯的提高。
8、獨立節奏分析習慣的培養
在孩子學琴的初期階段,他們的節奏觀念是不牢固的,需要通過老師的示範去學習。但隨著學習程度加深,孩子的理解力會不斷提高,孩子們就應該學會自己獨立分析節奏的習慣,從依賴教師示範的模式逐步轉化為自己獨立的分析節奏、奏出準確時值的節奏。
如果不重視這方面的培養,隨著曲目難度的加大,節奏越來越複雜,就不可能再通過模仿解決問題了。當然,這個獨立彈奏、獨立節奏分析的習慣是需要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忙下才能逐漸養成的。
9、使用節拍器
借用節拍器固定的節奏點來訓練和固定內心的節拍感,慢慢地養成強化數拍子的好習慣,這樣很快就可以穩定內心的節拍感。
10、不要盲目的追求快
彈奏時,聲音含糊不清和力量不均勻,那麼快就完全沒有意義。所以對節奏的要求始終要控制在自己能較為輕鬆駕馭的技術能力範圍之內。
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不要太相信自己內心對節奏的感覺。一般初學階段在對節奏沒有完全把握前,感覺是錯的多,對的少。所以彈奏的時候可合理、適當地運用節拍器,檢查自己的節奏是否真的準確。
⊙版權聲明: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點這裡,讓小白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