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畫到生時是熟時」,才有了這些經典名詩

2020-12-21 阿清說文學與詩詞

鄭板橋,板橋是他的號,他的原名是鄭燮,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他是清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他歷經康乾盛世,是康熙時代的秀才,是雍正時代的舉人,是乾隆時代的進士。他喜愛畫畫,尤其喜愛畫竹,畫的竹惟妙惟肖,更真的一樣,這是因為他50年來都專於畫竹,早上畫竹,晚上思考研究竹,所以才有了畫竹上的成就。

鄭板橋不僅畫竹厲害,寫竹的詩也非常有名氣,我們的習總書記就曾引用過他的詩,來教育大家。比如2013年,就引用鄭板橋詩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來教育大家要自信,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2014年在民主生活會上,又借用了鄭板橋詩中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教育大家要關注百姓,要勤政愛民,要以人民為中心。

當然,鄭板橋還有其他非常經典的詩,比如鄭板橋的詩中有一句「畫到生時是熟時」,還有一句「求人不如求己」等等,你都知道他的上一句嗎?今天,小編將和大家一起走進鄭板橋的詩詞,一起領略鄭板橋大師的經典名詩,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相關焦點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畫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圓渾的中鋒畫竿,節與節雖斷而意連;小枝用筆迅疾堅挺,左右顧盼;竹葉則八面出鋒,揮灑自如,濃淡相間,在葉尾折轉處提筆露白,以示向背之勢,聚散無定,疏密有致,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畫中的一枝墨竹,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隱有勁拔的生機。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原:本來,原本,原來。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捲來,竹枝翻回向天開。 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 濰縣名人:濰縣縣令鄭板橋
    鄭板橋1746年到濰縣任知縣,那一年山東大飢,濰縣甚至出現了「人相食,鬥粟值錢千百」的情景。鄭板橋當即把自己的養廉銀捐出來救災,同時下令開倉賑災。按照清代的律令,地方官不到萬不得已時不得動用官倉糧食。凡動用官倉,必須先得到朝廷的批文,否則將獲重罪。當時情況緊急,許多百姓命在旦夕。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能大方地為自己的畫明碼標價,也能高傲地對豪紳劣官置之不理。他畫的竹子,成為了堅韌品質的象徵,連同他的才名一起流芳百世。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
  • 胸中有風雨——鄭板橋詩詞的意境與審美
    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沈從文,批評家們亦時以詩人稱之,他的小說同樣不以曲折複雜的情節取勝,而是追求一種鄉野詩意,似乎是抒情詩的一種濫觴,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卡夫卡和沈從文的小說,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他們以小說形式所寫的詩,對於鄭板橋的畫,我們同樣可以在這一理念上延伸,看作是他作為詩人的另一種形式的詩。
  •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五是集詩書畫於一體,畫上多有以「板橋體」題寫的詩句,書畫本同源,這一點在鄭板橋身上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風吹竹葉的颯颯聲,聯想到民間的疾苦聲。「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則讓我們看到一個耿介的「硬骨頭」形象,這都是體現人竹品性相輝的名句。
  • 名人系列故事——鄭板橋
    鄭板橋出生於揚州興化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在他3歲時,他的母親就生病去世了,慈祥的養母一直陪伴他,給予了他無盡的關愛。鄭板橋少年時,在家裡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17歲時,他離家求學。20歲時,他跟隨本鄉先輩陸種園學習填詞,同時結交了許多喜歡詩畫的朋友,經常在家裡一起吟詩作賦。19歲時,鄭板橋考取了秀才。23歲時,鄭板橋結了婚,並生有兩男一女。生活日益困苦,迫使他不得不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起初,鄭板橋在真州教館,即私塾,當起了教書先生。但他對教館生活十分不滿,感到痛苦和羞辱。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五代後唐李夫人首創臨摹窗上竹影的墨圖,繼之詩書畫三絕蘇軾創作《枯木竹石圖》,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筆下之竹更是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之法。 到清朝時風格更為多樣化,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淳樸而拙厚,現代黃賓虹、齊白石等皆為一代畫竹大師。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清鄭板橋《懷濰縣二首》立軸紙本濰坊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雕塑草長鶯飛三月天,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時節。說起風箏,不能繞過濰坊。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號名世,世人多稱之為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金農、黃慎、高翔等人並稱為「揚州八怪」。
  • 鄭板橋:以人為可愛,而我亦可愛矣
    鄭板橋(1693年—1765年),原名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道人,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畫家,也是很有個性的詩人,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其中畫竹成就最為突出。鄭板橋有許多畫論、書論、題記,包含豐富的繪畫、書法等文藝美學思想。
  • 「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老實說,從生平經歷上看,那段時間,鄭板橋過得並不是很順。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鄭板橋出生於一個「中產」之家。其祖、父都是當時的文化人——祖父是位儒官,父親考中秀才後便在鄉裡設館教書。但到三四歲時,鄭板橋的母親就去世了。年幼的他由乳母費氏撫養。我生三歲我母無,叮嚀難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臥,不知母歿還相呼!
  • 盜賊猖狂半夜行竊鄭板橋居所,鄭板橋不動聲色以兩副對聯嚇退盜賊
    提到繪畫就不得不提及揚州八怪,而提及揚州八怪咱們就不得不講到鄭板橋。鄭板橋是揚州八怪最具代表性人物,其詩、書、畫,無一不精通,無一不絕,故而世人將其詩書畫之能謂之「三絕。」鄭板橋,清代的書畫家、文學家,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鄭板橋是清朝之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圖》《甘谷菊泉圖》《修竹新篁圖》《蘭竹芳馨圖》等,著有《鄭板橋集》。如此有名人物,關於其掌故自然民間流傳不少。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鄭板橋的「糊塗」人生,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大境界?
    據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職期間,工餘到萊州的雲峰山遊覽,欣賞自然美景,由於貪戀這好風光,誤了下山的時間,天黑只好到山中一個茅草屋中借宿。主人是一個道骨仙風、鶴髮童顏的長者,鄭板橋詢問長者尊姓,長者告知自己是「糊塗老人。」
  • 古代名人的奇癖 鄭板橋愛吃狗肉
    司馬光 愛睡圓木枕頭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留給後世人的文學與歷史經典。據說他為了爭取寫作和讀書的時間,要家人鋸一圓木給他當枕頭。  因圓木是圓形的,睡覺時略一翻身,圓木就會滾動,很容易被驚醒,這樣便可起身挑燈夜讀(或早讀)。終其一生,司馬光都以圓木為枕,稱其為「警枕」。
  • 畫家少白湯發周趣談: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和齊白石畫的相比誰會贏?
    鄭板橋,詩詞書畫皆曠世獨立,自成一家。他善畫蘭、竹、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一蘭一竹一石,有節又香有骨」。他的墨竹,濃淡相宜,乾濕併兼,氣韻生動。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多不亂,少補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他筆下的蘭花,盡寫蘭之爛漫天性,寥寥數筆,於灑脫中見其秀氣,「有數裡之香」。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01 鄭板橋介紹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他是康熙時代的秀才,也是雍正時代十年舉人,更是乾隆元年的進士。當過山東範縣還有濰縣縣令,政績不錯,到了後期客居在揚州,賣畫為生。
  • 鄭板橋:完美的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醉」
    他是詩書畫界的怪才,連皇上都對他刮目相看;畫竹無人能及,窮得靠賣畫為生也依舊不卑不亢,風骨猶存。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卻直到49歲才得到一個七品芝麻官,又因拒絕奉承,丟了烏紗帽。他是難得的清官,卻在60歲時被迫辭官,生活窮困,只能靠賣畫求生。即使這樣他依舊脫俗的個性:「達官貴人不賣、錢夠花時不賣、不高興時不賣」,最重要的是還看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