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遇見未知的自己——觀影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

2020-09-23 守望香格裡拉


如何遇見未知的自己——觀影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


文/吳孟璇


9月4日,這個日子值得玩味,有點象徵意義。

往年,是學校開學的日子,暑期已過,神獸歸位。

暑期檔電影,常規是在7月陸續推出,孩子們在假期的計劃之一,必定是相約看大片。

今年,影院7月底才籌備恢復開業,8月靠播映經典老片度日,9月推新片。

疫情過後,大家一致成為「諾蘭粉」,短短一月,從老片《盜夢空間》看到《星際穿越》,再到全球第一部重磅推出的《信條》。

電影院線繼華誼兄弟推出國產大片《八佰》之後,再次重磅推出燒腦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大片:《信條》。這部電影去年就在籌備拍攝,今年越過疫情後上映,佔據重磅推介的電影第一。

剛好周五,看了下班後最早的一場,這部片子的彩點之一是imax技術的採用,IMAX 的意思是:「雙機數字放映機」,類似數字解碼技術運用,總之就是一種新技術、新方法、新視覺的運用嘗試,使用專門的IMAX 攝像機,拍攝的方法比較獨特,播放時關鍵在於電影院的配套設施,要有專門的IMAX 放映機,和運行維護的信息技術團隊。

由於下班時間與播放時間對不上,IMAX專場沒能買成,欣賞不了特效,買了博納臨境影音廳票。小小的發心,向諾蘭致敬的方式之一,是看他的首發專場,若要看第二場,到時瞄準iman廳票。

本就喜歡書、影、畫,近幾年陪女兒看了好多院線大片,多為美國推出,以下是女兒對我的科普,看美國大片,繞不開這兩家公司的巨著:

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是美國最大的兩大漫畫巨頭。

漫威(Marvel Comics)創建於1939年,於1961年正式定名為Marvel,旗下擁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託爾、綠巨人、金剛狼、神奇四俠、惡靈騎士、蟻人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2008年,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2.4億美元收購漫威,獲得了絕大部分漫畫角色的所有權。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漫威漫畫設立於1939年,當時公司名稱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到了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才更名為漫威漫畫。連載神奇四俠後,才由斯坦·李、傑克·科比與史蒂夫·迪特科等漫畫家開始創造其它超級英雄與超級反派。

DC漫畫公司 (DC Comics, Inc.) 創建於1934年。1938年6月,公司在《動作漫畫》創刊號上創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級英雄——超人,從此改寫了美國漫畫史。1939年5月,公司在《偵探漫畫》第27期上創造出世界上第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蝙蝠俠。自此超人和蝙蝠俠作為DC的招牌角色,各自擁有自己的連載漫畫,也開始了長期搭檔,被稱為「世界最佳拍檔」。1967年公司正式定名為DC漫畫並沿用至今。1969年DC被時代華納集團收購,目前是華納兄弟的子公司。旗下擁有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綠燈俠、綠箭俠等超級英雄和正義聯盟、少年泰坦等超級英雄團隊。

好萊塢對電影製作輕車熟路,熟到觀眾基本熟悉其套路,期待著看,看了又忍不住吐槽,炫酷的動作和電腦後期製作,透著爆米花的香味,創造的一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電影愛好者(大多是學生或文藝中青年)心中真實得要走出屏幕,包括改編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等,傷感地認為:自己的孩子,送到別人家後,回來都不認識了,但不得不承認,的確做得好。


但有些劇情也會有明顯硬傷,是導演和編劇甚至演員也過不去的梗,邏輯上怎麼也說不過去,要麼就是為續集挖坑,要麼就是挖了坑再也填不上。

但又不得不承認,好萊塢的確是造夢工廠,因為電影的特性,可以將劇情導向一切向好,符合觀眾的心理預期,要處理的就是中間的編劇對情節安排的千折百回、出奇制勝,導演對全劇賦予的意義和掌控,演員陣容的選定,作為表演藝術之一,是一場宏大的視覺交響樂,遇到一個好的導演,是觀眾之幸、劇本之幸、演員之幸、經典之幸,甚至,是時代之幸。


《信條》的前期宣傳做得很好。

諾蘭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帥,有才,一看上去與李奧納多有點同型,本可以靠顏值吃飯,但他靠的是才華,還是靈性橫溢的才華,出了史蒂芬.史匹柏,無人可及。

在這一點上,導出一個永恆的話題,憑什麼他可以成功。

其實人一出生,自帶天賦才華,成長期的一切,猶如米開朗基羅對雕塑的認識:藝術創造過程,是去掉多餘的部分,留下精華的過程:一開始,要創造的形象已瞭然於心,所做的一切,只是努力去表達他、企及他、展現他、崇拜他。


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所有的經歷,只是助你發現自我、喚醒自我、雕琢自我,最終創造自我、成就自我,每個歷程,都是一次上天的雕刻。

諾蘭的意圖,是期望展現人類視覺看得見的世界背後,另外一個看不見的高維度的世界,關乎宇宙、時空、時間、空間、相對論、引力學說、量子力學、美和愛、光明和黑暗、存有的終極秘密,這是他的使命,但這個命題太宏大了,電影,更像是他的解說詞,或者簡寫版案例。

寫PPT,諾蘭是認真的,他是一個時空拆解高手。

《信條》的宣傳裡,提及諾蘭為確保效果,片中被炸的波音747客機是真買、真毀。

信條的主線不複雜:

一個經歷過生死考驗的黑人特工,被賦予拯救世界、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特殊使命,他被告知一個極其隱秘但即將揭開的秘密:當前,出現了一種能逆轉時空的武器,猶如「鏡子」法則:一個與正向時空完全對立、相反的時空,譬如:正向的子彈是被反推力衝擊向前高速運動,逆向的則是完全相反,程序為:在射擊之後軌跡是收回。這是一種超出人類認知的極其危險的武器,但更可怕的是:它是被人製造出來的,並被軍火商廣泛售賣,一旦大規模生產及出售,世界的發展趨勢將失控,帶來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主角帶著使命出發,順利找到第一個拍檔,瞄準第一個目標,孟買的軍火商,這個軍火寡頭的背後,卻是一個印度貴婦,一個頭髮花白其貌不揚的女人,她才是知曉和掌控整個事件的人。

通過她提供的線索,主角又找到第二個重要人物,通過他的妻子聯繫,而他的妻子,正和他上演感情不和大戰。

每個人知曉的秘密一角,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謎底:通過核心元素鈹241,利用「熵」算法,有人掌握了逆轉時空的計算系統,並將這個計算系統的核心部件埋藏在地底深處,在地面上製造了逆轉時空的機器,進入時空機器的人,將從那個節點開始,真實地與在時間之流裡發生的正向事件逆向而行,並可以真實地被改變----一個正逆互依的「時空隧道」,不同的是在逆轉的時空裡,一切是逆向發生的,猶如膠片往後倒退,射擊出去的子彈正在收回,爆炸產生的粉塵和廢墟往回集中,事件的發展正在向起始回流,人倒著走,車倒著開,鳥倒著飛,就是一個鏡子裡反射的世界,影片中叫「時間鉗形運動」,所謂的「量子糾纏」原理:一個「8」字對摺起來,另外一面,時空裡有一個另外的自己和此刻的自己重複著一樣的動作,會在交匯的部位會相遇,但這樣的相遇是很危險的事。

他們找到了最大的幕後掌控者安德烈,他富可敵國,有龐大的軍火售賣網絡,但與妻子的關係如履薄冰,覆水難收。

通過進入他們的關係,特工人員輕而易舉打開了通向安德烈內心及軍火銷售網絡的關口。

電影的最終結局一定是皆大歡喜的,當他們在時間的鉗形運動裡找到相遇的那個點,成功阻止了埋下算法核心系統的時刻,幹掉了對方的高手,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讓人恍惚的是,最後的結局,主人公和他的搭檔,貌似是不同時空的人,在這個時間鉗形裡相遇。

有幾個疑團:

一是全片貌似沒有人交待過男主角的名字,名字沒展示也沒記住;

二是男主角周圍的人都比他知道更多的秘密,他還得一邊打怪一邊解密。

三是反派富豪安德烈看似智勇雙全,思維縝密,對孩子深為疼愛,女主角為了一個從未出場的叫「阿勒伯」的人向丈夫出售了一幅名畫贗品,為此加劇二人的矛盾,她深知丈夫身患絕症,但再次穿越回到過去,還是不顧眾人勸阻,開槍打死了丈夫,跳入水中。

而在正向的時間裡,當時的她,看到在丈夫的船上有個跳入水中的女人,她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認為是丈夫背叛了自己,其實那是未來的她自己。再次逆向回到丈夫身邊,她依然沒有釋懷。

認為這樣瑕疵的人設,是諾蘭新嘗試的風格,沒有將人設置頂到極致,不評判她,容許故事情節吻合現實的人性,而不是電影的需要,反而觸發了更多思考。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創造未來的你,你想創造一個怎樣的你自己?

如果未來的你,回到現在指引你,你希望被指導那一部分,希望了解那一部分,希望成為怎樣的你自己。

如果你知道現在的你,每一個心念,都是在傳遞給未來的你,會不會讓自己的意識更為純粹和精準?

這,也許是諾蘭拋給觀眾的命題,猶如中國畫的「留白」:

該講的故事,講完了,剩餘的部分,留下更多的空間,給觀眾的想像力,也給有可能的續集挖下一個「坑」。

走出影院,聽到周圍好幾個人在說:暈,沒看明白,要不要再來刷一遍。

看來都是諾粉,不懂就問,力求共識。

我也暈,自認為看懂了一半。

問自己要不要再去看一遍?以後再說吧。重金屬的音樂,效果很好,但聽覺還需要消化一段時間,告訴自己,過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2020年9月7日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諾蘭新片《信條》首周末全球票房達5300萬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的新片《信條》上周已在全球 41 個地區上映,儘管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但首映票房仍驚人地達到了 5300 萬美元。《信條》一直被認為將會是全球影院的開市大片。作為全球電影市場復甦的試金石,該片在英國取得了 710 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其他國家,如法國(670 萬美元)、韓國(510 萬美元)和德國(420 萬美元),均成績不錯。
  • 諾蘭再現燒腦大作逆轉時空!你對熱映新片《信條》的評分是?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D站觀影團,看完刷完聊一聊,熱門評分少不了,本期我們聊聊諾蘭全新燒腦巨製《信條》。《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科幻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等聯袂主演。
  • 諾蘭新片《信條》能否給市場再添一把火?
    好在諾蘭本身足夠倔強,疫情剛開始在美國爆發時,他便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稱,自己和影院堅定的站在一起,呼籲外界重視電影院的重要性。即使疫情最為嚴重、大批影片都改檔明年的情況下,他也多次強調,《信條》不會轉網上映、絕不撤出暑期檔。 當時就有不少影院對諾蘭表示了感謝,稱會給《信條》最大的排片支持。
  • 諾蘭新片《信條》能否為市場增添一把火
    好在諾蘭本身足夠倔強,疫情剛開始在美國爆發時,他便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稱,自己和影院堅定的站在一起,呼籲外界重視電影院的重要性。即使疫情最為嚴重、大批影片都改檔明年的情況下,他也多次強調,《信條》不會轉網上映、絕不撤出暑期檔。當時就有不少影院對諾蘭表示了感謝,稱會給《信條》最大的排片支持。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諾蘭新片《信條》只有2D版本,是因為導演不喜歡3D嗎
    諾蘭出手,必須大製作,但卻不同於其他大導演的是,諾蘭只拍2D電影。新上映的大片《信條》也是只有2D版本,因為它是諾蘭採用IMAX與70mm膠片攝影混合拍攝而成。,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喬治· 盧卡斯,史蒂文· 史匹柏,昆汀· 塔倫蒂諾,詹姆斯 ·卡梅隆,克里斯多福 ·諾蘭等。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8.2 口碑兩極分化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
  • 《信條》:諾蘭的新片與皇帝的新衣
    影評人們說,諾蘭的新片《信條》包含了多少複雜的科學概念,有著怎樣深刻的內涵,於是人們紛紛打高分,表示自己看懂了。人們觀影主要是衝著導演、明星來的,即使一家影院推出退票制,也不會讓用戶更加忠誠,帶給足夠的收益。
  • 諾蘭《星際穿越》復映票房破億 《信條》接棒登場
    》自8月2日重映以來,狂掀觀影熱潮,連續斬獲票房榜日冠軍、周冠軍,屢破紀錄獨佔鰲頭,日前影片重映票房累計破億,為後疫情時代影院重啟、影市回暖注入強勁動能。伴隨8月28日《盜夢空間》重映、9月4日《信條》震撼上映,「諾蘭三連」必將迸發新力量,三片連映以「三駕馬車」之姿持續拉動影市大盤高漲,強勢助力電影票房回暖。
  • 諾蘭《星際穿越》復映票房破億《信條》接棒登場
    伴隨8月28日《盜夢空間》重映、9月4日《信條》震撼上映,「諾蘭三連」必將迸發新力量,三片連映以「三駕馬車」之姿持續拉動影市大盤高漲,強勢助力電影票房回暖。電影憑藉近乎完美的銀幕呈現和超越時空的愛的力量高能圈粉,「諾蘭再次用顛覆性的視效,直達人們內心最脆弱的地方」、「宇宙景色實在是太美了,徵服星辰大海,然後遇見愛,電影結束時還不住地流淚」。
  • 觀影指南:回到故事中,如何「勉強」看懂《信條》?
    在過去的一個周末,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成為了很多人的社交話題。諾蘭的電影一向以複雜的敘事結構和所謂「燒腦」著稱,他在電影《盜夢空間》中設置的神秘旋轉的陀螺,十年後依然能引起討論。2017年,諾蘭在接受《花花公子》雜誌採訪時曾說,他已經和邦德系列的製片人有過接觸,儘管在2019年,彼時還是未命名項目的第25部邦德電影的導演人選傳言最激烈的時候,諾蘭親口否認了自己「不是那個人」,但《信條》讓我們看到,如果諾蘭拍攝007系列,可能會有的一些樣子。
  • 《信條》,概念玩過了頭的諾蘭新片
    估計大多數觀眾都無法完全理解這部電影,觀影門檻很高,儘管這與劇情無關,也跟觀眾的智力或理解力沒什麼關係。《信條》主線劇情簡單而直白,大概消化整個故事並不困難。理解的障礙來自人為,不過是導演兼編劇諾蘭本人在構建世界觀及行動邏輯的信息傳達不完整。是否刻意為之?天知道,反正結果如此。
  • 「穿越時空的007」,諾蘭新片《信條》上映,你準備好燒腦了嗎?
    這是全球電影院復業後首部上映的好萊塢商業新片,被權威娛樂媒體《綜藝》稱為「重燃電影業的希望」。在《信條》之前,諾蘭已憑複雜的敘事手法與真實的視覺效果吸引大批粉絲。在新片《信條》的拍攝與發行上,諾蘭的態度也很堅定。《信條》原計劃於7月上映,因為疫情一再推遲。在《花木蘭》這樣的大製作也不得不登陸流媒體,儘可能減少損失時,諾蘭與華納兄弟卻對《信條》首先在實體影院上映這一點很堅定。
  • 諾蘭新片《信條》IGN 8分:令人激動但感覺過於熟悉
    諾蘭新片《信條》預計於9月4日上映,《信條》預算高達2.27億美元,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和迪寶·卡帕迪亞等主演。電影的媒體評分現已出爐,IGN為《信條》給出了8分,好的評價。
  • 諾蘭新片《信條》還能如期上映嗎?
    ,而他本人亦對外界表示自己的作品不僅不會像其他大片一樣選擇延期撤檔,而且他還想以此契機重振全球電影產業秩序,同時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出品公司華納兄弟高層的支持。 就在上周,華納兄弟也釋放出了《信條》最新一版預告片,在近3分鐘的內容中,諾蘭一如既往地呈現了他所擅長的各種類型元素,懸疑、燒腦、動作、時空結構一個都不少。結合之前的宣傳物料來看,《信條》很有可能是類似於《盜夢空間》的一部作品。
  • 新片《信條》正式上映 諾蘭又來挑戰觀眾智商了
    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這是一個拯救世界的故事: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人公是一名特工,服務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
  • 諾蘭新片《信條》正式定檔,9月4日與中國觀眾見面
    中國內地影市復工以來,一部接一部新片的定檔,讓觀眾的觀影熱情不斷高漲。8月6日晚,好萊塢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正式宣布定檔,將於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是諾蘭打造過的規模最大的電影,製作成本超過2億美元。
  • 《信條》影評:《信條》的觀影體驗如何?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比的。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該片也是在這2項設定中進行劇情推進,觀影體驗很好。《信條》這次拉低了諾蘭作品的整體口碑,現在IMDB評分,也跌倒了7.9分。
  • 諾蘭《星際穿越》票房破億《信條》接棒登場
    伴隨8月28日《盜夢空間》重映、9月4日《信條》震撼上映,「諾蘭三連」必將迸發新力量,三片連映以「三駕馬車」之姿持續拉動影市大盤高漲,強勢助力電影票房回暖。隨後《星際穿越》連續斬獲票房榜日冠軍及周冠軍,傲人成績甚至超越多部上映新片,成功逆襲獨佔鰲頭。截至目前,《星際穿越》復映累積票房成功突破一億元大關,依舊勢頭不減,不少網友表示復映再看都想二刷為敬,實力彰顯高分神作經典永不褪色的非凡魅力。這部曾斬獲奧斯卡最佳視效大獎的影片,首創的蟲洞、黑洞、五維空間影像已然成為影史經典,至今無人超越。
  • 看諾蘭新片《信條》前,你可能要做好這幾個心理準備
    今年對於諾蘭粉來說,是最開心的一年,因為影院復工後,可以接連在影院看到諾蘭的經典大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還有新片《信條》。最近也有人為《信條》做了一份觀影指南,解釋了逆轉時空的原理和一些幕後花絮,例如影片中那臺爆炸的飛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