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8月18日,就在醫師節的前一天,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第60例心臟移植手術。一名56歲的患者,通過手術重獲新生。
「我很好!放心吧。」8月19日中午時分,剛做完心臟移植的劉先生,通過手機和家人視頻聊天。看到劉先生的精神尚可,家人揪了一天一夜的心,終於落定。
56歲患者因擴張型心肌病多處求醫
今年56歲的劉先生,從5年前開始,出現勞累後悶氣的症狀。在當地醫院,他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醫生告訴他和家人,最優的治療手段,是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當時不知道心臟移植的費用,也不知道去哪做手術,只是覺得父親的病情,還沒到那個(移植的)程度。」劉先生的兒子小劉說,父親查出該病後,在家保守治療了兩年左右。
2017年,劉先生在北京接受了三腔起搏除顫器植入手術。「開始的幾個月還可以,但是後來情況又不好了。」小劉說,父親這幾年在家一直按時服藥。其間,也會用中藥調理身體。
今年6月份,因為受涼感冒,劉先生的病情加重,出現了兩次暈厥。
劉先生在鄭州七院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在當地被搶救過來後,劉先生被急救車送到了鄭州。醫生稱,劉先生的病情已經比較嚴重,心臟移植是唯一的選擇。
「父親住進了重症監護室,我們開始四處尋找能做心臟移植的醫院。」小劉說,在醫生建議下,他們來到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求診。
該院心外科八病區主任張向立接診後,詳細了解劉先生的病情,並會同心臟移植專家組專家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劉先生的病情不能再耽擱,必須儘快接受手術。
「轉到鄭州七院的當天,醫生就把我父親的信息,上傳到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等待合適的供體。」
等待的過程,也是劉先生和家人最焦急、最忐忑的一段時間。所幸三周之後,劉先生等到了合適的供體。
8月18日這天,全家人來到醫院,給準備手術的劉先生加油、鼓勁。
當天下午2點,醫院的取心團隊帶著志願者捐獻的供體,登上了返回鄭州的飛機。與此同時,劉先生也被送到手術室,開始做術前準備。
下午4點,由張向立主任醫師主刀,浮志坤副主任醫師、楊恆醫師等團隊成員協助,開始為劉先生實施心臟移植手術。術中,麻醉科、功能科等團隊專家,全程在手術室通力配合。
至晚上10點半,手術順利完成。劉先生被送入心臟外科及器官移植重症監護室特設的隔離間。
次日凌晨2點,劉先生甦醒過來後,各項身體指標逐漸好轉。至中午時分,已經可以和家人簡單通話。
成功實施60例心臟移植手術
2018年,該院心臟移植團隊開始獨立實施心臟移植。據該院心臟移植中心主任兼心外科三病區主任楊斌介紹,心臟移植適用於那些藥物治療不佳或不能進行常規外科治療的患者,且若不進行移植手術治療其預後一年生存率低於50%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主要適應症包括缺血性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在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取心、移植、麻醉、體外循環、手術室護理、術後監護等完全由心臟移植團隊獨立完成,技術方面已不是問題。需要移植的患者,大可不必因為猶豫而錯失良機。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