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七院成功實施第60例心臟移植手術

2020-12-21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8月18日,就在醫師節的前一天,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第60例心臟移植手術。一名56歲的患者,通過手術重獲新生。

「我很好!放心吧。」8月19日中午時分,剛做完心臟移植的劉先生,通過手機和家人視頻聊天。看到劉先生的精神尚可,家人揪了一天一夜的心,終於落定。

56歲患者因擴張型心肌病多處求醫

今年56歲的劉先生,從5年前開始,出現勞累後悶氣的症狀。在當地醫院,他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醫生告訴他和家人,最優的治療手段,是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當時不知道心臟移植的費用,也不知道去哪做手術,只是覺得父親的病情,還沒到那個(移植的)程度。」劉先生的兒子小劉說,父親查出該病後,在家保守治療了兩年左右。

2017年,劉先生在北京接受了三腔起搏除顫器植入手術。「開始的幾個月還可以,但是後來情況又不好了。」小劉說,父親這幾年在家一直按時服藥。其間,也會用中藥調理身體。

今年6月份,因為受涼感冒,劉先生的病情加重,出現了兩次暈厥。

劉先生在鄭州七院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在當地被搶救過來後,劉先生被急救車送到了鄭州。醫生稱,劉先生的病情已經比較嚴重,心臟移植是唯一的選擇。

「父親住進了重症監護室,我們開始四處尋找能做心臟移植的醫院。」小劉說,在醫生建議下,他們來到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求診。

該院心外科八病區主任張向立接診後,詳細了解劉先生的病情,並會同心臟移植專家組專家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劉先生的病情不能再耽擱,必須儘快接受手術。

「轉到鄭州七院的當天,醫生就把我父親的信息,上傳到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等待合適的供體。」

等待的過程,也是劉先生和家人最焦急、最忐忑的一段時間。所幸三周之後,劉先生等到了合適的供體。

8月18日這天,全家人來到醫院,給準備手術的劉先生加油、鼓勁。

當天下午2點,醫院的取心團隊帶著志願者捐獻的供體,登上了返回鄭州的飛機。與此同時,劉先生也被送到手術室,開始做術前準備。

下午4點,由張向立主任醫師主刀,浮志坤副主任醫師、楊恆醫師等團隊成員協助,開始為劉先生實施心臟移植手術。術中,麻醉科、功能科等團隊專家,全程在手術室通力配合。

至晚上10點半,手術順利完成。劉先生被送入心臟外科及器官移植重症監護室特設的隔離間。

次日凌晨2點,劉先生甦醒過來後,各項身體指標逐漸好轉。至中午時分,已經可以和家人簡單通話。

成功實施60例心臟移植手術

2018年,該院心臟移植團隊開始獨立實施心臟移植。據該院心臟移植中心主任兼心外科三病區主任楊斌介紹,心臟移植適用於那些藥物治療不佳或不能進行常規外科治療的患者,且若不進行移植手術治療其預後一年生存率低於50%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主要適應症包括缺血性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在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取心、移植、麻醉、體外循環、手術室護理、術後監護等完全由心臟移植團隊獨立完成,技術方面已不是問題。需要移植的患者,大可不必因為猶豫而錯失良機。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燕紅

相關焦點

  • 讓生命延續,鄭州七院心臟移植突破50例
    這次手術,醫院專門成立了心臟移植領導小組和技術團隊,包括醫院行政、後勤團隊都給予了全力支持。「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是在社會各界、專家的指導下完成的。」「院領導班子通過綜合考量和研究,決定把心臟移植當成醫院的一個事業來做,當成一項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去完成。舉全院之力,來支持心臟移植事業的發展!」
  • 漯河市中心醫院首次參與心臟移植手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劉廣超通訊員谷運嶺張巖文圖    近日,由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漯河醫專一附院)心臟中心團隊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聯合開展的,一例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手術,在鄭州成功實施。
  • 突破禁忌 挑戰高難度 浙大邵逸夫醫院1個月順利實施5例心臟移植...
    都市快報訊 「鈴鈴鈴……」10月3日下午,當大家還沉浸在國慶休假模式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移植手術間內,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供心已經取下,供心情況良好。」隨著電話那頭傳來消息,手術室內立馬緊鑼密鼓忙碌起來。麻醉完成,手術開始。
  • 唯一一家地級市醫院和100例心臟移植手術
    高軍出院這天,一位對中山市人民醫院具有特殊意義的患者前來複查,這位名叫李鏘帆的患者是該院的第1例心臟移植患者,做心臟移植手術時才30多歲,現在已經50餘歲了。照片由醫院提供從1到100從1到100,中山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用了16年。
  • 78歲老人成功「換心」 浙大一院完成高難度心臟移植手術
    9月23日,78歲的冠心病患者「彩虹奶奶」在浙大一院康復出院,此時距離她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已有68天。這是浙大一院今年以來成功開展的20例心臟移植手術中的第14例,她也成為目前全國最高齡的心臟移植患者。「彩虹奶奶」退休前是一位小學教研員。雖然已年過七旬,但她平時身體健朗,除了患有青光眼、高度近視以外,身上沒有其他大毛病。
  • 【醫技精湛】市中心醫院成功為一例貧困患者實施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西安市中心醫院於8月25日由胸外科為一例西安市閻良區貧困患者成功實施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於昨日出院。 7月26日張秀花再次因心功能衰竭入住市中心醫院院,胸外科徐濤主任非常重視,立即向院領導及醫務科和醫保辦進行了匯報,院領導高度重視,要求醫務科牽頭協調相關事宜,在醫務科的組織協調下
  • 疫情下的新生,華南地區最低體重心臟移植手術,成功在這家醫院開展
    3月1日,經過醫院多學科合作和護士團隊的精心護理,省人民醫院順利給小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是華南地區最低體重的成功心臟移植案例。疫情之下手術困難重重儘管黃勁松主任認為,小波病情危重,實施移植手術刻不容緩,然而要順利開展手術卻是困難重重。
  • 華南年齡最小患者成功心臟移植
    年僅1歲的小波,是華南年齡最小的成功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移植團隊心外科成人二區主任黃勁松介紹:「目前全國成功的最小體重的移植兒是5.2kg,3個月的嬰兒,是在2015年實施的手術。正常1歲男童平均體重是10kg左右,而他的體重僅有6.5kg,餵養困難,病情很重,移植手術的實施刻不容緩,再拖延下去,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此前也有醫生跟我說,年齡太小,很難找到供體,移植手術難度大。」
  • 「換心」已成常規手術,邵逸夫醫院 1個月連做5臺高難度心臟移植手術!
    通訊員王家鈴李文芳記者柯靜「鈴鈴鈴……」10月3日下午,當大家還沉浸在國慶休假模式時,浙大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移植手術間內,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供心已經取下,供心情況良好……」隨著電話那頭傳來消息,手術室內立馬緊鑼密鼓忙碌起來。
  • 打破魔咒:心臟移植手術
    1958年初,伯納德回到南非,在開普敦的格魯特-斯庫爾醫院籌建了心臟外科實驗室,在此之後,他又多次出國學習,並專門到維吉尼亞大學學習心臟外科關鍵的抗排異技術,在一切準備好了之後,伯納德首先完成了一例腎移植手術,這次手術非常成功,而且後來這位患者還繼續存活了23年,這次手術的成功,無疑使得伯納德向心臟移植邁進了一大步。
  • 臺北振興醫院創心臟移植裡程碑
    臺北振興醫院創心臟移植裡程碑 2010-04-09 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  中新網臺北4月8日電 題:開創世界心臟移植新裡程碑的臺北振興醫院  中新網記者  臺北振興醫院,是臺灣的一家名醫院。8日,上海市長韓正就慕名而來,專程前往振興醫院進行了參觀訪問。
  • 中山醫院六例「心臟移植」成功率100%
    東方網2月4日消息:從去年5月首次施行我國年齡最小患者的心臟移植手術,到今年1月13日完成這例手術,中山醫院心外科已連續實施六例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率達100%。據解放日報報導,這六例手術患者為3男3女,術前均患有晚期擴張性心臟病,經藥物治療無效,其中年齡最小的12歲,最大的48歲,分別來自江蘇、浙江、雲南、安徽、上海等地。在手術中,中山醫院採用了在當地取供體當地行移植手術的方法,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六位心臟移植病人平均心臟對接吻合時間為45分鐘,最快的僅33分鐘,實現了中山醫院「零」的突破。
  • 心臟移植患兒出院:「我長大了想當厲害的心臟科醫生!」
    ●開啟「煥新人生」成功接受心臟移植 不到一周時間,專家組就接到了供體的消息。11月11日這天,移植供體由廣州「飛」到鄭州。下午3點開始,由心外科楊斌主任、麻醉科魏金聚主任等專家團隊攜手,歷時4個半小時,為彤彤成功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
  • 1個月5臺心臟移植術!醫生:警惕肺動脈高壓
    杭州網訊 「鈴鈴鈴……」十一小長假,當大家還沉浸在國慶休假模式時,浙大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移植手術間內,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供心已經取下,供心情況良好……」隨著電話那頭傳來消息,手術室內立馬緊鑼密鼓忙碌起來。
  • 1984年,那位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手術成功後活了多久?
    也正正是因為這項技術,讓器官移植手術正式進入人們的視線。無論如何,器官移植的發展仍然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不少的器官移植手術都宣告失敗,讓人們對於器官移植是既排斥又嚮往,縱使不涉及倫理問題,也讓很多人覺得殘忍。美國女嬰移植狒狒心臟雖然很多人都沒法接受器官移植,當時也有不少人為了讓自己的親人成功地活下去,還是決定接受器官移植這一冒險的方案,而特蕾莎就是其中之一。
  • 上海專家跨院攜手實施活體肝移植手術 5歲安徽複雜罕見病女孩獲救
    上海專家跨院攜手實施活體肝移植手術 5歲安徽複雜罕見病女孩獲救 2020-07-29 11:52:05仁濟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7月29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29日透露,該院肝臟外科聯合上海兒童醫學中心ECMO等多學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安徽複雜罕見病女孩實施了活體肝移植術。5歲女孩日漸衰弱的心臟恢復了活力。
  • 8歲女孩接受心臟移植:「我長大了想當像楊醫生一樣厲害的心臟科...
    成功接受心臟移植,開啟「煥新人生」 不到一周時間,專家組就接到了供體的消息。11月11日這天,移植供體由廣州「飛」到鄭州。 下午3點開始,由心外科楊斌主任、麻醉科魏金聚主任等專家團隊攜手,歷時4個半小時,為彤彤成功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
  • 世界首例頭部移植手術在中國成功實施!「換頭」真的有可能嗎?
    據他介紹,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成功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卡納韋羅稱,手術很成功,這是「進行人類活體頭部移植手術之前,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任曉平強調,「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那麼,遺體頭移植的成功是否代表著頭移植手術可在活體上施行?任曉平表示,活體的成功率要做了以後才能知道,臨床前設計的方案之後也會不斷改進。
  • 人類的卓越成就,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故事
    因為,這一天正是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發生的那一天。 當天6點左右,帶著外科手術口罩的克裡斯蒂安·巴納德醫生焦慮地看著丹妮斯·達沃爾的心臟緩慢地恢復了生命,在心臟找到跳動的節奏後,巴納德終於緩了一口氣。
  • 臺灣亞東醫院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臺北縣亞區醫院今天表示,該醫院完成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目前接受手術後擁有三顆心臟的黃姓病人恢復情況良好,可望於近日轉回普通病房隔離室。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患有心臟衰竭的黃姓病人,亞東醫院於一月十八日為他進行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發現移植的心臟功能不良,再度接受第二顆捐心,由於兩顆捐贈的心臟各有功能,醫院方面決定將不同的心臟與病人原有的心臟相連接,於是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取得成功,使黃姓病人成為首例擁有三顆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