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那位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手術成功後活了多久?

2021-01-18 與寮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倉央嘉措·《地空》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珍貴的東西,沒有之一,我們感知這個世界,靠的就是生命。如果沒有了生命,那一切的財富都將化為烏有,毫無意義。但是這個世界上,也存在著很多的無可奈何,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自己的生命終結於某一個時刻,實屬可惜。

如今,在這個醫療技術高速發展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他們能繼續去感知這個世界,去品嘗世界上的酸甜苦辣,去感受悲歡離合。醫學的發展解決了很多的疑難雜症,也拯救了很多已經被"宣判死刑"的人群,人類的壽命開始原來越長,器官移植就是醫療發展的產物。

醫學器官移植的發展

在醫學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歷史要從很早開始說起,最早的器官移植技術實際上是器官移植,也就是說並不是從人身上獲取移植所需的器官,而是從動物身上獲取。將動物身上的器官移植到人類的身上,需要解決的問題一點也不少,因此很少有醫生敢思考這是否可行,更別說去真正的執行,畢竟這似乎是天荒夜談。

無論如何,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缺少願意嘗試的人,1682年,就有一名荷蘭的外科醫生邁出了這一步。據他的報告顯示,他在給一名俄羅斯的士兵修補骨頭的時候,就用了一片狗的骨頭來代替了人骨頭,給士兵進行修補,關鍵是這名士兵在手術以後一切正常,只是當時人們並沒有對器官移植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這份報告也淹沒在了時間的洪流裡。

直至兩百年後的1902年,一名醫生成功進行血管縫合手術,血管縫合術的出現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似乎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也正正是因為這項技術,讓器官移植手術正式進入人們的視線。無論如何,器官移植的發展仍然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不少的器官移植手術都宣告失敗,讓人們對於器官移植是既排斥又嚮往,縱使不涉及倫理問題,也讓很多人覺得殘忍。

美國女嬰移植狒狒心臟

雖然很多人都沒法接受器官移植,當時也有不少人為了讓自己的親人成功地活下去,還是決定接受器官移植這一冒險的方案,而特蕾莎就是其中之一。1984年,一名叫做特蕾莎的孕婦產下了一名左心房發育不全的女嬰,救治成了很大的問題。這個時候,有人向她提議了器官移植,並且將一名熱衷於器官移植的醫生介紹給她,縱使知道這個手術有極大的風險,面對可能存活和死亡,她沒有猶豫。

特蕾莎最終還是決定冒這個險,畢竟1967年也有一例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也就是說這個手術還是有成功的可能的,一旦成功,那就是存活,失敗了也就是死亡罷了。可能存活就是還有希望,為了女兒的性命,她還是決定接受。於是乎這名醫生將自己的方案擺了出來,決定將狒狒的心臟移植到女嬰的身上。手術很成功,女嬰似乎也恢復了生機,這個手術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但是手術成功並不等於存活,後續的排異反應才是最為致命的。1905年,一名法國醫生就進行過類似的異種器官移植手術,他將兔腎移植到一名腎功能衰竭的兒童的體內,確實,手術時順利的。但是在手術結束16天後,因為排異反應,這名兒童肺部感染,最終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也就是說,對女嬰的考驗,此刻才剛剛開始。

女孩現狀如何

手術的成功給了這位媽媽希望,但是接下來女嬰所接受的考驗不是一星半點,她需要熬過強烈的排異反應,最終才能真正宣布器官移植手術的成功。剛開始的時候,女嬰身體的各個指標都完全的正常,這顆來自於狒狒的心臟似乎真的給女嬰帶來了生存的希望,而作為母親的女子也逐漸的看到了希望。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手術完成的第21天,女嬰身上的各個指標開始急轉直下,這也就意味著,真正的排異反應開始了。醫生發現這一情況的時候,馬上對女嬰進行搶救,他迅速的將狒狒的心臟從女嬰的身體中分離,但是沒了心臟,人怎麼可能存活呢?因此,最終這名女嬰還是沒有熬過去,不幸離世。

據大多數的資料分析,女嬰真正的死亡的原因就是排異反應,機體排斥外界植入的器官,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器官衰竭死亡。也就是說,這顆狒狒的心臟在女嬰的身體裡僅僅跳動了21天,21天以後,女嬰也死亡了,狒狒也死亡了。很多人質疑醫生,認為他以人類生命的名義剝奪了另一條生命存活的權利,一時間,社會各界對醫生惡語相向。

結語

女嬰的死亡說明了異種器官移植的方法或許根本就不適用於人類的器官移植,嚴重的排異反應會引起併發症,造成死亡。而且,異種器官移植的實行必然會危害到另外一個生命,人的命很重要,別的動物的命就不重要了嗎?

時至今日,器官移植手術已經變得非常的成熟,但是也不會有人提出異種器官移植,因為科學家們知道,這中間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許比想像中的還要多。與其做出無謂的犧牲,倒不如踏踏實實的發展這一項已經成熟的技術,或許還能造福大家。

相關焦點

  • 36年前,美國女嬰第一個移植狒狒心臟,手術成功後過得怎樣?
    當然,依靠科學技術所挽救的生命也不在少數,而其中最震驚世界的,還要說那個移植了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嬰。 "被折翼的天使" 人生總是面臨著諸多選擇,小到今天晚餐吃些什麼,大到生死抉擇。
  • 為了活下去,女孩接受狒狒的心臟移植,她後來活了多久?
    筆者-小文即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人體器官一直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在器官移植的案例當中,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患者是否會出現排斥反應。因此,除了人類的器官移植以外,科學家還在致力於用機器來替代器官的移植,就比如說「人造心臟」等等。
  • 37年前,醫生將狒狒心臟移植給女嬰,最後她活了多長時間?
    1984年的10月14日,女嬰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Stephanie Fae Beauclair)出生了。  但一生下來,她就有先天性心臟畸形——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在當時,患病的嬰兒只能活幾周的時間,類似的嬰兒心臟移植手術也從未成功。
  • 那個為了活命的美國女孩,跟猩猩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結果後來怎樣
    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現代醫學技術早已不同往日,以前只敢當成故事的器官移植,在現代社會已經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了。提起器官移植,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但其實,動物與人之間也可以進行器官移植,只是這種情況實在是太罕見了。下面要講的就是,在1984年,有一個美國小女孩,她是第一個與狒狒進行心臟移植的人,她的現況如何呢?
  • 36年前女嬰成功移植「狒狒心臟」,手術無比成功,但結局令人痛心
    而早在30多年前,一場特殊的手術更讓大家爭論不休。此事的起因,正是因為一位醫生,將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了嬰兒的體內。先天心臟缺陷1984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醫院中,特蕾莎與所有的母親一樣,終於誕下了自己愛的結晶史蒂芬妮·菲伊。
  • 她36年前跟狒狒做「心臟移植」手術,引起一時轟動,後來怎麼樣了
    ——秋瑾導語:人類和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的器官和動物的器官也不一樣,所以世界上即便有器官移植手術,我們也不可能移植動物的器官來進入人類的體內。並且移植器官手術本身有著很大的風險,世界上有一器官缺陷的人,他們很難再存活下去。今天我們來講這一個女孩子在36年前移植了一個狒狒的心臟,她活了多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打破魔咒:心臟移植手術
    1958年初,伯納德回到南非,在開普敦的格魯特-斯庫爾醫院籌建了心臟外科實驗室,在此之後,他又多次出國學習,並專門到維吉尼亞大學學習心臟外科關鍵的抗排異技術,在一切準備好了之後,伯納德首先完成了一例腎移植手術,這次手術非常成功,而且後來這位患者還繼續存活了23年,這次手術的成功,無疑使得伯納德向心臟移植邁進了一大步。
  • 36年前,人類首例「動物心臟移植」救活的美國女嬰,後來怎麼樣
    但是在36年前,當時的醫學技術並不發達,得了心臟病的人通常都活不長久,於是只有醫生想要通過心臟移植手術,讓那些人有生存的機會,在36年前,人類首例動物心臟移植手術救活的美國女嬰,後來如何了呢?一、不幸降臨人的軀體最重要的就是大腦和心臟,無論哪一個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問題,現在心臟搭橋和心臟移植這樣的手術非常的常見,但是要找到合適的心臟卻很難.36年前,就已經出現過心臟移植手術,不過心臟移植的對象是動物,還沒有出現過動物的心臟移植到人體中。
  • 人工心臟移植成功 世界首例能「活」5年
    點擊查看 據法媒報導,巴黎的一家醫院20日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臟移植手術後,這給成千上萬名非常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帶去無限的希望。世界首例能「活」5年報導稱,20日,一位75歲的男子在巴黎蓬皮杜歐洲醫院被成功移植入一顆永久性的人工心臟。參與手術的是一個由1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團隊。醫療團隊的負責人是卡爾龐捷博士,具體手術則由拉特雷穆伊博士完成。拉特雷穆伊博士在21日稱,患者的身體狀況正在逐漸恢復。
  • 78歲老人成功「換心」 浙大一院完成高難度心臟移植手術
    9月23日,78歲的冠心病患者「彩虹奶奶」在浙大一院康復出院,此時距離她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已有68天。這是浙大一院今年以來成功開展的20例心臟移植手術中的第14例,她也成為目前全國最高齡的心臟移植患者。「彩虹奶奶」退休前是一位小學教研員。雖然已年過七旬,但她平時身體健朗,除了患有青光眼、高度近視以外,身上沒有其他大毛病。
  • 臺灣亞東醫院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臺北縣亞區醫院今天表示,該醫院完成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目前接受手術後擁有三顆心臟的黃姓病人恢復情況良好,可望於近日轉回普通病房隔離室。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患有心臟衰竭的黃姓病人,亞東醫院於一月十八日為他進行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發現移植的心臟功能不良,再度接受第二顆捐心,由於兩顆捐贈的心臟各有功能,醫院方面決定將不同的心臟與病人原有的心臟相連接,於是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取得成功,使黃姓病人成為首例擁有三顆心的人。
  • 醫學史上的11月20日:世界首例人造心臟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5年11月20日,牛津大學團隊為一名64歲男子成功完成了人造心臟移植手術。這名男子是一名退休的電影製片人,由於年齡問題,這位患有心臟衰竭的患者已經無法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此前,主治醫師已經宣布他最多存活6個月。 心臟移植曾經且一直是醫學外科手術皇冠上的寶石。
  • 鄭州七院成功實施第60例心臟移植手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8月18日,就在醫師節的前一天,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第60例心臟移植手術。一名56歲的患者,通過手術重獲新生。醫生告訴他和家人,最優的治療手段,是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當時不知道心臟移植的費用,也不知道去哪做手術,只是覺得父親的病情,還沒到那個(移植的)程度。」劉先生的兒子小劉說,父親查出該病後,在家保守治療了兩年左右。2017年,劉先生在北京接受了三腔起搏除顫器植入手術。
  • 異體移植黑科技,小夥換上「豬眼睛」恢復視力
    人體捐獻角膜嚴重缺乏,於是科學家們另闢蹊徑,開始尋找移植器官的代替資源。2017年8月,一位右眼患壞死性角膜基質炎的小夥張騰,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角膜移植中心的診斷和建議下,移植一隻豬的眼角膜。手術非常成功,張騰的視力恢復到了0.3,預計1年左右角膜會完全恢復透明,視力最好可以達到0.6。
  • 漯河市中心醫院首次參與心臟移植手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劉廣超通訊員谷運嶺張巖文圖    近日,由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漯河醫專一附院)心臟中心團隊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聯合開展的,一例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手術,在鄭州成功實施。
  • 疫情下的新生,華南地區最低體重心臟移植手術,成功在這家醫院開展
    小波出生後不久即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病情進展迅速,日益加重,性命危在旦夕。在病友群家長的推薦下,他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求醫。3月1日,經過醫院多學科合作和護士團隊的精心護理,省人民醫院順利給小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是華南地區最低體重的成功心臟移植案例。
  • 跨國轉運救治,使用人工心臟9個月後,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女孩心臟移植...
    一名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女孩在使用人工心臟295天後,心臟移植成功。這也是全球最長體外雙心室輔助橋接心臟移植手術,患者目前恢復順利。接受移植的中國女孩玲玲來自山東,今年24歲,兩年前以實習生的身份到日本工作。去年5月,她在服用了治療粉刺的藥後,引起嚴重過敏,並引發了腎功能和心肌功能的低下,被確診為「巨細胞性心肌炎」。9月,玲玲體內被安裝上體外人工心臟。
  • 醫學史上的8月8日:日本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完成,裡程碑?爭議?
    當1967年12月3日,巴納德教授在南非開普敦格羅特舒爾醫院(Groote Schuur Hospital)完成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後,世界為之震驚。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醫生洛兒等就開始在狗身上嘗試心臟移植。而巴納德在實行人體心臟移植手術之前,也是在狗身上進行過無數次的嘗試。誠然,這次手術的成功使巴納德一舉成名。
  • 35年前,曾移植黑猩猩心臟的那個小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35年前,曾移植黑猩猩心臟的那個小女孩,如今怎麼樣了?每個人都有死去的一天,有些人是自然死亡,有些人因疾病纏身致死。人到了一定年紀,身體的某項機能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疾病是無法治癒的,只能用藥物緩解。
  • 人類的卓越成就,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故事
    1967年12月3日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於正在南非開普敦格羅特舒爾醫院的2A手術室中做手術的醫務人員來說,這一天的意義非同小可。 因為,這一天正是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發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