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6年前跟狒狒做「心臟移植」手術,引起一時轟動,後來怎麼樣了

2020-11-18 趣趣談娛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秋瑾

導語:人類和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的器官和動物的器官也不一樣,所以世界上即便有器官移植手術,我們也不可能移植動物的器官來進入人類的體內。並且移植器官手術本身有著很大的風險,世界上有一器官缺陷的人,他們很難再存活下去。今天我們來講這一個女孩子在36年前移植了一個狒狒的心臟,她活了多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今天我們來講的這一個美國小女孩名字叫做史蒂芬妮.菲伊,她的出生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父母都很開心,爺爺奶奶也非常的激動,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健康的寶寶。菲伊的哭聲非常的洪亮,可後來醫生告訴他們,嬰兒出生之後的健康檢查結果是她只有一半的心臟。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讓這個孩子長久的活下去,必須要有人類捐助器官來給菲伊做手術,可在茫茫人海當中,想要找到匹配的器官談何容易。醫生說要麼讓她在醫院當中靜靜的等待死亡,要麼將這個女嬰兒帶回家中,在父母的陪伴之下離開人世,這兩個選擇都極其殘忍。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們找到了讓這個女嬰兒生存下去的辦法。在馬林達大學,有一個博士的名字叫做倫納德,他最近在做一個項目,就是要把狒狒的心臟移植到人類的體內當中。這個研究項目在一個很成熟的階段,可惜沒有人類願意來做做一個實驗品,如果這一家人同意在小女孩的內心移入顆狒狒的心臟,小女孩還有獲救的可能。當時女孩子的父母聽了這一個消息,極其高興。成功的做了這個手術之後,她也沒有能活多久,在手術後的21天就離開了人世。

我們說世界上的生命是極為寶貴的,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是爸爸媽媽給的,孩子出生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快樂源泉,一個孩子能夠在世界上看到五彩繽紛的花朵,還能看到藍天白雲,能夠看到在天空翱翔的大雁,這對他們來說是極其有意義的。我們應該感謝母親給了我們生命,還要感謝爸爸給了我們父愛。經過在故事當中,女孩子的生命沒有得到延續下去,可我們依然覺得沒有遺憾了,因為她已經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奮鬥過。我們不要在沒有做出任何努力的時候就選擇放棄,你任何時候都應該拼搏,不然你也不可能發現原來一切都還有機會。

結語:我們堅信,即便現在動物器官移植到人類的體內還存在著很多的阻礙,但在將來,科學技術發達了,這一項研究成果一定可以成為現實,它將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相關焦點

  • 36年前,人類首例「動物心臟移植」救活的美國女嬰,後來怎麼樣
    但是在36年前,當時的醫學技術並不發達,得了心臟病的人通常都活不長久,於是只有醫生想要通過心臟移植手術,讓那些人有生存的機會,在36年前,人類首例動物心臟移植手術救活的美國女嬰,後來如何了呢?一、不幸降臨人的軀體最重要的就是大腦和心臟,無論哪一個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問題,現在心臟搭橋和心臟移植這樣的手術非常的常見,但是要找到合適的心臟卻很難.36年前,就已經出現過心臟移植手術,不過心臟移植的對象是動物,還沒有出現過動物的心臟移植到人體中。
  • 36年前,美國女嬰第一個移植狒狒心臟,手術成功後過得怎樣?
    當然,依靠科學技術所挽救的生命也不在少數,而其中最震驚世界的,還要說那個移植了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嬰。 "被折翼的天使" 人生總是面臨著諸多選擇,小到今天晚餐吃些什麼,大到生死抉擇。
  • 1984年,那位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手術成功後活了多久?
    據他的報告顯示,他在給一名俄羅斯的士兵修補骨頭的時候,就用了一片狗的骨頭來代替了人骨頭,給士兵進行修補,關鍵是這名士兵在手術以後一切正常,只是當時人們並沒有對器官移植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這份報告也淹沒在了時間的洪流裡。直至兩百年後的1902年,一名醫生成功進行血管縫合手術,血管縫合術的出現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似乎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 36年前女嬰成功移植「狒狒心臟」,手術無比成功,但結局令人痛心
    而早在30多年前,一場特殊的手術更讓大家爭論不休。此事的起因,正是因為一位醫生,將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了嬰兒的體內。先天心臟缺陷1984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醫院中,特蕾莎與所有的母親一樣,終於誕下了自己愛的結晶史蒂芬妮·菲伊。
  • 為了活下去,女孩接受狒狒的心臟移植,她後來活了多久?
    筆者-小文即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人體器官一直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在器官移植的案例當中,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患者是否會出現排斥反應。因此,除了人類的器官移植以外,科學家還在致力於用機器來替代器官的移植,就比如說「人造心臟」等等。
  • 37年前,醫生將狒狒心臟移植給女嬰,最後她活了多長時間?
    但一生下來,她就有先天性心臟畸形——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在當時,患病的嬰兒只能活幾周的時間,類似的嬰兒心臟移植手術也從未成功。    在Stephanie的母親將女兒帶回家後,她接到一個電話,是洛馬林達大學倫納德·貝利醫生(Dr Leonard L. Bailey)的同事,他告訴這位母親,孩子可能有救,計劃就是:接受小狒狒的心臟移植。
  • 那個為了活命的美國女孩,跟猩猩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結果後來怎樣
    其中有一個最早的關於器官移植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天地府裡的陸判如往常一樣來到了凡間,沒想到卻跟朱爾旦當了好朋友。朱爾旦雖然是個書生,但卻沒什麼讀書的心思,他的目標就是為了當官。地判為了能讓朱爾旦實現自己的夢想,給他重新換了一個讀書人的心臟和身體。朱爾旦也因此順利的中了科舉,當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官員。其實,當時地判給朱爾旦換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器官移植,這樣的想法在古代也只能是個故事。
  • 35年前,曾移植黑猩猩心臟的那個小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35年前,曾移植黑猩猩心臟的那個小女孩,如今怎麼樣了?每個人都有死去的一天,有些人是自然死亡,有些人因疾病纏身致死。人到了一定年紀,身體的某項機能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疾病是無法治癒的,只能用藥物緩解。
  • 打破魔咒:心臟移植手術
    你可能會認為顯而易見是顱腔,但其實答案是胸腔,而位於胸腔中的心臟,更是長久以來都被視作手術的禁區。許多醫生都認為,心臟是外科手術中的一道「天然極限」,沒有任何新方法或新發明可以克服這道極限。比如腹部外科手術的先驅者,被譽為「外科之父」的奧地利醫生西奧多-比爾羅特就堅稱,心臟是絕對碰不得的,任何一個試圖做心臟手術的人,都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 鄭州七院成功實施第60例心臟移植手術
    8月19日中午時分,剛做完心臟移植的劉先生,通過手機和家人視頻聊天。看到劉先生的精神尚可,家人揪了一天一夜的心,終於落定。56歲患者因擴張型心肌病多處求醫今年56歲的劉先生,從5年前開始,出現勞累後悶氣的症狀。在當地醫院,他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
  • 女星昏迷超一周,丈夫求做心臟移植手術!冒險動刀竟是為圓二胎夢
    一般的心臟手術使用人工肺,大約一周就要撤掉,如果到現在還撤不掉,就代表患者的心臟功能無法恢復。而且使用人工肺超過2周,就很容易出現腦出血、血栓導致中風與四肢壞死等副作用。現在恐怕已經過了黃金搶救期,要靠做心臟移植,才能有效幫劉真續命。
  • 78歲老人成功「換心」 浙大一院完成高難度心臟移植手術
    9月23日,78歲的冠心病患者「彩虹奶奶」在浙大一院康復出院,此時距離她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已有68天。這是浙大一院今年以來成功開展的20例心臟移植手術中的第14例,她也成為目前全國最高齡的心臟移植患者。「彩虹奶奶」退休前是一位小學教研員。雖然已年過七旬,但她平時身體健朗,除了患有青光眼、高度近視以外,身上沒有其他大毛病。
  • 醫學史上的8月8日:日本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完成,裡程碑?爭議?
    心臟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對它的移植術後一直被認為是外科手術皇冠上的寶石,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成為無數外科醫生畢生的夢想。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醫生洛兒等就開始在狗身上嘗試心臟移植。而巴納德在實行人體心臟移植手術之前,也是在狗身上進行過無數次的嘗試。誠然,這次手術的成功使巴納德一舉成名。
  • 還記得世界首例成功的頭部移植手術嗎?歷時18小時耗費7千萬,後來...
    隨著科技和醫學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很多未知的領域,比如移植手術,目前心臟,肝臟,腎臟移植手術都已經實現了,然而頭部移植手術還是非常不成熟的,不過醫學家也做出了巨大的突破,那麼大家還記得世界上首例頭部移植手術嗎?歷時18小時耗費7千萬,後來怎麼樣了?
  • 扁鵲完成了「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鵲讓二人喝了藥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藥,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所引述的這段場景故事就出自戰國時代的列子,而這個故事中擁有神鬼莫測的換心大法的神醫,正是我們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扁鵲。
  • 漯河市中心醫院首次參與心臟移植手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劉廣超通訊員谷運嶺張巖文圖    近日,由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漯河醫專一附院)心臟中心團隊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聯合開展的,一例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手術,在鄭州成功實施。
  • 華西醫院完成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
    在醫護團隊的通力協作下,一顆健康的心臟移植到了明明體內,三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這場手術創下了整個西南地區患者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年齡最小的記錄,標誌著西南心臟移植手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根據醫生評估,明明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 「換心」已成常規手術,邵逸夫醫院 1個月連做5臺高難度心臟移植手術!
    麻醉完成,手術開始。當手術刀划過患者的胸腔,生命重生的序幕正式拉開。很快,一顆無力碩大的心臟,被小心翼翼地取出來,這邊,「供體」無縫送達,被移植入患者心腔。這顆健康、活力無限的心臟,在邵逸夫醫院心外科主任錢希明團隊的主刀下,進入新的「工作崗位」。
  • 人類的卓越成就,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故事
    因為,這一天正是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發生的那一天。 當天6點左右,帶著外科手術口罩的克裡斯蒂安·巴納德醫生焦慮地看著丹妮斯·達沃爾的心臟緩慢地恢復了生命,在心臟找到跳動的節奏後,巴納德終於緩了一口氣。
  • 曾經移植黑猩猩心臟的女孩,35年過去了,現在的她怎麼樣了?
    人類為了讓外科手術更加的安全進行,很長時間內都處於試驗階段,比如用兩隻小白鼠進行心臟移植器官移植等,他們認為實驗一旦成功,能讓一些身體不好的人進行器官移植,從而延長壽命。其實早在35年前就有這種想法,人類一直不斷實踐,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女孩被科學家選中,成為器官移植的主角,而另一個器官的主角,令很多人都大吃一驚,那就是我們在動物園常常看到的黑猩猩,很多人並不看好這次跨物種的移植,因為人類和猩猩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