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門前種『雙棗』,『窮shen』不打擾」,是啥意思?

2021-01-18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門前種『雙棗』,『窮神』不打擾」。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雙棗」,也就是指兩棵棗樹。

棗樹為鼠李科棗屬的一種落葉小喬木,多生長於海拔在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地帶,是我國的原產植物。後來,被引進到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進行廣泛栽培。

現在新培植的棗樹都比較低矮,而以前的棗樹都屬於株型比較高大的果樹,一般株高可達10米左右。當棗樹衰老之後,人們便會利用其木材製作各種家具。

在歷史上,關於棗樹有許多傳說,一種傳說認為:棗樹屬於「神樹」,具有非常神奇的功能。

據稱,在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孫分別分封到各地做了藩王,隨著時間的推移,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時候,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稱為建文帝。 建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商議後採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這一措施的實施,引起了許多藩王的不滿,而最不滿意的乃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於是,建文帝打算將燕王朱棣除掉。

不過,燕王朱棣絕非等閒之輩,當他預感到自己將被除掉後,便開始先發制人,發動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靖難之變,史稱「靖難之役」。

燕王朱棣發動了政變,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都反對他的做法,並不願意附庸在他的麾下,因此,在燕王掃北時,燕王大軍便一路對百姓也展開了殺戮,燕王大軍所到之處無不血流成河。

據稱,在一個天氣非常晴朗的日子裡,燕王大軍到達了山東省西北部慶雲縣的一個村子裡,燕王大軍剛準備動手對村子裡的老百姓展開殺戮,忽見位於村子中央的一棵老棗樹的樹梢開始劇烈搖動,緊接著,一片烏雲翻滾,頓時狂風大作,進到村子裡的燕王大軍悉數被狂風吹到了村外。燕王大軍一看局勢不妙,便紛紛逃竄,從而使這個村子裡的老百姓逃過了一劫。因此,當地的老百姓都認為棗樹是能夠「通靈」的「神樹」。

據稱,這棵歷經1600餘年風雨的老棗樹至今還枝繁葉茂,是中國現存樹齡最長的一棵老棗樹,已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中。1989年,慶雲縣還為這棵老棗樹立碑,碑陽上的「唐棗」二字,由著名書法家蔣維松先生書寫,篆書雍容典雅,遒勁靈秀。碑陰上鐫刻有碑文,由當時已76歲高齡的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宗惟成先生書寫,300餘字的楷書,筆筆意到,平正峭勁。

關於棗樹的另一種傳說認為:棗樹屬於「富樹」,如果有兩棵棗樹就能夠將「窮神」拒之門外。

據傳說,在唐朝的時候,山西某地有一戶人家非常貧窮,儘管這戶人家的所有人都是勤勞之輩,但仍然富裕不起來。但凡有一些積蓄之後,家裡便會發生各種事端,從而導致積蓄耗盡。有一天,村子裡來了一位道人,當道人走到這戶人家討飯時,這戶人家竟然將自己都捨不得吃的僅有的一點白面給道人烙了一張餅,道人因此而感動。道人臨別時建議這戶人家:一定要在自家的庭院門口栽植兩棵棗樹。當這兩棵棗樹栽植成活之後,這戶人家就會富裕起來。

這戶人家聽從了道人的建議,在道人離開後便將兩棵棗樹栽植在了庭院門口。果然,當這兩棵棗樹栽植成活之後,這戶人家便開始有了積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積蓄也越來越多,最後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從此以後,當地老百姓便認為棗樹是「富樹」,若在家門口栽植兩棵棗樹,就能夠阻擋「窮神」進家,從而守住財富。其實,這就是「門前種『雙棗』,『窮神』不打擾」這句俗語的來歷。

當然,以上說法僅僅都來自於傳說,是不能夠完全相信的。但棗樹畢竟是一種果樹,儘管將棗樹栽植在家門口不一定能夠阻擋「窮神」,但能夠摘棗子吃也是一件美事呢!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儘管這句俗語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僅僅來自於傳說,不一定是真的,但在家門口栽植棗樹應該不是什麼壞事呢!因此,如果家門口具有種植棗樹的條件,那就種植一兩棵棗樹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雖然我對這句俗語進行了認真思考,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抖腿萬事空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抖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而一旦習慣形成,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想戒除這個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農村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方」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入冬以後,在農村很多老人,曬著太陽烤著火籃,三五成群,坐在門前的操場上曬太陽,聊天說地,談古論今。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
  • 農村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指的什麼?這句話啥意思
    俗話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其中走水指的什麼?整句話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俗語千千萬,有的俗語放到現在來看,僅從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它要表達的想法,一目了然。俗語其中的詞語意思卻與現在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在解讀俗語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個人觀點。比如這句俗語中的「走水」是什麼意思呢?走水在古代,最主要的意思其實就是失火。因為失火在古代是不好的事情,為了避諱,就把失火改成了走水。如果有某戶人家失火了,人們都是說「誰家走水了,趕緊去幫忙。」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農村俗語:「寧種『老鼠愁』,不種『冠蓋頭』」,是啥意思?
    昨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種植經濟作物的話題上,老農說:種植經濟作物也需要遵紀守法,寧肯窮死,有些經濟作物也是不能夠種植的。在咱們農村,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種『老鼠愁』,不種『冠蓋頭』」。由此可見,許多農民朋友還是懂得法紀的。 「什麼?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一、再窮不賣看家狗。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文/青山獨往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說到農業生產,在我國已經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遠古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莊稼。但在古時候,由於技術有限,經驗的作用便十分關鍵,而俗語一開始便起著傳遞農業生產經驗的作用。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農村俗語「笑破不笑補,笑髒不笑土」是啥意思?
    如農村俗語「笑破不笑補,笑髒不笑土」就是從遠古流傳至今的一句話,基本上涵蓋了整個中華民族,被廣泛傳播至今。這句俗語為何有那麼多的價值,那麼大的吸引力?究竟適用於那種場景?是何意思?~~「笑破不笑補,笑髒不笑土」,適用於過去古代社會,農村貧窮落後,生產力不發展,經濟貧困的時代。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真的有意義嗎?
    大家都聽過「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句話,其實這句農村俗語在古時候具有很強的現實含義,在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這句俗語早就失去了它的現實含義。所謂一喪三年緊是說,家裡如果死了人三年內家庭經濟非常緊張,從古就有一個說法「大孝三年不利」意思就是家裡死了父母,三年之內一切都不順利,並且在古時候「百善孝為先」,孝是首先考驗一個人品質的,而如果在長輩去世後子女必須守孝三年,這期間不能隨意的串門,不能做大事,家裡更是不能辦一些喜事,而且三年之內不可以隨意的談笑。
  •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職業叫做相士,就是根據人的面相,手相,言談舉止等特徵,判斷人的前途或者是吉兇禍福。其實相術這個學科並沒有那麼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玄鳥家中進,平安不用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玄鳥家中進,平安不用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頓時有一種一頭霧水的感覺,因為啥是「玄鳥」我不知道,「玄鳥」與平安有什麼關係我也不清楚。無奈之下,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玄鳥」,其實就是指的燕子,也稱家燕。因為燕子的故鄉在北方,古人稱北方為玄色,所以,古時把燕子叫做玄鳥。玄鳥是一種益鳥,為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玄鳥的體型比較小,翅膀尖而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也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