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孫玉春 文 / 攝)" 跟外國大使館談好了外銷意向,要建 40 條 KN95 口罩生產線 ……" 南京高淳人韓某一直記得,今年 4 月份時朋友孫某跟他描述的前景。為此,他投入了 106 萬元現金,還購買了十多萬元的辦公用品,準備大幹一場。不料,轉眼半年多過去了,口罩廠只剩下一個七零八落、空空蕩蕩的車間,而孫某本人則玩起了消失。
△車間裡空空蕩蕩
說是很好賺錢,設備也運來了
韓某是高淳區古柏街道人,平時做點小工程。今年 4 月份,陽江鎮走馬埂村人孫某將韓某等人叫到一起,告知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合股辦口罩廠。
"孫某說,他有個兄弟是義烏溫州商會副會長,姓曾,要在高淳辦一個口罩廠。只要投錢合股,前景非常好。" 那時候,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各地都在逐步復工復產。但是,孫某稱他們跟一些外國大使館談好了,有很大希望外銷,生產的也是國外認可的 KN95 口罩。
"一隻口罩賣人民幣 8 元左右,可以賺兩塊八。" 韓某說,當時孫某、曾某描述,投錢進來只要開機生產,回本非常快," 可能不到一周就回本了。"
當時韓某了解到,這個企業股本分成六股,浙江商人佔三股,高淳這邊三股," 孫某說自己兩股,給我一股,每股 150 萬元。" 韓某說,他很快就先籌集了 106 萬元,打到了孫某的帳戶上。
今年 4 月 13 日,南京輝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淳成立了。廠區是租賃的高淳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的車間,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之一是曾某,浙江人許某是另一股東,在登記註冊信息上沒有出現孫某的名字,曾某、許某佔股分別是 51% 和 49%,註冊資本 500 萬元,出資為認繳。不久,三條口罩生產線和一些配套設備從浙江拉了過來,開始進行組裝。
"當時時間就是金錢,孫某他們說車間要打掃,要安裝,需要越快越好!" 韓某拉自己的一個朋友過來,找了二十多個工人,只花了兩三天時間,就把整個車間給拾掇出來,地上要求連灰塵都摸不出來。由於趕工,光是工錢算下來就有二十來萬。
△車間裡堆放的原料
試車不成功,投資款也沒進公司帳
11 月 14 日,現代快報記者趕到高淳經濟開發區,南京輝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就在一家企業廠房的二層,整個車間有 1400 平米,裡面有幾臺零星的設備,由於沒有一個工人,顯得空空蕩蕩的。
△車間裡的半成品口罩,帶子很容易拽掉
△南京輝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試生產的 KN95 口罩,帶子和金屬壓條一拽就脫落
在車間裡,記者看到散落著不少標著 KN95 的口罩樣品,看著像是半成品。在一個原料堆放角落,堆放很多包棉製品,包括口罩帶子。韓先生給記者演示,拿起一個口罩,用手一拽,帶子就脫落了。鼻梁處的金屬壓條也粘得不牢。
"試了一下車,出來的都是次品,沒有一個合格的!"
△其中一條生產線,上面鏽跡很多
據韓某介紹,目前這個車間安裝了三條生產線,有些還沒有完成組裝。這些生產線在他眼裡可能一條只值十幾萬,甚至租來的話只要幾萬塊。因為可以明顯看到,機器生鏽嚴重。
韓某懷疑,這些是淘汰設備,就是拉過來賭一下能否生產的。而當初孫某告訴他的是,這些生產線一條價值 140 萬元。
到了 6 月份," 我又發現,我打給他的投資款,並沒有打入輝翔公司的帳戶。" 韓某說,這一下子他就懷疑,孫某是在騙人了。他找孫某要錢,孫某給他打了 15 萬,之後不久就把他給拉黑了。
"當時他們的目標聽起來確實大 "
現代快報記者查詢發現,南京輝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在高淳區行政審批局註冊,經營範圍中包括日用口罩(非醫用)生產,日用口罩(非醫用)銷售,醫用口罩零售和批發等。
高淳區磚牆鎮企業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今年 6 月份左右,孫某等人說是要把口罩生產企業落在磚牆鎮。他們之後問了不少次,對方一直說在跑業務找銷路,後來發現一直沒開工,這個項目暫時就沒有繼續推動。
"當初他們說有歐盟還有俄羅斯等大使館的合作意向。" 這位工作人員說,當時聽說孫某挺有實力,加上公司租了房子,搞了裝修,進了設備,看起來是想做事的。
孫某、曾某等當時說要投資 5000 多萬元,把輝翔做到 40 條生產線,每天生產口罩 200 萬隻,企業服務中心人員覺得有點懷疑," 能招到那麼多工人嗎?有沒有這麼大的銷路?" 但是他們畢竟是為企業服務的,不好干預企業行為。
△閒置在車間裡的生產線
裝修工錢目前也無人出面處理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農民工裝修、清潔等搶工期的二十餘萬工錢無人支付。
14 日,部分工人和韓某等人一起趕到古柏派出所,詢問事情處理進展。據了解,在發現企業根本無法運轉後,韓某選擇了報警,農民工們也希望,能儘快找到人支付他們的工錢。
派出所一位值班副所長表示,韓某報案稱孫某涉嫌詐騙,他們對此一直在審核調查,因為經濟類案件調查比較複雜,暫時還沒有決定是否立案,但無論如何最終會給韓某一個正式的回覆。
至於農民工工資,他建議勞動者先去找區勞動監察部門,如果對方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會移交到公安部門處理。
"你們不要總是打電話給我!"17 日,現代快報撥通了南京輝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東許某的電話,他表示,設備是他弄過去的。" 那時候設備用錢都買不到!" 還稱," 我們浙江人的投資已經超過高淳這邊了。" 他要求有事不要找他," 你去找孫總,找曾總。當初是浙江人和高淳人合資,但是沒有文字協議,都是口頭談的。"
他還反問:" 誰說產品不合格的?農民工幹活,有合同嗎?"
記者撥打曾某電話,又發了信息,始終沒有任何回應。記者上網搜索,也沒有曾某擔任義烏溫州商會副會長的任何信息。孫某的手機則一直無法接通。
"跟風 "口罩生產,吃虧的可能不少
磚牆鎮政府企服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他也聽說有不少周邊的人在口罩生產上吃虧。前期有些人搶著辦廠,排隊拿著現金去購買口罩生產設備,結果買回來發現生產出來的東西不達標或殘次品比率太高。
"到了 4 月份以後再籌劃辦廠,其實已經遲了。"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今年 4 月份,他也是跟著一位南京的投資人一起到泰州投資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當時他購買了 4 臺設備,每臺 200 萬元,但是企業投產後效益達不到預期。
他介紹,那時很多大企業已經轉型生產口罩,國家的整體工業實力已經發揮出來,口罩原料價格往下掉,銷售價格下降,銷售難度上升,出口也有嚴格的質量要求。所以當他們投資人計算股本時,發現 200 萬元一臺的設備掉到了 80 萬元一臺,這樣他就吃虧了。多種原因之下,他決定退股。他說," 說白了,就是產能過剩。"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