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信息顯示,《西遊》最大的投資方分別為文化中國、威秀亞洲,以及周星馳任執行董事的比高集團,三者各佔30%的投資份額,而剩下10%的股權是由安樂影片所持有。據華誼兄弟公告,其與比高集團、崴盈投資及其他合作方就電影《西遊》籤署的一系列相關合作協議約定,公司為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出品方、投資方和發行方。因此,華誼兄弟對《西遊》的投資方地位頗受業內質疑。
在上映不到16天的時間裡《西遊》票房就突破十億大關。為爭奪這十億票房利潤,2月26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表示,華誼目前即可獲得1.96億元利潤,而這一數字還在隨著票房的增長而不斷刷新。與此同時,《西遊》的另一大投資方比高集團發布公告稱,該片在大陸地區的收益約有七成屬於比高,與華誼無關。與此同時,與比高集團同為該片投資方的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傳播也發出了同樣內容的公告。
此後,據深交所公告,因公共傳媒出現關於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公司股票於2月26日臨時停牌一天。
業內人士揭秘票房分成規則 華誼利潤或更多對於華誼兄弟和比高集團等投資方此次票房分紅戰,資深電影投資人、製片人安曉芬揭秘了三方分成規則。
她假設拍攝《西遊》共投資1億2000萬,其中1億是製作成本,即比高集團等投資方,2000萬是宣發費,即華誼兄弟發行方。該電影上映後獲得了10億元的票房,這10億首先要向國家電影基金交納5%和交稅3.3%,剩餘9.17億元,是這部電影的淨票房。這部分錢的57%歸院線和影院所有,片方無權控制;而剩下的43%就是比高集團等投資方和華誼兄弟發行方的收益,即 9.17億元× 43%= 3.9431億元。
根據發行方華誼與投資方的協議,投資方應付12%的發行代理費給華誼,即3.9431億元×12%=4731.72萬元。又因華誼是發行方,支付了2000萬的宣發費,所以這部分錢除減去發行代理費和宣發費,才是投資方能拿到的收益,即3.9431億元—4731.72萬元—2000萬=3.27億元。此外,因華誼在發行該片時與投資方籤了保底發行協議,因此還能分到投資方最終收益的30%,即3.27億元×30%= 9810萬元。因此華誼最終的收益就是9810萬元+4731.72萬元=1.45億元。
比起其他兩個投資方比高和文化中國,共同分3.27億元來說,華誼獲得的利潤的確更多。當然,以上數據都是假設數據,但運算過程是適用於真實情況的。安曉芬還表示,雙方都沒有說錯話,但是都只說了一半,對股民來說,這樣的公告是不負責任的。
「看電影炒股」難複製 券商曾包場預測票房在《西遊》正式上映前,宏源證券傳媒業分析師張澤京預感周星馳元素會讓此片票房不菲,於是上映前一周的點映階段(2月2日),宏源證券請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200多名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包場去觀看《西遊》。張澤京表示,觀影后很多基金經理覺得片子不錯,他們預計可能有六七億的票房。於是很多基金於4號股市開盤買入華誼兄弟,當天華誼兄弟股價漲了9.59%。
但另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電影票房市場的擴大,單部片子所能帶來的票房會非常高,難以避免會影響相關電影公司的業績。因此二級市場關心單片的票房收益,通過看電影來炒股也非常正常。但隨著這種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賺錢的機會也相應減小。與此同時,票房收入與上映檔期、同檔期影片都有關係,可見,通過預測票房來炒股還是有風險的。
上述人士還表示,對於基金來說, 200多名基金經理和他們家人去看了西遊,僅電影票花費就超3萬,也讓華誼賺了不少錢。因此眾基金經理覺得自己這一仗打得很漂亮,但基金分倉收入能有多少要到這個季末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