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三刻」是幾點?古代砍頭為啥在這個點,身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2020-12-22 史記新傳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現在社會的計時方式是「二十四小時制」,一天為二十四個小時,從零點到二十四點。

在古代,古人使用的計時方法是「十二地支計時法」,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

時辰和小時不一樣,一個時辰等於兩個小時。

古代子時相當於現在的晚上23點到凌晨1點;丑時相當於是凌晨1點到凌晨3點,剩下的十個時辰就以此類推。

在這眾多時間中,有一個時刻是非常的特殊,那就是午時三刻,我們經常聽到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那麼這個時間點究竟是幾點呢?

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人們常說的中午就是十二點整。一個小時分為四刻,一個小時為六十分鐘,因此一刻為十五分鐘,那麼三刻就是四十五分鐘。

午時是中午十二點,三刻是四十五分鐘,午時三刻就是十二點四十五分。

一天二十四小時,為啥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就會被大家熟知呢?

因為觀眾經常看到在午時三刻的時候要砍頭。在影視劇中,監斬官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再看看旁邊的日晷,確定了時間之後,就會大喊道「午時三刻已到,行刑!」

劊子手收到指令之後,拿起大刀,在刀上噴上一口酒,然後就把犯人砍頭了。這種場景不是影視劇胡編亂造的,而是事實,在古代,犯人被砍頭就是在午時三刻。那麼這個點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非要在這個點砍頭?

古人講究陰陽五行,輪迴生死,生者為陽,死者為陰。砍頭是殺人,人之將死,陰氣非常重。

如果這個將死之人身上還有怨氣的話,就會更加滋生陰氣,鬧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所以要用陽氣將陰氣遮蓋住,以防不測。

一天之中,唯獨午時三刻時陽氣最重,所以要在這個時間砍頭。古人對於世界的認知比較少,沒有科學的理論知識,所以他們看到問題時總是帶著神話色彩,這樣才能得到一種合理的解釋。

不過古人將萬事萬物歸結於神話,這也說明他們對自然萬物都是心存敬畏之心,懷著一種敬畏之心看待整個世界。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讚、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

參考文獻:《中國文化簡史》、《中國通史》等

相關焦點

  • 「午時三刻」是幾點?古代砍頭為啥要在這個點,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在古代,古人所用的時間方法是「十二地支」。一天分為十二個小時,即子、周、陰、毛、陳、四、五、衛、沈、遊、徐、海。這十二個小時。時間不同於小時。一小時等於兩小時。在古代,午夜是晚上23:00到凌晨1:00;在難看的時間,是凌晨1:00到凌晨3:00,以此類推,剩下的10個小時。
  • 古代殺人為什麼午時三刻?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肯定常常聽到過午時三刻開始行刑,那麼有沒有細想過為什麼古代劊子手行刑要挑選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呢?來讓三好青年告訴你吧。
  • 午時三刻是幾點?為什麼古代行刑要在午時三刻?
    經常看電視劇的童鞋應該不難發現,每次要斬首犯人的時候,監斬官都會看看太陽,然後說:「午時三刻已到,犯人以驗明正身,斬!」然後把牌子往地上一扔,劊子手就去把犯人斬了。那麼午時三刻究竟幾點呢?為什麼非要午時三刻執行死刑呢?本小編查閱了一下資料,古代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
  • 古代行刑總要說午時已到,午時是什麼時候?為啥都要選這個時間
    在古代,古人使用的計時方法是「十二分計時法」。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時辰不同於小時。古時候的一個時辰大約為現在的兩個小時。在古代,子時相當於晚上23: 00到凌晨1:00;丑時相當於凌晨1點到3點,以此類推,持續剩下的10個小時如下圖所示。在這眾多時刻之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那就是午時。
  • 古代問斬為何要在午時三刻?
    在舊小說和戲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或聽到在處決犯人時,朝廷的那些命官們的總會這樣說:「午時三刻,推出去斬了」!
  • 古代的「午時三刻」說的是現在幾點?
    電視劇和戲文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或聽到這樣的橋段,處決犯人時,朝廷命官們總會這樣說:「午時三刻那這個「午時三刻」究竟是現在的幾點呢?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古代的計時工具「漏刻」說起。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計時工具。漏,指漏壺;刻,指箭刻,即由漏壺水面的高低,通過箭刻的標度米標來標示時間。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最初,人們發現陶器中的水會從裂縫中一滴一滴地漏出來,於是專門製造出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把水注入漏壺內,水便從壺孔中流出來。
  •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是不是說明,古代法律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其實並不是這樣。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午時三刻到底是什麼時候。在古代,一天被劃為12個時辰,也就是說一個時辰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兩小時。按地支排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這12時辰又劃為100刻。
  • 古代砍頭為何要等到午時三刻,行刑的儈子手和監斬官不怕熱嗎?
    在很多影視劇或者書籍當中,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古代的犯人被監斬之時,一定要在午時三刻,也就是我們現代時間的11點45分左右,
  • 古代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問斬,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鐘?漲知識了
    古代的刑法很殘忍,其中斬首是古代最常見的死刑方式。不過古代處死犯人是有很多講究的,一般會選擇在午時三刻斬首。古代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問斬呢?你知道午時三刻又是現在的幾點呢?我來告訴大家!古代的計時方式跟我們現在的不一樣。
  • 古代死刑犯被斬首時,為何專挑「午時三刻」?你看是幾點就明白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先秦時期有段時間打仗都是只有貴族才能打,打之前還要你來我往的下請帖,非常多的講究,所以我們現在電視劇上也常常能夠看到一些關於殺人的講究,比如說地點要是「午門」,季節要是「秋後」,時間要是「午時三刻
  • 古代斬首為何在午時三刻?午門又是在哪裡?
    古裝影視劇中有一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情節,就是某人被判死刑,主審官宣布:午時三刻,推出午門斬首!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其實,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古代法律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1、午時三刻到底是什麼時候?
  • 古代死囚犯為什麼要秋後問斬,還必須是午時三刻...背後真實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除了「秋後問斬」,小說中還有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說法——「午時三刻處斬」。首先來分析一下用24小時計時法轉化「午時三刻」的具體時間。眾所周知,古代一時辰為今兩小時,「子夜」是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間,午時即中午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段。又知一刻為今十五分鐘,故得午時三刻約莫是今天的中午11點45分。11點45分?為何不選在正午?
  • 午時三刻是幾點鐘?為何古代行刑要挑午時三刻?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我估計人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午時的名字了,因為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很多當權者都會宣判犯罪的人午時三刻問斬,感覺這都是司空見慣的東西,只要一犯罪可能就是午時三刻問斬,那麼你們有沒有好奇過,這是為什麼呢?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魔力呢?為什麼那麼多人要選擇午時三刻呢?
  • 午時三刻:封建王朝處斬犯人的標準時間點
    經常看歷史古裝劇的朋友可能對「午時三刻」這個詞非常熟悉,經常會有類似這樣的橋段:時間已經到午時三刻,犯人馬上就要被處斬,此時往往會有人大喊:「刀下留人」,然後宣讀皇帝的聖旨,這個犯人就被救下來了。那麼這個午時三刻到底指的是哪個時間點,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處斬犯人?
  • 古代人斬首都是午時三刻,那麼午時三刻到底是11:45還是12:45?
    午時三刻時辰已到!X了!」劊子手往刀上噴一口老酒,然後高舉再一揮臂,咔嚓!那麼,午時三刻到底是啥?指的是幾點?古時的時間不是以1、2、3、4數字來計算,古時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兩小時。而是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以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方便好記。
  • 「午時三刻」是幾點鐘,為何中國古人喜歡挑選「午時三刻」行刑?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行刑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那麼古代的人又為什麼要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呢,難道是由於他們的法律規定嗎?其實不然,這個時間是由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因為古人的計時法與現代的我們是不相同的,他們的午時三刻與我們的也是不一樣的,想要知道午時三刻究竟是幾點,就要把這個時間拆開來午時"和"三刻"。
  • 古代處決死刑犯人,為何非要在「午時三刻」?了解這是幾點就懂了
    古時候執行死囚,時間都在午時三刻。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花這樣的時間?這些東西有什麼講究嗎?回答是肯定的,封建社會對死刑犯被執行的時間和季節有嚴格的規定。如果不遵守時間規定,任意處死死囚,則監獄長可處以八十杖。那死刑犯什麼時候會被執行呢?
  • 古代斬首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午時三刻?
    在古代,罪大惡極者往往會被判處斬首示眾。不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都常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往往會被戴上沉重的手銬腳鐐,被囚車拉著趕到刑場。趕去刑場的路線一般都會經過鬧市區。在這個過程中,犯人往往會被圍觀的百姓丟一身的爛菜葉和臭雞蛋。在經歷了一通民怨之後,犯人才會被拉到刑場,然後在眾人的圍觀下被劊子手砍掉腦袋。這便是古代斬首的大致流程。作為古代統治者最常用的手段,斬首示眾,能夠對普通的百姓起到非常良好的宣傳與教化作用。
  • 幾點了?午時已到!
    如果你問麥爹現在幾點了?他會告訴你:午時已到!
  • 為何古代一定要「午時三刻」斬首犯人?謎底終於被揭開!
    前言:在電視劇和電影中,大家經常能夠看到皇帝坐在寶座上,命令臣子將犯人「午時三刻問斬」,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將時間定在「午時」呢?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將就呢?咱們一個一個的來分析。根據考古資料來看,古代的人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分別是子時(23時-01時)、丑時(01時-03時)、寅時(03時-05時)、卯時(05時-07時)、辰時(07時-09時)、巳時(09時-11時)、午時(11時-13時)、未時(13時-15時)、申時(15時-17時)、酉時(17時-19時)、戌時(19時-21時)、亥時(21時-23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