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人格障礙

2022-01-05 淄博明仁心理

        

         人格(personality)或稱個性(character),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及在日常活動中待人處事的習慣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徵的綜合。

        人格的形成與先天的生理特徵及後天的生活環境均有較密切的關係。童年生活對於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人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個人的成長經歷仍會使人格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說明人格既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格障礙(DSM-V):18歲以上成年人個體的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係的異常行為模式。這種模式顯著偏離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顯影響其社會功能與職業功能,造成該個體對社會環境的適應不良,患者自己感到痛苦。

正常依賴與消極性依賴的區別:

       人人都有依賴的需求和渴望,但過分的依賴只能導致病態。

依賴型人格障礙:

      以過分依賴為特徵,表現為缺乏獨立性,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深怕為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別人,過分順從於別人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當親密關係終結時則有被毀滅和無助的體驗,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人格障礙,它是一切人格障礙的基礎和雛形。

兩類關鍵信念:

一、個人無能感

二、世界是危險的

主要表現:

一、缺乏獨立性

二、逃避現狀

三、缺乏自主性

四、委曲求全

診斷標準(DSM-5)

      具備下列五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障礙:

①如果沒有他人的大量的勸告和保證,便難以作出日常決定;

②需要他人為其生活的大多數主要方面擔當責任;

③難以表示對他人意見的不同看法,害怕失去支持或贊成;

④缺乏自信,難以開始一項事業或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對自己的判斷缺乏信心,而非缺乏動機精力);

⑤努力爭取他人的照料和支持,甚至為此主動去做會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⑥因為害怕不會照顧自己,獨處時感到痛苦和無助;

⑦一段親密關係終結後,迫切尋求新的親密關係來獲取照顧和支持;

⑧持續地、不現實地沉湎於被人遺棄、自己照料自己的恐懼當中。

診斷標準(CCMD-3)

(一)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二)以過分依賴為特徵,並至少有下列三項:

    (1)要求或讓他人為自己生活中大多數重要事情做決定;

    (2)將自己的需求附屬於所依賴的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願;

    (3)不願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4)感到自己無助、無能,或缺乏精力;

    (5)沉湎於被遺忘的恐懼之中,不斷要求別人對此提出保證,獨自時感到很難受

    (6)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結束時,有被毀滅和無助的體驗;

    (7)經常把責任推給別人,以應對逆境。

形成原因

一、家族焦慮史

二、長期忽視

三、長期被虐待

四、過度保護或權威型父母

治療方法:心理諮詢、藥物治療。

心理諮詢法:

一、習慣糾正法:

自主意識強的事件

自主意識中等事件

自主意識較差事件

二、重建自信法:

消除童年不良印跡

重建勇氣

如何預防?

一、幼年培養健全人格

二、及時矯正行為問題

三、避免過度寵愛

四、家庭、幼兒園、學校聯合教育

五、減少家庭糾紛

  

注意事項:

一、「共病」現象--人格障礙的診斷類別之間並非相互排斥,某一個體經常會表現出不止一種人格障礙的行為特徵,「共病」是普遍現象而非特例。拿破崙(自戀、偏執)、希特勒(反社會、自戀、偏執)

二、不僅某一人格障礙中的人格特徵是多維度的,而且與別的人格類型有重疊。譬如全能控制感,不僅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有,而且自戀型人格和偏執型人格也有這一人格特徵。

三、很多人格障礙特徵在正常人身上也十分常見,只是表現得不那麼強烈而已。譬如一個人喜歡深究工作或事物的細節並富有責任心,這並不意味著就是強迫型人格障礙,可能僅僅說明他關注細節與態度認真;有人在經濟上依賴配偶掙錢,但這並不必然表明就是依賴型人格,更不能就此認定為依賴型人格障礙。


版權說明:圖文素材內容來自網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諮詢電話:0533-3177433  3178321

QQ交流群:184185245

地址:淄博市張店區柳泉路新世界廣場

2號樓二樓 

(柳泉路與聯通路路口南100米路西)

點下【在看】給小編加雞腿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依賴型人格障礙?如何改變依賴型人格?
    也許是因為童年時期的經歷,也許是因為自我認知的障礙,有很多人在處理人情世事上總是依賴別人,我們把這種性格稱作「依賴型人格」,多數人給這類人貼上「不懂事」「不成熟」的標籤,但「依賴」這件事比我們認知的更複雜。導致這種性格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來自成長環境,導致自己喜歡依賴別人是因為早年時期「過度溺愛」或者「缺愛」。
  • 依戀型人格障礙
    常被冠以【異類】【異見者】【害群之馬】【糾纏者】【搗亂鬼】【偽裝者】       人格障礙常在18歲以前發生,起病於童年、
  • 人格障礙與人際操縱(五)戲劇型人格障礙
    戲劇型人格障礙戲劇型人格障礙的特點是∶ 表現戲劇化。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總是用奇怪和不同尋常的方式引起別人的注意。這種個性的基本特徵在於試圖尋找和表現得過分情緒化,即使沒有明顯的戲劇性。 戲劇型人格障礙患者很容易受人影響。他們往往過度相信他人,容易受騙。他們追逐時尚和音樂等最新資訊,即使這些興趣和他們的年齡不相稱(比如,他們竭力把自己打扮得比實際年齡小)。 戲劇型人格障礙患者往往愛慕虛榮,熱衷於自己的想法。表面上看來,這種人很容易與人接觸和熟悉,可實際上不容易進入深交。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思維、認知、反應和情感關係的模式造成顯著痛苦和或損害患者的功能,它是一種長期存在、滲透在患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式。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感到自己不夠好。他們通過迴避任何可能會被負面評價的情況來處理這些感受。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在於日常傾向於避免涉及拒絕、批評或屈辱風險的社交場合/互動。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患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群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大問題和挑戰面前,會採取迴避的態度,甚至可能因為感到無能應對而直接放棄。
  • 如何改變依賴型人格?
    導致這種性格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來自成長環境,導致自己喜歡依賴別人是因為早年時期「過度溺愛」或者「缺愛」。被溺愛長大的孩子,萬事都想讓別人幫忙,小時候一直生活在溫室,成年後不得不獨自面臨社會時,往往無法適應。缺愛長大的孩子,他們不是不成熟,而是成熟得太早,五六歲就懂得體諒大人的痛苦和難處,從小就很懂事,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是渴望被呵護的,長大後依舊喜歡付出,以此來換回愛,容易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
  • 自戀型人格障礙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釋
    我國專業心理治療工作者對這種人格障礙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本文介紹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界定,以及精神分析學派中不同學者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解釋。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一個人的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使其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係的異常行為模式。
  • 科普||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科普||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過年期間,大家都看了《拆彈專家2》吧,感慨這些電影邏輯,也感慨潘乘風、董卓文等拆彈專家血雨腥風的職業生涯,我們也關注這些總是製造恐怖和麻煩的「亡命之徒」,典型的反社會型人格人群。社會上也出現了好幾起無任何理由和原因而殘殺兒童青少年事件,很多專家就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也有人稱:人渣。
  •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最近我的好幾位來訪者,他們都具有典型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特徵,但因為這種人格障礙不像焦慮症抑鬱症,它更難被捕捉到,容易被誤診,所以遲遲得不到有效治療。而且往往一拖就是好多年。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邊緣型人格障礙。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依賴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童年時期強烈的「失落感」和「被遺忘感」。他們在生活中會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經常感覺到無助,需要他人的鼓勵和承諾才能平復心中的焦慮感。
  • 測試十二型人格障礙,大家都有病
    我總是對自己過去的失敗左思右想 如果抑鬱型人格者是您的上司:定期查看您所在公司的運轉情況。如果抑鬱型人格者是您的伴侶:以提問的方式將抑鬱型人格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事物好的一面。如果抑鬱型人格者是您的同事或合作夥伴:在他(她)表現出積極的心態時稱讚他(她)。 依賴型1.
  • 關注雙相障礙患者的邊緣型人格特質
    對於雙相障礙患者而言,邊緣型人格特質的存在及其嚴重度與雙相障礙病程顯著相關,尤其體現在有此類特質的患者起病年齡更早,存在酒精誤用史的比例更高;即便僅存在一種邊緣型人格特質,也與雙相障礙臨床轉歸更差顯著相關。
  • 偏執型人格障礙
  • 解讀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又稱為妄想型人格。
  • 邊緣型人格障礙--心理測試
    邊緣型人格障礙,英文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被認為是人格障礙的一種,雖然有人不認同這一說法
  •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內心世界
    |小心,他可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怎麼判斷一個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持續不斷的抱怨和苛責別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典型的防禦機制。邊緣型人格常常誇大事實,甚至捏造事實。表面上這是他們憤怒的行為,其實是他們為了得到別人注意和關心的錯誤嘗試。邊緣型人格障礙通常會把責怪變成語言虐待。即便並非有意針對,但是過分的苛求與責難也會越界。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 拉康派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解讀
    》、《家鄉的故事》,電影的女主角不斷陷入悲劇性的強迫性重複當中,她們反覆自殺,以「愛」為「食」,不斷陷入變動的災難性後果,她們是苦難的人,又是不斷陷入苦難而充滿「享樂」的人,她們往往令人痛惜而又難以理解,她們的內心風格與生活模式符合我們所熟知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
  •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這就是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患者當我們提到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殺人狂魔和恐怖分子,他們對社會充滿仇恨,不計一切後果想要摧毀別人。但事實是,這種人格障礙可能會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並不是所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都會違法犯罪,有些甚至不會表現出暴力行為。  他們善於偽裝,可能會用花言巧語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極具魅力的人,可能分布在各行各業,甚至走到了金字塔尖。而他們的核心和相通點就是他們沒有良知。
  • 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我測試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