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暉:《大秦帝國》是對誤讀歷史的糾正

2021-02-07 蘇秦文化


[導讀]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形成了獨尊儒家的狀態。我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糾正被誤讀的這兩點,讓客觀事實全面而正面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孫皓暉

 孫皓暉,1949年生於陝西。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1998年辭職專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2008年4月,歷時16年創作的《大秦帝國》全套出版,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表現秦帝國時代的長篇歷史小說。新作有2012年出版的《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三卷本)以及《中國文明正源新論》。

二十年前,孫皓暉開始創作史詩巨著《大秦帝國》,歷經十六年創作完成,共計6部11卷,引起文壇轟動,朝野稱奇。2012年5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世紀文景推出《大秦帝國》全新修訂版。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孫皓暉。對於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他不願意多談;他為之動容的,始終是對大秦帝國這段歷史的褒貶臧否。

儒家陳舊歷史觀

導致後世誤讀大秦

羊城晚報:《大秦帝國》共六部504萬字,前後花了您16年時間,這個過程是不是非常艱辛?修訂版有哪些刪改內容?

孫皓暉:從1993年秋天算起,我的《大秦帝國》創作生涯以1997年為分水嶺,在此之前,我主要在創作136集的電視劇本。1997年因為要去甘肅實地考察有關秦帝國的相關資料,在蘭州住了一年。在那裡完成了電視劇本136集的收尾工作,並開始準備寫作《大秦帝國》中關於秦始皇的內容,這部分是全套圖書的重點章節。1998年後我開始著手圖書《大秦帝國》的創作,一直到2008年4月,《大秦帝國》全套圖書出版。

最近這個全新修訂版是這套書出版以來的第一次全面修訂,也花了我差不多一年時間。主要是修正知識性的錯誤與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未被發現的筆誤,同時也修改了原來比較通俗話本的某些寫法,統一文風,把過分通俗化的東西去掉了,比如「列位看官須知」這類學市井小說的寫法就被刪掉了,希望更能體現嚴肅的歷史。不過故事的根基沒有觸動,我不會像金庸那種改法,「降龍十八掌」改為「降龍二十八掌」。一部作品出來,還是要尊重讀者,畢竟它在讀者那已經形成了某種理念。一部大作品形成了,除非是過於荒誕的情節,否則我不主張修改。另外,新版《大秦帝國》還重新校訂繪製了所有地圖,對整體裝幀進行了全面調整。

羊城晚報:《大秦帝國》的創作初衷是什麼呢?

孫皓暉:在中國文明史上,我認為有兩點在很長時間內被大眾誤讀。首先是秦帝國,秦帝國為我國後來的統一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功勞最大,但從西周到現在,秦國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暴秦」、「暴政」,秦始皇作為「暴君」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我想說,那是因為大家不了解這段歷史。第二個重大的誤讀是對儒家的評價,從春秋到戰國時代,中國的思想體系一直表現出多元化的發展,這種多元化的思想體系一直延續到秦帝國時代。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形成了獨尊儒家的狀態。我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糾正被誤讀的這兩點,讓客觀事實全面而正面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羊城晚報:您曾說,我們在歷史觀上必須超越司馬遷,這是最大的挑戰。

孫皓暉:司馬遷在記錄史實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但我不贊同他的歷史觀。他的歷史觀集中代表了儒家的歷史觀,以能否保全自己這一標準來衡量歷史人物。他對所有敢於創造、為國家犧牲的人持批評態度,反而讚揚那些明哲保身的人。比如秦始皇修長城,司馬遷譴責這是勞民傷財,但他沒有看到長城本身對抵禦匈奴南下有巨大作用,司馬遷對這方面是不加分辨的。現在我們許多知識分子,往往不加分析引證以儒家理念編纂的史書,延續了舊的歷史觀。

秦代女性處理情感

方式獨特

羊城晚報:您原來是大學法律教授,為什麼會轉向歷史小說創作,甚至後來還辭了職專門寫作?

孫皓暉:如果沒有「大秦帝國」這樣一個題材,也許我永遠不會想到要創作歷史小說。春秋戰國和秦代,是我們民族的原生文明時代,也就是我們民族文明的傳承基因形成的時代。可是,對這個時代,我們的研究專家很少,研究成果也很少。具體表現在包括春秋戰國在內的帝國文明史的歷史小說極少,更沒有一部進行全景式的開掘。這至少說明一個事實:我們在人文研究、文學藝術等方面,對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開掘與認識還遠遠不夠自覺。

羊城晚報:那為什麼您選擇用小說這種文學形式,而不像歷史學者一樣寫學術專著?

孫皓暉:任何史料呈現給我們的都是風乾了的歷史,是化學報告式的,有最後的結局,有一系列主要人物,但大量的社會人口是不被寫進歷史的。通常情況下,用歷史學的考據或研究方法,不可能把這些問題全部復原成活生生的血肉和鏈條。之所以寫歷史小說,是因為秦帝國滅亡後它的史料缺失太多,如果從法律意義上講,第一手證據全被燒毀了,存世的很少,最系統的一套證據是司馬遷《史記》裡的相關篇章,但這裡面記載的肯定又相對簡單。所以,依靠我們的想像力、推理以及若干考證等等,把歷史豐滿起來,這有利於展現完整的、空前的秦帝國形象。所以《大秦帝國》用小說的方式寫,不是企圖逃避歷史學家的批評,而恰恰是願意把我所認定的歷史框架呈現給歷史學家。

羊城晚報:您如何平衡虛構與事實這兩者的關係?

孫皓暉:整體來說,作品涉及的歷史事件以及時間框架,我是嚴格按照史料來寫作的,主要人物也是基本按照史實來寫的,相對虛構成分較多的是第二、三層面的人物,比如中下層的官員。另外,我對女性人物和情感的虛構也比較多。中國歷史詳細寫女性人物的很少,秦代的女性有著很獨特的情感處理方式,所以我在這方面虛構較多,也是為了彌補歷史上的斷點。

秦是沒有了戰國

戰國時代

羊城晚報:您認為現在大家對秦的認識有變化嗎?

孫皓暉:有改變,主要是對秦朝的理念在變化。在全國歷史學界和人文領域,對秦的認識更正面了,至少認為它有一定道理。文學界許多人接受的是兩千多年來傳統文化的結論和定式,基本上秉承的是舊理念,可以說,所有批評《大秦帝國》的學者提出的理念都不新穎。目前,我們正在做「中國歷代非秦評秦言論彙編評點」,就是將所有兩千多年來,咒罵秦帝國的內容都要找出來,一一進行分析、評點,要說明對秦帝國的妖魔化是站不住腳的。《大秦帝國》如果能激起讀者對戰國精神與戰國性格的重新思索,對「大爭精神」和「陽謀」風格的重新審視,對中國文明正源和秦帝國千秋功罪的重新評說,那麼,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羊城晚報:秦時代有戰國性格?

孫皓暉:秦時代有很多令人震驚的現象,我們應該分析它的根源到底在哪裡。秦滅亡的原因是帝國末期一直到秦始皇死的時候,整個社會還是戰國時代的一群人在起決定性作用,他們還是以最大特點是「天下問政」的戰國思維方式在行事,這也就是歷史的慣性。可以這麼說,秦是沒有了戰國的戰國時代,對這點我們的歷史研究從來沒有注意過。不說這是秦亡的唯一原因,或是最主要的原因,但這是從來沒有被我們注意到的原因。

羊城晚報:有人說《大秦帝國》是戰國版《大國崛起》,您怎麼看?

孫皓暉:《大秦帝國》的確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一部作品,尤其是一部歷史文學作品,是否對當代人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起決定作用的,是作品所描寫的時代與當代現實有無歷史邏輯的契合性,它是否能夠給當代人帶來裨益。

羊城晚報:當下中國與大秦帝國有何異同?

孫皓暉:根本的層面看,秦與我們這個時代都是中國文明的歷史轉折時代,都是脫胎換骨的時代。秦時代是我們的先祖正在實現由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的歷史跨越;而我們這個時代則是跨向現代工業科學文明的歷史時期。兩個時代要面臨的問題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如何打破舊的生產方式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如何創造新的國家形態與政治文明?如何走出人治禮治傳統走向法治文明?如何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如何在信仰崩潰的淪落中建立強大而深厚的族群精神?如何大國崛起?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世界局勢中找到高明的外交戰略?凡此種種基本歷史難題,秦時代已經基本成功解決了,而我們現在許多方面還處在「不知石頭在何方」的境地。

流行的調侃讀物

無歷史觀站不住腳

羊城晚報:現在圖書市場上有很多歷史題材的小說,質量參差不齊,不少還有硬傷,您覺得主要問題是什麼?

孫皓暉:中國歷史小說的創作,最主要的問題是兩方面:一是創作理念的陰謀化、卑俗化,二是歷史觀的陳腐性。技術層面的問題當然也有,比如作者的學問功夫到底怎樣,但這還不是主要的。歷史小說的軸心內容在於政治生活,而我們對政治生活的理解太片面,無陰謀權術不成政治,無宮闈秘史不成人物。這樣的歷史小說,完全是作者基於所謂「發掘人性的陰暗面」的理念導致的。

羊城晚報:那您怎麼看待調侃歷史的流行讀物呢?

孫皓暉:戲說歷史是這個時代解讀歷史的新方式,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好的,它輕鬆幽默,讀者容易接受。但這些讀物有個共同的缺陷,就是沒有自己的史觀,純粹從事件的意義上來幽默地調侃,說一些歷史掌故。但這背後,它想體現什麼?想給我們提供怎樣的思想資源?如果作品沒有這樣的價值意識,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是不可能長遠地站得住的,就像是朵浪花,過去了就過去了。

羊城晚報:從1993年開始寫作,到現在整整二十年了,您覺得自己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孫皓暉:沒有變化是不可能的,首先是精神狀態上更有自信了。之前我在學術上還處於相對朦朧的狀態,現在特別清晰了,跟西方學者或者中國學者對話,現在都有種結實、坦蕩的感覺。可以這麼說,我在尋找認真的「敵人」和我進行認真的對話。

本文來源於羊城網



相關焦點

  •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
    據說本劇改名《大秦賦》是因為曲江影視公司與作者孫皓暉在版權方面的經濟糾葛,前幾年也看到網上有關「孫皓暉要重新編劇大秦系列」的新聞,孫皓暉不滿意於影視劇本與小說的偏差,故才有了這部讓人期待後又讓人無比失望的大秦系列終結篇。
  • 孫皓暉 《大秦帝國》發布會暨讀者見面會
    洋洋五百萬言,六部十一卷,將戰國後期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描繪了近200年的戰國風雲與帝國生滅。而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更是掀起了一股「大秦熱」,一度引爆收視高峰。而本書的作者孫皓暉對於所有讀者們而言都是個謎,浩瀚宏大的歷史鋪陳在一個現代人的大腦裡,是何等壯觀的事。他腦中風起雲湧,身邊的世界卻寂靜如常。
  • 《大秦帝國》作為教授孫皓暉的重要作品,是否尊重歷史了?
    《大秦帝國》是西北大學教授孫皓暉的重要作品,他自己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自己的作品尊重歷史,有血有肉,是一部紀錄秦文化的重要著作。實際上我們認真讀完後,再參照歷史,就會發現《大秦帝國》不過是一部小說。
  • 薦書 孫皓暉《大秦帝國》
    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其所以能夠綿延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
  • 《大秦賦》落幕,《大秦帝國》最終晚節不保,作者孫皓暉何時重拍
    《大秦賦》 備受關注的78集歷史大劇《大秦賦》終於落下了帷幕,說實話留下的遺憾太多了。 其實大秦系列題材是深不可測的,可供編劇發掘的內容也太多了,它講的是戰國後期一百多年的波瀾壯闊的史詩,而觀眾想看的也正是那個激蕩年代的法治、內政、外交、權謀、徵伐和人文思想,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就是最好的劇本。
  • 和《大秦帝國》小說作者孫皓暉談笑風生的機會來了!
    『對話孫皓暉:大秦帝國與今天的中國——2017觀天下講壇』 3月25日 上海·番禺路381號·幸福裡E座>皓暉 《大秦帝國》系列長篇歷史小說作者孫皓暉,原任西北大學法學教授,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專家;現任西北大學特聘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
  • 孫皓暉:16年精心打磨,就為了給你一個真實的《大秦帝國》
    ——孫皓暉《大秦帝國》在百度中敲擊「大秦帝國」四字,會在0.06秒內出現7940萬條的相關信息;電視劇《大秦帝國》播出8年後依然受到觀眾追捧,在優酷的播放量達到近兩億,光第一集就收到一萬多條彈幕;500萬字的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全套出齊歷經17年之久,卻還依然穩立在書店書架之上,堪稱出版界的「奇蹟」,這一切都源於這位繞有故事的陝西人——孫皓暉。
  • 慈文傳媒聯手作家孫皓暉重拍《大秦帝國》,要用小鮮肉拍出英雄史詩
    作者|李方方 今天下午,在成都舉辦的網絡視聽大會「開啟歷史正劇新時代」的論壇上,慈文傳媒宣布和《大秦帝國》的小說作者孫皓暉共同組建海南大秦帝國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啟動電視劇版《大秦帝國》的重拍。重拍後的《大秦帝國》跟之前的相比又有什麼區別? 孫皓暉解釋道:「《大秦帝國》前面播出了三部,後兩部偏離原著比較多,已經是另起爐灶。塞進了很多不良的價值觀,比如是是非非的三角戀等等。另外大量寫了很多的陰謀,這也跟《大秦帝國》的基本框架不一樣。所以我們重拍的原因是因為這兩部劇失誤比較大。
  • 西北大學孫皓暉教授作品《大秦帝國》改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央視一套今日首播
    2月9日晚,由西北大學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孫皓暉創作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
  • 孫皓暉《大秦帝國》,嘔心創作15年,第四部改名後明日央八播出
    1993年的秋天,孫皓暉開始動筆寫一部歷史小說,該小說描寫的,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大一統的強大帝國,大秦帝國的興衰史,該巨著就是著名的《大秦帝國》。2008年,經過無數史料的考證挖掘,歷時長達15年之久嘔心瀝血的創作後,《大秦帝國》終於出版發行,全套書共6部11卷,504萬字。感謝孫皓暉,看過小說的都說小說真精彩。
  • 《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央視版與原著偏差太多,要重拍!(演講全文)
    今天上午,《大秦帝國》小說原作者孫皓暉先生在觀察者網舉辦的《對話孫皓暉:大秦帝國與今日之中國——觀天下講壇》上表示,現央視熱播的《大秦帝國》與原著偏離太多
  • 鑄我秦魂,不愧大手筆 師大校友孫皓暉大作《大秦帝國》改編熱劇央視一套強勢登陸
    1998年後,辭職專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其中第一部《黑色裂變》入選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大秦帝國》主要描寫了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
  • 《大秦帝國》:一部精神本位的大國興亡錄,讓你進入那個熱血年代
    要廓清歷史消除誤讀,孫皓暉以為,第一要務便是史觀視角。也就是說,站在什麼高度以什麼樣的眼光審視這段歷史?出生於陝西三原的孫皓暉,非但有著「老秦人」的情懷,有著這片帝國故土後裔的驕傲,更深切感受到深度發掘秦帝國歷史精神,重現那段遙遠而輝煌的歷史對於當今時代的精神價值。用孫皓暉的話說,秦帝國是中國走向全面法制社會的歷史鏡子。
  • 《大秦賦》評分跌至6.3分,原作者孫皓暉2017年就打算重拍
    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大秦帝國之縱橫》和2017年《大秦帝國之崛起》,已經上映的大秦帝國三部曲相信不少觀眾都有看過。三部平均豆瓣評分高達9.0。 從電視劇製作方2018年4月聲明可以看出,原著作者孫皓暉已於2017年3月終止與孫皓暉先生關於《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的合作關係。但是《大秦賦》是2018年8月開始拍攝的,這個時間已經沒有版權了,所以說第四部跟《大秦帝國》原著關係不大,可以說完全是新創作的劇本。
  • 西北大學孫皓暉教授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央視一套播出
    2月9日晚,由西北大學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孫皓暉創作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20:00開播。
  • 重磅推薦|長篇歷史評書《大秦帝國》開播
    來源:麗爾摩斯-黃秋麗長篇評書《大秦帝國》簡介大秦帝國時代,如初升紅日,照亮了中國文明的原生時代,其功經天緯地,其光耀臨四方!《大秦帝國》小說,禮獻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功在解碼民族秘史,德在銘刻國家天章!大爭之世,肇始國家開端!鐵血文明,鑄就民族魂魄!承古開新,播撒文明之光!
  • 《大秦帝國之東出》引著作權糾紛 二審:「大秦帝國」名稱不受著作...
    在上訴人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秦帝國公司)與被上訴人孫皓暉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中,孫皓暉系《大秦帝國》影視文學劇本和《大秦帝國》小說的著作權人,2010年8月,孫皓暉與國風公司、大秦帝國公司籤訂《 著作權再許可使用合同》,孫皓暉許可大秦帝國公司獨佔使用《大秦帝國》小說和影視的電影、電視改編拍攝權,合同有效期至2017年3月18日。
  •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第四部麼?
    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劇,是根據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長篇歷史劇。已經播出的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這三部的原著都是孫皓暉先生,第一部的編劇也是孫皓暉先生。而現在登上央視8的《大秦賦》的原著並不是孫皓暉先生,編劇也不是,至少在片頭並沒有根據誰的哪部小說改編的字樣,所以說它是《大秦帝國》的第四部應該是欠缺了一些主創的因素。 我想這會不會是從《大秦帝國之天下》改為《大秦賦》的原因。
  • 《大秦帝國》重歸故裡 落戶寶雞鳳翔
    >據悉,近期由中國著名作家、編劇孫皓暉攜手寶雞市鳳翔縣縣政府及寶雞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打造的《大秦帝國影視基地》正式在海口完成籤約。也使《大秦帝國》重歸故裡。孫皓暉老師與《大秦帝國》副製片賀川教授來寶雞考察時,寶雞市市政府高度重視該合作項目,寶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馬贇、副市長李瑛、寶雞市文物旅遊局局長陳小平、鳳翔縣縣長霍鐵橋、常務副縣長盧劍平、寶雞市文化旅遊產業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曉明等一行人先後接見了孫皓暉老師。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原作者孫皓暉擔任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