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輪圓月從海上升起,將銀色的光輝灑向靜靜的軍港。遠望的燈塔不時閃爍,衝破夜幕,照進某海防旅船艇大隊一級軍士長朱鵬的心路。
朱鵬躺在新型保障船寬度不足一米的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又到了老兵退伍季,他已然成了船艇大隊最老的兵。不,還有一個比他更老的「兵」,此刻正在碼頭的另一側。
他起身披衣,走出艙室。月光映照著他的身影,海風吹拂,溫柔的浪花拍打著船舷,一艘已經退役3年的交通艇靜靜地停在那兒,在海面上微微晃動,仿佛在說:「嗨,老夥計,別來無恙!」它曾經陪伴朱鵬18年,令他心頭泛起一陣陣情感的漣漪。
1993年,朱鵬打起背包、坐上軍列,從偏遠山村來到軍營。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大海,第一次觸摸船艇。帶著父親濃濃的期望,1997年,朱鵬以警備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取鎮江船艇學院士官隊。俗話說,「世上有三苦,行船打鐵磨豆腐」。這艘退役的交通艇最清楚朱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朱鵬從鎮江船艇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機電兵,來到當時陸軍最精良的一艘交通艇上。為迅速摸清船艇習性,一年間,他每晚熄燈後都要獨自在機艙內待上幾個小時,熟記600多條密密麻麻不同的管路,查看弄通各種電器零部件。無數次,他把機艙99塊底板全部翻開,以至閉上眼睛,一支鉛筆便可勾勒出艙內各種布置圖。
只熟悉零部件遠遠不夠,還必須掌握設備的工作原理。船上核心設備說明書全是外文,而且大多是專業術語,光靠字典根本弄不明白。朱鵬費盡周折向船舶專家請教,專家主動幫他一項一項地翻譯。朱鵬因此成了大隊第一個掌握此種設備原理的士官。隨著深入學習研究,朱鵬又將外文說明書翻譯整理成中文版本,成為陸空軍船艇部隊此種船型通用說明書。
二
走進朱鵬的宿舍,不到10平方米的空間放得最多的就是書籍,最吸引人的當數那些泛黃卷邊的筆記本,裡面有軍事學術研究文章、船艇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筆記、故障檢修講義、管理工作心得體會。他愛好讀書,善於思考,喜歡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話:「在一個人的命運之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朱鵬覺得走上這艘小小的船艇是他的幸運,他早早地瞄準了目標,讓自己像一顆子彈一樣上了膛。
「漁民出海前並不知道魚在哪兒,但他們還是會選擇出發,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滿載而歸。」一如筆記中寫的這般,在軍旅追夢路上,朱鵬始終保持著衝鋒的姿態,隨時準備撲向最前線。機遇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2006年3月,正在執行出海任務的朱鵬突然接到命令,擔任這艘交通艇的艇長,也是原濟南軍區第一批士官艇長。
士官當艇長,投向朱鵬的目光中有讚許,也有質疑:機電兵懂航海專業嗎?能管理好全船官兵嗎……
朱鵬保持著沉默。從機電跨界到航海專業,這其中的艱難考驗,他心知肚明。紮實的船艇航海技能,必須以豐富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不到3個月,他啃下了《航海學》《船艇操縱》《船艇避碰》等10多本專業書籍,拜獲得全軍雷達專業比武亞軍的戰士劉清豹為師,掌握雷達操作技能,熟悉各種天候下海上目標的識別方法。他與槍帆班長一道刻苦研究,解決槍帆班長操作與艇長指令不協調的難題,克服不同海況條件下靠碼頭撇纜時機的把握、帶纜技巧等難點。船艇定位、航跡推算、航行計劃擬制,他畫破了一大摞海圖,在船艇指揮這個全新領域艱難地耕耘著。
2009年6月,總部首長乘坐交通艇視察海區,返航途中,海面突然颳起大風,狂風卷著幾米高的惡浪兇猛地向船體一次又一次地撞擊。就在這時,主機電啟動系統突然失電,這種情況朱鵬從未遇到過。他迅速下到機艙,打開集控臺和直流配電板仔細查看,之後果斷拿起一根電線把集控臺和配電板直接相連。「這樣做可能會把整個配電板和集控臺報廢,有沒有把握?」在場專家不禁捏了一把汗。「我們只是引一根電源線供電,只要通電就不會有其他危險。」就在朱鵬接上引線的一瞬間,電機轟鳴,電通了!
「處理問題果斷篤定,朱鵬這個艇長當得讓人心服口服。」在大家期盼、信任的目光裡,朱鵬體會到了「艇長」的真正意義。
三
帶好一支隊伍比開好一艘船更不容易。一水難成海,眾流匯成洋。朱鵬始終致力於把一支隊伍攥成一個拳頭,發揮好船艇整體合力。
曾經,上士秦曉晨是個令人頭疼的「刺頭」兵,工作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朱鵬暗中觀察秦曉晨——身材高瘦、協調性好,是個槍帆兵的好苗子。朱鵬愛才、惜才,一直想找機會轉變他。
2011年8月,受颱風影響,海上烏雲密布,狂風暴雨呼嘯而來,朱鵬帶領大家檢查船艇,加固纜繩。就在他巡視碼頭的時候,發現浮橋與浮碼頭連接處出現縫隙。「壞了,浮橋要斷!」他一邊跑一邊喊,「切斷岸電!立即備航!」浮碼頭上停泊著4艘船艇,如果碼頭斷裂,幾艘船就會在巨浪中任憑狂風擺布,後果不堪設想。聽到他的警報,修理所內立即響起急促的緊急集合哨聲,採取緊急避險措施,給4艘船艇備航贏得寶貴的時間。朱鵬立即組織人員備航,拉響「離碼頭部署」鈴。可是風實在太大,無論他怎麼用車、搖舵、加大馬力,船根本不動!此時「咔」的一聲巨響,碼頭徹底斷裂。「秦曉晨!撇纜!」被眼前狀況驚呆的槍帆兵秦曉晨這才如夢初醒般衝過去,在朱鵬的指揮下把鋼絲纜套在岸邊的系纜樁上,鬆開尾纜,打開絞纜機絞過去,用車和舵協力將船向碼頭拉近。狂風勁吹,驚濤拍岸,船艇毫髮無損地靠在碼頭。
「幹得不錯!」這次險情過後,朱鵬找到秦曉晨談心。這次化險為夷的經歷讓秦曉晨深受震動。他為自己完美配合艇長的操作而自豪,更被艇長臨危不懼、果斷勇敢的作風折服。朱鵬幫助秦曉晨制訂成長計劃,不僅施加壓力,還一路陪跑……漸漸地,秦曉晨被這位如兄長般的士官艇長所感染,覺得朱鵬「就像是海上的燈標,看著他,跟著他,你就知道怎麼走,知道自己應該去往何方」。2019年,秦曉晨在崗位練兵大比武中奪得槍帆專業第一名,年底榮立三等功。
「海上的燈標」照亮了很多人的前行之路。朱鵬所帶的戰士中,有4人提幹,30餘人考上各類院校,40餘人成為大隊業務骨幹。
四
時光荏苒,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海島的每個角落留下了朱鵬的汗水和足跡,記錄了他的收穫和感悟。在交通艇上18年,是朱鵬人生中的美好年華,也是他軍旅生涯的閃亮青春。他見證了船艇裝備的發展,而這艘交通艇,也見證了朱鵬的變化和成長。交通艇逐漸老去,退居幕後,卻把朱鵬送到了屬於他的前臺。
夜航、霧航、島礁區航行、大風浪航行,朱鵬不會忘記自己和交通艇共同乘風破浪的那些日子。他是船艇的眼睛,定位、調整航向航速、規避來往船隻、確保航行安全。可船艇又何嘗不是他的眼睛,他通過這艘船看到自己的使命、目標。
2017年,部隊調整改革,朱鵬卸任艇長,任職機電技師,這時他已經到達了一名士兵的輝煌頂點——一級軍士長。當然,他也已經不再年輕。考慮到給年輕戰士更多機會,他主動請辭機電技師,重新當回一名普普通通的機電兵,仿佛一顆子彈終於抵達終點。此刻他的內心淡定而平靜,他不再是子彈,但他覺得自己可以是春泥,是人梯,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
新整編組建的船艇部隊,作戰任務更加艱巨,備戰練兵更加繁忙。與船艇朝夕相處多年,朱鵬最清楚船艇的實際需求。他招呼大隊幾個老機電技師一起琢磨改進柴油機燃油精濾器拆卸專用工具,研究登陸艇前大門集成電路控制,發明機電兵學習教具,忙得不亦樂乎。他撰寫的研討文章在專業學術期刊發表,得到專家肯定。他說:「組織給了我許許多多的榮譽,我想說,沒有強軍夢,就沒有我朱鵬的夢。只有把工作當成事業幹,才能不辜負部隊,也不辜負自己。」
碼頭靜默,漸入夜深。朱鵬瞪大了烏黑的眼睛,看著岸上五彩的燈光映入大海,海水也變得五彩斑斕,如夢如幻。那點點燈光就像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向遠處延伸著,閃爍著,輝映著威風凜凜的船艇,也輝映著他不息的精武夢。20多年了,他還是那麼愛看這片海,海水有時候是碧藍的,有時候是灰色的,有時候是金燦燦的——青春啊,奮鬥的青春是最美的!(■顧丁丁 高麗媛)
來源: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