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E推薦電影:《開羅紫玫瑰》我騙走你的全世界……

2021-12-31 終極生活學苑

經濟蕭條,街景凋敝,只有電影院仍門庭若市,裡面不分階級,無論貴賤,都可以躲在黑漆漆的電影院裡做兩個小時的夢。

電影,是負債纍纍、無家可歸之人的最後庇護所。


上世紀30年代,正值美國大蕭條,失業率大增。

一個可憐的美國下層女性西西莉亞:老公在經濟大蕭條中被開除,每天就是在一片荒蕪的空地上和同樣沒工作的人擲骰子,對女孩兒吹吹口哨。

不光不掙錢,還跟別人打賭,找老婆要錢。不光這樣,還搞外遇,家暴。

電影開始不久之後,還被老闆開除了服務員的工作。

她生命中唯一的光就是看電影。當時熱映的電影是,《開羅紫玫瑰》。

這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她一連幾次去劇院看這部影片。

不久,西西莉亞因工作失誤被炒魷魚,又無意間撞見丈夫和別的女人偷情。

難過之餘,再次去電影院看那部《開羅紫玫瑰》。

沒想到,屏幕中的湯姆突然走了下來,詢問西西莉亞,為何要不停的看同一部電影。

還拉著她一起逃出劇院。

Tom拉著Cecilia的手逃離電影院,嘴裡喊著:「在千篇一律的表演之後,我自由了。」理想中的人被理想困住,現實中的人又被現實困住,到底該怎麼辦呢?導演給觀眾提出了一個難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他們決定一旦湯姆回到屏幕,就銷毀這部電影的膠捲和底片。吉爾聽聞這個荒謬的消息,非常恐慌,萬一湯姆在現實中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豈不是得自己替他背鍋?

而且,他的演藝事業剛剛起步,決不允許有人破壞。

於是吉爾也飛到了這個小鎮。

走下熒幕後的湯姆,開始體會真實的人間。

電影中湯姆的設定是:一個富家公子在開羅尋找傳聞中的紫色玫瑰。

他是詩人、探險家、冒險家,還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但在現實中,湯姆發現自己的準則行不通。

前一秒,兩個人還在浪漫地喝香檳,下一秒,服務員發現湯姆給的錢是假的(電影中的人物使用的錢是道具,但湯姆以為那就是真實世界裡的真實的錢)

兩個人只好逃跑,他們跑到餐館外,看見一輛汽車,湯姆以為上了車就能立馬把車開走,像電影中一樣。

不過他們在一起,仍然非常的浪漫。

湯姆給了西西莉亞一心一意的愛,那正是她從未得到過的。

不久後,吉爾和湯姆碰面了。

湯姆拒絕回到熒幕,面談不歡而散。

接著,西西莉亞的丈夫得知了湯姆的事情,就用卑鄙的辦法打傷了湯姆。

但是,湯姆只是一個虛構人物,他不會受傷,甚至連髮型都沒變。

正是這次,西西莉亞從夢中汲取了力量。

她在湯姆的身上學到了勇敢,也堅定了她要離開丈夫的決心。

回家的西西莉亞,在門口碰上了等著她的吉爾。

兩人竟然意外的交談甚歡,還相約一起吃午飯。

路過一家樂器店,兩人合作,一彈一唱,場面曖昧得剛剛好。

這時,吉爾毫不猶豫地表達了對西西莉亞的欣賞。見到偶像的西西莉亞欣喜若狂,在她心中,吉爾自帶光環。

她看過吉爾的所有電影,對吉爾的了解程度連吉爾本人都感到詫異,仿佛遇見了知音,如同做夢一般,或者說,吉爾陷入了幻覺。

吉爾和自己扮演的角色湯姆同時愛上了西西莉亞,這讓西西莉亞受寵若驚,同時又左右為難。電影裡的湯姆英俊、真誠、善良,就是她夢寐以求的完美情人,但他不是真實的,

吉爾卻是真實存在的人,並且吉爾主動提出要帶她去好萊塢,這讓她無法拒絕。她和吉爾走出電影院,湯姆回到了熒幕裡,但他一直看著西西莉亞的背影,這個鏡頭浪漫極了、哀婉極了。

西西莉亞再一次下定決心,離開丈夫,和吉爾去好萊塢,正當她急切地待著行李來到約定的電影院等待,電影院的員工告訴她,湯姆的問題一解決,吉爾就迫不及待地離開了。


原來,吉爾對她,並沒有什麼一見鍾情,只有利用。

正如他自己所說:真實是學不來的。有些人是真實的,有些人不是。

為了自己的前途,吉爾用他的演技,給西西莉亞製造了一個極美的夢境。

在真實世界中,吉爾本人並不真實。

諷刺的是,西西莉亞還為此和丈夫大吵一架。

丈夫說,你們剛認識,你怎麼就知道他愛你。

西西莉亞說中: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愛上我。而且一見鍾情不止發生在電影裡。

原來,一見鍾情,真的只發生在電影裡。

西西莉亞失魂落魄地走進影院,發現電影已經換了一部。

影片通過這種方式最好的詮釋了電影的「造夢」本質,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它是現實的反面——現實中經濟崩潰,人人自危,電影中仍舊是華服美宴,歌舞昇平。而觀眾——消泯了階級差異,暫時忘卻了失業、失戀,都可以平等的做一場美夢。

電影不僅是在講故事,還通過故事,做一部關於電影與觀眾的論文——自我投射。我們在觀影中獲得的快感源自對影片中角色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西莉亞是現實版的灰姑娘,影片敘事指涉其實包含兩層,

真實與虛擬。電影誕生初期,已經有很多關於電影本體的討論,以及電影與戲劇的差異比較。《開羅紫玫瑰》毫無疑問充滿想像力,它同樣指涉電影本身。

與戲劇不同,電影是「不在場的在場」,儘管演員都確有其實,但卻永遠無法像話劇一樣與觀眾出現在同一個空間。觀眾與演員,都各自保有安全感。而一旦人物從鏡像裡走了出來,與現實人物有了關係,那麼「虛擬的鏡像」就必須經過重組。

這個段落非常有意思,湯姆走出屏幕,讓剩下的角色無以為繼,他們只是聊天、爭論、和現實中的觀眾吵嘴。導演既將細節處理的頗為有趣,又通過真實與虛擬的打破,不斷的刺探兩者之間的疆界;

虛擬人物過得無比幸福,沒有煩惱,而現實中的觀眾卻各有各的不如意,後者要看前者如何幸福美滿,而不要看他們坐在一起喋喋不休——看,這又指回電影的造夢本身。

要進一步處理現實與虛擬的關係,導演將其更具體的置於兩個人物上,一個是湯姆一個是吉爾。有趣的是,儘管對於我們來說兩個人都是虛擬人物,同一個俄羅斯套娃,但對於西西莉亞來說,湯姆是活在銀幕裡,吉爾才是真實的。

因此雖然猶豫,她還是選擇了吉爾。

西西莉亞跟兩個人相處的情景被處理的豐富、精緻、有趣。她跟湯姆約會在一個荒棄的遊樂場——一個曾經帶給人們夢幻、歡笑,現在卻已衰退的地方。湯姆不懂現實世界的規則,他是被編劇和演員塑造的「人物」,因此他性格面相比較單一,單純、善良、勇敢;

而吉爾因為真實而顯得更為複雜和豐富,他虛榮、膽小、心思很多,他與西西莉亞在商店裡彈琴唱歌的一幕真的太美了,是只有電影世界裡才會有的夢幻場景——暫時拋棄了貧瘠、蕭條、清冷不堪的現實。


影片中西西莉亞有兩次出走:

如果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結局,抱著烏克裡裡的西西莉亞應該在劇院門口等到英俊帥氣的吉爾,然後兩個人一起奔赴夢想之地——好萊塢。但是並沒有,吉爾拋下了她,跟著劇組的其他人離開了。

是西西莉亞自己選擇了現實,她還沒有意識到,現實註定是悲傷的,是滿目瘡痍的蕭瑟街道,一個自私自利的男人,和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一無所有的西西莉亞抱著行李坐在電影院裡,此時正在上映一部Fred Astaire和Ginger Rogers的歌舞片,他們衣著光鮮充滿歡樂的載歌載舞,銀幕的光把西西莉亞的臉照得閃閃發亮。

我們都知道電影結束後,她只能拖著行李回到那個毫無起色一籌莫展的家,但此刻,她臉上似有若無的微笑讓人覺得,生活已經糟糕至此,似乎仍有希望。

這是電影的力量嗎?或許是吧。導演一次次在他的電影中宣告他的的人生哲學——幻覺比藥管用。歌舞片是最光滑飽滿最無現實顆粒感的類型,將一無所有的西西莉亞置於最大的幻像當中,不知道是溫柔還是殘忍,幻像,無法將我們的生活改頭換面推倒重來,但它卻可以讓我們享受暫時的歡娛。

相關焦點

  • 放映格子丨《開羅紫玫瑰》:我騙走你的全世界.
    《開羅紫玫瑰》是伍迪艾倫的片子裡我最喜歡的,這張海報也是我最喜歡的那一版。
  • 電影分享|《開羅紫玫瑰》
    《開羅紫玫瑰》這個名字也很有意思,對於本片的觀眾來說「紫玫瑰」對應的是虛假(在觀影的途中,觀眾不斷被強化的概念之一,即「紫玫瑰」是一部虛假杜撰的電影,Tom走出電影後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也更加讓這一部戲中戲與現實割裂),以「紫玫瑰」這一戲中戲為名的本部電影,一方面在嘗試如其他電影一樣爭取講述一個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故事,一方面又以這個命名嘗試點醒觀眾幹它虛假的本質。
  • 《開羅紫玫瑰》開羅紫玫瑰
    所以簡而言之一句話,嘗試解讀WA的電影時總是繞不開互文性。 《開羅紫玫瑰》的背景是30年代經濟大蕭條。從懷舊情調上講,應該和《咖啡公社》、《午夜巴黎》等影片同屬一類。彼時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失業的悲慘,只有電影裡依舊歌舞昇平的繼續製造浪漫,沉溺於娛樂產業營造的虛構世界一直是經濟危機下大眾遠離痛苦的重要手段——這樣的環境設置又和《摩天輪》非常相似。
  • 《開羅紫玫瑰》作為寄託的電影
    《開羅紫玫瑰》是伍迪·艾倫的代表作,通過講述在大蕭條中,借電影逃避現實,將情感寄託於電影之上的西西莉亞的一段奇幻故事,表達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主題。同時,影片也探討了電影與真實的關係以及表達了對好萊塢製造幻夢的電影工業的批判與反思。《開羅紫玫瑰》既是本片的名字,也是電影中西西莉亞所看的電影的名字。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電影院外所貼的影片海報,接著就是西西莉亞充滿嚮往的表情。
  • 《開羅紫玫瑰》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
    這是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是一部發生在電影院中的故事,這樣做好處就在於能給人一種層次感,在不同的層次空間得到感官上的體驗。影片女主人公是一位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餐廳服務員,本著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身份,也就展開了後續她往返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經歷兩段愛情的故事。喜劇形式與落寞的結局,是伍迪影片最常見的組合。Cecilia看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所以她選擇每天去電影院看開羅紫玫瑰。
  • 「光影灕江」「好萊塢往事」電影主題月——《開羅紫玫瑰》
    這裡集結了20世紀福克斯、華納兄弟、派拉蒙、哥倫比亞影業公司、迪士尼、夢工廠等全世界著名的電影製片廠,並見證了亨利·方達、凱薩琳·赫本、梅麗爾·斯特裡普、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璀璨明星的誕生。在百年風雨中,好萊塢經歷了誕生、成型,迎來了上世紀三、四年代的黃金期,又在風雲突變的六十年代棄舊揚新,進入「新好萊塢時期「。
  • 《開羅紫玫瑰》過於現實的結局
    開羅與紫玫瑰很容易與浪漫的意象連在一起,每當我在列表裡翻到,總會猶豫一兩秒。在看電影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名字在電影中的真實含義。而在這部電影中有趣的是,開羅紫玫瑰竟然是電影中另一部電影的名字。此外我認為開羅紫玫瑰也象徵著一種分離現實的浪漫,一種存在於熒幕之上的浪漫。
  • 從格雷馬斯矩陣看《開羅紫玫瑰》
    摘要:《開羅紫玫瑰》是一部極具伍迪艾倫風格的超現實影片,其主題是「戲夢人生」,揭示了幻想中電影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蘊含著深深的伍迪艾倫式的悲觀主義色彩。伍迪艾倫是當代電影界中的敘事大師,他電影中的人物關係往往以簡單的兩性情感為基點展開,但一旦展開就頗具盤根錯節之勢,三五個人物就可以鋪展出相當體量的敘事情節。
  • 《開羅紫玫瑰》做夢吧!
    服氣,開羅紫玫瑰的女主像個沙雕一樣,過成那樣了還做夢,其實做夢不要緊,關鍵是你別給人家摔盤子砸碗忘記結帳忘記上菜……這種在工作中給人添麻煩的人十分討厭!不過女主看起來是個善良的人,很好騙的樣子,也是個溫柔的人,老公失業以後天天賭博調戲女人,給她一個hug她就乖乖拿錢給老公賭博用。。。。
  • 《開羅紫玫瑰》:伍迪·艾倫在八十年代對電影的預言
    這是《開羅紫玫瑰》從橫向層面上可見的價值。縱向層面上,它帶給人們(電影人和普通觀眾)的思考與啟發也永遠不會過時。 伍迪艾倫曾明確表示過,這部電影是在探討虛幻與現實的問題,之所以借電影——而非書籍、廣播或其他媒介——來探討這個問題,只是為了視覺呈現上的方便。
  • 《開羅紫玫瑰》開滿紫玫瑰
    最近才開始看Woody Allen,開羅紫玫瑰算是第二部。 紫玫瑰在電影裡象徵完美的愛。Cecilia的爛透生活開著兩朵,一朵Tom,另一個是Gill。討論真實和虛假,好像在討論被告與原告時的陪審團。大多數人覺得,Tom象徵完美,Gill象徵真實---有沒有想過兩者相反? 我想起一件往事,來道明我想論證的。
  • 從《開羅的紫玫瑰》看好萊塢電影裡的幻夢效應
    文轉自:從《開羅的紫玫瑰》看好萊塢電影裡的幻夢效應--電影文學--梁建華 侵刪 在電影《開羅的紫玫瑰》裡導演伍迪,艾倫以他一貫的幽默諷刺的手法向兜售夢幻的好萊塢電影提出了質疑。電影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大蕭條時代的美國。
  • 《開羅紫玫瑰》Rose in poam
    客觀角度來講戈達爾的本意可能是想說明電影自身的交流感和代入感,然而三十年後時代同電影工業技術的提升伍迪艾倫用《開羅紫玫瑰》重新詮釋了這句話。當然這只是從伍迪艾倫的敘事情節和異想天開來看,因為這種戲中戲的手法真的讓電影角色走出來與觀眾對話,我個人認為伍迪艾倫的片子總是讓觀眾不做觀察者,而是一位參與者,相比其之前他的《安妮霍爾》,又從另外一種意義上打破了布萊希特的第四堵牆。
  • 《開羅紫玫瑰》開羅紫玫瑰——彼岸之花
    女主的精神出口,就是每周上映的這些電影,那裡面的世界非常華麗,每個人的談吐都很優雅,每天都有著不一樣的冒險。從女主的這個愛好展開,電影鋪設了一個四角戀,女主遊走在丈夫、電影裡的美男、好萊塢小演員三個男人間,自己都感嘆一周前她還沒人愛,現在卻要面臨選擇。
  • 《開羅紫玫瑰》8.5
    《開羅紫玫瑰》8.5①這是伍迪·艾倫的電影,我卻滿腦子基頓。不是那個伍迪·艾倫愛到死去活來的黛安·基頓,是巴斯特,巴斯特·基頓。②到最後她真的一無所有了,狼狽地躲進電影院,淚眼婆娑地,她望著銀幕怔怔出神,然後她微笑起來。電影戛然而止。
  • 《開羅紫玫瑰》愛電影,愛生活,愛自己
    我覺得《開羅紫玫瑰》有一點挺有意思: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的三十年代經濟蕭條時期。而故事的拍攝手法,演繹方法,情節模式也是按照三十年代情節劇的路子走的。,《開羅紫玫瑰》正是延續這樣的「套路」,反而有一種碎碎念的可愛。
  • 《開羅的紫玫瑰》伍迪·艾倫大開腦洞玩魔幻 在真實和虛幻中徘徊
    脾氣古怪的伍迪·艾倫認為,如果可以銷毀他的一些電影,他估計會捨棄絕大多數,而在他的保留名單裡第一個就是《開羅紫玫瑰》,足見他對這部有些魔幻色彩的影片的喜愛。《開羅的紫玫瑰》讓我們不禁驚嘆於伍迪·艾倫神奇的構思,更引發了我們對於電影深層含義的思考。
  • 《開羅紫玫瑰》元電影的敘事:當熒幕與現實交織
    伍迪艾倫的電影裡總是充滿了這種突然一天打破界限,混淆幻想與現實的情節,就像在特意滿足熒幕前觀眾也會偶爾生發的白日夢。像在<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吉爾在午夜巴黎突然乘上一輛通往黃金時代的轎車,遇見了他夢寐以求的著名大文豪、藝術家、批評家甚至還愛上了他們其中一位情人,<開羅紫玫瑰>中女主角Cecilia也突然得到了忠實影迷最瘋狂的饋贈:熒幕中的角色突然走了出來,向她表達愛意。
  • 《開羅紫玫瑰》寫在電影鑑賞課之後
    我一直相信「再創作」這個概念,不用費盡心思地去猜作者的心思,而是用自己的價值去參透,正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至少它讓我在評論一部作品的時候無所畏懼天馬行空,不用一遍遍地問創作者:是這個意思嗎。 對開羅紫玫瑰這部好萊塢愛情喜劇電影,我所看到的,像極了四宮格的鍋底,不分主次輕重,每一格的味道都在用不同方式衝擊你的味蕾,不存在真正的主角。 關於精神寄託。
  • 奇幻影片《開羅紫玫瑰》,銀幕不是眺望世界的窗口,銀幕就是世界
    《開羅紫玫瑰》這部影片是伍迪·艾倫導演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他用了一次偉大的創意實現了Cecilia的夢,劇情估計也是影迷幻想的最高境界了!《開羅紫玫瑰》劇照影片中的女主角Cecilia生活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人人都失業都貧窮,她的丈夫懶惰又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