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伍迪·艾倫
編劇:伍迪·艾倫
攝影:戈登·威利斯
配樂:Dick Hyman
給電影人的情書
蔡琴在《給電影人的情書》中唱電影人,是「以身外身/做夢中夢」。
《開羅紫玫瑰》這個名字也很有意思,對於本片的觀眾來說「紫玫瑰」對應的是虛假(在觀影的途中,觀眾不斷被強化的概念之一,即「紫玫瑰」是一部虛假杜撰的電影,Tom走出電影後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也更加讓這一部戲中戲與現實割裂),以「紫玫瑰」這一戲中戲為名的本部電影,一方面在嘗試如其他電影一樣爭取講述一個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故事,一方面又以這個命名嘗試點醒觀眾幹它虛假的本質。
不知道我們這些觀眾,在看見Tom從熒幕裡走向Cecelia時,是否也像申影結尾的Cecelia一樣,已知虛幻非真,卻目光沉醉而帶著淚光。
《給電影人情書》還有另一句歌詞,「人間不過是你寄身之處/銀河才是你靈魂的徜徉地」。
電影中,出現了許多對「人間-銀河」的對立:身為演員以及角色的「Tom&Geil」作為影迷的Cecelia所經歷的「絕望30年代」與「美好曼哈頓周末」,戲中戲「開羅紫玫瑰」與《開羅紫玫瑰》,以及伍迪艾倫所想討論的本質「電影與真實生活的關係」。
艾倫將這些概念融進這一部不超過90分鐘的電影中,以一種快節奏的變遷讓觀眾無暇真正在戲中做到冷靜思考,只能隨著他營造出的一種微妙感覺直直如坐過山車一樣抵達終點。
艾倫筆觸的刻薄體現在當Tom說出「讓我們靠愛情過活吧」之後甚至沒有任何停頓,沒有其餘電影擅用的停頓和背景音樂,直直就是下一段對話。
他讓Cecelia愛與厭倦都來得十分柔軟纖細,這樣的纖細感填充了所有電影中應當「大喘息」的時刻,讓整部電影的敘述感來得太密,像是伍迪艾倫在你耳邊優柔又尖刻的私語。
整部電影的敘述感來得太密,像是伍迪艾倫在你耳邊優柔又尖刻的私語
Cecelia被驚醒的美夢總讓我聯想到故事發生的30年代,30年代美國人的美夢被歌舞情色的黏膩感填滿。
具象化的表達就是,30年代美國人的「銀河與人間」就是「秀蘭鄧波兒的金色捲髮和酒窩」以及她童年試鏡被猥褻的事實。
可以用鄧波兒自傳中一句來概述這一種感觸:「好萊塢的頭號問題是戀童癖,一直都是這樣。我14歲時就被他們包圍了。
那時還不知道它們是什麼直到長大才章識到他們是什麼,想要什麼,我周圍那些人就像禿鷲。」
那時還不知道它們是什麼直到長大才章識到他們是什麼,想要什麼,我周圍那些人就像禿鷲
身處那個時代的Cecelia,面對電影時的幻想就像站在舞臺中央的秀蘭鄧波兒,而真實的生活是隨時會將她的夢啄破的禿鷲,電影就是禿鷲未扇動翅膀前她所做的那個關於自己會如何被拯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