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寫梨花的古詩詞很多,也有很多人用梨花來寄託自己的相思。因為「梨」與「離」同音。
比如納蘭性德在思念心上人的時候會「黃昏只對梨花」。
而梨花又因為它純白的顏色,雖然和桃花杏花開放在差不多的時間,可是卻似乎是纖塵不染的仙女。也有人把它比喻成為月亮,因為月不與日爭輝,卻自有它的溫柔與美好。
關於梨花的古詩詞,我們已經介紹過一期,沒看到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連結。
5首冷門「梨花」古詩詞,清麗脫俗,恍若仙女臨水,攬鏡自照!
今天要說的是宋朝的兩大文人:陸遊和蘇軾,他們都為梨花寫過詩,今天拿出陸遊的3首梨花詩PK蘇軾的這一首,你覺得誰寫得好呢?
《梨花》宋代:陸遊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
梨花淡淡的顏色,清香的味道自成一派。它不會被桃花、李花佔了風頭。
我常常想起我在南鄭縣從軍時的哪條種植著梨花的路,我在那裡喝醉了,揮動著衣袖,常常會落得滿身像雪一樣的梨花花瓣。
《梨 花》宋:陸 遊嘉陵江色嫩如藍,鳳集山光照馬銜。楊柳梨花迎客處,至今時夢到城南。
嘉陵江的水已經像是像鮮嫩的藍草一樣的碧綠了。
太陽普照鳳集山,又映照在我騎的這匹馬身上。
在楊柳依依,梨花盛開的渡口,至今還經常夢到我又回到了城南。
梨 花宋 :陸 遊開向春殘不恨遲,綠楊窣地最相宜。徵西幕府煎茶地,一幅邊鸞畫折枝。
梨花開放的時候春天已經快過完了,但它倒也不怨憤自己開得晚,和柳樹一起栽種的梨樹是最美的。
我坐在徵西軍營的大帳外面,煎著茶,看著邊鸞畫的折枝梨花。
這三首詩當中,我覺得最後一首是最有意境的。
陸遊此時是在陝西南鄭宣撫使司大堂,看到了一幅邊鸞的《折枝梨花》,軍營外是戰火隆隆,刀槍劍雨,但他能氣定神閒地去煎茶、賞畫。這個動靜的對比,更突顯出梨花的俊逸脫俗。
陸遊的三首梨花詩讀完了,我們再來看看蘇軾的這首。
《東欄梨花》宋代: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仲春的時候,梨花伸展開白色的花瓣,柳樹的顏色已經變成了深青色了。
在柳絮紛飛的時候,滿城的梨花都開了。
東欄那裡的那株像雪一樣的梨花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惆悵呢?也許是因為它把人世間都看透徹了吧。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詩人所寫的詩也是融入了他對於生活的理解,以及他自己的經歷。
陸遊的詩詞,總結起來兩個字「忠憤」,他年輕時的詩作大多表現出來的是悲憤激昂,而歸隱之後大多描寫的是對於生活的玩味。當然也有時忽然又想起年輕時的經歷會寫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蘇軾的詩詞,應該用一個「灑脫」來概括。他總有辦法說服自己。不管境遇如何,自己開心是最重要的。雖然有時也很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但終歸還是說服了自己。
就如同他寫的這首「梨花」人生看得幾清明。已經把人生看透徹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感謝品讀,這4首描寫梨花的古詩,你喜歡誰的作品呢?歡迎你投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