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古詩詞:陸遊的3首梨花詩PK蘇軾1首,蘇軾勝!

2020-12-24 天天一首古詩詞

古代描寫梨花的古詩詞很多,也有很多人用梨花來寄託自己的相思。因為「梨」與「離」同音。

比如納蘭性德在思念心上人的時候會「黃昏只對梨花」

而梨花又因為它純白的顏色,雖然和桃花杏花開放在差不多的時間,可是卻似乎是纖塵不染的仙女。也有人把它比喻成為月亮,因為月不與日爭輝,卻自有它的溫柔與美好。

關於梨花的古詩詞,我們已經介紹過一期,沒看到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連結。

5首冷門「梨花」古詩詞,清麗脫俗,恍若仙女臨水,攬鏡自照!

今天要說的是宋朝的兩大文人:陸遊和蘇軾,他們都為梨花寫過詩,今天拿出陸遊的3首梨花詩PK蘇軾的這一首,你覺得誰寫得好呢?

《梨花》宋代:陸遊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

梨花淡淡的顏色,清香的味道自成一派。它不會被桃花、李花佔了風頭。

我常常想起我在南鄭縣從軍時的哪條種植著梨花的路,我在那裡喝醉了,揮動著衣袖,常常會落得滿身像雪一樣的梨花花瓣。

《梨 花》宋:陸 遊嘉陵江色嫩如藍,鳳集山光照馬銜。楊柳梨花迎客處,至今時夢到城南。

嘉陵江的水已經像是像鮮嫩的藍草一樣的碧綠了。

太陽普照鳳集山,又映照在我騎的這匹馬身上。

在楊柳依依,梨花盛開的渡口,至今還經常夢到我又回到了城南。

梨 花宋 :陸 遊開向春殘不恨遲,綠楊窣地最相宜。徵西幕府煎茶地,一幅邊鸞畫折枝。

梨花開放的時候春天已經快過完了,但它倒也不怨憤自己開得晚,和柳樹一起栽種的梨樹是最美的。

我坐在徵西軍營的大帳外面,煎著茶,看著邊鸞畫的折枝梨花。

這三首詩當中,我覺得最後一首是最有意境的。

陸遊此時是在陝西南鄭宣撫使司大堂,看到了一幅邊鸞的《折枝梨花》,軍營外是戰火隆隆,刀槍劍雨,但他能氣定神閒地去煎茶、賞畫。這個動靜的對比,更突顯出梨花的俊逸脫俗。

陸遊的三首梨花詩讀完了,我們再來看看蘇軾的這首。

《東欄梨花》宋代: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仲春的時候,梨花伸展開白色的花瓣,柳樹的顏色已經變成了深青色了。

在柳絮紛飛的時候,滿城的梨花都開了。

東欄那裡的那株像雪一樣的梨花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惆悵呢?也許是因為它把人世間都看透徹了吧。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詩人所寫的詩也是融入了他對於生活的理解,以及他自己的經歷。

陸遊的詩詞,總結起來兩個字「忠憤」,他年輕時的詩作大多表現出來的是悲憤激昂,而歸隱之後大多描寫的是對於生活的玩味。當然也有時忽然又想起年輕時的經歷會寫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蘇軾的詩詞,應該用一個「灑脫」來概括。他總有辦法說服自己。不管境遇如何,自己開心是最重要的。雖然有時也很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但終歸還是說服了自己。

就如同他寫的這首「梨花」人生看得幾清明。已經把人生看透徹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感謝品讀,這4首描寫梨花的古詩,你喜歡誰的作品呢?歡迎你投票哦。

相關焦點

  • 荷花詩詞千千萬,唯有蘇軾解花語,4首蘇軾唯美的荷花古詩詞
    自古以來,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就非常的多。漢代的《涉江採芙蓉》想採了荷花送給自己的心上人「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荷花寄託了相思之情。今天我們從眾多的古詩詞當中,選了4首宋代詩人蘇軾帶有荷花的古詩詞,從「蓮葉如小錢」到荷花開敗,結為蓮蓬都寫到了。《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 蘇軾一首描寫梨花的詞,最是暮春展英姿,清香梨花獨芬芳
    唐宋時期湧現出大量的才華橫溢、志趣迥然的詩人群體,如果選擇一個唐宋與詩人與之相談,我不會選擇李白,因為他太狂,雖才高八鬥但會令人自慚形穢;不會選擇杜甫,因為他太衰,雖時局動蕩但缺少人生規劃處處碰壁;也不會選擇杜牧,因為他太花,雖身為名門之後但卻處處留情遊戲花叢而耽誤功業……,太鬧太靜都不好,太雅太俗也不妙,我選擇有趣、有閒暇、有志向的詩人,我會選擇王維、李清照、陸遊
  • 蘇軾隨手寫下的「一樹梨花壓海棠」,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蘇東坡知道這件事後寫詩調侃他,便寫下了這首《戲贈張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詩中用梨花暗喻滿頭白髮的老翁張先,以紅花比喻十八歲的少女,以"一樹梨花壓海棠"比喻老夫娶少妻。果然蘇大才子的詩還是要深讀的,而這首詩也成為經典流傳千古。其實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也帶了一點嘲諷的意味,所以開頭第一句便寫到了,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 蘇軾、陸遊、文天祥在端午這一天,寫下了怎樣的詩句?
    蘇軾、陸遊、文天祥在端午這一天,寫下了怎樣的詩句?蘇軾、陸遊、文天祥,宋代的三位大詩人,各自相隔百年,都在某年端午,提筆留下詩句,各自處境及心境,卻大為不同。浣溪沙·端午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 我喜歡的幾首關於梨花的歌古詩詞
    我最喜歡的幾首關於梨花的歌古詩詞菩薩·水晶簾外娟娟月(楊基)在水晶和娟娟月的帷幕外,梨花枝的上層被雪覆蓋。月亮和花兒模糊不清。的月亮很黑,梨花是白色的。花兒也笑了姮娥,讓他更春天。春日(王維)易於閱讀高僧傳,請看辟穀。鳩形將雕杖、龜殼與床合二為一。
  • 蘇軾哀傷之作,潔白無瑕的梨花,與蘇軾擦起的火花,句句都是豁達
    在詞作這一方面,蘇軾說自己是第二,絕對沒有人敢稱第一,無論是蘇軾的風格還是作詞的深度都是無與倫比的,他與父親和弟弟並稱「三蘇」,文學造詣都非常高,可以說地位無人可以撼動,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實實在在的書香門第。蘇軾在散文、詩詞、繪畫等多個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不得不說有些東西與生俱來,後天是無法彌補的。
  • 全面解讀一樹梨花壓海棠,你以為寫的是風景,其實蘇軾在開車
    今天我們全面解讀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是所有花裡面的寂寞之王,論寂寞,沒有比梨花更顯寂寞的。古詩詞中的梨花常常跟獨守空房的美人聯繫在一起,因此梨花的詩詞裡面,往往帶有寂寞,孤獨,情慾,豔遇,詼諧,調侃等語境。今天解讀下包含梨花的詩詞,如果細細解讀,裡面的韻味非常有意思。
  • 蘇軾被貶後所寫的哀傷之作,透過潔白無瑕的梨花,盡顯灑脫之意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蘇軾所作的詩僅僅只有4句話,卻道盡了梨花之美,堪稱經典。那就是蘇軾的《東欄梨花》。全詩如下:《東欄梨花》[宋] 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 韓愈兩首「梨花詩」均贈一人,是誰得到他的如此青睞?
    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1、白居易經常喜歡獨自出去玩: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閒人豈得知。詩中梨花是本體,雪是喻體,詩人將梨花比作積雪,寫出梨花盛開時的潔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現春天千樹梨花怒放的美麗景象。詩中次句「紅豔紛紛落地多」以「紅豔」花色代花瓣,構想奇妙。
  •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讀蘇軾寫給張先的三首詩
    一,張先是浙江湖州人,他寫了那首"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因此,又稱張三影。張三影成名較早,長蘇軾三十多歲。這首詩新鮮別致,活躍了詩壇氣氛,廣為流傳。三,張先抱得美人,得意之餘,作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為誰憐?
    說起張耒其人,我委實有些慚愧,因為除了知道他位列蘇門四學士之外,其餘幾乎是一片空白。而最近倒是從《容齋隨筆》上連續兩次讀到他的名字,也算是增加了一點點了解。洪邁說張耒特別喜歡誦讀蘇軾的《梨花》一詩: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 8首有關柳絮的古詩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8首有關柳絮的古詩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1、《巴陵夜別王八員外》賈至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柳絮飄落時節,我離開了洛陽,梅花開放之後,到達了三湘。3、《絕句漫興九首·其五》杜甫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最叫人迴腸欲斷的,在那三春將到盡頭的時候,我便手拄著藜杖,慢慢地行走過去,站立在芳洲上面。見那顛狂的柳絮,隨著春風亂舞,還有那輕薄的桃花,也跟著春水流去了。
  •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出自蘇軾這首詩,讀完令人忍俊不禁
    在悼念親人時,便會含淚唱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一首首動人心弦的詞句造就了千百年前的蘇軾,而後的千百年,人人都為了他那些傳誦千古的名句而瘋狂不已。在命運上,蘇軾命途多舛,壯志難酬。但是在創作上,蘇軾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 歷史|蘇軾有話說:「」一樹梨花壓海棠「好像不是我寫的。」
    然後就有了下面這個荒唐的故事:張先八十歲納妾以後十分高興,宴請賓客親朋,蘇軾作為張先的好友自然在邀請之列。席間張先十分高興,張口就做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軾一聽,呦呵,還挺有樂趣,於是看熱鬧不怕事大,就張口附和了一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一枝梨花壓海棠」到底什麼意思?蘇軾幽默起來一般人招架不住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看看蘇軾是怎麼調侃自己的這位老友的,背後的故事令人捧腹。《戲贈張先》(宋)蘇軾一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詩翻譯過來大概意思是十八的新娘子與八十歲的新郎,一個是嬌豔紅妝,擁有青春活力,一個是白髮蒼蒼,暮氣沉沉。二人在鴛鴦被子裡翻雲覆雨,那雪白的梨花簡直要壓壞了海棠。蘇軾這首詩可以說是再直白不過。前兩句就是介紹新郎與新娘子要結婚了,一個美的驚豔,一個老得掉牙。兩人在行夫妻之禮時,蘇軾也不禁腦補那搞笑的畫面。
  • 蘇軾寫詩調侃蘇小妹長得醜,小妹連寫兩首反擊,蘇軾讀完心服口服
    蘇小妹也是很有才華的,聽到哥哥如此調侃自己,自然也是不甘示弱,連著寫下兩首詩回懟:一叢哀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杏然;口角兒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古詩詞可能就是有這樣的魅力,雖然寥寥幾句,但是傳承至今,依然可以把當時的情形生動形象地記錄下來,我們一讀,就好像親眼所見一樣。蘇軾跟所有文人墨客一樣,用他獨特的方式在向我們傳承他的人生態度,傳承他的精神。
  • 蘇軾的這首詩僅有4句,卻蘊含深刻的道理,卻成了千古名作!
    這篇文章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東欄梨花》,轉發蘇東坡筆下一首蘊涵人生道路至理的經典詩文。在寫這首詩的情況下,蘇東坡才滿四十一歲,可他卻經歷了母親、妻子、父親的陸續辭世。而政治理念,蘇東坡又因新舊黨爭,被迫離開朝廷,在地方四處奔波。熙寧十年(1077)春,蘇東坡到徐州赴任,曾寫了五首古詩絕句給接替他密州知府職位的孔宗翰,這首詩轉發其中的一首。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98首古詩詞。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從徐州調到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此時距離蘇軾和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經逝世八年了。蘇軾重遊故地,緬懷恩師,不由生出了撫今追昔的無限感慨。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前半生在彈指聲中匆匆過去了。整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只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的氣勢雄渾,猶如龍飛鳳舞。
  • 蘇軾這首小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卻蘊含了大徹大悟的智慧
    蘇軾天縱奇才,熟練儒釋道三教理義,並能融會貫通,形成自身的獨特觀點。這首詩據傳是他晚年時期所寫,而且是寫給他兒子的,儘管只有短短的,卻具有著無盡的智慧,是大徹大悟後的超脫。此詩的意思非常簡單,也就是說廬山的煙雨,迷離朦朧;錢塘江的浪潮,氣勢滔天。
  • 「一樹梨花壓海棠」不是蘇軾所寫?18個文學冷知識,讓人恍然大悟
    「一樹梨花壓海棠」真是蘇軾寫的嗎?「鳳凰涅槃」的原創作者是誰?「鴛鴦」是形容情侶的嗎?一些文學冷知識,你知道多少?1、楚莊王曾「問鼎中原」,項羽力能扛鼎,那麼鼎在古代,最初的用途是什麼呢?A、陸遊B、乾隆答案:B乾隆。據不完全統計,乾隆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比第二名的陸遊多了整整3萬首。乾隆活了89年,在位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