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詩詞】78.《涉江採芙蓉》

2021-02-07 聽讀寫誦詩書音畫

《古詩十九首》之《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很多唐宋以及先秦的的詩詞。今天,想帶大家走進秦之後,唐之前的那段時光,感受一下東漢文人五言詩別具一格的風味,所以選取了《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涉江採芙蓉》。

 

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詞組在今天已經成了固定搭配。那麼在漢代,最具代表性的那類文體是什麼呢?沒錯,當你想到司馬相如和揚雄的時候一定會想起來,它就是賦。漢賦的雍容華貴與那個強大的帝國相得益彰,一不小心就掩蓋了漢詩的光輝。

 

其實,漢代不僅有詩,而且詩的質量非常高。那種詩歌風格是後代無數詩人崇拜羨慕卻永遠學不像的,因為其中滲透了一種深刻卻樸素的生命哀傷。漢詩帶給人的感覺,是詩歌史剛好發展到那個階段時特有的,透露出時代的氣質,就像唐詩的華麗,宋詩的工整,時間一過就再也找不回來。如同烹製一道佳餚,火候一過就再也回不到那種初熟的口感。

 

我們之前講過,《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但它的創作過程與我們今天熟悉的詩歌寫作是不同的。採詩官去民間搜集歌詞帶回宮廷,再由宮廷樂師把歌詞進行刪改,配上音樂,這基本上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而且詩句字數以四言為主,穿插雜言,參差不齊。

 

但是,到了東漢,文人獨立創作的整齊的五言詩開始出現。這為後世唐朝成熟的五言格律詩打下了基礎。其中代表當時文人五言詩創作最高水平的就是《古詩十九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它譽為「五言之冠冕」。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一書。由於不知道它們的作者和確切時代,因此統稱為「古詩」。它們不是一時一人所作,但有著相近的風格。當時這類作品還有一些,在南北朝時期尚存59首。現在所能見到的,除了這19首之外,還有10餘首。

 

據相關學者考證,這些詩大概產生於東漢後期桓、靈二帝時,作者是當時的下層文人。宦官、外戚專權,士族官僚壟斷仕路,黨錮之禍的打擊……這一切使廣大文人對現實極度失望。很多人從仕宦的失意中退出,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悲涼,因而詩作中瀰漫著普遍的感傷色彩。如同這首《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我們前面講過,薛濤用芙蓉皮和花汁來作信箋,但那是木芙蓉。這首詩裡開篇就說「涉江採芙蓉」,所以此處的芙蓉應該是水芙蓉,即我們所熟悉的荷花。荷花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其實還有很多別名,如菡(hàn)萏( dàn)、芙蕖、容華、水芝等等。

 

此處選擇「芙蓉」一名是有深意的,古人特別喜歡用諧音字來委婉地表達情感。「芙蓉」的諧音是「夫容」,象徵著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就像詩詞中常用「蓮子」來表達「憐子」一樣。

 

詩的前四句寫的是女子涉江採蓮欲贈遠方的丈夫;後四句則反過來寫遠方丈夫對家鄉、對妻子的思念。然而無論是遠寄荷花的無從送達,還是回望家鄉的長路漫漫,其間都瀰漫著因為路途遙遠無法相見的憂傷,暗示著二人永遠無法再度相聚。古時交通不便,一個人離開家鄉後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回去。所以賀知章會說「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王昌齡會說「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也正是這種距離的阻隔,讓人們心中的感情更加濃烈,就像歌詞裡唱的「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這首詩中的兩位主人公,因為空間的阻隔不得相見,像極了被銀河相隔的牛郎織女星。但,織女牛郎尚有七月初七鵲橋之盼,他們卻是「君問歸期未有期」,隔著山長水遠的距離,雖然心心相印,卻無法長相廝守。一個「終老」,將空間的遙遠延伸到時間的漫長。讀來令人絕望。

 

南朝鐘嶸在《詩品》中評價《古詩》時說: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這首詩明白如話,沒有任何生僻的字眼,更沒有用任何典故,讀來卻給人驚豔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文溫以麗」吧。此外,全詩藏在採荷、回首間的那種深刻的思念與「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的悲傷,除了「驚心動魄」還有什麼詞能夠形容盡呢?

 

當然,如同我們前面所講的《蒹葭》,這首詩所蘊含的東西不僅僅是戀情、相思那麼簡單,它實際上和《古詩十九首》中的其他詩篇一樣,象徵著一種生命永恆的不圓滿與悲涼。

 

叔本華認為,人生有如鐘擺,擺動於痛苦與無聊之間。當欲望得不到滿足,人便感覺痛苦;當欲望得到了滿足,剩下的只有無聊。所以他說,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這些思想,雖然今日看來如此消極,令人壓抑,但卻引人深思。也許,這就是悲劇比喜劇更深刻的原因所在吧。因為只有更好地理解人,思考人,我們才能更好地度過這一生。

 

最後,想送給大家沈從文先生的一句話:美麗總是令人憂愁。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美聲詩詞】70.五言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美聲詩詞】77.《詩經·秦風·蒹葭》

相關焦點

  • 涉江採芙蓉
    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涉江採芙蓉》是一首寫別的情詩。在古代封建社會裡,生活是很簡單的,最密切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夫妻朋友關係,由於戰爭、徭役和仕宦,這種親密關係往往長期被截斷。
  • 《涉江採芙蓉》——江水泱泱,何處訴離殤
    【原文】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 我講《涉江採芙蓉》
    我講《涉江採芙蓉》周一,教導處的李老師告訴我,我這周必須講公開課。
  • 涉江.
    浪沙滌蕩,沉積醞釀,柳暗復花明,終究還是撿起了母親停置了多年的那枚銀針。跑車豪宅並非我所不喜,只是,有幾人能夠明白,於屏息凝神間、一針一線裡,自能輕鬆覓得我所渴盼的青峰碧波、雲捲雲舒。現世浮華,我只喜恬淡清淨。這幅荷,起名《涉江》。出自古詩十九首之《涉江採芙蓉》。自幼喜荷,所繪花卉當中,畫得最多的,也是她。
  • 4首最優美的芙蓉花詩,一種天然美妙,純粹的美
    菊,花之隱逸者也;芙蓉也同樣成為高潔的象徵。儘管木芙蓉也沒有真正的勇毅進取,但比那些唯諾無言、因循守舊的桃李還是勝上一籌。它畢竟沒有順隨東風,俯仰由人,任憑風勢主宰花開花落。4首最優美的芙蓉花詩,一種天然美妙,純粹的美。1、《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 【美聲詩詞】22.李白《月下獨酌》
    往期回顧:【美聲詩詞】1.詠柳【美聲詩詞】2.詩經·鄭風·溱洧【美聲詩詞】3.望江南·超然臺作【美聲詩詞】4.楊萬裡《秋涼晚步》【美聲詩詞】5.孟浩然《初秋》【美聲詩詞】6.劉禹錫《秋詞》【美聲詩詞】7.杜牧《秋夕》
  • 【美聲詩詞】50.李白《清平調》
    【美聲詩詞】40.杜甫《贈衛八處士》【美聲詩詞】41.曹丕《燕歌行》【美聲詩詞】42.範仲淹《漁家傲·秋思》【美聲詩詞】43.張繼《楓橋夜泊》【美聲詩詞】44.蔣捷《聲聲慢》【美聲詩詞】45.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美聲詩詞】46
  • 【美聲詩詞】7.杜牧《秋夕》
    杜牧的詩詞風格頗有杜甫的風範,所以時人稱他小杜,把他與李商隱合稱為「小李杜」。杜牧有很有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有我們在上期節目中提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等。今天這首《秋夕》,也是他的一首經典代表作。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八首詩詞,道盡千古情愁:痴情、苦情、柔情、怨情,值得細細品味
    今天,跟大家分享八首詩詞,講講愛戀中的情愁與悲歡離合,痴情、苦情、柔情、怨情,每一種情感都值得細細品味~1. 痴情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佚名《上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涉江風周年慶作品
    (在各位詩友的支持下,涉江風詩友會成立一年啦!同時,涉江風詩友會公眾號原創功能、留言功能、頁面模板功能已經通過騰訊審核。
  • 荷花詩詞千千萬,唯有蘇軾解花語,4首蘇軾唯美的荷花古詩詞
    漢代的《涉江採芙蓉》想採了荷花送給自己的心上人「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荷花寄託了相思之情。漢樂府中的《西洲曲》,女子「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更是用蓮花來比喻自己的嬌豔,用蓮子的諧音「憐子」來訴說自己的衷情。
  • 【美聲詩詞】36.劉禹錫《竹枝詞》
    往期回顧:【美聲詩詞】34.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美聲詩詞】35.白居易《花非花》
  • 【美聲詩詞】蘇軾《赤壁賦》
    往期回顧:【美聲詩詞】91.王羲之《蘭亭集序》【美聲詩詞】92.劉禹錫《陋室銘》【美聲詩詞】93.柳宗元《小石潭記》【美聲詩詞】94.範仲淹 《嶽陽樓記》【美聲詩詞】95.歐陽修《醉翁亭記》【美聲詩詞】96.杜牧《阿房宮賦
  • 荷花題款詩詞330首看過來?
    整理了從唐朝開始,一直到現代,1000多年間,最經典最著名的關於【蓮】的詩詞,共計330首。與喜歡詩詞的朋友們共享。一。【唐代詩歌】1.採蓮曲 【唐】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2.古風 【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 秋野《過七裡灘》演繹最美富春江 「留聲四子」美聲唱詩詞驚豔眾人
    此次現身節目舞臺,她淡然如菊,唱響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朱哲琴空靈純淨的歌聲裡,讓人尋見山水之間自由隨性的「真意」。秋野《過七裡灘》演繹最美富春江 「留聲四子」美聲唱響經典詩詞中國早期搖滾樂隊「子曰樂隊」主唱秋野來到《經典詠流傳》,帶來一首早在十幾年前創作出來的《過七裡灘》。事實上,秋野與這首作品有著「一見鍾情」的緣分。
  • 【推薦】古人筆下關於「荷」的詩詞
    下面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關於荷花的種種詩詞:1、山有扶蘇   詩經.國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風起湖難渡,蓮多採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7、採蓮曲 梁.吳均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採江南蓮。遼西三千裡。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8、詠同心芙蓉詩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 原創琴曲《涉江》 | 涉江而去的你是為了誰?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首古琴新創曲,由石玉老師作曲,名曰《涉江》,為絲弦琴彈奏,楚商調,凡六段:一曰「幼好奇服」,二曰「濟乎江湘」,三曰「儃佪漵浦「,四曰「雪霰雲霏」,五曰「幽處山中」,六曰「忽乎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