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詩詞】22.李白《月下獨酌》

2021-02-19 聽讀寫誦詩書音畫

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我總是發現,喜歡李白的朋友可真不少。

 

提到中國的詩歌,誰都可以不講,但李白是一定繞不過去的。余光中說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半個盛唐」。

 

如果這世間有天才的話,我想那李白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他出生於盛唐時期的中亞碎葉,當時屬於唐朝的安西都護府。五歲時隨家遷居蜀中,即今天的四川省。值得一提的是,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揚雄,以及我們曾經講到過的宋代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都是來自蜀地。可見該地鍾靈毓秀,人才薈萃。不知道有沒有四川的朋友正在收聽我們的節目?

 

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碰到了賀知章,即我們前面講過的《詠柳》作者。賀當時已經名噪詩壇,但在讀了李白的詩文之後,竟驚呼他為「謫仙人」,也就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言外之意,李白的飄逸灑脫不是凡人所能為的。

 

李杜被分別稱為「詩仙」和「詩聖」。「仙」是接近天的,而「聖」則是接近地的。所以杜甫的詩歷歷關心著民眾的喜怒哀樂,而李白的詩篇裡則始終充斥著一個強大不羈的自我,也時時透露出他作為一個天才的孤獨。

 

如同這首《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攜著一壺美酒,詩人在花叢間獨酌獨飲。劇烈的孤獨感襲來,借著醉意,舉杯邀月,一低頭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無友伴,月、影、詩人,轉眼也湊成了三人。然而,月與影既不能陪詩人共醉,更不能解詩人心事。罷了,春光將逝,故且就著這月和影,及時行樂吧。詩人高歌起舞,月亮與影子也隨著詩人起舞徘徊。醒時一起交歡暢飲,醉後就各自分散吧。如此結下這毫無牽掛的交情,相約直至入道成仙。

 

儒家講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即根據時代環境,在仕與隱之間做一個選擇。但由於唐代國力強大,時代自信空前強大,唐人的追求也變成了仕與隱的兩全。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後瀟灑歸隱,成了唐代大多數讀書人的理想。李白也不例外。

 

這種理想在他浪漫情懷的滋潤下,比任何人都表現得強烈。李白渴望的仕途,不是做個小官那麼簡單,其目標是近乎宰相的職位。他理想中入仕的途徑也不是科舉考試之類,而是突然的聲名鵲起,然後被天子從山中請出,直接委以軍國重任。

 

所以,當唐玄宗召李白做翰林待詔時,他以為自己「大鵬一日同風起,搏搖直上九萬裡」的機會來了。然而,事實上,他僅僅成了一個在皇帝歌舞遊樂時,寫些助興詩文的御用文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最終選擇了離開,史稱「賜金放還」。這首詩就寫於其理想受挫的人生中後期。

 

李白是一個對月有著特殊情感的作家,他筆下的月亮,姿態萬千,佔據了其現存詩作的三分之一。「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這是天真孩童的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是思鄉遊子的月;「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這是理想主義者的月;「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是思婦的月……

 

傳說中,李白的生命也結束在這「月」之上。那年,李白在秦淮河畔的酒樓飲酒賦詩。那天是十五,月色實在好,他便趁興到文德橋上賞月。醉眼朦朧之際,李白看到天上的月亮掉到了河裡,於是便張開雙臂去撈月,瞬間,水中月亮被剖成了兩半。著名詩人聞一多據此寫了一首長詩,叫《李白之死》,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一讀。

 

《月下獨酌》組詩一共有四首,我們今天選取的是其中的第一首。月亮在這首詩裡既成了詩人的知己,又更加襯託了詩人的孤寂。現實中的朋友會隨權勢貴賤離散,會因天涯路遠阻隔,會隨生死永別,然而月卻是隨時都在身邊的。可是,物終究不是人,它永遠不能與詩人對談,更不能理解詩人壯志難酬的痛苦,所以,這種交遊是「無情」的。

 

李白與大多數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痛苦與孤獨絕不會一沉到底,重到你無法承受。如同傳說中那唯美的死亡,他的悲傷也是飄逸向上的,因為他在孤獨的絕境處尚且懂得自我排遣,懂得及時行樂,懂得期待仙道的飄逸。利用眼下僅有的一切去尋覓生命的詩意與滿足。

 

如同這首《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飛鳥會散盡,煙雲會離去,但青山卻一直都在。哪怕千金散盡,哪怕英雄末路,哪怕世間孤獨寂寞到只剩他一個人,李白也依然是李白,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的李白。只要這山水風月存在一日,他的心就不會死。因為山月永恆,它們永遠不會厭棄你。

 

蘇軾說得好「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偉大的詩人告訴我們,自然的永恆賦予了我們世間最大的財富,在此之外,一切得失或許都是無關緊要的,那麼,這世間又有什挫折不能克服呢?

 

所以,當你悲傷難過時,當你孤獨無友時,不妨抬眼看看青山、看看頭頂那輪明月吧。

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往期回顧:

【美聲詩詞】1.詠柳

【美聲詩詞】2.詩經·鄭風·溱洧

【美聲詩詞】3.望江南·超然臺作

【美聲詩詞】4.楊萬裡《秋涼晚步》

【美聲詩詞】5.孟浩然《初秋》

【美聲詩詞】6.劉禹錫《秋詞》

【美聲詩詞】7.杜牧《秋夕》

【美聲詩詞】8.《詩經·周南·桃夭》

【美聲詩詞】9.李白《將進酒》

【美聲詩詞】10.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美聲詩詞】11.曹雪芹《葬花吟》

【美聲詩詞】12.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美聲詩詞】13.李白《長幹行》

【美聲詩詞】14.王實甫《賞花時》

【美聲詩詞】15.姜夔《揚州慢》

【美聲詩詞】16.顧貞觀《金縷曲》

【美聲詩詞】17.陸遊《訴衷情》

【美聲詩詞】18.陸遊《釵頭鳳》

【美聲詩詞】19.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

【美聲詩詞】20.王翰《涼州詞》

【美聲詩詞】21.歐陽修《漁家傲》

相關焦點

  • 伊裡奇《月下獨酌》丨李白都想不到自己的詩還能這樣唱
    《月下獨酌》是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一共四首
  • 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其一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作詞,毛不易演唱!《月下獨酌》,很特別的韻味!
    (視頻)央視高分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第四期,毛不易、廖俊濤演唱唐代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古詞新曲,聽這首歌之前,我們如果了解李白做這首詩詞心情和背景,再聽,則更有別樣的經典韻味。
  • 【美聲詩詞】50.李白《清平調》
    李白《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賞析
    唐 ·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蔣勳、濮存昕朗誦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其一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獨酌:一個人飲酒。2.間:一作「下」,一作「前」。3.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4.「舉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5.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將:和,共。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無情遊:月、影沒有知覺,不懂感情,李白與之結交,故稱「無情遊」。相期邈(miǎo)雲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會。邈:遙遠。雲漢:銀河。這裡指遙天仙境。「邈雲漢」一作「碧巖畔」。李白對於月亮的喜愛,似乎超過了任何一個詩人。其對於月亮的描繪,也成了一個又一個永恆的經典。人們只要一抬頭,一看見明月,就會想起鄉愁,就會和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聯繫起來。
  • 經典詠流傳: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演唱:毛不易&廖俊濤 、于魁智&李勝素 、方鸝鸝
  • 《月下獨酌·其一》李白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過來,連他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
  • 《月下獨酌》李白
    獨酌:一個人飲酒。2.間:一作「下」,一作「前」。3.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4.「舉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5.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7.將:和,共。
  • 一個人飲酒,李白的《月下獨酌》是最高境界
    閱讀文化經典,剖析平凡生活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杜甫說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為了喝酒連皇上召喚都敢拒絕,儘管有點誇張,但李白嗜酒如命卻是事實。李白喜歡和朋友們在酒肆裡縱情飲酒,飲酒賦詩,他曾自稱:臣是鬥酒詩百篇,醉後詩興方如泉。
  • 詩意空間|李白《月下獨酌》朗誦:衛東
    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碰到了賀知章,即我們前面講過的《詠柳》作者。賀當時已經名噪詩壇,但在讀了李白的詩文之後,竟驚呼他為「謫仙人」,也就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言外之意,李白的飄逸灑脫不是凡人所能為的。 李杜被分別稱為「詩仙」和「詩聖」。「仙」是接近天的,而「聖」則是接近地的。
  • 【唐詩三百首】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作者: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註解】(1)酌:飲酒,獨酌:一個人飲酒;(2)間:一作「下」, 一作「前」;(3)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4)既:已經;(5)不解:不懂,不理解;(6)徒:徒然,空;(7)將:和,共;(8)及春:趁著春光明媚之時;(9)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10)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11)同交歡:一起歡樂;(12)無情遊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篇他的內心獨白。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賞析一】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三年(744),當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 《月下獨酌》賞析 | 安妮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 《月下獨酌》|私塾之聲
    在課程結束之即,錄製這篇《月下獨酌》,希望通過自己的理解與誦讀來詮釋李白與洛夫兩位大詩人的幾百年後的時空對話,也藉此作給老師交出一份答卷以示感謝!(我也要拜師)——   Reading makes our life better   —— |  月下獨酌◎朗誦:王鳳林(私塾學員)
  • 古詩詞鑑賞 | 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過來,連他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
  • 回味經典:月下獨酌
    點擊上方藍色「書香人生」可快速關注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作者:李白
  • 李白望月飲酒,他這首詩《月下獨酌》,究竟寫了什麼呢?
    本文系作者檸檬果子甜胚子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這首《月下獨酌》,也許最能引起內心狂熱的理想主義者、熱衷功名的失意之人以及愛好熱鬧的樂天派的情感共鳴。李白與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富於感受性並且情感外露李白的為人,整個地是青春的,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