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私募基金準備轉戰公募——來自貴州的友山基金已向證監會遞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材料。若能獲得監管批准,友善基金將成為貴州省首家申請設立的公募基金。而目前已成功「私轉公」的6家基金公司規模普遍偏小,且面臨著不同的問題。
在這之前,已經順利「私轉公」的機構有6家,分別為凱石基金、鵬揚基金、博道基金、弘毅遠方基金、同泰基金與朱雀基金。不過,從發展情況看,多數「私轉公」後不太順利,面臨管理規模偏小、產品頻頻觸發清盤警告、靈魂人物出走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公募產品門檻低、受眾廣、獲客難度小等,都是吸引私募轉型公募的因素。但公募的規模擴張主要依靠固收產品,若沒有銀行渠道支持和歷史業績支持,機構「私轉公」的前期很難做大規模。此外,「私轉公」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度很高。「行業馬太效應加劇是不爭的事實,規模小的年輕基金公司生存空間受到極大擠壓。」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