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軍南下,劉備敗走江夏,適逢江東魯肅過江弔喪,諸葛亮斷定魯肅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刺探虛實,隨即諸葛亮發表了一番高論:「願駕一帆風,隻身過江,遊說孫權連劉抗曹,如南軍勝,可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如北軍勝,則可順勢直取東吳。」此話一出,引得在座的劉備張飛等人連連稱讚,高實在是高啊。
諸葛亮過江後,和周瑜不謀而合的定下了火攻之計,然火攻需派一心腹之人前往曹營詐降,以配合火攻之策。恰好此時,曹操派蔡中蔡和兄弟前來詐降,周瑜便和黃蓋商議,行苦肉之計,騙過蔡中蔡和,然後再到曹營詐降,大事可成。
第二天升帳議事,黃蓋處處和周瑜作對,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說了降曹的話,氣得周瑜連連罵娘,準備將黃蓋推出去處斬。江東眾將眼看周瑜動怒,紛紛下跪為黃蓋求情,周瑜順勢下坡,免了黃蓋死罪,改為打一百脊仗。黃蓋一邊挨打,一邊罵:「周瑜小兒,我乃東吳三世老臣,你怎敢打我。」周瑜的表演也不愧為影帝,他強行克制著心中的不忍,佯裝大怒,命左右狠狠的打。黃蓋畢竟上了年紀,打到四十幾棍的時候,已經說不出話了。眼看著再打下去,黃蓋就要去見孫堅了。
東吳眾將心急如焚,然而諸葛亮卻坐在堂上穩如泰山,悠閒的扇著羽扇,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魯肅一個勁的給他使眼色,想讓他一起求情,諸葛亮都視而不見。想到諸葛亮剛剛過江,舌戰群儒時,還是黃蓋出面制止了江東大臣們的圍攻,引諸葛亮見了孫權。而此時的諸葛亮就好像忘了這份黃蓋幫其解圍的恩情,面對即將被打死的黃蓋,默然高座,無動於衷。
事後,魯肅責怪諸葛亮說,先生為何一言不發呢。諸葛亮說:「我早已料到這是公瑾之計,如果力勸,豈不壞了公瑾大事。」諸葛亮的這個解釋顯然是為了搪塞魯肅的,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既然早已料到是計策,那就更應該求情了,這樣不僅不會破壞周瑜的計策,反而會使這場戲更加逼真。而在眾人都在下跪求情的情況下,諸葛亮卻不發一語,反而更會讓蔡氏兄弟生疑。那麼諸葛亮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諸葛亮自過江以來,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說服孫權,草船借箭,如此出眾的表現,連周瑜都連連讚嘆諸葛孔明真乃當時奇人。周瑜敬佩諸葛亮的學識,但忌恨諸葛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料定此人日後必成東吳勁敵,遂萌生了加害之意。然而周瑜屢次設計加害,都被諸葛亮化險為夷。
就像周瑜想除掉諸葛亮一樣,諸葛亮也一樣想除掉周瑜,為劉備去一大敵,但又不能和東吳撕破臉,怎麼做呢,只好一次次的讓周瑜嫉妒自己,這樣一來,周瑜打敗自己的欲望越強烈,最後被自己打敗時所受的傷害就會越大,於是諸葛亮一次次的在周瑜面前顯露才華,比如草船借箭,借東風,還有這次不為黃蓋求情,就是為了告訴周瑜,自己早已識破了他的雕蟲小技,你周瑜根本不會打死黃蓋,我又何必求情,都是為了挑起周瑜的嫉妒之心!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