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7月20日報導(編譯:田小雪)
假設你在一年前,創建了一家屬於自己的企業,對其商業模式充滿了信心,也成功說服了幾位投資者給你提供發展資金。但是一年後的今天,你突然意識到公司的根基已經發生了明顯的動搖,其原有的商業模式也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態,那麼你會怎麼辦呢?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家公司叫做Keaton Row,是一家尚處於發展早期的、專門打造個人風格的電商初創企業。它便是上文中所舉的例子之一,在發現問題之後,它不得不重新開始,對過去整個的商業模式進行調整和修改。
Keaton Row由Cheryl Han和Elenor Mak兩位聯合創始人於2013年在紐約創建。在成立之初,它的確是擁有一個看似成熟和可靠的商業發展計劃。
那時候,二位創始人發明了一種非常開放的經營模型。任何一位身處美國的用戶,都可以通過填寫一份問卷並提供有獨特個性物品的照片,來申請成為公司的虛擬的設計師之一。
一旦申請通過,成為了公司正式的設計師之後,她就可以時不時地向自己的關係網,包括家人和朋友,來推銷那些有風格的物品。所以,創始人表示,某種程度上,這家電商網站可以被看作是任何一位設計師開始職業生涯的一個起飛平臺。
每有一位客戶加入Keaton Row之後,公司便會在平臺上為他分配一位優秀的、業績好的設計師。而其優秀與否,則取決於他所負責的客戶數量以及所銷售出去的商品數量。
如果客戶在Keaton Row網站上完成一筆訂單,那麼公司將會從與其合作的零售商處拿到一定比例的費用。
雖然現在公司在進行各個方面的調整,但是按成交量收取一定比例費用這一點並沒有發生改變。
在過去的一年中,Keaton Row已經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商業經營模式。以前,它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供給這一塊,盡最大的努力去招聘更多的設計師。但是其CEO Han表示,這麼做並沒有達到他們預想的效果,因為忠誠客戶的數量並沒有得到提高。她表示:「老實說,作為一家初創企業,我們並沒有將全部的重點放在消費者身上,對他們缺少重視。」
於是二位創始人決定賦予設計師與消費者這段關係更多的意義。所以,他們創建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消費者身上,而不是設計師身上。
Han和Mak二人花了一段時間深入研究了相關的數據信息,並且就設計師設計完成作品的時間總數,以及每位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總數這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
Mak表示,那些工作時長在30個小時以上的設計師銷售業績更為優秀,而且其客戶也傾向於購買全套的商品,而不是某個零件或者是一次性使用的商品。她表示:「我們在說服投資者給我們提供資金支持的時候,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經過統計出來的數據可以明確地顯示,我們目前的發展態勢非常迅猛。」
隨後,公司的研發團隊舉行了一次虛擬的全員會議,將接下來要發生的改變通知給所有的員工。除此之外,所有的自由設計師都可以享受優先申請內部位置的待遇。Keaton Row表示,他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將遍布全國的、由幾百位兼職設計師組成的大網絡,濃縮成了集中在紐約、由幾位全職設計師構成的小網絡。目前,公司現有的設計師有一半是以前業績優秀的自由設計師,另一半則都是新來的設計師。
對於繼續留下來的員工來說,這一改變無疑是個好消息,他們也有了自己的醫療保險,享受到了各種福利。但是,對於那些離職了的兼職設計師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曾經就有一位員工寫過一篇「為什麼我不再是Keaton Row的設計師」的博文。在文章中,他寫道:「大約在一周之後,我收到了一份通知,說我不再是公司的設計師了,而且我的帳戶將會在3天之後關閉。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內心是崩潰的。我第一反應就是,那我的客戶怎麼辦?」
Mak表示,相比於要向很多忠誠客戶解釋這個變動的決定,通知投資者更容易一些。他說:「首先,我們不得不放棄很多忠誠的客戶;其次,我們還不得不放棄那些曾經有過長時間合作的優秀設計師。從真實的感情角度來說,做出這個決定真的非常困難。」
在落實新戰略的一年之後,公司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改變,比如說網站的設計風格。再比如說Mak和Han,因為Mak 已經不在公司工作了,他現在是Target Entrepreneur-In-Residence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所以Han就成為了公司現在唯一的一位領導人。
但儘管如此,投資者似乎沒有任何撤資的意思。自其成立至今,已經成功籌得了1300萬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來自Fortune母公司Time Inc.的投資。而據相關報導指出,自其實施戰略轉變以來,公司已經成功將其用戶基數在原先的基礎上擴大了一倍。
Han表示,現在客戶在平臺上的購物支出要比過去多得多。第一個月的平均支出達到550美元,而每個月重複購買的銷售金額也達到700美元左右。
她表示:「如果說你只是跟著周圍的人隨波逐流,那麼想進行1萬次發展戰略轉變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你一定要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任務是什麼,對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計劃和憧憬。除非你所做的改變能夠很明顯地改善公司的經營,使其更加強大,否則你都不應該輕易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