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更不知木蘭會「氣功」。近期的這部電影評論很精彩,小夥伴們是不是都曾抱著極大的期望相約去剛開業沒多久的電影院看了這部「帶有西方色彩」的「東方電影」吶?嗯... 我也不例外。
花木蘭劇照
劇情咱就先不做評價了,今天楊小針就來跟大家聊聊,那所謂神奇的「氣」。發現很多國外電影都對「氣」有著極深的誤解,想想曾有那麼多歪果仁來到中國學上天入地「氣功」,這鍋,我們不背。
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在本質上的不同,讓更多的西方人對「氣」產生誤解,比如,「氣」譯成英文時,有「Qi」、「Chi」和「Energy」,前兩種直譯我們倒是能理解,可能量是氣嗎?能量的官方解釋是:運動原因(力)與結果(功)的一種度量。所以楊小針認為,這是為啥西方人會對「氣」有如此深的執念原因之一了。
先來說幾個很官很正的解釋,所謂的「氣」源自於道家,是從運動而形成的自然哲學理論,是中國古典式的「量子力學」。哲學之「氣」是中國氣論伊始,它影響著中醫之「氣」、武術之「氣」和養生之「氣」。在這裡,就先與大家分享大家看完《花木蘭》之後最好奇的武術之「氣」。
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之所以能夠走向全世界,不單因其形美,更因其內在,所謂內在,便是武術之「氣」。「武術氣功不同於西方拳擊的肌肉力量,是以丹田氣體的膨脹所形成的武術的獨特內勁」,所謂「氣力相合」。那武術人是如何生「氣」的呢?首先應是調息,簡而言之就是呼吸,呼吸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其對於武術人而言,則不單單是生命,更是力和勁的直接來源。每一位武術人都有一套獨特的練氣系統,所謂武術練氣,即是對呼吸氣(自然氣)的鍊金,將呼吸氣歸入到人體丹田場域中,通過在丹田場域中的磨練,從而形成能量,輸送至身體上下各部,實現「以氣促力」的效果。而武術人練氣的方式有很多種,太極拳、站樁等等均是練氣重要方法,就像我們在《花木蘭》中所看到的,雖然有一定誇大的事實在,但無論是木蘭,還是commander(指揮官),都有練氣的戲分在,咱先不管扯不扯,這正是中國武術的精髓之一!
這時候有小夥伴就會問啦,我們不是武術人,需要練氣嗎?答案是,需要!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調息,不僅能夠強身健體,更能捍衛正氣(提高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少生病,少吃藥。
指揮官練「氣」劇照
那我們具體如何練習「氣」吶?在接下來(應該是明天)的小文中,我會繼續分享。
參考文獻:
[1]陳萌,張迪,許宗穎,張冬梅.中醫氣論的內涵與出路[J].醫學與哲學,2019,40(21):79-81.
[2]王偉業. 武術「氣」結構的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