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鬧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四十年光陰中的情感變遷

2021-03-01 四味毒叔

在我剛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糖水片——畫面酷炫,敘事完整,燃點不錯,主題也是人畜無害,再加上一些確實能看到的、國漫的誠意與進步;那麼這篇文章呢,也就是說一片順理成章的糖水文,找到一些閃光點,再吹一吹「好!牛逼!支持!國漫有希望了!」之類它並不缺乏的廢話。

但是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突然看到了1979年《哪吒鬧海》的海報。在上個世紀,我們的文化生活還很貧乏。1979年的電影,硬生生流行到了1999年,成了我這個「90後中老年人」和我爸那個69年生貨真價實中老年人的共同的童年回憶。我突然覺得這很有意思,所以我摸魚把《哪吒鬧海》看完了——看完之後我反手就把我已經寫了三千多字的糖水文刪了個乾淨。這兩部電影的對比實在太有意思了,在我的思路裡炸開了花兒。四十年光陰發酵的風味,絕對不止「情懷」那麼簡單。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海報之一,可以明顯看出對《哪吒鬧海》的致敬

先來說說哪吒這個形象吧。

丸子頭,蓮藕身,三頭六臂(八臂),四件法寶,這是哪吒的外相。而其精神內核,卻往往被解讀為「叛逆」。

中國幾千年的神話、傳說、志怪中,不乏叛逆的形象:蚩尤戰軒轅,大羿射九日,還有最廣為人知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儒家文化一方面強調「禮樂有秩,尊卑有序。」另一方面,卻又往往教人入世、實幹,強調人的無限可能。在這樣的薰陶與種種社會積弊下,帶著悲劇浪漫主義色彩的叛逆英雄形象,就被創造了出來——比如《封神演義》和書中的哪吒。

在原著中,哪吒乃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母殷氏懷孕三年零六個月,誕下一枚肉球;李靖以為妖邪,揮劍斬之。此時太乙真人趕到,告訴李靖:「此子乃是靈珠子所化」,並收為徒弟。哪吒天賦異稟,能翻江倒海,無所畏懼。先是怒斬龍王三太子,這是反叛強權;後是剔骨還親,以佛為父,這是反叛倫理。

哪吒之「叛逆」,若是放在當時的語境,是比孫悟空還要更驚、更險的。無怪乎曾標榜自己叛逆的「痛仰」選擇了哪吒的形象作為自己的標誌。

 

目前被複製最多的痛仰形象之一

在1979年版的《哪吒鬧海》中,這段情節得到了忠實的繼承。《鬧海》裡的李靖,威嚴而又固執。雖然能夠看到他對陳塘關百姓的責任與照護,但是對於家人而言,他卻一直是一個幹硬、甚至有些冷漠的形象。當哪吒生具異象時,他拔劍便斬;當哪吒抽龍筋拔龍皮,他未詢因果便直斥哪吒闖下大禍;當龍宮要水淹陳塘關時,李靖終於流露出了一點點作為父親的柔軟,但隨即又為了大局,決意要犧牲哪吒。他或許是一位好的總兵,但很顯然不是一位好的父親。而哪吒相比之下,是一位充滿少年意氣、但大節未失的叛逆者:在認識到父親的抉擇後,哪吒毅然自刎,還骨肉與父母,從此與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刀兩斷。

 

「爹爹,我不連累你,你的骨肉我還給你!」

但是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情況變得不同。哪吒的出生變得不再僅僅是「生具異象」,而是切切實實的「負有原罪」——他乃是魔丸轉世,「命中注定要禍亂世間」。但是,《魔童》中的李靖,卻多了不止一籌的人情味兒:當旁人視哪吒為妖邪,他一力回護,悉心管教,柔中帶剛;當命運欲置哪吒於死地,他挺身而出,願以自己一命,換回哪吒的性命。哪吒生辰宴上那段似乎說給哪吒的道別,卻是自己的對他的期許,這一點尤為令人感動。

這是《魔童》與《鬧海》最大的不同。《鬧海》中,哪吒反叛的是強權、是倫理、是極為尖銳的現實;而《魔童》中,哪吒反叛的是更加高高在上的命運——看似逼格更高了,其實是把矛盾導向了一個更加虛無遙遠的存在,反而變得人畜無害了起來。這種合家歡式的政治正確,也恰恰成了《魔童》被人詬病為「欠缺深度」的命門。

 

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豆瓣評分已經很接近《哪吒鬧海》,但仍然稍遜——口碑紅利期過後可能還會再降一些。

在這裡,我無意探討兩種版本的優劣,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各有取捨罷了。但是,出現兩種版本,這本身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東西——文化產品是時代的縮影與鏡子,而「哪吒」故事中,哪吒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本就是繞不開的一個解讀重點。更巧合的是,兩部電影剛好相隔四十年——兩代人的時間,這就更具有一種標本式的意味。

在1979年,動蕩的政治年代剛剛過去,改革開放才確定不久,百廢待興。在那個年代,沉穩、剛毅、持重是成熟的標誌。那時候的父輩,講「父愛如山」,講「一家之主」,天生具有威嚴——同時也帶有壓抑。他們並非不愛孩子們,但是那時的社會環境,讓這些在動蕩中形成生存本能的上一代人不知如何表達。而那時候的孩子們,卻又在時代的洪流中成長,因此,叛逆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是野蠻生長的一代,天不怕地不怕,瘋狂地反出自己的原生家庭,如同那個斬斷人倫的哪吒。他們來自山河湖海,構築了時代的力量。

而在2019年,曾經的孩子們,成為了新的父親。經歷了政治風波,經歷了經濟騰飛,經歷了信息爆炸,他們和當年的父親已經有所不同。他們在成長中學會了愛與理解,也經歷了「哪吒」的痛苦與錯誤。所以,雖然他們仍然試圖營造堅強剛硬的形象,但那只是不願意將溫柔外示於人;而「人」的情感與價值,被他們前所未有的重視。可是,新的一代人,網際網路的小原住民們,卻似乎變得更有個性,甚至於——更「混」。「小哪吒」們天生擁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資訊時代的話語權——但對世界的認識卻還處於混沌的狀態;而「新李靖」們雖然無法控制和理解這力量,卻仍然在竭盡全力,引他們向正道——還有他們的好戰友、好夥伴,能抵半邊天新時代的新女性「新殷夫人」。——當然,也免不了面對新時代新父母們的老大難:沒時間陪孩子、孩子叛逆……

 

影片中的殷夫人下得了廚房更上得了戰場,端的是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當為影片一大亮點。

從這個角度看,新舊兩版哪吒,作為家庭教育片來看亦足堪咀嚼。「舊哪吒」終其一生在治癒童年,而「新哪吒」告訴我們,如何用童年去治癒一生。拋去廣大神通,兩版哪吒,不過是四十年、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啊。

「他們看到父親坐在雲端抽菸,他說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就像我們從前那樣。他們曾身藏利刃,自山河湖海而來,卻終於選擇了晝夜、廚房與愛。」

相關焦點

  • 從《大鬧天宮》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銀幕變遷史
    ,從《哪吒鬧海》到《封神演義》,再到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接下來筆者將為大家梳理半個多世紀以來哪吒形象的演進歷程。……《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不僅性格堅韌,同時也是一個為顧全大局甘願犧牲自我的人,為了不讓父親難堪,同時也為了讓百姓不受龍王之害,他為自己殺死敖丙的後果負責,毅然決然選擇赴死,哪吒不再是不通人情的神怪形象,其作為「人」的一面被放大,也讓觀眾對角色產生更強的情感。
  • 平面的《哪吒鬧海》與立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鬧海》是1979年出品,《哪吒之魔童降世》是2019年出品,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這兩個作品也有面目全非的設計。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不止在形式上改變了世界,也在思想內容上顛覆了人們的世界觀。
  •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改編真的比1979年的《哪吒鬧海》差嗎?
    但是還有一部相似改編的動漫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經典動畫片《哪吒鬧海》,這部動畫片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一部國產動畫片,是第一部在坎城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曾獲得無數大獎,如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大眾電影百花獎等。同時這部片也要比《哪吒之魔童降世》早了整整40年的時間。因此,網友們對這兩部電影也是持有不同態度:《哪吒之魔童降世》真的有《哪吒鬧海》好嗎?
  • 19版《哪吒之魔童降世》比79版《哪吒鬧海》差在哪裡?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經上映,便以黑馬的姿態在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動漫,最終拿下50.70億的票房成績。而相比起1979年由上海電影美術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它們之間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 影評:《哪吒之魔童降世》
    本文以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和1979年版動畫電影《哪吒鬧海》為參照,對比分析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角色、情節和主題方面的改編與創新,以期對國產動畫電影在新時代的發展有所借鑑和啟發。而這一家喻戶曉的神明形象也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創作原型,無論是在《大鬧天宮》中作為配角的哪吒,還是在《哪吒鬧海》中作為主角的哪吒,大都沿襲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哪吒形象的傳統設定,嫉惡如仇、勇敢無畏和打抱不平的少年英雄成為銀幕上經典的哪吒形象,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顛覆以往固化的哪吒形象,弱化了他身上的「神性」,強化了其「人性」和命運感。
  • 《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我還是喜歡《哪吒之魔童降世》
    一定要看到最後哦為什麼說是《姜子牙》蹭哪吒熱度,大家都知道《哪吒之魔童降世》去年整整火了一年。什麼國產動漫巔峰之作,國漫崛起好像都是說這部影片了。以往的哪吒都是鬧海鬧海還是鬧海,要不就是削肉還母,削骨還父,只要哪吒一出,大家基本就能猜到後面是什麼情節。
  • 《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類型: 動畫/喜劇/動作國家地區:中國導演:餃子《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由餃子執導兼編劇。上映第五天,該片票房超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9.56億元的記錄,創中國動畫票房記錄 。《哪吒之魔童降世》與以往版本不同的是,首先對裡面人物進行顛覆性改編。比如作為主角的哪吒以往都是代表正義一方的,就是一個天真可愛又充滿正義感的小孩子。而在這部影片中,是一個又醜又破壞形象的大魔頭。
  • 獲獎影評賞析|《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這一家喻戶曉的神明形象也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創作原型,無論是在《大鬧天宮》中作為配角的哪吒,還是在《哪吒鬧海》中作為主角的哪吒,大都沿襲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哪吒形象的傳統設定,嫉惡如仇、勇敢無畏和打抱不平的少年英雄成為銀幕上經典的哪吒形象,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顛覆以往固化的哪吒形象,弱化了他身上的「神性」,強化了其「人性」和命運感。
  • 《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好看在哪裡?
    最近最火的電影莫過於在暑期檔上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該片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的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鬥到底」的成長故事。該片由80後導演餃子執導,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等多家電影公司聯合製作。在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燒吧,熱血少年
    《哪吒鬧海》裡的家將(上)和夜叉(下),感覺直接串場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要我客觀地評價《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我會這麼表述:的確很燃,它是國產動畫裡少有的,帶有強烈少年感的、男孩子氣的動畫片,但是
  • 哪吒鬧海:火尖槍一晃四十年(高能預警)
    而《哪吒鬧海》,就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節點之上,被拿出來醞釀、策劃……事實上,《哪吒鬧海》的大綱,早在建國 10 周年的 1958 年即已確立,原本是中、蘇合拍片,卻因為兩國關係出現矛盾,一度流產。這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也頗像民間傳說中哪吒的命運,「死與新生」。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次成功的改編
    與以往的作品不同,這回《魔童降世》幾乎完全顛覆了原著。這個策略非常正確,因為哪吒的故事被搬上舞臺和銀幕太多次了,人們對這個故事太熟悉了,其中還有些是難以超越的經典,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另闢蹊徑。而近年來最成功的兩部國產動畫《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白蛇:緣起》,也都證明了顛覆原著,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是有效的做法。
  • 《哪吒之魔童降世》—每個反抗宿命的人都有一部《哪吒鬧海》
    上映僅僅9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即創下了18.10億票房的佳績,正在向20億衝刺,成為了國漫電影有史以來的巔峰之作。打破了201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創造的國漫電影票房記錄,其總票房9.56億元。香港著名導演王晶曾說,不賣座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 影評 I 深度解讀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年由餃子執導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電影《西遊記之大聖回來》取得的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紀錄,在美學風格、商業價值和觀眾口碑上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新標杆
  • 《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封神榜》很遠,離《魔戒》很近
    ━━━━━哪吒的影視IP變遷與其說繼承傳統,不如說更接近西方奇幻文學到了動畫片《哪吒鬧海》裡,哪吒的反抗則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從某種程度上說,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幾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恐怕無法互為比較對象。這是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設定,很難說是傳承自《封神演義》乃至傳統道教文化,反而與當代的奇幻文學有不少類似之處。這一點,其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一些表象上就現出了端倪。在道教文化中,「天界」中有大量仙獸存在。
  • 《哪吒之魔童降世》:情節的改寫與重構
    哪吒題材是我國漫長時間積澱下的寶貴民族文化財富,經過歷朝歷代的改編和完善,在明代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形成了定型的傳統故事,榮獲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多個獎項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基本取材於原著中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哪吒和東海龍宮之間恩怨情仇的主要情節,講述哪吒不畏強權,不懼險惡,見義勇為
  • 「封神」而來,「封神」而去——《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評
    2019年暑期電影圈最大的黑馬,竟然是一部國產動漫,而且是一部看起來不過賣相平平的作品而已。然後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卻一鳴驚人,不僅收穫了大量的好評和追捧,還一舉創下了史上國漫電影的票房冠軍。本作來自《封神》,一戰「封神」!
  • 《哪吒之魔童降世》被捧國漫之光,你讓《哪吒鬧海》的臉往哪放?
    《哪吒之魔童降世 》評分高達8.6,與40年前的《哪吒鬧海》只差0.4分,與58年前《大鬧天宮》相差0.7分。與這兩部相比,《哪吒之魔童降世 》差距真的只有0.4和0.7嗎?,《哪吒之魔童降世 》有何藝術可言?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題的互文和縫合
    主題是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也是作品向受眾傳達的核心含義。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其敘事文本都與作品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互文,縫合人們心理的情感縫隙。由於創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語境不同,即使是表現同一題材的藝術作品,表達的主題也各有差異,同時,蘊含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 試論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道
    關鍵詞: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策略2019年暑期檔電影市場中,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一匹黑馬。自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8月1日,該片在IMAX銀幕已經獲得了9000萬元的票房,超越《瘋狂動物城》成為IMAX中國最高票房的動畫影片;上映第11天各地累計票房已經突破25億元,正在創造中國電影史上國產動漫電影票房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