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剛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糖水片——畫面酷炫,敘事完整,燃點不錯,主題也是人畜無害,再加上一些確實能看到的、國漫的誠意與進步;那麼這篇文章呢,也就是說一片順理成章的糖水文,找到一些閃光點,再吹一吹「好!牛逼!支持!國漫有希望了!」之類它並不缺乏的廢話。
但是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突然看到了1979年《哪吒鬧海》的海報。在上個世紀,我們的文化生活還很貧乏。1979年的電影,硬生生流行到了1999年,成了我這個「90後中老年人」和我爸那個69年生貨真價實中老年人的共同的童年回憶。我突然覺得這很有意思,所以我摸魚把《哪吒鬧海》看完了——看完之後我反手就把我已經寫了三千多字的糖水文刪了個乾淨。這兩部電影的對比實在太有意思了,在我的思路裡炸開了花兒。四十年光陰發酵的風味,絕對不止「情懷」那麼簡單。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海報之一,可以明顯看出對《哪吒鬧海》的致敬
先來說說哪吒這個形象吧。
丸子頭,蓮藕身,三頭六臂(八臂),四件法寶,這是哪吒的外相。而其精神內核,卻往往被解讀為「叛逆」。
中國幾千年的神話、傳說、志怪中,不乏叛逆的形象:蚩尤戰軒轅,大羿射九日,還有最廣為人知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儒家文化一方面強調「禮樂有秩,尊卑有序。」另一方面,卻又往往教人入世、實幹,強調人的無限可能。在這樣的薰陶與種種社會積弊下,帶著悲劇浪漫主義色彩的叛逆英雄形象,就被創造了出來——比如《封神演義》和書中的哪吒。
在原著中,哪吒乃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母殷氏懷孕三年零六個月,誕下一枚肉球;李靖以為妖邪,揮劍斬之。此時太乙真人趕到,告訴李靖:「此子乃是靈珠子所化」,並收為徒弟。哪吒天賦異稟,能翻江倒海,無所畏懼。先是怒斬龍王三太子,這是反叛強權;後是剔骨還親,以佛為父,這是反叛倫理。
哪吒之「叛逆」,若是放在當時的語境,是比孫悟空還要更驚、更險的。無怪乎曾標榜自己叛逆的「痛仰」選擇了哪吒的形象作為自己的標誌。
目前被複製最多的痛仰形象之一
在1979年版的《哪吒鬧海》中,這段情節得到了忠實的繼承。《鬧海》裡的李靖,威嚴而又固執。雖然能夠看到他對陳塘關百姓的責任與照護,但是對於家人而言,他卻一直是一個幹硬、甚至有些冷漠的形象。當哪吒生具異象時,他拔劍便斬;當哪吒抽龍筋拔龍皮,他未詢因果便直斥哪吒闖下大禍;當龍宮要水淹陳塘關時,李靖終於流露出了一點點作為父親的柔軟,但隨即又為了大局,決意要犧牲哪吒。他或許是一位好的總兵,但很顯然不是一位好的父親。而哪吒相比之下,是一位充滿少年意氣、但大節未失的叛逆者:在認識到父親的抉擇後,哪吒毅然自刎,還骨肉與父母,從此與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刀兩斷。
「爹爹,我不連累你,你的骨肉我還給你!」
但是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情況變得不同。哪吒的出生變得不再僅僅是「生具異象」,而是切切實實的「負有原罪」——他乃是魔丸轉世,「命中注定要禍亂世間」。但是,《魔童》中的李靖,卻多了不止一籌的人情味兒:當旁人視哪吒為妖邪,他一力回護,悉心管教,柔中帶剛;當命運欲置哪吒於死地,他挺身而出,願以自己一命,換回哪吒的性命。哪吒生辰宴上那段似乎說給哪吒的道別,卻是自己的對他的期許,這一點尤為令人感動。
這是《魔童》與《鬧海》最大的不同。《鬧海》中,哪吒反叛的是強權、是倫理、是極為尖銳的現實;而《魔童》中,哪吒反叛的是更加高高在上的命運——看似逼格更高了,其實是把矛盾導向了一個更加虛無遙遠的存在,反而變得人畜無害了起來。這種合家歡式的政治正確,也恰恰成了《魔童》被人詬病為「欠缺深度」的命門。
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豆瓣評分已經很接近《哪吒鬧海》,但仍然稍遜——口碑紅利期過後可能還會再降一些。
在這裡,我無意探討兩種版本的優劣,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各有取捨罷了。但是,出現兩種版本,這本身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東西——文化產品是時代的縮影與鏡子,而「哪吒」故事中,哪吒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本就是繞不開的一個解讀重點。更巧合的是,兩部電影剛好相隔四十年——兩代人的時間,這就更具有一種標本式的意味。
在1979年,動蕩的政治年代剛剛過去,改革開放才確定不久,百廢待興。在那個年代,沉穩、剛毅、持重是成熟的標誌。那時候的父輩,講「父愛如山」,講「一家之主」,天生具有威嚴——同時也帶有壓抑。他們並非不愛孩子們,但是那時的社會環境,讓這些在動蕩中形成生存本能的上一代人不知如何表達。而那時候的孩子們,卻又在時代的洪流中成長,因此,叛逆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是野蠻生長的一代,天不怕地不怕,瘋狂地反出自己的原生家庭,如同那個斬斷人倫的哪吒。他們來自山河湖海,構築了時代的力量。
而在2019年,曾經的孩子們,成為了新的父親。經歷了政治風波,經歷了經濟騰飛,經歷了信息爆炸,他們和當年的父親已經有所不同。他們在成長中學會了愛與理解,也經歷了「哪吒」的痛苦與錯誤。所以,雖然他們仍然試圖營造堅強剛硬的形象,但那只是不願意將溫柔外示於人;而「人」的情感與價值,被他們前所未有的重視。可是,新的一代人,網際網路的小原住民們,卻似乎變得更有個性,甚至於——更「混」。「小哪吒」們天生擁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資訊時代的話語權——但對世界的認識卻還處於混沌的狀態;而「新李靖」們雖然無法控制和理解這力量,卻仍然在竭盡全力,引他們向正道——還有他們的好戰友、好夥伴,能抵半邊天新時代的新女性「新殷夫人」。——當然,也免不了面對新時代新父母們的老大難:沒時間陪孩子、孩子叛逆……
影片中的殷夫人下得了廚房更上得了戰場,端的是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當為影片一大亮點。
從這個角度看,新舊兩版哪吒,作為家庭教育片來看亦足堪咀嚼。「舊哪吒」終其一生在治癒童年,而「新哪吒」告訴我們,如何用童年去治癒一生。拋去廣大神通,兩版哪吒,不過是四十年、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啊。
「他們看到父親坐在雲端抽菸,他說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就像我們從前那樣。他們曾身藏利刃,自山河湖海而來,卻終於選擇了晝夜、廚房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