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在流淚,年輕人該如何選擇?

2021-01-18 小廖看人間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也許會遇到這樣一個選擇題,是去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發展,還是選擇留在老家,做一名小富即安的小市民。

而大部分後生仔剛參加工作,都有著一顆去大城市闖一闖的熱心,就像是沒出過遠門的人,渴望一片不同而廣闊的天空,他們也渴望能用自己的拳頭在大城市打出一番事業。

我有個朋友,在幾年前剛畢業那會就像是猛虎下山之勢,那時他剛被一家建築央企籤約,工友們都稱他為「覃工」。平日穿著裡皮鞋大衣,顯得十分豪氣得意。

我偶然在他家問道:你家門口要是開個洗車店,相信一定可以賺錢,反正也不用租金。

他卻堅決的反駁道:貴港這小地方永遠不屬於我,我應該去更遠更繁華的地方,在大城市才有我想要的東西。

最近我又問他:「現在願死沒?」,他輕聲答道:「願了」。他十幾萬年薪的背後,是一年365天除了春節沒有假放,還經常加班到半夜。

當我又問那些打工十年的老表,當初怎麼選擇來深圳打工呢?

他們都是一副對大城市無比崇敬自豪的姿態。這就如村裡60歲的老婦人一聽到深圳這地名,首先不管是在做何種工作,她們印象中就在心中豎起大拇指,然後在村中自豪地與人交耳,稱可以通個鄰村的老婆過來給他,其餘老人也依據某人在深圳工作的背景,順道說道他的買房、工資、買車、父母等,似不做個全面的個人分析報告誓不罷休。

一線城市似已成為傳統老人和年輕人的香餑餑,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對來大城市工作的人的動機經行分類。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有熱情和夢想,渴望有精彩的人生,覺得在老家工作覺得沒面子,發展受限等。這些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說得較多的原因是,一線城市發展快機會大、可以開眼界學更多東西、工資高上升快等。一句話就是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才牛逼。

對於另一部分失敗者來說,他們漸漸褪去當年的稚嫩,幾年時間已讓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使命,並接受了這個現實,他們之所以還留在大城市過於孤獨的租房生活,只因為在這裡沒人認識自己,自己的所有行為都不會像在家鄉一樣受人矚目,他們把這大城市獨有的特點叫做「包容性強」,比如我哥。

對於平庸的他們而言,知道呆在老家就算不被餓死,也被家人親戚噴死,被朋友同學笑死,還會在談笑間觸景傷情。所以他們決定逃離家鄉,因為自己在大城市就算再無助,也不會有人對自己施加精神和肉體的雙層壓力。

還有很多人都是懷著一種勞務工人的心態在大城市市工作著。他們雖然上過幾年大學,但實質上留在這裡不過是一種勞務工作的性質。他們除了過年回家的那幾天,能把自己打扮得成功、漂亮模樣之外,只要回到大城市又是不顧體面的拼命賺錢,但他們也從不奢望在深圳生活與買房。

實際上這部分人與進廠的流水線工人無異,都是城市打工賺錢外用,老家過生活是內服,比如我。

但總能聽到網上或部分理想主義者稱在大城有環境、經濟、教育衛生等條件優越。而試問這些與你有關否?大多數人這是這個城市的臨時工,你們只顧拿工資就好,用不著關心深圳和廣州哪個城市的文化氛圍好,只要錢夠去新疆都不成問題。

社會上出來的大學生99.9%都只是做個普通人,這些人拿得少的五六千、多的七八千工資,在一線城市的高消費高房租的地方,最後一個月省下不到3000塊,算下來這100年的工資也不能在這裡長期生活,現在擺在他們現實面前的是,現在過年了能拿兩三萬回家孝敬父母?

或許您覺得我說得過於絕對,認為本事大的人也有,只要能吃苦拼搏就每個人都有機會。

如果你真有這個本事,我相信你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發光,這也不存在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的議論範圍內,因為真有本事的人在哪裡都可以活得很好,而你是嗎?

說到這裡,也許你們感到我是反對留在在大城市的,但還是不夠全面,反對就有用嗎?

一個有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如此思考抉擇。因為大多數人現在已沒有了選擇,自然就無從做選擇,只能隨著生存本能與早年的慣性一路走下去。

就像人們常說進廠打工的人沒有前途,做銷售沒有面子,但人們還是前赴後繼的送外賣、幹銷售,只因人們都沒有了選擇。

我認識一朋友,每年過年都說不想出來打工了,連續說了好幾年了,問我有沒有其它門路想法。然而春節一過該進廠的最終還是得進廠。

有選擇的那就不用再選擇了,因為選擇首先要有實力和條件,選舉權首先要你是合法公民。其次做選擇就能對比優劣,有利益驅動就只能出現一種現象,這似乎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

人們沒得選擇,是因為回老家就會被餓死、笑死,只想談論生存的他們不像那些好高騖遠的買房教育論者,現實中他們都懂得自己只是在大城市打工的勞務人員,只等過年時把存款往家裡寄,這就是作為普通人最大的人生意義和快樂。

但並非說我們只能留在一線城市當社畜。

前幾年也有部分人就已退出北上廣,回到老家過一種流水人家、小富即安的生活,不過這是基於不同的人環境和條件的考量,也就是說這部分人在退回老家之前就已找到了另外的出路。

事業單位和國企去向。如去年,我朋友回老家事業單位做了半年的合同工後,順利考上的事業編,從工作一年多的一線城市退回到了老家裡。值得說的是,即使是在老家他也是個城區人。這個條件讓他的選擇面和成功機率就比鄉下人大的多,最簡單的就是在城區吃飯睡覺不用花錢,還有近水樓臺的工作便利。

還有一部分人回家因為有條件的創業或做個小買賣,首先這部分人的家庭資源並不會太差,父母有部分小積蓄,也有相應的資源(土地、門店、父母原養殖規模),他們只需把需要的各個資源串聯起來就己經成功一半,不至於擔太大風險,有一條清晰發展路線。

如果你認為家裡的資源足夠對自己有所幫助,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可以回老家了。

否則硬著頭皮當個勞務工也挺好,有工作比空想失業幸福一百倍,相比對內心的摧殘強一萬倍,普通人只要是生活和家庭完整,所有的困難都不成問題,就怕它是殘缺的。

相關焦點

  • 年輕人就業城市如何選擇:「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城市?
    年輕人新就業或者再就業面臨如何選擇就業城市的問題。本文提出分析建議,供大學畢業生或正在找新工作以及計劃換工作的年輕人參考。1.新一線城市吸引力越來越大。大家常聽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而新一線城市聽說的較少。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 大數據告訴你,年輕人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
    ◆年輕人,生活成本重壓之下,如何找到自己的土壤,生根發芽?這是一個大問題。正解局出品春節結束,剛回上海上班沒多久,李宇鵬(化名)就犯起了愁,因為房東送了一份節後大禮給他:下個月漲房租。去年夏天,房東已經漲了一次價,每個月2000的房租,已經耗去了他收入的五分之一,可現在房東還要漲,要麼忍,要麼他又得踏上搬家的路。.
  • 當代年輕人該如何選擇自己定居的城市呢?
    一線城市有高薪,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吸引著眾多應屆畢業生「前僕後繼」;而南京、武漢、成都等二線重點城市也在崛起,並有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著年輕人們。對於如何選擇定居的城市,不同的人標準可能不太一樣,比如:1)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 年輕人不留在一線城市打拼買房就是墮落
    「年輕人不留在一線城市打拼買房就是墮落」、「女人憑什麼嫁給不能給你在一線城市買房的男人」、「真正愛你的男人一定會讓你享受一些城市的生活」最近某自媒體平臺開始瘋狂地向很多年輕人灌輸必須在一些城市買房的觀念。
  • 年輕人的置業選擇:定居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千萬別選錯
    當代年輕人都要面臨「置業」問題,無論是「租房」或「買房」,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有著明顯區別,依靠父母出資買房還好,一旦全由自己出資買房,「擇城選房」就變得尤為重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城市定居將為日後發展「添磚加瓦」,可如果選了一個拖人生發展腳步的城市會倍感壓力!
  • 2021年想要去一線城市奮鬥的年輕人要三思!常常在崩潰邊緣徘徊……
    如果你是在一線城市打工的人,那麼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想要拿完年終獎,就回老家或者是去二三線城市發展的人。其實很多人都在說,年輕人如果在一線城市待不下去了,就不用再待下去了。其實一開始我是比較鼓勵年輕人去一線城市發展的,當然,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北漂」。
  • 一線城市,千萬人假裝生活
    他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想在這裡發展看一看,回家鄉是最後的選擇。那麼一線城市呢最適合兩類人,一類是民工,雖然他們很辛苦,但是城市賺的錢還是比老家多,而且呢他們也不會打算在一線城市買房,這不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事兒,所以他們是可以獲得自己的快樂。
  • 年輕人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城市?爭一保二,遠觀三四
    很多人,尤其是出生在經濟落後地區的年輕人,他們都和我一樣,從小就充滿了強烈的危機感。對這個世界了解的越深,你就約能夠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堪稱鴻溝式的差距。即使不為什麼光宗耀祖、閃耀門楣、逆天改命,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讓家人、讓下一代過得更好一些的樸素願望,也推動著非常多的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去打拼。那麼千裡迢迢,外出打拼的目的是什麼?
  • 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如何在高考及就業時選擇一座城市?
    最近有一個熱點話題: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輕飄飄的一句問話,跟隨著的卻是無數人激烈的爭論,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中國家庭都需要面對的,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中國越來越便利的社保和醫療的轉移流程,落戶制度的放開,為年輕人重新選擇城市和遠距離遷移提供了可能。現在的年輕人一生主要有三次選擇城市的機會。
  • 南北差距正在決定年輕人的選擇
    必須承認,結果出來之前,僅僅感受就可以影響一代年輕人的選擇。 南北經濟差距確實存在背後是體制、產業、營商環境首先,珠三角地區的思想非常解放。    年輕人去選擇一個你喜歡、同時也喜歡你的城市 那麼,面對種種現實,年輕人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城市?
  • 「注孤生」的年輕人該如何養老?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注孤生」的年輕人該如何養老。(視覺中國/圖)當這樣一個選題,「注孤如何養老」擺到面前時,我們在懷疑,是什麼造成了一個人在年輕時,就會篤定自己一定會孤獨終老?或許,這個人是樂觀的,他冷靜、清楚地想知道自己在這樣的處境下該如何度過後半生。
  • 專家:鼓勵年輕人打拼買房!年輕人該不該為了房子「自討苦吃」
    年輕人到底該不該早早買房?關於這個問題,有人建議:年輕人應該多努力,別被房子絆住了腳步。有人建議:房價持續增長,能早買房就儘可能早買房,晚了就買不起了。而近日,經濟作家吳曉波在一檔名為《共識》的節目當中表示:25到35歲的年輕人,有4個字是千萬不能碰得,叫做「歲月靜好」,「你那個年齡段想歲月靜好,你的中老年肯定歲月一塌糊塗」。吳曉波說到當前90後尤其是95後的消費觀的時候表示:現在的90後尤其是95後消費能力不是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父母的能力。
  • 中國「最不適合」定居的城市,工資低房價高,年輕人紛紛選擇逃離
    ,工資低房價高,年輕人紛紛選擇逃離,我們國家有很多不同的城市,它們分布在我國領土的南北, 每個城市的風格、氣候和人文都不同, 有些城市適合定居, 因為天氣舒適,感覺物價沒有負擔, 但是,有些城市不適合人們定居, 今天介紹小編最不適合在中國定居的城市, 這裡工資低房價高,很多年輕人選擇逃跑。
  •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如何選擇?堅定不移就選WEY
    每一個初入社會、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心裡都有一個汽車夢,汽車對於他們來說不僅是上下班的代步車,更是一份經濟獨立的象徵。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如何選擇?毋庸置疑,就要堅定不移的選擇長城奢華SUV WEY品牌旗下的車。
  • 貝克達人烘焙 一線城市開一家麵包店利潤如何
    對於現在的烘焙市場,有很多都是初次進入烘焙行業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大多數都是不怎麼了解我國的烘焙市場的,所以作為初次進入烘焙市場投資開店的這些人,一般都會選擇一個有著較高知名度的麵包品牌來加盟,這樣就可以解決他們對於麵包市場的經營管理弱勢和對於麵包研發的弱勢。
  • 我們該選擇哪個城市工作和定居
    當然這裡還有其他很多原因,包括現在這份工作的發展前途,在這座城市中的人際關係,所在地的生活習慣,以及戶口子女教育父母贍養等等考量,但無論如何現在其中最大的決定性因素來自房子,這也是最近幾年產生「逃離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現象的罪魁禍首。 我這裡將針對大家畢業工作後對工作所在城市的「去留」問題,給一些淺薄的指導,希望能夠幫助到當下還在為工作城市選擇而煩惱的職場朋友們。
  • 〔經典歌曲〕 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
    ▎ 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我願用生命阻擋任何能傷害你的人就算被冷落就算犯錯我都不走喔~相信我無悔無求我願為你放棄所有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至少我盡力而為喔~相信我別再閃躲我願陪你直到最後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至少我盡力而為相信我相信我~
  • 老家年薪3萬,北京年薪13萬,到底該如何選擇?
    這似乎是每個不屬於這個城市的人都思考過的問題,因為根據實際經驗來看,權衡利弊作出選擇真的很難。小新,老家在東北,高中沒畢業因為不愛學習就選擇來北京發展。他認為:年輕人就應該早點出去闖蕩闖蕩,應該做出一番事業不可。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起初只是在一家餐廳當服務員,每個月2300元的工資,讓小新勉強的在城市裡活著。
  • 為什麼山西很多的年輕人不選擇去省會太原工作?
    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眾多新一線城市,成都、南京、杭州、武漢……,;東部江浙,中部湖北、河南,西部重慶、四川;網際網路上說來說去,現實中大家的聊天閒談,大都是這些地方、這些城市。太原汾河岸邊首先除開東部發達省份,四大一線城市,眾多新一線城市,還有一眾省會城市、區域經濟強市外,非這些地方這些區域的人,背井離鄉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不可避免。
  • 一線城市年薪75萬,抵不過月入3000的公務員
    即便在一線城市,拿著75萬的年薪,小日子過得也是有滋有味。可為什麼?這位年薪75萬的人卻要放棄這麼高的薪水,回家去當一個月入可能只有3000塊的公務員呢?原來他比較厭惡966,也厭惡了這種租房度日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