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也許會遇到這樣一個選擇題,是去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發展,還是選擇留在老家,做一名小富即安的小市民。
而大部分後生仔剛參加工作,都有著一顆去大城市闖一闖的熱心,就像是沒出過遠門的人,渴望一片不同而廣闊的天空,他們也渴望能用自己的拳頭在大城市打出一番事業。
我有個朋友,在幾年前剛畢業那會就像是猛虎下山之勢,那時他剛被一家建築央企籤約,工友們都稱他為「覃工」。平日穿著裡皮鞋大衣,顯得十分豪氣得意。
我偶然在他家問道:你家門口要是開個洗車店,相信一定可以賺錢,反正也不用租金。
他卻堅決的反駁道:貴港這小地方永遠不屬於我,我應該去更遠更繁華的地方,在大城市才有我想要的東西。
最近我又問他:「現在願死沒?」,他輕聲答道:「願了」。他十幾萬年薪的背後,是一年365天除了春節沒有假放,還經常加班到半夜。
當我又問那些打工十年的老表,當初怎麼選擇來深圳打工呢?
他們都是一副對大城市無比崇敬自豪的姿態。這就如村裡60歲的老婦人一聽到深圳這地名,首先不管是在做何種工作,她們印象中就在心中豎起大拇指,然後在村中自豪地與人交耳,稱可以通個鄰村的老婆過來給他,其餘老人也依據某人在深圳工作的背景,順道說道他的買房、工資、買車、父母等,似不做個全面的個人分析報告誓不罷休。
一線城市似已成為傳統老人和年輕人的香餑餑,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對來大城市工作的人的動機經行分類。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有熱情和夢想,渴望有精彩的人生,覺得在老家工作覺得沒面子,發展受限等。這些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說得較多的原因是,一線城市發展快機會大、可以開眼界學更多東西、工資高上升快等。一句話就是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才牛逼。
對於另一部分失敗者來說,他們漸漸褪去當年的稚嫩,幾年時間已讓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使命,並接受了這個現實,他們之所以還留在大城市過於孤獨的租房生活,只因為在這裡沒人認識自己,自己的所有行為都不會像在家鄉一樣受人矚目,他們把這大城市獨有的特點叫做「包容性強」,比如我哥。
對於平庸的他們而言,知道呆在老家就算不被餓死,也被家人親戚噴死,被朋友同學笑死,還會在談笑間觸景傷情。所以他們決定逃離家鄉,因為自己在大城市就算再無助,也不會有人對自己施加精神和肉體的雙層壓力。
還有很多人都是懷著一種勞務工人的心態在大城市市工作著。他們雖然上過幾年大學,但實質上留在這裡不過是一種勞務工作的性質。他們除了過年回家的那幾天,能把自己打扮得成功、漂亮模樣之外,只要回到大城市又是不顧體面的拼命賺錢,但他們也從不奢望在深圳生活與買房。
實際上這部分人與進廠的流水線工人無異,都是城市打工賺錢外用,老家過生活是內服,比如我。
但總能聽到網上或部分理想主義者稱在大城有環境、經濟、教育衛生等條件優越。而試問這些與你有關否?大多數人這是這個城市的臨時工,你們只顧拿工資就好,用不著關心深圳和廣州哪個城市的文化氛圍好,只要錢夠去新疆都不成問題。
社會上出來的大學生99.9%都只是做個普通人,這些人拿得少的五六千、多的七八千工資,在一線城市的高消費高房租的地方,最後一個月省下不到3000塊,算下來這100年的工資也不能在這裡長期生活,現在擺在他們現實面前的是,現在過年了能拿兩三萬回家孝敬父母?
或許您覺得我說得過於絕對,認為本事大的人也有,只要能吃苦拼搏就每個人都有機會。
如果你真有這個本事,我相信你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發光,這也不存在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的議論範圍內,因為真有本事的人在哪裡都可以活得很好,而你是嗎?
說到這裡,也許你們感到我是反對留在在大城市的,但還是不夠全面,反對就有用嗎?
一個有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如此思考抉擇。因為大多數人現在已沒有了選擇,自然就無從做選擇,只能隨著生存本能與早年的慣性一路走下去。
就像人們常說進廠打工的人沒有前途,做銷售沒有面子,但人們還是前赴後繼的送外賣、幹銷售,只因人們都沒有了選擇。
我認識一朋友,每年過年都說不想出來打工了,連續說了好幾年了,問我有沒有其它門路想法。然而春節一過該進廠的最終還是得進廠。
有選擇的那就不用再選擇了,因為選擇首先要有實力和條件,選舉權首先要你是合法公民。其次做選擇就能對比優劣,有利益驅動就只能出現一種現象,這似乎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
人們沒得選擇,是因為回老家就會被餓死、笑死,只想談論生存的他們不像那些好高騖遠的買房教育論者,現實中他們都懂得自己只是在大城市打工的勞務人員,只等過年時把存款往家裡寄,這就是作為普通人最大的人生意義和快樂。
但並非說我們只能留在一線城市當社畜。
前幾年也有部分人就已退出北上廣,回到老家過一種流水人家、小富即安的生活,不過這是基於不同的人環境和條件的考量,也就是說這部分人在退回老家之前就已找到了另外的出路。
事業單位和國企去向。如去年,我朋友回老家事業單位做了半年的合同工後,順利考上的事業編,從工作一年多的一線城市退回到了老家裡。值得說的是,即使是在老家他也是個城區人。這個條件讓他的選擇面和成功機率就比鄉下人大的多,最簡單的就是在城區吃飯睡覺不用花錢,還有近水樓臺的工作便利。
還有一部分人回家因為有條件的創業或做個小買賣,首先這部分人的家庭資源並不會太差,父母有部分小積蓄,也有相應的資源(土地、門店、父母原養殖規模),他們只需把需要的各個資源串聯起來就己經成功一半,不至於擔太大風險,有一條清晰發展路線。
如果你認為家裡的資源足夠對自己有所幫助,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可以回老家了。
否則硬著頭皮當個勞務工也挺好,有工作比空想失業幸福一百倍,相比對內心的摧殘強一萬倍,普通人只要是生活和家庭完整,所有的困難都不成問題,就怕它是殘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