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如何在高考及就業時選擇一座城市?

2021-01-18 伊帆年

最近有一個熱點話題: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輕飄飄的一句問話,跟隨著的卻是無數人激烈的爭論,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中國家庭都需要面對的,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

中國越來越便利的社保和醫療的轉移流程,落戶制度的放開,為年輕人重新選擇城市和遠距離遷移提供了可能。

現在的年輕人一生主要有三次選擇城市的機會。

第一次:高考,第二次:讀研,第三次:就業。

第一次的高考選擇是最重要、也是父母參與度最高的一次選擇。

高考的志願填報,有人說專業放在第一位,有人說城市放在第一位,說專業的人是從行業的角度考慮,說城市的人是從資源的角度考慮。但有一個問題是非常重要,卻反而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就是:你的大學所在地很大概率會成為你人生的安身立命所在地。

有人說大學只是一個讀書的地方,可以不作為落腳點的啊,但只要你去了,就會有太多的未知出現,即使像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這一類地域偏遠的大學,每年也會有大量的外地學生選擇留在當地工作。

原因很簡單:

1、當地的企業資源豐富,每年的校招,大量的本土企業會湧到校園裡招聘,而外地大城市的企業,有多少肯跨越千山萬水到那麼偏遠的大學裡去招聘?

2、當地的認可度,像我上面列舉的這兩所大學,雖然都是211,但外面的認可度並不高,因為地域偏遠,高考收分也比較低,但在當地,這就屬於高校中的老大哥,所有的當地企業都非常認可。

3、校園戀愛,無論哪所大學,本地大學生必然是數量最多的一個群體,一個外地學生與一個本地學生談戀愛,這也是大概率事件,而畢業的時候人隨愛情走也是極有可能的,這也大大增加了留在當地的可能性。

4、從眾心理,如果有比較多的同學留在當地工作,在同學人脈及各方面資源的召喚下,留在當地似乎順理成章,甚至有很多同學在外地工作幾年後,還是會選擇回到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這是人性中對安全感的本能追求。

另外有一些專業的地域性非常強,如師範類、醫療類、藝術類,往往在哪裡讀書,絕大部分都會在哪裡就業。

高考的專業和城市應該是父母最後一次為孩子的人生選擇出謀劃策了,每一位父母都不要想當然地將大學只是作為學習的一個暫時落腳點,年輕人沒有社會閱歷,也沒有那麼深謀遠慮的規劃,在似成熟非成熟的年齡段,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父母無法預料,無法控制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這個深遠到底要怎麼計呢?

選擇一座城市就像購買一隻股票,在高考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如果孩子畢業後留在這裡是否可行?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趨勢是否明朗?有沒有潛力?什麼樣的專業更符合這座城市的調性?

一種情況下,你需要為了專業去選擇城市,比如,如果你很篤定地要選擇計算機專業,先考慮一線城市的大學,其次是二線城市,無論從資源還是將來就業考慮,計算機行業的機會永遠都在這些經濟發達的大都市,同時這個專業決定了,如果選擇大城市,你也是有逆襲的可能的。

另一種情況下,你需要為了城市去選擇專業,比如,如果你選擇去山東的某座城市讀書,藝術傳媒類的專業就不是你的最佳選擇。

最重要的一點,在選擇城市的時候,所有的父母都回頭看看,你的家庭財力是否能夠給孩子在這座城市定居提供幫助?能提供多少?

人生一直都是在做加減乘除的平衡,你不能決定你的出身,但可以決定你的上升,是循序漸進,還是一步到位。直線上升,有可能墜入谷底,螺旋式上升,便需要克服慢速的焦慮。

年輕人去不去大城市跟出不出息沒有關係,無論選擇那座城市,都是你平衡人生的結果,無論你是跑步,還是快走,只要向前就沒有錯。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上,也一定會有一座城市包容你、接納你,在這座城市,獲得你人生的升華、價值的體現,以及幸福溫暖的人間煙火。

相關焦點

  • 高考志願怎麼報?俞洪敏:去大城市,離家越遠越好。網友:必要嗎
    對於高考志願的填報,俞洪敏在7月3日的直播中提出了兩條基本原則:離開家鄉越遠越好;要去大城市。還建議家長不要跟著孩子去城市上大學。(請看直播視頻)對於俞洪敏老師鼓勵學生遠離家鄉、去大城市上大學的觀點,網友們觀點不一,各執一詞,有的表示反對,有的表示贊同。
  • 大數據告訴你,年輕人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
    ◆年輕人,生活成本重壓之下,如何找到自己的土壤,生根發芽?這是一個大問題。正解局出品春節結束,剛回上海上班沒多久,李宇鵬(化名)就犯起了愁,因為房東送了一份節後大禮給他:下個月漲房租。去年夏天,房東已經漲了一次價,每個月2000的房租,已經耗去了他收入的五分之一,可現在房東還要漲,要麼忍,要麼他又得踏上搬家的路。.
  • 那年高考,我與你一樣,也在糾結中選擇,思考後選擇就不會後悔
    高考,學生考「試卷」,家長考「志願」。高考難,但其後的志願填報也不容易。畢竟志願影響考生的學習方向和職業生涯。填報高考志願,最痛苦的是糾結如何選擇。02大城市高校與小城市高校的糾結省城尤其是北上廣高校幾乎是絕大多數人嚮往的求學之地,那裡有更加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天地。所見所聞都是閱歷,都是見識。為什麼年輕人寧可在大城市漂泊,也不願意在小地方落腳,有他的原因所在。但不容忽視的是,大城市高校錄取分數,往往比同層次小城市高校要高的多。
  • 年輕人為什麼要去大城市
    他們會擺出各種大道理,列出一連串的「反面教材」,告訴你若不循規蹈矩,人生將會如何悲慘……可是,如果你連想想的勇氣都沒有,你又能實現什麼?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問題上,我的感情一直傾向於前者。當然,我並不是認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說年輕人必須要選擇大城市,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在這個選擇中,天平從一開始就是傾斜的,前者的生存壓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氣去承擔。
  • 年輕人就業城市如何選擇:「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城市?
    年輕人新就業或者再就業面臨如何選擇就業城市的問題。本文提出分析建議,供大學畢業生或正在找新工作以及計劃換工作的年輕人參考。1.新一線城市吸引力越來越大。大家常聽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而新一線城市聽說的較少。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 一線城市在流淚,年輕人該如何選擇?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也許會遇到這樣一個選擇題,是去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發展,還是選擇留在老家,做一名小富即安的小市民。而大部分後生仔剛參加工作,都有著一顆去大城市闖一闖的熱心,就像是沒出過遠門的人,渴望一片不同而廣闊的天空,他們也渴望能用自己的拳頭在大城市打出一番事業。
  • 生活工作應該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在每一個關鍵的抉擇點,都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看著真的讓人非常爽。但是今天不是來聊電視劇的,咱們現在還是跳出劇情回歸現實,老話常說人生最關鍵的路就那麼幾步,走對,走錯結局截然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城市選擇一定是這關鍵幾步路裡面的其中之一。那普通人到底應該選擇去大城市還是選擇小城市發展呢?
  • 你這麼美,為什麼不去大城市看看
    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總有年輕人沒有技巧,沒有顧慮,沒有衡量的,僅執著一夢憑一腔熱投奔遠方。真好!當下,年輕人到底該留在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闖蕩的討論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儘管說再多總難免有舊瓶換新裝的嫌疑,但我仍然想熱一熱冷飯,談談我為什麼支持女孩子去大城市闖一闖。
  • 沒學歷,沒背景的年輕人去大城市該怎麼抉擇?
    那沒有學歷就真的沒有出頭之日了嗎?有學歷的人在大城市選擇就會更多一些,機會就會更多一些,那沒有學歷的年輕人去了大城市要怎麼抉擇呢?請君往下看!可以先找一份服務為基礎的行業,比如餐館、酒店服務員,或者商場、超市營業員等,如果想輕鬆一些,可以選擇保安員。
  • 我為什麼支持女孩子去大城市
    當下,年輕人到底該留在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闖蕩的討論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儘管說再多總難免有舊瓶換新裝的嫌疑,但我仍然想熱一熱冷飯,談談我為什麼支持女孩子去大城市闖一闖。有理有據總是離不了生活裡的真人出鏡,那麼我就講講身邊的故事。我的學霸表妹一直看不起小縣城家鄉,在就讀本科的時候她就撂下豪言壯語:畢業後不再回來。
  • 美業人學化妝,有必要去大城市嗎?
    而現在學習化妝的人越來越多,可以學化妝的學校也越來越多,選擇學校也越來越難,選擇一所好的化妝學校更是難上加難。如今來學習化妝的學生年齡越來越小,之前也沒有更多的關注化妝方面的事,並且好多人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父母,不敢去外地。就在自己的那一片地方,學校只有一兩家,還想著挑各方面都很好的學校。
  • 讀大學一定要去大城市?受益一生的解釋在這裡!(深度好文)
    眼下正值2020年高考季,近日,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有兩條原則:第一,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第二要去大城市,不一定是北上廣深,武漢、西安也可以。在最後他還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到哪個城市去上了大學跟過去住。從俞敏洪的建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覺得大城市對年輕人來說是大有幫助的。
  • 當代年輕人該如何選擇自己定居的城市呢?
    一線城市有高薪,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吸引著眾多應屆畢業生「前僕後繼」;而南京、武漢、成都等二線重點城市也在崛起,並有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著年輕人們。對於如何選擇定居的城市,不同的人標準可能不太一樣,比如:1)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 大城市30歲的年輕人,沒房沒車沒存款,有資格結婚嗎?
    如今來看的話,似乎年輕人結婚,首先會問對方有沒房有沒車,甚至還會要求對方有存款,這樣,才能給得起彩禮。於是乎,不少年輕人便在網上抱怨,抱怨自己30歲的年紀裡,似乎連結婚的資格都沒有了,著實讓人有些無語。  那麼,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30歲沒車沒房的話,真的沒資格結婚嗎?彩禮文化盛行,又是對是錯呢?
  • 年輕人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城市?爭一保二,遠觀三四
    在一座人口體量千萬級別的城市中,一個正常通勤外出的上班族,可以在路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成千上萬。絕大多數時候,你是不大會關注到這些人的。偶爾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之中,人聲鼎沸的商業街中,擁擠不堪的地鐵公交中,你甚至可能還會偶有抱怨,為什麼大城市裡到處都會有這麼多人,如果人少些就好了。
  • 【社會】我們為何一定要背井離鄉去大城市?
    他還提到了有名的《呼倫港宣言》,開篇是那個著名的句子:「我們這一代的人,孕育於至少是相當舒服的環境,安置在各地的大學殿堂裡,不安地看著我們繼承的世界……」  這多像個預言,如今的中國年輕人,不也是身處一個「至少相當舒服的環境」,但又不安地看著這個世界嗎?只是,比起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如今的中國更加物質化,甚至使得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屈從於生活壓力。
  • 為什麼要去大城市讀大學?眼界決定高度!這或許是最佳答案
    每年高考完後,就到了填志願的階段,很多考生在這時候都犯了難,不知道報考哪個城市好,對於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也是兩眼一抹黑,覺得學校好就行。
  • 工廠招工難,年輕人都去哪就業了?
    現如今工廠的確遇上了招工難的情況,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在外面風吹雨打的送外賣和送快遞都不願意進廠,要知道,以前大家想進廠都難,都需要託關係才可以進廠,現在工廠招工難、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進廠,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花2小時上下班,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時間永遠「在路上」
    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搬家換地方住的原因有很多,多數是被現實擋住了挪動的腳步,但是往往發展越快,生活工作節奏越快的大城市,在「沒錢」「工資低」「工作壓力大」等現實原因面前,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往往會被忽略,因為僅僅是去應付上面這些,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 高考後最想去念大學的城市,熱評第一竟然是……
    文/森度遊 很多人說,今年是最難的一屆高考,疫情、停課、暴雨……今年的考生真心不容易。 然而,什麼也阻擋不了畢業的快樂,憧憬的大學、嚮往的城市正等著他們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