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臺灣的飲食文化,不可不提的就是臺式日料。上個世紀,日本對於臺灣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除了留下了不願提及的恥辱往事,同時也對臺灣的飲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鮮少人知道,臺灣是除了日本本土以外,日式料理店最多、最密集也是最便宜的地方。連日本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吃到又好又便宜的生魚片,那一定是在臺灣。 同樣新鮮的食材,同樣日式的烹調方式,少了點日本料理的精緻與美觀,多了臺灣人豪放、不拘小節的擺放,再加上便宜划算的價格,這就是臺式日本料理的特色。如果,你也同樣醉心於日本料理的精緻,又深愛臺灣小吃的粗獷與隨性,那麼,臺式日料絕對是這兩者的完美結合。一,美觀園
在臺北的眾多日料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圓環的小巷庭和西門町的美觀園,小巷庭最早是靠關東煮起家,半路邊攤性質,味美又廉價,每天來吃的人都是排著巨長的隊伍,實在是等不起啊,所以無數次的錯過。不過比起小巷亭這種路邊攤小吃,個人更鍾愛美觀園。
據說美觀園是臺灣最早的日料店,始建於1946,也因為位置好,地處西門町,加上店裡內裝特意保留的日據時代風貌,白鐵皮的卡座桌椅,塑膠牆紙洗石子地板,餐具也都是白搪瓷滾藍邊的那種,一切都很復古。
這畫面好有滄傷感,老中青三代人
一樓客滿
二樓也客滿,
人真的太多了。
總算在三樓有空位了,
頓時讓我送了一口氣,
自拍一張。
老闆似乎特別重視小店的文化。
無處不在的小招牌上,訴說著小店的過去與現在。
將近70年的老店,正因為能夠保持本味,才能在食客中做出良好的口碑,
這也是老店能長盛不衰的定律和秘訣。
如果你第一次來吃飯不知道點什麼,
大可就按照首頁的料理推薦來點,
這些主廚推薦,都是當季最新鮮和最時令的料理,不用擔心是賣不出去的。
因為我們第一次去就是這樣點的,童叟無欺。
如果你是店裡的老饕,
拿著菜單你只要看看想吃的,這個季節的菜單有沒有?
有,當然就果斷點了哦。 美觀園」在西門町峨眉路上有兩家店,不過較新那家其實不是老店的分店,而是兄弟分家自立門戶,又一個相煎何太急的案例。我們選擇的肯定還是老店,因為吃的就是那個歷史悠久的本味嘛,入座即有附贈味增湯。
說是免費,用料卻十足
絕對不是清湯寡水,每一晚都有大量的三文魚肉。
軍艦壽司拼綜合壽司
米飯很緊實,用量很新鮮。
搭配的嫩薑入口,清香無比,味覺一下就給打開了。
綜合握壽司
有沒有感覺很土豪,生魚片蓋的米飯都看不見了。
這就是臺式日料的粗獷之處,
用量十足,霸氣的擺盤。
愛吃生魚片的老饕們的福利啊!
傳說中,像棉被一樣厚的生魚片上桌了
這哪是生魚片啊,簡直就是肉磚,絕對的新鮮
從顏色最淺的旗魚吃到顏色最深的鮪魚,
用筷子夾起一點芥末抹在魚片上,再蘸少許的醬油,是生魚片最地道的吃法
鮭魚卵手卷+海膽手卷
個人偏好吃純菜不加米飯的手卷,不想讓米飯香味搶走魚籽和海膽的鮮美。
海膽是我滴,兩個鮭魚卵我都不和你換。
醋溜豬頸肉,
豬頸肉是極嫩的,但是事實證明。
日本料理的中國菜到底還是沒有中國廚子做的好吃。
烏龍冷麵,日本冷麵是幹的。
待遇真不錯,還睡在涼蓆上。
味道清淡,但是越吃越有味道,屬於餐桌上清淡解膩的一道菜。
第一波菜大合影,
全上實在擺不下,人多嘛,其實也不是很多。
有沒有看到很大一坨的海膽。
美觀園的特色就是用量很下血本
炸日本豆腐,來店的客人必點的一道菜
超級值得推薦的一道菜,
很酥的表皮一口下去,立刻在嘴裡爆漿。
裡面的豆腐似乎都沒有成型,及其鮮嫩。
照燒三文魚頭,
不得不說日料中的照燒,真得是最美味的一種烹調方式。
為了拍全圖,
實在不忍下筷子。
烤鯖魚,他們叫青獅魚。
很香,不過更吸引我的是他們的撒在魚身上細細的一層調味粉,
一點不鹹,慢慢的嚼著,感覺魚與調料的味道在嘴裡慢慢綻放。
最後上的一道菜,烤肥牛卷
驚豔的不是肥牛卷,驚豔的是邊上那一坨蘸醬。
奶味濃鬱,像特別濃稠的鮮乳,但是卻毫無油膩感。
一口肥牛卷,一口蘸醬生菜,濃鬱的香味在嘴裡融合升華。
最後買單,人均70元RMB左右。
美觀園確實是來臺灣吃日料的首先,新鮮味美而且價廉。來店裡用餐的有很多是住在附近的中老年食客,食客對於美觀園幾十年的忠誠,不正是對美觀園味道最好的肯定嗎?
二,肥前屋
隱藏在深巷中的肥前屋,何時都排著長長的等位隊伍。
來臺前朋友極力推薦的一個餐廳,主打鰻魚飯等日式料理,老闆是日本九州肥前人士,故取此名,他們家的鰻魚飯是嚴格按照日式烹調方式,醬汁也用的是日本傳統調製,所以他們家的鰻魚飯沿襲了傳統日本鰻魚飯的味道。 話說最上品的鰻魚飯用的是野生鰻魚,據說野生鰻魚皮和肉之間有著一層肥膏,肉質更豐滿,而骨刺卻小而易消化,在日本野生鰻魚製作的鰻魚飯極其昂貴,且是限量供應。日常吃到的蠻鬱悶則多為人工養殖的鰻魚,就沒有那麼肥美。而鰻魚的製法通常分為白燒和蒲燒,都是先將鰻魚片好,蒸個半熟,前者加些鹽來燒烤;而鰻魚飯用的是後者的做法,需要將蒸半熟的鰻魚,抹上一層特製的甜醬來燒烤,在東京最古老的鰻魚人都是用炭火燒烤,燒一會再抹一層甜醬,時刻盯著鰻魚,防止燒過。鰻魚皮要做到好吃是最難的,過火則硬,過生則帶腥味。如今的鰻魚飯卻大多是用電烤的,而肥前屋依舊延續著日式碳烤的傳統,所以到了臺灣,一定要嘗嘗肥前屋傳統的日式鰻魚飯,一定能讓你吃出滿口的驚喜。
在雨中等位,終於排到我們了
一進門是一個小屏風,上面是介紹他們的招牌鰻魚飯。
裡面空間不大,經常需要拼桌。
所以這裡只是吃飯,不是閒聊的好地方。
簡單的菜單
讓我非常好奇,他們能做出什麼樣的美味。
在肥前屋吃飯,是需要耐性的
有耐心的等位,點完菜還要有耐心的等上菜。
因為人實在太多了。
等菜無聊拍拍桌上的日式調料。
肥前屋的廚房和用餐區是無間隔的。
廚子在裡面的一舉一動,你都一清二楚。
廚房上方的日文菜牌,
除了丼字,一個沒看懂的。
真的去日本自助遊,點菜還得研究一下。
這一個個紅色的飯盒,就是用來裝他們的招牌鰻魚飯的
有大小盒之分。
終於上菜了,這是很標準的一個日式套餐。照燒目魚是主菜。
生魚片,新鮮。
牛丼飯,沒有我自己做的好吃
自賣自誇一下。
蛋卷,非常的嫩,是個考驗廚子做菜經驗的菜。
邊上白白的一團是蘿蔔泥。
肥前屋的隱藏菜單---紅燒三文魚頭
邊上的老阿嬤教我們點的,她是常客,每次來必點。
這道菜,菜單上沒有哦,味道真的是太好了。
吃了你才知道,原來三文魚頭那麼的好吃。
推薦指數超五星。
照燒雞肉串,味道是很好,就是好少啊
不夠吃啊。
烤蝦就更少了。
好吧,我今天的目標不是你,小嘗即可。
點個炒包菜。
味道滿特別的,一吃就是日本廚子做的,一股股淡淡的酒香。
海鹽烤三文魚下巴,
火候剛剛好,上面撒的磨碎的海鹽,很香。
我不喜歡擠檸檬汁,直接吃的是純正的原味。
師傅還在有條不紊的碼著食盒。
主菜依然等待中。
鰻魚飯終於來了,
等了那麼久,真後悔點了個小份。
因為我們去的時候接近鰻魚最肥美的7月,
所以可以吃到蒲燒鰻魚,皮與肉之間的有一層油脂。
滲到飯粒中,太香了。後悔點了小份。
最傳統的碳烤烤出的鰻魚,
兩面焦香,裹著甜甜的醬汁。
到嘴裡入口即化。
肥前屋,徹底顛覆了我這個在國內從來不吃鰻魚飯的人。如果你想吃到不一樣的鰻魚飯,還有那個隱藏菜單裡的紅燒三文魚頭,一定得大費周章的來尋找一下,這個隱藏在深巷中的肥前屋。三,爭鮮迴轉壽司
第一次去臺灣時候,在背包客網站上備受臺灣年輕人推薦的一家日料店,無論何種食材,統統30臺幣,比起國內的很多迴轉壽司,廉價許多,而且用料很足,一點沒有因為價廉而以次充好。到西門町已是晚上10點了,店裡依舊是客滿待位。
爭鮮應該是我們去臺灣吃的第一家日料。
夜幕下的西門町,一面是安靜的紅樓
一面是熱鬧的不夜城。
遠處紅紅的招牌就是爭鮮了。
晚上10點的爭鮮迴轉,這人也太多了吧。
年輕的小師傅在很認真的做著壽司
我們在估摸著他們一天得做多少個壽司。
才夠賣啊?
誘人的壽司在食客面前流轉。
鰻魚握壽司,我的最愛。
快到我的碗裡來。
物美價廉,
一點沒有因為30臺幣一盤而偷工減料。
寶石媽的最愛,
各種脆豆堅果,吃起吃起。
30臺幣一盤的生魚片,能厚成這樣。
你們賺錢嗎?
老闆你這樣敗家,你媽知道嗎?
在臺北,如果你想吃又快,又有質量,位置又好找的日本料理,那肯定是首選爭鮮了,除了多家分店,每個捷運站還有他們的外賣店,真是做到了無處不在啊。 臺式日料,除了因為歷史原因而紮根於臺灣,也因其周邊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海洋資源,而在當地得到很好的延續和發展,臺灣的大街小巷裡充斥著各式各樣居酒屋和日料店,他們儼然已經成為臺灣飲食文化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讓我們忘卻那些政治和紛爭,好好品嘗內心的那一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