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實踐|簡化苔蘚繁殖的一種方法以及關於白髮蘚繁殖的一些思考

2022-01-02 苔蘚先生

關於苔蘚繁殖方法,我在前面出過一個教程。(歷史消息頁面搜索「對萌新最友好的苔蘚繁殖教程),簡單描述就是用一個開孔的塑料瓶作為繁殖設備,底部有陶盤,水苔放入陶盤,後用魚線綁結實,最後在表面撒苔蘚種子噴水養護。

這個方法,我在操作的時候發現有的步驟不是很方便。其中最複雜的步驟要屬用魚線把水苔捆綁在陶盤上。於是我在想,能不能不捆綁,直接放入水苔壓實,上面撒苔蘚種子進行繁殖。先和大家說實驗結果,經過一個多月的測試,最終發現這種方法是可行的,簡便的。本次試驗共嘗試了三種苔蘚種子,分別為白髮蘚、混合蘚(裡面主要是青蘚)、曲尾蘚。

苔蘚(幹或溼)剪碎即得苔蘚種子

為了使種植面平整,我把水苔剪碎了

水苔壓實後放入苔蘚種子

表面噴水,噴水垂直噴,讓苔蘚種子和水苔緊密接觸。

同事出差去浙江給我帶回來的曲尾蘚,剪碎用來繁殖。

6月17號開始撒種製作,製作過程也很簡單,大家通過我提供的幾張照片,一目了然就知道怎麼操作。下面給大家放一些途中觀察拍攝的照片。

養護就用這種小瓶子,這個小瓶子是我自己設計的,設計方法前面推文有詳細介紹

瓶子不是成功的關鍵,大家隨便找個瓶子,捅個窟窿,也可以成功。成功的關鍵是陶盤和水苔的結合使用。這是我試驗多次找到的最理想組合,水苔保溼能力極強,水分散失慢,陶盤透氣水分散失快,陶盤還性寒發涼。它兩組合在一起用來繁殖苔蘚,簡直就是絕配。

疏水,透氣,保溼!外加低溫,各位注意這些條件不僅苔蘚繁殖,苔蘚養護同樣適用。

6月29日,離播種過去了12天,表面星星點點能看到一些綠芽

6月29日拍攝,離播種過去了12天

經過12天的培育,期間幾乎沒有怎麼打理,偶爾噴一次水,噴水一定不能多,表面噴溼即可,陶盤蒸發麵積大,能快速把多餘水分帶走,因為塑料瓶的控制,塑料瓶頂部開小孔,使水分的散失不是太快。瓶中的溼度維持在百分之七八十。大家記住,養苔蘚要的是空氣溼度!空氣溼度!空氣溼度!不是基質的高含水量!!!空氣溼度維持不了,澆水越多死的越快。

這個問題是我老生常談的問題了。苔蘚養護或者繁殖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給水了。給水不對,發黑,發黃,出鹼問題就都出來了。如何能解決苔蘚不澇的情況下,維持苔蘚局部的高空氣溼度,這是每一個養苔蘚的人更古不變所努力的方向。我一直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把我養苔蘚的一些思路教給大家,方法是次要的。方法是隨時變化的,你用瓶子養,他用盆子養,你在南方,他在北方。通過和全國各地苔友的深入交流,大家能養好苔蘚的思路是一致的。苔蘚它就是那一撮苔蘚,它在瓶子裡,它在盆子裡,它在南方,它在北方,想要旺盛的生長,需要的條件是一致的。野外的苔蘚暴雨中也會被大水淹沒,但是地表極強的滲透能力,雨後很快就幹了。城市中的苔蘚在雨後溼潤的環境中才會長的好,但是這種溼潤一般較難維持,所以野外的苔蘚不會常綠。而山裡的苔蘚溼度保持相對容易一些,所以綠的時間也會更久一些。

北京地鐵站附近被雨浸泡的苔蘚

同一地點,雨後生機勃勃的苔蘚(這種磚縫中生長的一般為真蘚)

回歸今天的正題,下面幾張圖是7月7號拍攝,離撒種日期(6月17日)過去了20天。

7月7日拍攝,曲尾蘚,表面出現大量的綠色細絲,猜測為原絲體

從側面看,曲尾蘚繁殖效果很棒

7月7號拍攝,青蘚繁殖出芽快,但是後面生長並不快。

同時期撒的白髮蘚種子,白髮蘚似乎還沒有動靜,但它一直在蓄力

又過了兩天,7月9號我來觀察,意外發生了。青蘚那一盆忽然生病變黃了(懷疑真菌感染,但並未見到菌體)。白髮蘚開始出芽了。

7月9號拍攝,繁殖青蘚。新長出的苔蘚植株大規模的死亡,根據我的經驗,這種變黃,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而且一旦感染必死無疑

7月9號拍攝,繁殖曲尾蘚

7月9號拍攝,繁殖曲尾蘚

7月9號拍攝,繁殖白髮蘚

大家把圖片放大,努力找找,看能不能找到白髮蘚小芽

這個圖裡的白髮蘚小芽更明顯一些

這一批的苔蘚繁殖記錄到這裡就結束了,6月17號開始,7月9號結束,歷時21天。除了上面的,我還有些話想和大家說,我苔蘚繁殖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因為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另一方面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這裡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苔蘚生長,我這裡野外就能找到很多的苔蘚。現在7月份這個季節,大家熱的受不了,苔蘚同樣熱的受不了。我在北京八達嶺經濟技術開發區,這裡四面環山。植被茂密,鮮有人煙。

這是我登上公司樓頂拍攝的圖片

同上

同上,分別是不同方位的群山

這是我這裡現在三伏天的溫溼度

這裡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溫度,如果大家有空調房,那麼還可以養養苔蘚或者繁殖繁殖苔蘚。如果屋裡氣溫很高了,不建議大家選擇這個時候去養一盆苔蘚,或者去繁殖一盆苔蘚。這個時候去上手,簡直是地獄難度。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如何讓那些屋內已經養了好久的苔蘚安全度過夏天。

說到溫度,這裡再和大家提一個概念。咱們一起來探討,我這裡現在雖然看著二十多度,但是室內養苔也已經不是很合適。前面也提到,都已經有感染生病的現象發生。大家想一下夏天的二十多度和春天的二十多度,雖然都是二十多度,但是感覺完全不一樣。對於苔蘚生長的影響也完全不一樣。

還有一點想和大家說,通過繁殖幾種苔蘚的經歷,我最推介大家繁殖的還是白髮蘚,白髮蘚的繁殖和白髮蘚的養護一樣穩定。我從5月分開始到現在前前後後共繁殖過四批白髮蘚。出芽一直很穩定,但是出芽緊接著小芽全面爆發,小芽全面爆發後生長就很緩慢了。下面給大家看一盆5月27號繁殖的白髮蘚。

從5月27號到7月9號,歷時40天

為了拍攝一些苔蘚細節,我從閒魚淘了一個二手的微距鏡頭

上面這些圖片還是看不到一些白髮蘚葉片繁殖的細節圖片。於是我努力的從裡面剝離出一些葉片繁殖的白髮蘚出來。

白髮蘚新植株出現在葉片基部

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白髮蘚假根

這個新植株出現在白髮蘚葉片的尖端,我在抽離的時候,把小苗給揪下來了,下面幾副圖是它上面的小苗

放大的白髮蘚小苗看著像空氣鳳梨一樣

大家可以清晰看到白髮蘚小苗底部的根

看到這裡,我有一個疑惑產生了,為什麼有的白髮蘚小苗出現在葉子基部,有的小苗出現在葉子頂部。我又翻出來我之前拍的一些白髮蘚繁殖照片,當時是在養護白髮蘚的時候,有一些白髮蘚的掉針葉,白髮蘚的掉針葉繁殖了新的白髮蘚小苗。當時沒有買微距鏡頭,拍的不是很清楚。

養護的白髮蘚

裡面夾雜的掉針葉繁殖了新的白髮蘚

左邊是沒有繁殖小苗的白髮蘚葉片對照組,右邊是出苗的白髮蘚葉片。

這麼看來,白髮蘚的掉針葉似乎都是從葉片頂端出現的小苗,而強行剝離的白髮蘚葉片,小苗會出現在葉片基部。這樣下結論有些武斷,但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麼什麼是白髮蘚掉針葉,可能這個稱呼有點口語話,學名不知道叫什麼。它野外白髮蘚進行繁殖的一種手段,一定季節葉片葉片自然脫落,注意這裡說的是自然脫落,脫落後落在合適的環境就會進行繁殖生長。

天亮了,腦袋有點亂了,寫不下去了,今天就先寫到這裡,最近還有不少有趣的發現,後面慢慢和大家說。

相關焦點

  • 苔蘚植物小明星:無處不在的真蘚
    圖1 銀葉真蘚配子體群落每當提及或野外遇到真蘚類植物,我總會情不自禁地為它們打個廣告:「苔蘚分布那類強,真蘚類群放光芒」 !在《名醫別錄》、《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及長篇》等古籍著作中提到的「垣衣」或「屋遊」,苔蘚學者推測可能為(銀葉)真蘚。判斷依據之一就是其為隨遇種類,分布範圍廣泛且生境多樣。真蘚屬的拉丁名為Bryum,在希臘古代即用以指整個苔蘚植物,也進一步印證了真蘚類植物的分布廣泛和物種繁多。
  • 關於苔蘚,孩子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大自然拓荒者小矮人~
    (一種白髮蘚) 在苔蘚植物的繁殖階段,配子體上長出孢子體。(一種立碗蘚託著一個帶蓋「小碗」)其實,苔蘚沒有什麼營養,口感也不怎麼好,所以並沒有人願意以它們為食。此外,苔蘚植物含有一些特殊的次生化合物,連昆蟲也不樂意去吃。儘管如此,某些苔蘚還是可以作為許多小動物的棲身之所、某些小鳥的築巢材料,並為一些動物提供部分養分和食物。生活在北半球溫帶至北極圈的馴鹿,當冬季食物不足時,會選擇以苔蘚作為自己的食物。
  • 觀賞盆栽,鳳梨的種類介紹,以及繁殖的方法
    觀賞鳳梨不是指某一種,而是指一大類。它們是菠蘿科的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和南美的熱帶雨林,大多附著在樹幹或巖石上,然後人工馴化,成為著名的家庭盆栽花卉。自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以來,它一直在歐美流行。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它進入了中國花卉市場。
  • 苔蘚植物小明星: 小松樹苗的「被代言人」金髮蘚
    故 此 ,中 國苔蘚之 父 陳 邦 傑 教 授 曾指 出 , 根 據 各 地 採集經驗,Polytrichum commune( 金髮蘚) 生於山地樹蔭下或沼澤地區 ,絕無生於垣牆之上的;且《本 草綱目》中的配圖也不像苔蘚 ,我 國教科書中跟從日本植物學所用名稱 ,把 古籍上的土馬鬃名稱加到歐美教科書中常用的苔蘚植物教材Poly trichum commune 頭上,是頗令人生疑的;即是土馬鬃是一種苔蘚植物
  • 苔玉1|苔蘚、花樁、微森林,有一種盆景叫苔玉,真正一葉一世界
    許多臺友跟臺長一樣,都喜歡看著苔蘚這小東西在貧瘠、荒野、啥都沒有的地面上拼命生長的模樣。讓人看到生命力的頑強,感受到生命的始終!苔玉是一種用苔蘚覆蓋種著植物的部分泥土並將該部分做成圓形的盆栽。形態優美的圓形底座,不僅可以突出植物的特點,還能使被裝飾的場所顯得格外好看。
  • 炮仗花的繁殖方法以及養護技巧
    2.處理插穗扦插時間:基於炮仗花喜溫暖的特性,扦插繁殖可在春季5-6月份以及秋季9-10月份進行,只有選擇合適的時間,才會更有利於枝條生根。小柒個人認為春季、氣候溫暖宜人,更適合進行炮仗花的扦插繁殖,而且還能避免秋季扦插後的越冬問題。
  • 苔蘚盆景種植方法
    那麼苔蘚怎麼養?苔蘚盆景的特徵又將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將帶領大家一起去了解了解苔蘚盆景的故事。       中文名:苔蘚       科:苔蘚科       屬:苔蘚屬       生長環境:苔蘚盆景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溼的森林和沼澤地。       產地分布: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北溫帶分布較廣。
  • 泰國鬥魚的仿生態繁殖方法
    泰國鬥魚品種豐富,顏色絢麗,深受水族愛好者的青睞,由於飼養簡便,只要很小的地方就可以養,跟孔雀魚一樣,泰國鬥魚也是繁殖改良比較悠久的一種小型觀賞魚
  • 鬥魚的繁殖方法!
    泰國半月鬥魚鬥魚:它是一種觀賞魚在鬥魚中有分為很多品種,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的原生鬥魚和泰國鬥魚的繁殖方法。鬥魚又稱為水肺魚,因為它們的身體內部有一個未成熟的肺。叉尾鬥魚苗在繁殖的過程中呢,我們需要準備以下幾種物品。1.20×20×20的一個方缸: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用超白的魚缸。
  • 我給苔蘚拍寫真19:來自墨脫的蘚類
    東亞截葉蘚在中國苔蘚志中英文版上均以東亞擬平蘚Neckeropsis calcicola Nog.的名字出現,是擬平蘚屬中較為常見的物種之一。Olsson等人(2016)通過植物體葉綠體和核基因片段序列構建的系統發育關係,確定了擬平蘚屬的多系起源,並依據葉面強烈波曲和雌雄異株的特性,將東亞擬平蘚Neckeropsis calcicola置於截葉蘚屬Neckeromnion。
  • 養苔蘚我是認真的(續篇)
    我在前面用陶盆種過一些苔蘚養苔蘚我是認真的。如今已經一個多月了,算是取得了小階段的勝利,這是最新拍攝的白髮蘚生長狀態的照片。
  • 觀音蓮的繁殖和養護方法
    觀音蓮是一種很普片養護的多肉植物,因其形態像蓮花,深得花友喜愛。觀音蓮的繁殖可以用扦插、播種、以及組織培養的方法,常見的是扦插繁殖,因為扦插繁殖簡單,成活率高。在觀音蓮的葉片間長出來的小植株,長到合適的大小就可以剪下來,放置在涼爽通風的地方晾乾切口,然後進行扦插。
  • 所有鬥魚的習性和繁殖方法,幾乎相同,不是難在繁殖而是小魚餵養
    只要一提到鬥魚,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泰國鬥魚,一種是中國鬥魚,我們也不用管它是馬尾、半月、將軍還是叉尾、圓尾的,在飼養手法和繁殖方法上都大致相同。
  • 麵包蟲的繁殖方法
    麵包蟲是種蛋白質飼料,它成長快、繁殖力強,能適應各種氣候,飼養方法簡單,四季都可繁殖。準備好瓷盆兩個,盆壁光滑。
  • 揭秘苔蘚盆景如何製作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導讀】苔蘚盆景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盆景形式,由於其觀賞性高造價低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 琥珀中的其他內含物——苔蘚
    苔蘚植物(Bryophyta),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苔蘚植物是一類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苔蘚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
  • 如何利用孢子繁殖鹿角蕨?
    擁有一棵屬於自己的鹿角蕨,除了去網上購買,也可以自己利用孢子進行繁殖。在談鹿角蕨播孢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蕨類植物的生活史。蕨類植物的一生由孢子體(sporophyte)和配子體(gametophyte)兩個獨立生存又密不可分的世代交替組成。蕨類不開花、不結果,它們主要通過孢子來傳播繁殖後代。
  • 盆栽海棠花繁殖方法與養護管理技術要點
    海棠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下面小編將一一為你介紹。一、繁殖方法1、扦插繁殖①扦插時間:關於海棠花什麼時候選擇扦插最合適,最好是選擇在春秋兩季,也就是氣溫不冷不熱的季節為最佳,最好是不要選擇夏季來進行扦插,因為夏季屬於海棠花的半休眠期,在這個時候選擇扦插的話是很不容易存活的,這一點大家要記住哦。
  • 《迷你世界》呆呆魚怎麼繁殖 呆呆魚繁殖方法分享
    導 讀《迷你世界》遊戲裡的呆呆魚無法進行繁殖,只能捕捉後養殖在池塘裡,能用於繁殖的只有燈籠魚,玩家可以將捕捉後的燈籠魚放置在自己建造的池塘裡,然後餵食生魚就可以進行繁殖了
  • 異型魚繁殖偏方技巧淺談
    繁殖異型在很多國家的魚友中已經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了。人們逐漸的掌握了繁殖的規律和技巧。大多數人認為繁殖異型難,對此沒有太大的信心。       以下我就分享一下我自己收集關於繁殖異型的技巧和偏方。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讓繁殖異型不會再成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