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造字從未停止,最著名的為三位皇帝造字|百家故事

2021-01-13 榆木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漢字趣事|自古至今,造字從未停止,最著名的為三位皇帝造字

作者:枯木

中國文字從倉頡造字至今,一直並未停止,總體數量是越來越多,從歷史資料和現有記錄來看,先秦時期最早的字典《爾雅》收錄了字詞4300多個,到如今2010版《漢語大字典》收錄單字達到60370個,兩千多年來,字庫擴大了14倍之多。

漢字數量如此浩繁,針對缺乏漢語基礎的外人來說,確實有如天書。其實不然,漢字是我國傳統文明的智慧結晶,如果了解漢字的玄機和秘訣,大多數漢字迎刃而解。諸如了解漢字的結構分為「文」和「字」,即不能再分獨體圖形稱為「文」,由「文」組成的合體稱為「字」;再掌握漢字「六書」的造字系統理論,即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入手,那麼,就會很快掌握漢字的訣竅。

這就是為什麼如今學習漢語言,不需要學習全部所有的漢字,只需要掌握常用的幾千個字,就可以熟練應對和寫作,無需藉助工具書。只是針對一些比較專業或者追求更高文化素養的人士,則仍需要仔細探究和藉助於工具書,才能有所進步,正所謂「學無止境」,求索之路,何其修遠!

古人在「六書」理論的指導下,不斷衍生出新的漢字,而創造和收錄的大多為掌管教育文化圖書資料的機構和記錄歷史的史官。先秦時期到漢代以前多為太史官,兩漢時期為太學之中的五經博士,隋唐以後由六部中的禮部負責,一直延續到清代。

漢字的造字過程,並非隨意為之,一般來說既嚴謹又有法度,既有所指又趣味十足。除了造字,一些事物的命名和人們的名字也比較講究,其中又以國人姓名最具代表性,大多蘊含著起名人的美好祝願和心理寄託。普通人起名多選擇常用字,有的文化素養較高的人士,為了起到好名字,無不引經據典,極力想找出最美好的字來彰顯和概括。

當然,還有些人,由於其地位特殊和權力顯赫,為了顯出其獨特性,往往自己創造新的漢字,以表達自己內心的願望。在這其中,歷史上著名的造字,當屬三位皇帝對自己名字進行創造的故事,下面我們就聊聊。

第一位給自己名字造字的皇帝,應該是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的前燕開國君王慕容皝(huàng)。前燕由鮮卑族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權,而慕容氏的姓氏本身也是源自鮮卑族的創造。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世代居於東北地區,秦、漢之際被稱作「東北夷」,自稱是帝嚳(姬夋)高辛氏的後裔。

東北夷和胡人(後稱匈奴)逐漸融合後,稱為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擊散,之後東胡分兩地遷徙,退居烏桓山(今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裡河西南地區)的一支稱為烏桓;退居鮮卑山(今內蒙自治區的西拉木倫河與吉林省的洮兒河之間)的一支稱鮮卑。鮮卑族自認為是炎黃後裔,並且崇尚華夏文化。據說因「慕二儀(天地)之道,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部族人皆以慕容為姓氏,稱為慕容氏。

在太康十年(289),部族首領慕容廆受西晉封為鮮卑都督,294年,徙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307年前後,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西晉中原政權覆滅後,太興三年(321年),慕容廆得漢族士人輔佐,以大棘城為中心據有遼水流域,受東晉官爵,封遼東郡公。333年,慕容廆病逝,慕容皝繼位。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史稱「前燕」。

慕容皝(297年—348年),字元真,小字萬年,西晉遼東郡公慕容廆第三子。慕容皝自幼聰明好學,崇尚經學,熟悉天文,勇武剛毅且多有謀略。

慕容皝文治武略皆可圈可點,在軍事上南徵北戰,破高句麗,襲宇文部,平內亂,敗後趙,統一北方,並且覬覦中原,圖謀霸權;在文學上親自撰寫《太上章》取代漢代字書《急就篇》,「又著《典誡》十五篇,並以教胄子」;在政治上開言納諫,知人善用;在經濟上注重農桑,發展經濟,實行屯田,鼓勵耕種,輕徭薄賦,使農民得以休養生息。可以稱得上是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能攻善戰的軍事家,為其子慕容慕容儁建立前燕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說,慕容皝的「皝」字,就是慕容皝自己創造的字,以光耀和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然而在史料中並未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並未收錄「皝」字,因而傳說非常可信。另外,慕容皝在世時依然受西晉冊封為王,其子慕容儁稱帝後,追尊祖父慕容廆為高祖武宣皇帝,父親慕容皝為太祖文明皇帝,因而也可以說是給自己造字的首位皇帝。

第二位給自己造字的皇帝,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武則天,這個很多人都知道。武則天(624年-705年),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人。關於武則天的歷史評價,不同朝代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其宏才大略,豐功偉績,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堅實基礎,有的則認為其嚴刑酷法,濫殺無辜,穢亂宮廷,幾危社稷,我們這裡就不做過多評價。

武則天的原名歷史並未記載,這和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有關係,大多為有姓無名,即便是有也是「乳名」,出嫁後稱為「某某氏」。武則天十四歲入宮,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便稱為武才人;後唐太宗又賜她一個號,叫做「媚娘」,所以又稱武媚娘;成為皇后後稱為「武后」或「武皇后」;後又稱為「天后」等。而其名武曌和字則天,則是後來自己另起的名字。

武則天稱帝後,其堂外甥宗秦客為擔任宰相(內史),持編纂《聖母神皇實錄》,同時改造文字,以彰顯武則天的豐功偉績。根據《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記載:「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天授元年,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zhào),改詔曰制。秦客,太后從父姊之子也。」。

從歷史記載看出,武則天的名和字,無不是宣揚自己的天下獨尊的地位,以及豐功偉績的神聖之處。名「曌」意指「日月當空,普照天下」;字「則天」的源自《論語泰伯》:「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把自己比擬為古聖帝堯王,以天為法,治理天下。由於古人講究避諱,不能直書,因而在唐代把「曌」字上部的「日月」寫作「目目」,直到明末張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一書的「目部」才在「原從日月,非從二目」項下改正過來。

武則天時期創造的文字,稱為「則天文字」,除了「曌」還有不少,收錄在唐代《字海》中,全書已散佚。則天文字在武周時期命令全國採用,後來才予以取消。而當時隨著遣唐使流傳到周邊地區和海外,如今在日韓依然有人依據散佚的則天文字給人起名,諸如日本人對『圀』字有好感,而且長期以來魅力不減。

第三位給自己名字造字的皇帝,為唐末五代時期南漢高祖皇帝劉龑(yǎn)。劉龑(889年―942年),又名劉紵,初名劉巖、劉陟,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南漢開國皇帝。

和前兩位皇帝相比,歷史上對劉龑的評價比較統一,那就是為人聰悟,驕淫奢侈,荒淫殘暴,濫施酷刑。劉龑是依據父兄建立的基業而起,唐末諸侯割據,南海偏遠,中原士人多來避亂,唐朝時大臣因罪流放嶺南者之後裔多寓而不返,地方官吏遭亂不得歸中原者都客居嶺南,因而劉氏父子得此三類人士如王定保、倪曙、劉濬、周杰、楊洞潛、趙光裔、李殷衡的輔佐,在嶺南地區得以自據。

劉龑雖然自立為南漢皇帝,然而喜好誇耀,受歷代正統文化影響,恥為蠻夷之主。因而遇上北方人士前來行商或拜見,都會廣聚珠寶,召而示之,誇其壯麗。並且自認自己為正統皇帝,稱自己「家本鹹秦」,意思是自己是長安一代人士,呼當時的唐天子為「洛州刺史」,如此妄自尊大,也算是奇葩了。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記載,劉龑初名巖,南漢乾亨八年(924年),劉巖建造南宮,王定保獻上《南宮七奇賦》為其稱頌,於是更名為劉陟。乾亨九年(925年),據說有一條白龍出現在南宮三清殿,於是劉陟改年號為白龍,並於此時正式改名為「劉龑」,以印證白龍出現的祥瑞。

當時有個胡僧說:「《讖書》曾經有言:『滅劉氏者龔也。』」,於是他從《易經》的「乾」卦中取義,乾卦的第五爻的卦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因為第五爻被稱為「九五」,「九五」是至尊之位,所以他便依據「飛龍在天」之意,創造出「龑」字作為自己的名字。

從以上三位皇帝的造字故事來看,無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或者顯示自己神聖的權位,以給自己美好的心理暗示和希望寄託。可是,歷史評價並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名字的好壞和本身的功績是沒有一點關係的,這點已經得到歷史的充分證明。不過,每個人,都想自己的名字獨特和充滿希冀,這點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2019/12/12榆木齋

相關焦點

  • 倉頡造字賦
    以此為基,漢字生矣,一而三,三而萬。傳之於九洲,萬民習之,由是啟蒙昧之隙;開智慧之門;醫藥總結,民人壽矣;經驗傳承,百業盛矣;啟迪民智,禮儀興矣;文化承襲,華夏強矣。至於嬴政,四海西歸,文字一統,霸業已成;延於武帝,罷百家,尊儒術,傳五經,興太學,遂思想一統,傳之後世,亦成萬世基業。終人文以成,以化天下。  至魏晉以降,數百年離亂,復歸一統;異族入侵,終被同化,文字傳承,歷史不滅,精神猶存!故倉頡造字之功,與日月兮同輝,倉頡造字之事,與山川兮共存!漢字之祖,與華夏兮同在!
  • 文字始祖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倉頡先生仙風道骨,滿腹經論才高八鬥,時下人間無人比擬。為黃帝釋放日理萬機壓力,黃帝歡喜有嘉親封號為「國師」。戰火紛爭年間倉頡為軍師輔助黃帝收復五方部落,一統江山功不可沒!國泰民安後造字為國家造福祉,發揚至今。倉頡輔助黃帝興國,一派欣欣向榮。棄官歸隱,傳說白日飛升!
  • 《春之懷古》:倉頡造字
    《春之懷古》中寫道: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我們來講一講「倉頡造字」。唐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張彥遠解釋說:因為有了漢字之後,「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也就是說,文字出現後,天地造化已不能隱藏其秘密了,所以上天被感動得下了一場粟雨;靈怪鬼魅已不能隱遁其形跡了,所以鬼魅被驚嚇得夜間大哭。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倉頡造字的傳說是古書中普遍的記載。
  • 倉頡造字,鬼神為何為之哭泣?
    倉頡造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我們今天能夠進行文字交流,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倉頡。倉頡是何許人也?他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淮南子》中曾經記載倉頡造字時候的奇妙景象,所謂是: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那為何倉頡造字鬼神會哭泣呢?其原因在《淮南子》中也有說明。「及偽之生也,飾智以驚愚,設詐以巧上,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
  • 女皇武則天「三絕」:書法有丈夫氣,造字僅次倉頡,詩文才華橫溢
    在中國的皇帝歷史上,武則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十四歲奉詔入宮、六十七歲即位、八十二歲壽終,她不僅是開國皇帝,又是一位亡國皇帝,雖然政績卓越,卻備受後世爭議。武則天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亦是被《全唐詩》收錄46首詩的大詩人。
  • 施雲江:女匽造字揭示了中華文明的關鍵密碼
    施雲江、範娜著《奉賢與貨貝起源》(以下簡稱《奉》書)研究顯示,人類最早貨帀起源於上海奉賢沙岡,女匽造字伴生而起。文字的出現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中國漢字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原始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又最簡便高效的文字。
  • 喜鵲造字「西湖封神記」
    上回書咱們說到,喜鵲造字被評選為「淘寶神店」喜鵲和他的鐵瓷們來到杭州西湖柳浪聞鶯
  • 506th | 喜鵲造字 葉天宇
    藝酷推選第506期  葉天宇 TianyuYe 字體設計師喜鵲造字創始人2016年創辦喜鵲造字,嘗試以「設計為民」為目的開放全新的99元永久個人商用授權模式。Hiiitypography 2017專業組優異獎入選靳埭強設計獎2016專業組首屆站酷獎字形類入圍獎字體在中央美院、國家大劇院、漢字24時 展出Oneshow中華青年創意競賽-銀獎、優秀獎臺灣時報金犢獎-最佳作品獎《智聯招聘》入選Hiiibrand2014品牌標誌設計獎站酷網推薦設計師下面是為字做的宣傳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倉頡造字潤及崖州
    這是蜈支洲島,也是三亞著名景點,一年遊客量可達300多萬人次。  在人聲鼎沸的小島上,有座小廟目前卻顯得有些冷清。如今這個廟名為媽祖廟,供奉中國東南海邊漁民的信仰之神媽祖,也叫天妃、天后娘娘。但這座小廟初建之時卻不是媽祖廟,而是國內都不多見的倉頡廟。  120年前,同樣是一個庚子鼠年的春天,當時的崖州知州鍾元棣在蜈支洲島創設了一間倉頡廟。
  • 【二兔故事屋】846.倉頡造字
    《二兔故事屋》由知名動漫品牌「二兔」主辦,是專為孩子開設的睡前故事公益欄目,故事均選自世界經典暢銷繪本,每天一期,目前已發布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倉頡,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人物,相傳他是軒轅黃帝的史官,負責記載部落中的事情。民間的傳說中他與項羽、重耳一樣,長有重瞳,但這不重要。有關倉頡的一個最有名,最偉大的事情,是他創造了文字。
  • 「四」原意是鼻涕、「七」原意是分割,祖先造字的邏輯,實在琢磨不透!
    說起倉頡,人們都知道是中國漢字的鼻祖,傳說這人天生雙瞳四眼,註定不凡,中國自古就流傳著「倉頡造字鬼神驚」的神話
  • 晚安故事-第10夜:倉頡造字
    晚安故事系列《一千零一夜》第10夜:倉頡造字-睡衣哥哥有一天他來到一個三岔路口,看到三個獵人正在爭辯,第一個獵人說往東走,往東走有羚羊;第二個獵人說往北走,往北走不遠就可以追到鹿群;第三個獵人說往西走,往西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危害百姓的。倉頡很奇怪,他們會怎麼知道前面有羚羊、鹿群和老虎呢?原來是他們打獵多年,能夠通過野獸留在地上的腳印知道那裡有野獸,是什麼野獸。
  • 穀雨·為什麼要祭祀造字聖人倉頡?
    於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對神靈的感謝。第二天,他叫來全村的小夥子,連抬帶推地把金人送到黃帝宮中。黃帝問起金人來歷,他只說偶然撿的,並說這是天下之物。理應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撿得,不敢佔為私有,特來晉獻。黃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著收受了。可是,過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群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不見了。黃帝心裡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兒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
  • 始祖公倉頡——「造字聖人」
    我們在北京為您報導全世界侯氏大小事,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祖德,敬宗睦族,團結宗親,傳播正能量。最早的神話故事與歷史傳說,都是關于氏族或部落來源及其祖先的神化故事。經西周到戰國,這些神話傳說通過不斷演繹改進,從簡樸變得較複雜,從零碎變得有系統,將神性賦予了人性。至漢代,則把它歷史化、定型化了。
  • 上古時期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有關倉頡的一個最有名,最偉大的事情,是他創造了文字。在倉頡造字之前,原始的人民要記錄自己的生活,史官要記錄部落事跡,都是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可是當部落慢慢的變大,人員逐漸增多,需要記錄的事情越來越多,只能滿足原始計數任務的結繩記事法就行不通了。這個時候,發明一種新的記錄方式就迫在眉睫,因此倉頡造字就出現了。
  • 倉頡造字,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文字的產生,有許多種傳說,倉頡造字是流傳最廣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從倉頡造字說起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 線上課堂丨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的精神感動了天帝2,為了獎勵他,下了一場特殊的雨,隨雨落下了數不清的穀米糧食,救活了天下百姓。倉頡造字是古代傳說,但自文字產生以後,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就被記載下來,流傳至今。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啟動聯合國語文日時,就把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穀雨」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貢獻。1.黃帝(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是中華民族的始祖。2.天帝,天上之王,是中國神話中掌管天界、地位最高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