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媽媽》:學會與自己內心的欲望抗爭,接納不完美的世界

2020-08-28 希蕊講史

鬼媽媽》這是一個非常夢幻的家庭奇幻劇,在導演的指導之下,使用了傳統的定格動畫製作。雖然打著兒童動畫的旗號,實際上它裡面有一些恐怖元素讓成年人都感到害怕,可以說這是一個成人化的「兒童電影」,整個影片都有驚悚元素。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女孩卡洛琳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完美世界之後的故事,展現了卡洛琳和欲望鬥爭的經歷。

影片中小女孩卡洛琳發現了老宅中的奇妙世界,這一個世界是「「鬼媽媽」」創造的。實際上這裡面有卡洛琳對現實生活不滿意而產生的欲望,在這個世界裡卡洛琳所有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每一個方面都符合卡洛琳的心意。

在現實世界當中父母經常忽視卡洛琳。當她想要一個手套時,媽媽卻直接將手套放回貨架。卡洛琳一直生活在沒有關注的家庭當中,所以卡洛琳也有了欲望。她希望父母可以滿足她的要求,在「鬼媽媽」世界裡,卡洛琳可以時刻獲得父母的關注。也可以得到她想要的所有東西。

鬼媽媽的世界中散發的欲望

在現實生活中,卡洛琳覺得飯菜不可口,但是在「鬼媽媽」的世界裡,她就可以看到喜歡的蛋糕。在現實世界裡沒有辦法舉辦園藝派對,但是在「鬼媽媽」世界裡她卻可以玩泥巴。在現實生活當中,卡洛琳希望自己身邊的同伴會安靜下來,在「鬼媽媽」世界裡同伴的語言能力全部丟失。可以說「鬼媽媽」的世界就是卡洛琳欲望的表現。

然而卡洛琳不只是有正義的需求,在「鬼媽媽」的世界當中,爸爸的行動受阻。她在鋼琴的操縱之下為卡洛琳彈奏樂器。當爸爸想告訴卡洛琳一些世界真相時就會被操縱的媽媽捂上嘴巴。

而卡洛琳的同伴為了滿足卡洛琳,被「鬼媽媽」縫上了嘴子,能一邊難過一邊裝作開心。卡洛琳的欲望成為了別人的痛苦。

這也側面說明卡洛琳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她只是厭惡爸爸,只顧工作不陪她。她非常討厭懷伯一直說話,可是她沒有考慮過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以及工作。她們本來就沒有辦法完全符合卡洛琳的心意。

欲望的代價

最後影片也用一種恐怖的描述了卡洛琳的代價。在成全卡洛琳之後,是「鬼媽媽」的各種要求。她用紐扣代替眼睛縫在衣服上,換一句話來說就是永遠沒有眼睛,而眼睛則意味著一個人辨別世界的能力,失去眼睛就沒有辦法判斷已經失去自我。成為被「鬼媽媽」控制的玩偶和滿足「鬼媽媽」願望的工具

這一影片加入了很多的恐怖元素說來營造欲望帶來的危險。首先是異世界的通道,一開始它是魔幻的,散發著藍色光芒,在卡洛琳想要逃跑時,卻變得腐敗詭異的光芒消失,這個時候整個通道都是灰色以及骯髒。

這是卡洛琳欲望的樣子,她充滿了恐怖氣質,其實卡洛琳在「鬼媽媽」沒有得到滿足,也就是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將卡洛琳放到了牆壁,在牆壁當中,卡洛琳發現在這個世界死去的孩子。

她這樣暗示著自己:如果有我只需要滿足自己願望,那最後肯定會被願望吞噬,曾經在那樣的世界裡,最後一定會丟失自我,陷入死亡。就像每天當眾被「鬼媽媽」誘惑,隨後被驅逐眼睛的孩子一樣,她們在滿足當中死在了這一個看起來完美的世界當中,之後再也無法成長。

現實

從另一點來說,這一個影片也展現了卡洛琳正是欲望並且與之鬥爭的過程。「鬼媽媽」就像是「本我」,她代表了卡洛琳本來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那麼最後她會推是卡洛琳的「自我」。也就是在影片當中說的拿掉眼睛。

在影片當中黑貓則更像卡洛琳的「超我」,她在卡洛琳即將陷入美好陷阱時提醒她,讓卡洛琳知道欲望發展是不理智的事。還在關鍵時候幫卡洛琳逃出了「本我」空間。「鬼媽媽」世界中的爸爸和懷伯,也是卡洛琳潛意識的表現。她們都在關鍵時刻幫助卡洛琳找回自我。

回到現實之後,卡洛琳就下了,被「鬼媽媽」控制住我的父母,這時候父母也決定陪著卡洛琳舉辦派對。卡洛琳得到了媽媽的禮物,是那一雙她喜歡的手套。

雖然在緊急時刻,卡洛琳將黑貓丟下了「鬼媽媽」,當然這是傷害朋友的舉動。在卡洛琳當天之後,黑貓也選擇了原諒,這時候現實世界也充滿了美好元素。

相關焦點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綻放完美的你!——吉見《黑天鵝》觀後感
    內心裡有被壓抑的性需求,夢中的景象就是她內心的需求。3. 和同事關係的衝突。表面上柔弱、與世無爭。內心把有實力的同伴被想像成大惡魔,處處想害她,時時要搶主角。4. 和自己的衝突:不接納自己不完美,但實際上有很多不完美。包括背上的傷疤。 所有這些衝突,讓她生活不快樂,經常出現幻覺。
  • 《鬼媽媽》一門之隔的兩個世界,交換的是父母,是眼睛,也是自由
    在門的外頭是疲於應付工作對自己疏於照看的父母,在門的裡頭是對自己無微不至卻一心想讓自己留下來的鬼父母。一門之隔,是卡洛琳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父母親情的渴望。但另一方面,也是父母對兒女教育觀的缺失,導致兒童內心已經衍生出了完美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只需要一枚紐扣眼睛加以交換,但交換的背後卻是真實自我的土崩瓦解。
  • 評《鬼媽媽》:詭異夾雜著有趣和諷刺,故事設計頗有巧思
    在《鬼媽媽》中,主角是個少女。她搬到新的環境,父母忙於工作,不陪她;鄰居都是怪人。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機緣之下,她發現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小門。那裡有和善的父母和鄰居陪她玩,美食滿桌,新奇事物層出不窮,充分滿足了主角的欲望。於是,她每晚都去另一個世界,享受那裡的美好,並在第二天挫敗的回到現實。
  • 評《鬼媽媽》:詭異夾雜著有趣和諷刺,故事設計頗有巧思
    罪惡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女對欲望世界的沉迷,也有父母的漠視。而怪物妖婦則利用了少女的欲望,創造夢境世界,將其封閉其中。這三種故事元素,構成了《鬼媽媽》恐怖而詭異的電影觀感。再配合詭異的畫風,讓人一想起《鬼媽媽》,只覺難忘。
  •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收穫內心的輕盈,擁抱殘缺的過去開啟嶄新的未來
    《心靈捕手》的主角威爾告訴我們:天生明媚的驕陽也曾黯淡彷徨;敢於追隨內心的選擇,本身就很輝煌。迷茫、彷徨、失落等等,在每一個流逝的日子裡,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在每個你我身上,都在發生著相似的故事。在電影《心靈捕手》中,主角也曾經歷迷茫、彷徨、失落,而他最終找到了方向、堅定前行,重拾起最珍貴的希望。
  • 《乘風破浪的姐姐》學會接納自己的人生才更精彩
    ,而是接納自己,如果境界高一點那就是是悅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人生才會更精彩,而且你可以無懼年齡,無論你在哪個年齡階段,只要你學會接納自己,30加又怎麼樣,她們坦然接受自己年齡,展現的是歲月沉澱下來的魅力,照樣又颯又美又有個性。就像乘風破浪裡面的姐姐們一樣,她們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從不被年齡定義,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綻放著自己的光芒。
  • 心理測試:總覺得自己不優秀怎麼辦?|心理:怎樣學會接納自己?
    儘管自己不英俊,不漂亮,不聰明,不優秀,只是普普通通,有許多缺點,但是自己能夠接受這樣的現狀,並且能夠積極的面對和調整,這種「自認」的心態需要練習,才會讓我們更快樂。與此相反,很多人常常對自己不滿,習慣性地進行自我判斷,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情感的漩渦之中,在人際關係中既不能理性地面對對方,也不能與自己和睦相處。
  • 我接納不夠完美的自己
    愛自己的第一步,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為了活得完美,而是努力成為一個接納自己的好,也接納自己的不好,接納自己的光明,也接納自己的黑暗的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才是真正地愛自己。接納自己就是以一種溫暖、關愛、親切、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對待自己。批判別人,是源自於不接受自己;會批判別人,就一定會批判自己,所以每一次批判別人,自己都會受傷一次。對別人的限制,其實正是對自己的限制。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看自己不順眼。覺得別人不可愛的地方,就是覺得自己不可愛的地方。
  • 《鬼媽媽》的成年人寓言:斬斷內心的荊棘,讓陽光照進現實
    百無聊賴的卡洛琳在新家裡到處冒險,從一扇封住的小門裡,她意外發現了另外一個「家」,那個家的媽媽給她造就了一個完美世界,補完了她所有心願,讓她一次又一次去到那個怪誕又完美的世界。畫面匹配剪輯片中幾處畫面匹配剪輯來轉換場景,現實場景的破舊和怪誕場景中的華麗完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暗喻人們幻想世界與現實中的暗示了幻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電影中有一幕是卡洛琳在鬼媽媽為她裝飾的華麗又溫馨的臥室裡睡著了,畫面漸變為真實場景中卡洛琳的臥室,簡樸而破舊。
  • 朗誦:學會悅納生活裡的不完美(原創)
    彳亍於紅塵陌上,做一個懂得悅納自己的人,在四季輪迴裡,用一顆浪漫的詩心淡然前行,不管前方是風起雲湧,還是雨雪交加,只要內心堅信:闖過去,就一定會遇見春暖花開。在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裡,深情的愛著,善良的活著,找一個可以讓你歡笑餘生,容納你不完美的人,相互扶持,一路同行,以後的日子,只要你願意創造,相信美好定會如約而至。夜色幽深,闌珊靜美。
  • 人生的三道門: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接納世界
    掌控你的情緒,否則就會被情緒掌控我們此生的目的是學習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完美的人並不存在。接納自己的好,也接納自己的不好,接納自己的光明,也接納自己的黑暗的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才是真正地愛自己。接受自己就是以一種溫暖、關愛、親切、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對待自己。批判別人,是源自於不接受自己;會批判別人,就一定會批判自己,所以每一次批判別人,自己都會受傷一次。對別人的限制,其實正是對自己的限制。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看自己不順眼。覺得別人不可愛的地方,就是覺得自己不可愛的地方。不滿意別人,正是因為不滿意自己!
  • 尼格買提:成長之路,你要學會接納和擁抱那個真實的自己
    可是,尼格買提小時候竟然也自卑過,並且他性格內向,不知道怎麼表達,與人溝通,有著自己的小小世界。尼格買提的父母都太優秀了,活在這樣一個光芒四射的家庭裡,父母對他寄予厚望,他好像本該天生開朗,多才多藝,成為旁人眼中閃閃發光的人。可是小時候的他卻感到迷茫,在優秀的父母面前,他有些暗淡,像是低進土裡的塵埃,家人越是開朗,他就越是低落。
  • 電影《綠皮書》:緩解身份的焦慮,從接納自己開始
    對身份地位的渴望,和人類的任何欲望一樣,會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可以激發潛能、力求完美,以及增強社會共同價值產生的凝聚力,等等。但是,當我們過多地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就會不停地為之擔憂,因為總有人比自己強、比自己優秀。就像影片中的唐,從小跟隨媽媽到處演出,學會了彈鋼琴,後來幸運地被人看中,送到音樂學院學習,並成為那裡錄取的第一個黑人。
  • 《瑪麗和馬克思》:只有接納真正的自己,我們才能完整
    ,但周圍的生活總是無情的嘲弄我們,於是我們封鎖起了自己的內心,迫使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其實和自己以外的人建立聯結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情感需求,很多人之所以拒絕,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害怕被傷害。誠如王家衛在東邪西毒裡說:「從小我就知道保護自己,如果不想被別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很多把自己封閉起來的人,都像馬克思、瑪麗一樣有過不開心的經歷,致使她們總是處在焦慮的消極情緒之下。
  • 《鬼媽媽》真的講的是一個恐怖故事嗎?
    結合我們的主人公Coraline的遭遇來說,就是在表世界裡爸爸媽媽都很忙,沒有時間和她玩,關心她。她很渴望朋友(她以前的朋友都不在身邊),現在的鄰家小孩Wyborne(韋伯)又是個絮絮叨叨、討人厭的小子。所以,Coraline內心世界裡極渴望得到自己想要的關心、呵護和陪伴,這一切在裡世界裡都得到了實現。
  • 《回憶中的瑪妮》讓我們明白,只有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在我們久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給予我們很多溫暖,即便已經記不清,但是曾給過我們的鼓勵和勇氣,我們從未忘記過,我們總是因為自己的生活而感到自卑,所以對於別人的友好,總是感到害怕,害怕別人將自己努力維繫的面具打破,但其實我們只是因為沒有接納自己,所以才不去接納別人
  • 劉亦菲允許自己有不完美的一面,也接納自己那些小小的不完美
    唯獨劉亦菲,每次看到她都如我第一次見到那樣發自內心的喜歡。再者,娛樂圈漂亮的人很多,漂亮又有人品的她算一個,這就是為什麼她路人緣在當紅女明星中第一名的原因。默默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驕傲不自負,沒有戲的日子在家擼貓看書充實自己,還去旅遊。幾乎不怎麼參加綜藝,就算參加也是宣傳新戲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這樣的人都不配愛被愛?那什麼樣的人配被愛。劉亦菲本身沒什麼黑點,美貌頂尖,氣質更是獨一份,性格討喜,個人條件非常優越了,這些年業務水平也越來越好了,有太多值得喜歡的點了。
  • 夏天必刷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即使你不完美,可我依然愛你
    1.與平凡不完美的父母和解一個被奶奶帶大的小男孩,走路時總是低著頭,說話時不帶感情地「嗯」一聲。放暑假的第一天,奶奶上班前囑咐他不要亂跑。百般無聊的他,看到媽媽寄來的信,又翻了小時候拍的照片。偷偷從家裡拿了錢,決定去找媽媽。
  • 《鬼媽媽》用定格動畫表現手法,講述理想世界隱藏怎樣的危機
    文|溫暖最近愛上了像《殭屍新娘》這類充滿恐怖因素卻又溫馨的動畫電影,在翻閱查找的時候看到了一張很有意思的海報,電影名字叫《鬼媽媽》。看到片名的時候突然想起曾經是看過這部動畫的,劇情設計有趣,看完後甚至還會產生一些小情緒。當我重新去了解這部影片的時候,卻發現了一些不一樣地方,或許是因為觀影年紀的不同,所看到的內容分析角度也發生了變化。
  • 趙金鐘 以完美接納殘缺
    以完美接納殘缺——析鄭皖豫《我的陶》兼及其他趙金鐘從破碎,經火,走向完整,完美。我的陶,在安靜的角落裡安靜,在光的觸覺裡輕觸著光,在它的表面,彩繪著光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