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將其當作一生之敵,二人差距卻越來越遠

2021-01-08 格子說歷史

引言

「…我想做一個遲到太久的道歉。」2020年12月31日凌晨零點整,郭敬明在個人微博上鄭重發出這一條公告,被認為是對15年前剽竊世界的一個道歉。

2020年12月25日,郭敬明導演的電影《晴雅集》上映,但2021年1月2號左右,又傳出該電影後續被停止排片的傳聞,緣由是可能「抄襲」他人作品,其中的一些鏡頭與《奇異博士》的非常相似。

作為80後崛起的作家,郭敬明一直充滿爭議,尤其是在15年前抄襲他人作品並拒絕道歉後,備受人們的關注。同一時期,還有一位非常傑出的作家,一直立志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斜槓青年"(多職業從業者),並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他就是韓寒。

有人曾將郭敬明同韓寒相比較,認為韓寒是郭敬明終生的勁敵。兩人起步相同,擁有相似的經歷,但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目前,韓寒正在完成"斜槓青年"的夢想,而郭敬明則還在原地踏步。那麼,他們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一、出道即輝煌

與郭敬明相同,韓寒在學生時代便出名,一部《三重門》就讓他火得一塌糊塗。而更瘋狂的是,他的主動退學卻引來多人的崇拜。

由於對車感興趣,韓寒堅持在創作中玩賽車。但這並不能讓他過癮,堅持多年以後,他最終用電影來描述自己對車的喜愛,一部親自導演的《飛馳人生》由此誕生,狂飆17億票房。與郭敬明的成名作《小時代》系列非常不同的是,《飛馳人生》深入講解人生起落,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富有滿滿的正能量和正直的價值觀。

自初中起,他便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寫作之路,經常在少年回憶等雜誌發表文章,《生涯模式》等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1999年,上高一不久,他畢業在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中以標題為《杯中窺人》的文章博得一等獎。要知道,這是全國新概念作文的首屆比賽,意義重大。

後來,他開始將注意力放在文學創作上,曾因《三重門》的寫作而導致多門學科亮紅燈,甚至直接出現留級的結果。也許是年少氣盛,他毅然地選擇了退學。

面對著家長的質疑和老師的詢問,他只高冷地以「獲取稿費以養自己」來回答人生的何去何從。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三重門》出版以後,便讓他收到了100多萬元的版稅收入,並因此而一戰成名。二十多年來,《三重門》依然在銷售,是銷售量最大的文學作品之一。

他的退學和成名還引發了教育界的思考。為改變僵化的教育體制,提高民眾的素質,教育界為學子們制定了一套更具特色的幫扶政策,鼓勵他們朝著自己喜歡和所具備優點的方向發展。

對於他而言,這只是人生開掛的開始。

二、「開掛般」的青年時期

同郭敬明都是年少出名,但韓寒的成長之路至少包含一些原創與正能量。就出版的作品數量而言,韓寒已經勝郭敬明一籌,平均一年出版一部作品。

僅從2001年到2004年,他就成功出版了《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和《長安亂》,都是原創作品,未曾被質疑有抄襲。在2004年,他還出版了一本書《韓寒五年》,書中詳細地介紹和收錄了他出道5年期間的作品。

由於影響極大,所以分別有香港、臺灣的繁體版本。在國外,該書還被印成有日本、法國、韓國和新加坡等語言的版本。難能可貴的是,它居然成為了法國當年十月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由於喜歡玩車,他基本上把賣書所獲得的錢都用來買車。在開賽車的路上,賽車隨筆《就這麼飄來飄去》於2005年出版,首刊便有高達36萬冊的好成績。電影《飛馳人生》的出現,也是他喜愛跑車路上的一個節奏。

2010年,他迎來了自己個人的巔峰時刻。當年4月,《時代周刊》進行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百人排名中,他同比爾蓋茨和歐巴馬一併被列入其中。很有意思的是,他以近100萬的票數排在投票名次的第2名,最後一輪的投票中排在第24名。

2010年7月,由他主編的《獨唱團》正式發行;同年9月,長篇小說《199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問世,首刊便有70萬冊的成績。

這一年,他還同談了10年戀愛的女友金麗華步入婚姻殿堂,可謂是事業和家庭雙贏。

三、為熱愛的人生轉型

在成長的路上,韓寒也朝著導演的方向發展,期間共用時6年。當時,郭敬明已經憑藉《小時代》賺得忘乎所以,而他只能算是初來乍到,影視作品並沒有揭起多大的浪花。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就非常差。處女作《後會無期》僅上映18天,就獲得了近6億的票房,以郭敬明的《小時代3》不相上下。

此後不久,《乘風破浪》和《飛馳人生》基本上都是以破記錄的形式出現。從這些成績來看,他算是成功地轉型。郭敬明同他相比較,發展又如何?

四、郭敬明不算是進步

郭敬明的發展與韓寒非常相似,但兩人也有所不同。相似之處在於兩人都是80後的人氣王和80後作家中的領軍人物,都因參加新概念作文而嶄露頭角,都從作家轉型為導演。

不同之處在於郭敬明早期的發展要比韓寒好,但此後一直走下坡路,在「罵聲」中前進。郭敬明主編的文學雜誌《最小說》還是讓許多青少年喜愛的,而年韓寒的文學雜誌《獨唱團》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名氣。

兩者出現最大的正面衝突,是韓寒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與《小時代3》的「較量」。有人認為,這是從文壇上的較量轉移到電影上的比拼。

雖然都代表青春作家,但兩者的風格迥異,分別代表不同的維度,審美觀也出現很大的偏差。韓寒比較傾向於大眾,符合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消費者的喜歡,而郭敬明只將目光關注於青少年,作品一般被認為是三觀不正,特別是《小時代》系列的拜金主義和在《我是演員》中對沒有演技的表演者發 S卡。有意思的是,2005年的《福布斯》排名中,兩人同時上榜,郭敬明以第29名領先於韓寒的第99名。

同是作為80後的偶像,兩人的對立已經是明面上的事。在一檔訪談中,韓寒對於主持人的詢問,以「久仰」來回答是否認識郭敬明的問題;而郭敬明則直接用「不認識」來答覆,可見兩人在情商上的差距有多大。

就進步方面而言,郭敬明近年來雖然作品不斷,但卻只能算是原地踏步。與韓寒的系列電影相比,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夏至未至》等都沒有創新之處,只能認為是不斷重複地對青春進行時無病呻吟與金錢至上的崇拜,會造成極大的審美疲勞與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樹立。

結語

一個人進步與否,與他出版作品的數量有關,與質量有很大的關係。郭敬明的文學作品和《小時代》系列作品再過去賣的很銷,主要是同當時青少年的心靈成長有很大的共鳴。但於今而言,青少年和處在青春期中的人們的心理已經出現很大的變化,所謂的「古風」不再適合人們的審美。

如果全社會都崇尚無痛呻吟的拜金主義者,又以缺乏雄性魅力和特質的男性為主要榜樣,那社會是病態的,至少三觀是不正的。切合真實生活,在語言有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那不僅會引導人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會使作品成為永恆。顯然,郭敬明並不明白這一點,所以只能原地踏步。而韓寒不同,"斜槓青年"的追求正使他變得完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為何越來越遠?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經常有人說,斜槓青年韓寒而且為什麼兩人的差距越來越遠了呢?一、斜槓青年韓寒可以說,韓寒這個斜槓青年,但韓寒註定了是他的一生之敵,若不進行自我突破,可能兩者的距離真的會越來越大,甚至會變成兩種不同類型的人。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越來越遠
    "斜槓青年"指的是在當下,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自己選擇從事多種職業,擁有多重身份的青年人。而要說到"斜槓青年",那就不得不提到集作家、賽車手、導演等多種身份於一身的80後青年偶像——韓寒。韓寒本人就是最典型的"斜槓青年"。
  • 韓寒和郭敬明,《前浪》裡上海青年和自貢青年的碰撞
    先認識韓寒,後喜歡郭敬明!高中的時候,讀過韓寒的《三重門》,看過他在《對話》中的表現,特別佩服他退學的勇氣。這之後又陸續讀了一些郭敬明的作品,真的是越讀越喜歡。再後來,文字領域的成功,使他們二人開始了電影領域的徵程。客觀上講,他們的電影都很不錯,畢竟他們的文字功底很深,能夠完整的講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導演還做不到的事情。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乘風破浪》是部好電影,但韓寒卻越來越像郭敬明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麼說韓寒越來越像郭敬明了?韓寒的電影敘述能力較之於首部作品《後會無期》有了很大的長進,電影的敘事、剪輯、鏡頭、配樂等,都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陷。但如果我們將《乘風破浪》放在韓寒的創作序列中,《乘風破浪》也許就是韓寒思想倒退的體現。《乘風破浪》上映之前,其主題曲《乘風破浪歌》在網上遭到了許多女性的抵制。該主題曲表現出某種直男癌思想,聯繫到韓寒的一系列言論和行為,她們認為韓寒在物化女性。
  • 韓寒是中國的幻象,郭敬明是中國的真相
    從這一點來講,他就已經輸了。對於中國電影的看法歷來分裂。評論和票房各執一詞,水火兩邊。這主要是因為精英在評論,屌絲在消費。但票房是由真金白銀髮聲的,韓寒不可能收穫太多人民幣的投票。但郭敬明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做到這一點。在這個夏天,韓寒親手把自己送進了小四挖出的一個大坑——雖然後者都無意讓他跳進來。韓寒與小四其實就是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的一幣兩面。
  • 洞見丨韓寒與郭敬明:時代寵兒的兩張臉
    導語:近期,郭敬明與韓寒二人的電影先後上映,爭奪票房。
  • 郭敬明跟韓寒:時隔多年以後,他們活成了彼此的模樣
    提起郭敬明,我們總會想起韓寒。從這兩個人出名開始,就不斷被我們放在一起比較。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兩人有著相似的出名經歷,主要還是因為二人反差的性格、文風跟家境。作為文藝青年的二位主人公,自然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這一年是首次舉辦新概念作文,作為上海土著的韓寒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此時他還剛上高一。儘管準備好了參加這次大賽,但他還是遲到了。但主考官看這小孩有點帥氣,就又給了他一次機會,主考官順手把一張紙巾團一團扔進杯子為題,韓寒半小時寫出了驚豔的《杯中窺人》。
  • 韓寒和郭敬明的電影風格為何差距大?選對「老師」是關鍵
    所以我們看郭敬明後來做導演之後執導的6部作品,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有《無極》的影子。好在郭敬明比較抗懟,面對輿論的狂轟亂炸,他依然我行我素地拍了6部電影。在這點上郭敬明相對於陳凱歌顯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相對於郭敬明成為導演的歷程,韓寒則要低調許多,至少韓寒還沒好意思出來綜藝節目做導師呢。為什麼要做導演和賽車手呢?韓寒自己的解釋說,這些都是他兒時的夢想。
  • 同為38歲的韓寒和郭敬明,起點一致,為什麼卻相差的越來越遠
    先說我個人的觀點,我更加喜歡韓寒。對於他倆的評價,只能說是一對針鋒相對的歡喜冤家,往前倒騰十年,你隨便採訪一學生,你喜歡韓寒還是郭敬明?我想百分之90的學生會說,郭敬明!為什麼?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誰不想有一段瑪麗蘇的情節,誰不想是被捧在手心的公主?誰不想是帥氣逼人的王子?
  • 被罵的郭敬明,消失的韓寒
    郭敬明身上有太多太多年輕人叛逆個性的印跡了。這個成名的軌跡,太像另外一個同樣少年叛逆的人了。沒錯,就是韓寒。韓寒比郭敬明大一歲。1999年首屆新概念大賽第一名就是他,第2屆也是他。也就是前4屆新概念大賽第一名,先後被韓寒和郭敬明包攬。
  • 韓寒郭敬明宇宙守恆定律
    探討韓寒為什麼不如往昔犀利,簡直快要成為針對他本人的「刻板印象」了。同樣的效應也發生在郭敬明身上,人們一直關注郭敬明是否還受年輕人喜歡,從90後一直延展到00後,將來10後怕還是要承擔著「是否喜歡郭敬明」的話題責任。 詩酒遠方問韓寒,經世致用郭敬明。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韓寒vs郭敬明:上海土著和小鎮青年不一樣的人生
    出生於四川自貢小城市的郭敬明,家庭條件一般,父母都是工薪階層。 郭敬明的初中同學都來自於自貢井老城區,大多是鹽廠的工人家庭出身,郭敬明和他們打成一片。 韓寒出生於上海,父親是當地有名的作家,並多次獲獎。他每一次文章發表,都讓兒時的韓寒特別驕傲。 相比於郭敬明,韓寒的起點和視野比他高太多了。
  • 韓寒郭敬明 搞基???
    有網友扒出來當年華東理工大一場精彩的辯論賽:韓寒和郭敬明應不應該在一起其文採之飛揚,辯論之精彩,腦洞之大開叫人看了直拍碎膝蓋骨:正方一辯太能磕了GJM HH=搞基 好好,高啊!2007年,韓寒突然提起了和郭敬明的《上海絕戀》他說想借著王朔的發布會,和郭敬明留下一張真人合影。以此來滿足JH教的終極夢想。還非常肯定地說,這絕對不是炒作。
  • 如今的郭敬明和韓寒,只能同時火一個人
    探討韓寒為什麼不如往昔犀利,簡直快要成為針對他本人的「刻板印象」了。同樣的效應也發生在郭敬明身上,人們一直關注郭敬明是否還受年輕人喜歡,從90後一直延展到00後,將來10後怕還是要承擔著「是否喜歡郭敬明」的話題責任。 詩酒遠方問韓寒,經世致用郭敬明。
  • 人人都想成為韓寒,卻個個活成了郭敬明
    文 | 王呈祥韓寒和郭敬明,兩個以文字劃分營地的年輕人,一個是意見領袖,一個是青春霸主,80、90後的我們曾視他們為偶像。韓郭同年都是38歲,同為青年作家,又同是從新概念起家,一個說從來未見過對方,另一個說對對方不甚了解,果真是一對歡喜冤家。今天拋開書畫藝術,我們來聊聊韓寒與郭敬明。
  • 王朔點評餘秋雨張藝謀楊瀾韓寒郭敬明,真的是一點面子也不給啊
    中國電影界曾流傳這樣一句話:「你越來越懂藝術,便越來越懂電影,便越來越佩服張藝謀導演」。如此豪言,張藝謀在電影界的地位可見一斑。說到張藝謀,王朔曾言:「從電影規範化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張藝謀已經是江郎才盡了。藝術角度,合作夥伴等不少方面的局限性,左右了他對藝術的解讀和選擇。」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38歲韓寒:少年叛逆,中年圓滑?他與郭敬明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2008年,韓寒在新發表的小說《他的國》中,高調的將死對頭郭敬明寫進了小說裡,並誇張的描寫了其出席活動的場面韓寒笑了笑稱:「久仰!」然而郭敬明卻黑著臉說:「不了解!」
  • 韓寒總票房完勝郭敬明,口碑也是全面碾壓,差距是如何造成的?
    縱觀這幾年郭敬明的發展線路,幾乎停留在了在各大綜藝上與各種人展開爭吵,前有魏坤琳,後有李成儒,如今又來了一個爾冬陞,與前兩個人不同的是,這一次爾冬陞導演贏了,直接將郭敬明懟哭了,而吃瓜群眾為什麼一片叫好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多人認為郭敬明的業務能力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