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想做一個遲到太久的道歉。」2020年12月31日凌晨零點整,郭敬明在個人微博上鄭重發出這一條公告,被認為是對15年前剽竊世界的一個道歉。
2020年12月25日,郭敬明導演的電影《晴雅集》上映,但2021年1月2號左右,又傳出該電影後續被停止排片的傳聞,緣由是可能「抄襲」他人作品,其中的一些鏡頭與《奇異博士》的非常相似。
作為80後崛起的作家,郭敬明一直充滿爭議,尤其是在15年前抄襲他人作品並拒絕道歉後,備受人們的關注。同一時期,還有一位非常傑出的作家,一直立志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斜槓青年"(多職業從業者),並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他就是韓寒。
有人曾將郭敬明同韓寒相比較,認為韓寒是郭敬明終生的勁敵。兩人起步相同,擁有相似的經歷,但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目前,韓寒正在完成"斜槓青年"的夢想,而郭敬明則還在原地踏步。那麼,他們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一、出道即輝煌
與郭敬明相同,韓寒在學生時代便出名,一部《三重門》就讓他火得一塌糊塗。而更瘋狂的是,他的主動退學卻引來多人的崇拜。
由於對車感興趣,韓寒堅持在創作中玩賽車。但這並不能讓他過癮,堅持多年以後,他最終用電影來描述自己對車的喜愛,一部親自導演的《飛馳人生》由此誕生,狂飆17億票房。與郭敬明的成名作《小時代》系列非常不同的是,《飛馳人生》深入講解人生起落,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富有滿滿的正能量和正直的價值觀。
自初中起,他便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寫作之路,經常在少年回憶等雜誌發表文章,《生涯模式》等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1999年,上高一不久,他畢業在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中以標題為《杯中窺人》的文章博得一等獎。要知道,這是全國新概念作文的首屆比賽,意義重大。
後來,他開始將注意力放在文學創作上,曾因《三重門》的寫作而導致多門學科亮紅燈,甚至直接出現留級的結果。也許是年少氣盛,他毅然地選擇了退學。
面對著家長的質疑和老師的詢問,他只高冷地以「獲取稿費以養自己」來回答人生的何去何從。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三重門》出版以後,便讓他收到了100多萬元的版稅收入,並因此而一戰成名。二十多年來,《三重門》依然在銷售,是銷售量最大的文學作品之一。
他的退學和成名還引發了教育界的思考。為改變僵化的教育體制,提高民眾的素質,教育界為學子們制定了一套更具特色的幫扶政策,鼓勵他們朝著自己喜歡和所具備優點的方向發展。
對於他而言,這只是人生開掛的開始。
二、「開掛般」的青年時期
同郭敬明都是年少出名,但韓寒的成長之路至少包含一些原創與正能量。就出版的作品數量而言,韓寒已經勝郭敬明一籌,平均一年出版一部作品。
僅從2001年到2004年,他就成功出版了《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和《長安亂》,都是原創作品,未曾被質疑有抄襲。在2004年,他還出版了一本書《韓寒五年》,書中詳細地介紹和收錄了他出道5年期間的作品。
由於影響極大,所以分別有香港、臺灣的繁體版本。在國外,該書還被印成有日本、法國、韓國和新加坡等語言的版本。難能可貴的是,它居然成為了法國當年十月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由於喜歡玩車,他基本上把賣書所獲得的錢都用來買車。在開賽車的路上,賽車隨筆《就這麼飄來飄去》於2005年出版,首刊便有高達36萬冊的好成績。電影《飛馳人生》的出現,也是他喜愛跑車路上的一個節奏。
2010年,他迎來了自己個人的巔峰時刻。當年4月,《時代周刊》進行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百人排名中,他同比爾蓋茨和歐巴馬一併被列入其中。很有意思的是,他以近100萬的票數排在投票名次的第2名,最後一輪的投票中排在第24名。
2010年7月,由他主編的《獨唱團》正式發行;同年9月,長篇小說《199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問世,首刊便有70萬冊的成績。
這一年,他還同談了10年戀愛的女友金麗華步入婚姻殿堂,可謂是事業和家庭雙贏。
三、為熱愛的人生轉型
在成長的路上,韓寒也朝著導演的方向發展,期間共用時6年。當時,郭敬明已經憑藉《小時代》賺得忘乎所以,而他只能算是初來乍到,影視作品並沒有揭起多大的浪花。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就非常差。處女作《後會無期》僅上映18天,就獲得了近6億的票房,以郭敬明的《小時代3》不相上下。
此後不久,《乘風破浪》和《飛馳人生》基本上都是以破記錄的形式出現。從這些成績來看,他算是成功地轉型。郭敬明同他相比較,發展又如何?
四、郭敬明不算是進步
郭敬明的發展與韓寒非常相似,但兩人也有所不同。相似之處在於兩人都是80後的人氣王和80後作家中的領軍人物,都因參加新概念作文而嶄露頭角,都從作家轉型為導演。
不同之處在於郭敬明早期的發展要比韓寒好,但此後一直走下坡路,在「罵聲」中前進。郭敬明主編的文學雜誌《最小說》還是讓許多青少年喜愛的,而年韓寒的文學雜誌《獨唱團》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名氣。
兩者出現最大的正面衝突,是韓寒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與《小時代3》的「較量」。有人認為,這是從文壇上的較量轉移到電影上的比拼。
雖然都代表青春作家,但兩者的風格迥異,分別代表不同的維度,審美觀也出現很大的偏差。韓寒比較傾向於大眾,符合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消費者的喜歡,而郭敬明只將目光關注於青少年,作品一般被認為是三觀不正,特別是《小時代》系列的拜金主義和在《我是演員》中對沒有演技的表演者發 S卡。有意思的是,2005年的《福布斯》排名中,兩人同時上榜,郭敬明以第29名領先於韓寒的第99名。
同是作為80後的偶像,兩人的對立已經是明面上的事。在一檔訪談中,韓寒對於主持人的詢問,以「久仰」來回答是否認識郭敬明的問題;而郭敬明則直接用「不認識」來答覆,可見兩人在情商上的差距有多大。
就進步方面而言,郭敬明近年來雖然作品不斷,但卻只能算是原地踏步。與韓寒的系列電影相比,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夏至未至》等都沒有創新之處,只能認為是不斷重複地對青春進行時無病呻吟與金錢至上的崇拜,會造成極大的審美疲勞與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樹立。
結語
一個人進步與否,與他出版作品的數量有關,與質量有很大的關係。郭敬明的文學作品和《小時代》系列作品再過去賣的很銷,主要是同當時青少年的心靈成長有很大的共鳴。但於今而言,青少年和處在青春期中的人們的心理已經出現很大的變化,所謂的「古風」不再適合人們的審美。
如果全社會都崇尚無痛呻吟的拜金主義者,又以缺乏雄性魅力和特質的男性為主要榜樣,那社會是病態的,至少三觀是不正的。切合真實生活,在語言有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那不僅會引導人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會使作品成為永恆。顯然,郭敬明並不明白這一點,所以只能原地踏步。而韓寒不同,"斜槓青年"的追求正使他變得完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