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和郭敬明的電影風格為何差距大?選對「老師」是關鍵

2021-01-07 週遊世界電影

同為作家導演,韓寒和郭敬明的跨界卻有很大的差別,當然從兩人作為作家時的「文風」我們也能夠判斷出他們成了導演之後的「畫風」。不過每個人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時都是需要領路人的,韓寒和郭敬明也不例外。同為80後的頂級人氣作家,其實韓寒跨界發展也比郭敬明來得更早,在剛剛憑藉小說成名的時候,韓寒就已經試圖轉型成為一名賽車手,而他的這次轉型卻並非是因為商業的利益,而僅僅是因為個人的愛好。

從韓寒的簡歷我們可以知道,從他的輟學事件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在沒有把握取得好成績的時候,韓寒表現的總是足夠的低調,直到有一天他確定自己可以技驚四座。而郭敬明在這個方面也更有自己的辦法,和韓寒要強的性格相比,郭敬明的自我意識表現的則更加封閉,郭敬明更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形象,並以此來牢牢地吸引住他的粉絲。所以在一段時間裡,郭敬明的文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即便有人質疑他抄襲,即便他無法再開拓出更為廣闊的市場。

所謂英雄惜英雄,在電影圈裡,也有一個人非常懂得孤芳自賞的魅力,這個人是第五代導演的旗幟性人物,也是一位富有文藝氣息的導二代。他是執導了被譽為華語巔峰之作《霸王別姬》的導演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翹楚,陳凱歌在2005年的時候迎來了職業生涯的暗黑時刻,遭遇了事業道路上最大的滑鐵盧。這一年陳凱歌執導的商業巨製《無極》在上映後口碑崩塌,一度到了無可挽回的局勢。也許是為了挽回經濟損失,也許是希望從另外一個維度上完善銀幕上的作品,在電影上映後,陳凱歌找來80後人氣作家郭敬明寫了一部同名小說。

作為導演的陳凱歌,其實文學素養也是公認的優秀。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網上搜搜陳凱歌寫給老同學張藝謀的定情之作《秦國人》。由陳凱歌可以選中郭敬明的細節,我們判斷,郭敬明在文學領域還是有一定造詣的。雖然說在職業生涯上有過抄襲的黑點,但是有多少文學大家又不是抄來的呢?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不會抄的應該就會被判定為抄襲吧。估計是在寫《無極》這部小說的時候,郭敬明有了了解電影的機會。

雖然《無極》的口碑不好,但是作為一部典型的大片,《無極》擁有國產大片幾乎所有的屬性。高達3億人民幣的投資,中、日、韓整個亞洲明星的加盟,再加上上映之前的轟動營銷。這部國產頂級爛片的身上,有著當時所有大片的屬性。也許真是在《無極》的影響下,郭敬明對電影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們看郭敬明後來做導演之後執導的6部作品,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有《無極》的影子。好在郭敬明比較抗懟,面對輿論的狂轟亂炸,他依然我行我素地拍了6部電影。在這點上郭敬明相對於陳凱歌顯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

相對於郭敬明成為導演的歷程,韓寒則要低調許多,至少韓寒還沒好意思出來綜藝節目做導師呢。為什麼要做導演和賽車手呢?韓寒自己的解釋說,這些都是他兒時的夢想。當然這是從韓寒的主觀意願角度出發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韓寒自身就是一個營銷品牌,他和車隊劇組的合作,本身就有商業上的保障。不過從技術角度而言,韓寒第一次參與電影的創作是在2010年,這一年韓寒在賈樟柯的紀錄片電影《海上傳奇》中飾演自己。

雖然韓寒在影片中的鏡頭不長,臺詞也僅僅是對自己過往人生的敘述。但是在創作這部影片的過程中,韓寒一定從賈樟柯這位第六代導演翹楚的身上學到了不少關於電影的東西。和郭敬明以改編自己的同名小說進入電影圈不同,韓寒最初進入電影圈是靠一部完全的原創題材電影《後會無期》。在這部懷舊的公路電影中,韓寒加入了許多關於時代的元素。而這些元素,正是韓寒極具標誌的個人風格。

韓寒這部上映於2014年的銀幕處女作,在口碑上明顯要強於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系列。而《後會無期》和《小時代》相比,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電影風格。從《後會無期》的電影結構來看,其中的信息密集度顯然更高,畫面主要是依附於電影的敘事,而不是為了架構出遊離在現實之上的哲思。所以韓寒的《後會無期》更加適應觀眾,更懂得觀眾對電影的需求。

而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則是完全拷貝的《無極》的大片思維,這個思維更適應投資人對市場的需求。華麗的畫面,一群頂流明星,再加上郭敬明自己的偶像光環,配套著花樣多種的營銷手段。雖然整個《小時代》系列的評分沒有超過5分,但是電影的票房卻收益頗豐。從專業的角度而言,無論是郭敬明還是韓寒,他們和職業電影人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只是韓寒的電影作品更注重電影的故事邏輯和情懷,但是郭敬明的電影作品則更在乎畫面和明星效應。

從市場的角度而言,韓寒和郭敬明的跨界沒有多少區別。他們能夠跨界完全是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促成的。但是論及在電影領域的作為,韓寒則更受賈樟柯導演的影響,而郭敬明則更偏向於陳凱歌的《無極》套路。最初兩人接觸到電影都屬於巧合,他們作為時代的偶像人物,難免會因為商業的元素而被關注,只是這個偶爾的巧合,最終卻形成了他們的電影風格。

當然韓寒和郭敬明自身的性格,也促使他們在工作中和自己感興趣的人相遇。就如當年韓寒會選擇加入賈樟柯的紀錄片《海上傳奇》,郭敬明卻向著《無極》無限的靠近。在相互的緣分中,郭敬明與韓寒和電影結緣,並最終在大銀幕上留下了屬於他們的印記。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越來越遠
    他的一生都在為了追求自己的熱愛而奮鬥,然而同樣被視為是80後偶像的小四郭敬明就遠不如他,算得上是一生的勁敵。可以說,二人的差距是越來越遠了。為啥說二人差距大呢?這還要從韓寒年少時說起。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他和白燁的罵戰。這場罵戰的最後的結局以白燁關閉自己的博客,韓寒再次出名而結束。而在這時韓寒儼然已經成為人們眼中的青春偶像,但卻也是老師學者心目當中的問題兒童。那些年,被韓寒駁倒的專家學者不計其數。其中就有,著名音樂人高曉松。不過最後兩人成為了朋友,後來更是在一起心平氣和談論當年的那些事。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為何越來越遠?
    而且為什麼兩人的差距越來越遠了呢?韓寒的作品《三重門》創造了文學類銷售奇蹟,成為了當時的傳奇,而郭敬明與之相比較而言,的確遜色不少,而且從這時候開始,郭敬明的優勢正在慢慢的消退下去。,他的處女作品雖然獲得成功,但也只能和郭敬明的《小時代3》兩者的票房大體相當。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將其當作一生之敵,二人差距卻越來越遠
    2020年12月31日凌晨零點整,郭敬明在個人微博上鄭重發出這一條公告,被認為是對15年前剽竊世界的一個道歉。2020年12月25日,郭敬明導演的電影《晴雅集》上映,但2021年1月2號左右,又傳出該電影後續被停止排片的傳聞,緣由是可能「抄襲」他人作品,其中的一些鏡頭與《奇異博士》的非常相似。
  • 《乘風破浪》是部好電影,但韓寒卻越來越像郭敬明
    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表,只是韓寒採用如此低級的碰瓷手法對電影進行炒作倒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怎麼韓寒宣傳電影的手法這麼low?如果不留意韓寒和郭敬明早前的經歷,如今的韓寒與郭敬明似乎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轉行拍電影,商人思維,低級炒作,褒貶不一。這些年來,韓寒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何說《乘風破浪》雖是合格的電影作品,卻是韓寒思想的退步之作?
  • 韓寒總票房完勝郭敬明,口碑也是全面碾壓,差距是如何造成的?
    前段時間,郭敬明又一次登上了熱搜,原因竟然是因為被爾冬陞懟哭,而評論區竟然是一片叫好聲,吃瓜群眾的瓜可以說吃的是分外香甜了。自從《演員請就位》這個綜藝播出以來,小編沒看到有什麼演員登上熱搜,反倒是作為導師的郭敬明每幾天就上一次熱搜,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和流量。
  • 【人物】韓寒VS郭敬明:既生寒 何生明
    5月,韓寒修改《三重門》並得作家出版社編輯袁敏推動,該書順利出版。至今,銷量超過500萬。  就在郭敬明被曝出抄襲醜聞後,韓寒在博客發文《大變》炮轟那些認為「抄也抄得有水平」的郭敬明粉絲:「我對他的『粉絲』很有意見。我最多就是腳掉糞坑裡了,而他的不少『粉絲』就像腦袋扎糞坑裡了一樣。他們傻,幼稚,沒有是非觀,心智就不齊全,發育就不完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純真和善良,卻成天拿這個說事。
  • 人人都想成為韓寒,卻個個活成了郭敬明
    文 | 王呈祥韓寒和郭敬明,兩個以文字劃分營地的年輕人,一個是意見領袖,一個是青春霸主,80、90後的我們曾視他們為偶像。韓郭同年都是38歲,同為青年作家,又同是從新概念起家,一個說從來未見過對方,另一個說對對方不甚了解,果真是一對歡喜冤家。今天拋開書畫藝術,我們來聊聊韓寒與郭敬明。
  • 被罵的郭敬明,消失的韓寒
    初中,高中,大學,一路成績優異,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乖乖仔。叛逆、另類、個性等詞,跟當時的我,沒啥關係。讀完大學,沒燙過頭,沒染過發,連個正經戀愛都沒有,而且我還一點都不苦惱,覺得人生過得有條不紊,挺好的。我那時還不知道,3年後的我即將——叛變我自己。
  • 《後會無期》與《小時代3》同檔期上映,韓寒為何會贏了郭敬明?
    由於韓寒在拍攝《後會無期》的時候,很多場重要戲份的拍攝地點都選在韓寒自己的老家——上海亭林鎮,所以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一直覺得電影裡主角的原型就是韓寒本人。不過,韓寒也是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說之所以會選擇在家鄉拍攝,只是覺得在家鄉取景費用會比較低。
  • 韓寒vs郭敬明:上海土著和小鎮青年不一樣的人生
    郭敬明是《悲傷逆流成河》電視劇版的名字改成了《流淌的美好時光》,而韓寒是一段和皮克斯動畫片有關的視頻刷屏了微博。 郭敬明和韓寒這兩個人,人們總會喜歡把他們兩個人拿到一起對比,同樣是新概念得獎,同樣是陪伴一代人的作家,同是擔當導演拍電影…….
  • 揭韓寒郭敬明電影音樂營銷:歌手粉絲多 氣質合
    踏著「平凡之路」,今日,韓寒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如期而至。  該片上映前,從韓寒本人到電影宣傳方都做了長期而又計劃性的營銷,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幾首電影歌曲的提前發布。與競爭對手郭敬明主打的青少年粉絲相比,韓寒就是要拉開所謂「品位」上的差距,來強化自己通過小說、博客樹立起來的「知識分子」形象,博得廣大「文藝青年」的支持。  郭敬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地指出,音樂是電影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如今在好萊塢大受歡迎的青少年電影,如《飢餓遊戲》、《暮光之城》等,每一部都有邀請重量級歌手演唱的歌曲。
  • 如今的郭敬明和韓寒,只能同時火一個人
    甲問:「那是韓寒吧?」乙說:「不會,韓寒臉沒有那麼大。」 成年人的崩潰,果然是從臉大開始的。不過,在元旦上線的《2021有一說一》裡,韓寒精緻的小臉終於沒被吃麵大哥錯過。一看就是節目安排好的談話對象,大哥還能一臉震驚地喊:「韓寒!」這演技,李誠儒不發S卡都有黑幕。 如大家所願,食客們問的都是關於韓寒的高頻問題。
  • 韓寒是中國的幻象,郭敬明是中國的真相
    韓寒被固執地想像成革命和批判者,反射的只是公眾對中國社會當下的無奈感與無力感;而郭敬明作品被大批小城女孩追捧也只是整個社會對於權勢和財富依傍的投影。這個時代出生的人大都如此,這並非他們的對與錯,而是無從選擇。進入90年代之後,一切事物的邏輯合法性是建立在對消費主義的倡導之上的,這不但能對外顯示政治上某種改良主義開放作風,而且對於物慾的鼓動和肉身的享樂,某種程度上可以推遲精神上的啟蒙可能和政治上的危險。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必然有著這樣的取向。但韓寒和小四卻用不同的方式包裝了各自的享樂主義風格。
  • 韓寒郭敬明宇宙守恆定律
    對智力類綜藝狂熱不已的小四,接連參加了《我知道》和《最強大腦》,後者還炮製了和魏坤琳的罵戰。害,是不是和去年的爾冬陞如出一轍? 此時的韓寒,則進入了《後會無期》以後的兩年休耕期。《喜樂長安》的電影化口碑不佳,隨後在《高考那點事》和《吐槽大會》裡露個小臉。不要驚奇,這就是「此消彼長,你盛我衰」的韓寒×郭敬明宇宙守恆定律!
  • 韓寒郭敬明 搞基???
    有網友扒出來當年華東理工大一場精彩的辯論賽:韓寒和郭敬明應不應該在一起其文採之飛揚,辯論之精彩,腦洞之大開叫人看了直拍碎膝蓋骨:正方一辯太能磕了GJM HH=搞基 好好,高啊!2003年,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被質疑抄襲。最終判定郭敬明和圖書出版社賠償原告損失,並在報紙上公開道歉。
  • 韓寒和郭敬明,《前浪》裡上海青年和自貢青年的碰撞
    先認識韓寒,後喜歡郭敬明!高中的時候,讀過韓寒的《三重門》,看過他在《對話》中的表現,特別佩服他退學的勇氣。再後來,文字領域的成功,使他們二人開始了電影領域的徵程。客觀上講,他們的電影都很不錯,畢竟他們的文字功底很深,能夠完整的講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導演還做不到的事情。
  • 洞見丨韓寒與郭敬明:時代寵兒的兩張臉
    二人電影票房的成功,是消費社會粉絲經濟的成功,而非電影美學與藝術水準的成功。無論韓寒還是郭敬明,兩人皆是新媒介時代的巨大獲益者。無論小說還是電影,赤裸裸的拜金主義,是郭敬明所有作品的核心與主題。從四川自貢到大上海,郭敬明要完成的是他自身的上海灘傳奇:他要功成名就,他要斂財無度,他要出人頭地。郭敬明是國內最早將作家當明星來打造的人,他就是他自己的星工場。他整容、染髮與粉絲密切互動。他深切的懂得,粉絲不但可以是娛樂明星的衣食父母,也可以是他的衣食父母。
  • 韓寒與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國未竟
    但這次,人們很快聯想起三年前電影《爵跡》最後一場路演時郭敬明的崩潰,甚至暗自期待著他再一次的崩盤。 郭敬明過得順風順水,「文學之新」比賽在這年辦到第二屆,年底有了《文藝風象》和《文藝風賞》第一期合刊,後來兩刊都單獨出版。 前者由落落主編,追求豐富多元和娛樂,整體風格偏日系清新。
  • 與郭敬明論戰兩年:李成儒堅持的方向,實質就是韓寒的方向
    他叫韓寒。韓寒的小說、電影與郭敬明的小說、電影完全是兩種風格。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雖然討論的是校園霸凌,但裡面充斥著學生戀愛、意外懷孕、不良另類、跳樓自殺等與現實格格不入的元素。韓寒的電影總有一種文藝範,我甚至覺得他的電影特別滄桑,《後會無期》是和人生告別的故事。
  • 郭敬明這麼高調,為啥韓寒那麼低調,想念韓寒的女兒韓小野
    郭敬明最近又頻頻上熱搜,忙著給小鮮肉發S卡,懟爾冬陞,挺鄧倫,哭哭啼啼,委委屈屈,無處不在。每次看到他,都令人不由地想起那個總是被拿來做對照組,同樣年少成名的韓寒。郭敬明仿佛永遠停留在了 17歲,永遠明媚憂傷,永遠一副你們不懂我的表情。而韓寒,已經是一個成熟低調的中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