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著一個特殊的名字——1900;他有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執念——從不下船;他有舉世無雙的才能——彈鋼琴。
一個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人,卻留下了一段讓人感慨萬千卻又欲言又止的故事。
2019年11月,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在大陸上映,雖然已是21年的老片,雖然它上映首日拍片比僅為15%,但是依然靠著影片本身的高質量和人們的情懷,在上映8天後完成破億大關。
今天影寶帶大家走進《海上鋼琴師》,重溫那份孤獨的感動。
麥克斯是一名小號手,曾經乘坐維吉尼亞號遊輪往返於世界各地,然而戰爭結束後人們不再喜歡爵士樂,為了生存,他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小號。
老闆很識貨,但是給的價格卻很低,麥克斯為了生計只能被迫接受,不過麥克斯希望賣掉小號前再最後吹一次小號。
小號的旋律讓老闆不禁停下了手頭的工作,翻出了一個老舊的唱片,放出了和麥克斯吹奏旋律相同的音樂,麥克斯很驚訝,應該沒多少人聽過這首曲子,老闆問起音樂的作者,麥克斯緩緩講述起了那段故事。
當年的維吉尼亞號遊輪擠滿了窮人,富人和移民者,每次遊輪到達美國時,總有一個人會率先發現自由女神像,大喊出「America!」,隨之而來的是無數人的歡呼。
二十世紀的第一年,遊輪靠岸後鍋爐工丹尼在頭等艙鋼琴上撿到了一個嬰兒,丹尼出於愛心收留了他,並為他取名為1900。
在丹尼和其他船員的照顧下,1900度過了一段無拘無束的童年。然而在一次出航時,一根鐵鏈脫落,正好砸到丹尼,三天後,丹尼去世了,1900再次成了孤兒。
一次偶然的機會,1900來到頭等艙,他看到了那個給人帶來歡樂旋律的鋼琴,雖然隔著模糊的玻璃,1900仍能感受到鋼琴為他帶來的震撼。
然而警察最終還是得知了1900的事,並打算將1900送往孤兒院,好在1900立馬藏了起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某天晚上,船上傳來了一陣美妙的鋼琴聲,船員和客人都聞聲趕來,他們發現了深夜中彈奏鋼琴的1900。船長對1900說道,這是違反規定的,然而1900卻反駁道,去他媽的規定。
樂器店老闆這時才反應過來,這首曲子正是1900的傑作,然而麥克斯更關心的是這個唱片從哪來的,據他所知,唱片應該已經被銷毀了。老闆表示,這是他在一架破舊的鋼琴中發現的碎片,然後拼湊起來的。麥克斯走向那架鋼琴,深情地撫摸著,就像遇到老朋友一般。
然而這時老闆卻提供了一個消息,維吉尼亞號遊輪由於荒廢太久,現在就要被炸毀了。麥克斯突然一愣,像是意識到了什麼一樣,趕到了那艘破舊的遊輪前,他知道以1900的性格,他絕對沒有下船。
麥克斯剛登上遊輪的一天夜晚,他因為暈船嘔吐不止,這是一個穿著西服的男人他走來,男人站在搖晃的船艙裡如履平地。
男人將麥克斯帶到鋼琴旁,招呼他坐在旁邊打開了鋼琴的制動,彈奏出了一曲優美的鋼琴旋律。
直到鋼琴失控衝到了船長的房間。。。
船長罰他們去鍋爐房產煤,這時麥克斯才意識到,這個人就是那個傳說中從未下過船的1900.
工人們的叫喊聲將麥克斯拉回現實,麥克斯找到輪船的爆破負責人。聲稱還有人在船上,他邊講著1900的故事,邊帶著人開始了搜尋。
麥克斯和1900都曾屬於輪船的樂隊成員,他們演奏音樂為上層人帶來歡樂,然而1900經常也會獨自彈奏特別的曲子,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每個聽過1900彈琴的人都會產生一種錯覺,他們認為1900是在用4隻手彈琴。
麥克斯曾經問過1900,你為什麼不下船呢?一旦走下踏板,他就會走向人生巔峰。
然而1900卻說,陸地上的人們用了太多的時間去問為什麼,去花費大量的精力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的生活不適合他。
一天晚上1900獨自彈著鋼琴,一段手風琴的旋律響起,一個落魄的老人走了過來,他被1900的音樂打動,為他講述起了自己的往事。
他現在一無所有,只有一個小女兒。一次他見到了在這輩子最美麗的事物——大海,海浪的聲音告訴他,改變生活,重新開始,生活是無限的。
1900的名聲越來越大,引起了那個發明爵士樂的音樂家——莫頓的注意,他要和1900決鬥。
一次莫頓登上了那座遊輪,在一天晚上對1900發起了挑戰。
第一場對決,莫頓以他極高的水平,彈奏了一段優雅的旋律。然而1900本來就對決鬥不感興趣,他只是彈奏了一首簡單的《平安夜》,頓時周圍傳來了質疑聲,莫頓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第二次對決,莫頓的音樂打動了1900,讓1900淚流滿面。該1900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1900竟然完全模仿了莫頓的曲子。要知道這場對決雙方都是即興演奏,1900在只聽一遍的情況下就能儘可能還原莫頓的曲子,已經很厲害了。然而不明真相的群眾仍對1900發出了唏噓聲。莫頓聽後很是生氣,在第三場演奏前嘲諷了1900。
1900被莫頓激怒了,他為麥克斯要了一根香菸,開始了他的演奏。1900以極高的頻率完成了這次演奏,結束時,他把香菸放在琴弦上,香菸被點燃了。1900把香菸插到莫頓的嘴裡,這時人們才反應過來,1900贏了。
麥克斯一行人並沒有找到1900,爆破負責人承認這個故事的確很真實有意思,但是這是不可能阻止爆破工作的,麥克斯打算做最後一次嘗試,他向樂器店老闆借來了唱片和留聲機,在船上播放起了音樂,希望能引起1900的注意。
1900在錄製唱片時,看到了窗外的一位少女,之後他的視線再也沒有離開那個少女,仿佛這首曲子就是為了那位少女而作。
錄製結束後,1900得知自己的作品會複製千萬份,送往全球各地,1900不想和自己的音樂分離,於是他拿走了唯一的母片。
其實1900更希望把唱片送給那位女孩,正當他猶豫不決時,1900聽到了那個女孩與別人的對話,他這才意識到,這個女孩正是之前那個落魄老頭的女兒。
一個晚上1900潛入女生宿舍,親吻了那個女孩。
遊輪停在了港口,1900找到了那個女孩,他講述了自己和他父親的關係,但是1900並沒有送出自己的唱片。
事後1900掰斷了唱片,再也沒有提起過那個女孩,又過上了曾經的生活,直到一天1900向麥克斯表示自己想下船了,想看看陸地是什麼樣子的。
那天1900向無數人告別,然而當他站在下船的懸梯上時,他猶豫了。他看著那高樓林立的城市,摘下了帽子,用力甩了出去,回頭再次走回了輪船。在那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一直不說話,只是凝望著外面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1900恢復了往日的精神,繼續彈奏起自己的樂曲。
終於麥克斯在破舊的船艙裡找到了1900,麥克斯淚流滿面。
1900談起了自己那次下船的經歷,他看到了那什麼都有的城市,卻看不到盡頭,這讓他邁不出腳步。
在有限的鋼琴鍵盤上,1900能創造出無限的音樂,但是在無限的城市裡,1900不懂得他為誰彈琴。1900生在船上,他也只存在於這狹小的船艙間,他對於陸地而言,從未存在過。
事到如今,麥克斯明白1900不會下船了。
輪船就要被炸毀了,1900彈著不存在的鋼琴,陷入了自己的世界。
麥克斯再次回到了樂器店,向老闆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臨走前,老闆將小號無償還給了麥克斯。
《海上鋼琴師》上映於1998年,導演是朱佩塞·託納託雷,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合稱「託納託雷三部曲」(有機會可以出一個專題,,,)。影片在豆瓣評分9.3,排名第11,足以表現影片的強大實力。
《海上鋼琴師》有著很強的代入感,隔著屏幕你或許能深切感受到1900那份獨有的孤獨感,而這和影片的配樂有很大關係。影片配樂是義大利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他為海上鋼琴師寫的配樂,有種塵封的憂傷感,但同時具有優雅的氣質,實在是非常契合。而莫裡康內也曾為《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配過樂,自己也曾獲第79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說到1900與莫頓決鬥的場面,導演將很多與彈奏無關的場面融入到彈琴中。比如麥克斯絕望的姿勢,觀眾的表情,還有點菸的動作,都讓這一橋段變得豐富有表現力,這個場景也成了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段落之一。
電影最矛盾的場面應該是1900準備下船的瞬間。我想他不下船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害怕自己會被生活所困,最終自己也成為那些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們,或許1900最後也會成為像莫頓一樣的人,在乎的是輸贏和地位,而不再是純粹的音樂本身。1900真正尊重和熱愛的是那臺屬於自己的鋼琴,那動聽優美的旋律,而為了心中的藝術他選擇留在船上度過一生,而不是向生活和現實妥協。
然而影片想表達的僅僅限於此嗎?
在二十世紀初的那個年代裡,歐洲移民美國其實是一種風潮,拿到通往美國的船票就像踏上了天堂的大門,這不僅從這部電影裡可以看到,在其他電影裡也可以感受到這股風潮,比如《鐵達尼號》裡,傑克拿到船票的興奮。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來到美國並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為什麼呢?
那個時代的美國是高度工業化的時代,無數人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拼搏,那裡的人們整日生活在規規矩矩的高樓大廈裡,工業帶來了便利,卻失去了生活本身的優雅。就包括那個1900愛著的女孩,如果他們真的在一起,女孩還會像當時那麼美好嗎?在船艙裡,雖然很狹窄,雖然很多事情沒有陸地上方便,但1900可以盡情演奏,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去追求屬於自己的藝術和美好,於是1900選擇了回頭。
託納託雷或許想表示那個時代無數移民者內心的迷茫和困惑。就像是麥克斯,他在船上可以盡情演奏,但是真的回到陸地,回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美國時,他不得不迫於生計賣掉自己的小號,他的音樂並沒有給工業化的美國帶來什麼。而1900正是提前看到了這種結局,於是他選擇留在船上,去追求那屬於自己的藝術與優雅。
影片的標題《The Legend of 1900》,或許代表的正是1900那年,二十世紀那個時代,無數懷著夢想,嚮往美好的移民者,儘管他們並沒有被體面的安排,並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但是他們卻一直在追尋屬於自己的美好。而1900也是在追求著那屬於自己的簡單優雅的藝術,1900這樣的追求和這個工業的美國是格格不入的,於是1900願意和船一起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正如他從未存在過一樣。
故事的最後,老闆把小號還給了麥克斯,他希望麥克斯能繼續追求那屬於自己的藝術與優雅。
然而現在的我們,也生活在這個工業化的時代,當效率更高時,藝術與優雅就會被我們拋之腦後,例如我們喜歡用手機聯繫,卻不願意寫一封信;我們為學業和生計而奔波,卻很少有時間能和朋友或者喜歡的人一起在校園裡走一走,談談心;我們追求碎片化資訊時代為我們帶來的愉悅,但是卻很少去深入思考自己的很多問題。在這個時代,或許我們也能多多少少理解那份屬於1900和麥克斯心中的矛盾,理解1900為什麼最終也沒有選擇走下懸梯。
1900或許是每個人心中那追求優雅和藝術的象徵。即使1900死去了,但是他那優雅的樂曲卻傳了下來,繼續為這個時代,整日忙碌奔波的人們以心靈的慰藉。或許這就是我們需要藝術的原因,藝術能在我們難過的時候,抑鬱的時候帶給我們心靈的放鬆。而電影就是這樣的一個媒介,或許它歡樂,或許它悲傷,但是他永遠代表著導演心中那份獨特的藝術思考,讓我們在努力向前的同時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