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花裡胡哨的盔甲,在真的戰爭中有用嗎?

2021-02-16 企鵝科學

奇幻電影和小說中的盔甲總是讓人過目難忘。那麼,在真刀真槍的戰爭中,它們有用嗎?我們就此諮詢了法國巴黎軍事博物館古代兵器盔甲館負責人奧利維耶·勒諾多(Olivier Reneaudeau),請看這位專家的評點。

本文轉載自:新發現雜誌

他的容貌「一言難盡」……他叫桑鐸·克裡岡,不過《權力的遊戲》的粉絲更願意叫他「獵狗」。這個綽號源於他野獸般的暴力以及對主人喬佛裡·拜拉席恩的忠誠。這位戰士毫不畏懼以一敵多。他只害怕一樣東西——火。哥哥「魔山」曾把年少的他按入火中,致使他不幸毀容。

《權力的遊戲》的服裝設計師米歇爾·克萊普頓(Michel Clapton)照搬了14、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鎖子胸甲。鎖子胸甲在法語中寫作brigandine,是brigand(土匪)的衍生詞;因為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的土匪最愛使用這種護甲。

它由很多金屬薄片層層相疊而成,薄片之間靠鉚釘連接,作為內襯的背心會採用皮革(最簡樸的版本)或厚實的布料,甚至是天鵝絨(富人專用)製造。照片中的實物是一件16世紀義大利製造的鎖子甲。從外面只能看到鉚釘、皮革或織物。

整件鎖子甲能有效抵抗刀劍的攻擊,穿上之後也能行動自如,因為金屬薄片之間沒有勾連,並未結成鐵板一塊。

這件護甲製作成本低廉,當時穿用的主要是普通士兵。

阿利歐·何塔是《權力的遊戲》中馬泰爾親王的侍衛隊長。由他一夫當關,就沒人能近得了道朗·馬泰爾親王的身。誰敢湊近一步,阿利歐就會立馬揮起他的大刀。

米歇爾·克萊普頓從拉其普特士兵的穿著中找到了設計馬泰爾家族盔甲的靈感。這些生活在18世紀的印度戰士身著「千釘外套」,就是照片裡的黑色盔甲。

這套護甲通常為天鵝絨質地,有夾層,襯上皮革、打上釘子。設計師把盔甲設計成了黃色,並換成了太陽花紋,這是馬泰爾家族的標誌。

她還忠實還原了肩部設計。可問題來了:阿利歐的手臂關節及軀幹都得不到有效保護。要知道,她所借鑑的原型盔甲在這些部位添加了金屬板材,以進行重點防護。

阿利歐盔甲原型的防護效果遠遜於西方盔甲,它主要用於儀仗而非戰鬥。


頭部封得嚴嚴實實,這位戰士簡直是個巨人:身高超過2米,足足有200千克重!他是《權力的遊戲》中瑟曦·蘭尼斯特王后的侍衛。

但他的身份撲朔迷離:表面上他被稱為羅伯特·斯特朗爵士,但觀眾覺得他就是「魔山」,「獵狗」的哥哥。這個卑鄙無恥之徒敲人腦殼就像是在敲核桃。透過金色的頭盔,我們只能看見充血的雙眼和死屍般的皮膚。

米歇爾·克萊普頓糅合了來源不同的頭盔,創造出了這個怪物。它的整體外形類似希臘城邦科林斯戰士所戴頭盔,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紀。

三道盔脊則抄襲自16世紀託斯卡納公爵侍衛的穿戴。

希臘頭盔能妥善保護士兵的臉部和脖子,而盔脊則能加強頭盔頂部的堅固性。

這個頭盔應該很實用。但要打造一件實物,會碰上技術難題,因為鐵匠必須用同一塊材料鍛造出三道盔脊和頭盔其他部分,它們是一體的。


《五軍之戰》是《霍比特人》三部曲的終結篇,幾大種族正面對壘。一方是座狼和半獸人,一方是矮人、人類和精靈。精靈是英勇的戰士,長生不老,但並非所向無敵……

精靈軍隊的盾牌受到了邁錫尼盾的影響,這是古希臘人在3000年前使用的裝備。

但《霍比特人》的服裝設計師安·馬斯克(Ann Maskrey)和理察·泰勒(Richard Taylor)沒有採用牛皮蒙盾,轉而改用金屬。

這個靈感來自倫敦泰晤士河中發現的盾牌,這塊屬於凱爾特人的巴特西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設計師在精靈族盾牌的上方拉出兩個尖角,下側也是,使它形似一片樹葉。盾牌上部並沒有多大的保護作用,下部倒是能保護一條腿……騎在馬上的話。

盾牌通常屬於消耗品,常用木板和皮革製作,又短又輕,一場戰鬥下來就被砸爛。也就是說,與影視作品中那種精工細作、金屬質地的長盾完全相反,這些精緻的盾牌更接近於一些用於王族葬禮的孤品!很難想像生產數千枚精緻的盾牌只為了不消片刻便毀於一旦。


你或許不記得《指環王》中有塞奧頓這個人物了。當這位洛汗國王在號角堡登場時,受到邪惡勢力控制的他顯得命不久矣。不過,一旦解除了巫術,他就獲得了新生。

塞奧頓所穿胸甲借鑑自一種義大利盔甲,兵器坊直到17世紀初還時常打造這款產品,圖為1550年為法國國王亨利二世製作的盔甲。

盔甲由橫向的金屬片連接而成。不同於鐵板一塊的胸甲,這款盔甲能稍稍變形,腹部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但塞奧頓的盔甲被改壞了:肩甲由於外形所限,變得不易彎曲,限制了行動。

還有更糟的,這副盔甲既不能保護脖子也沒法保護腋窩。然而在腿部,魚鱗甲外,塞奧頓又多此一舉地繫上了護腿甲。有點頭輕腳重啊!

肩甲壓根沒用。這種形制是用於保護肘關節和膝蓋的。


你不一定認識她,但《戰士公主西娜》這部美國與紐西蘭合拍劇集已經風行了20多年,共計134集!劇情?女主角是位古希臘公主,她週遊世界,行俠仗義。她與壞人、惡魔,還有神明為敵!儘管身上那套盔甲「輕得一無是處」,她還總能逢兇化吉。

這套盔甲乍看令人匪夷所思,但其中三個元素確有原型,它們來自日本武士的裝備。

它們分別是甲裙、護肩、甲袖,都是將金屬板用絲線縫製在皮革上。你也看出問題了吧!它只覆蓋了極小一部分軀體。

這身打扮簡直像是去沙灘戲水。西娜暴露了她的腹部——那可是多個重要臟器所在,還有各處關節。更糟的是,她還不戴頭盔,而戰場上,人們首先攻擊的就是頭部。

最後,沒人會製作胸罩式樣的盔甲。理由很簡單:這樣的盔甲非但不能避開劍鋒,反而會鉤住刀劍,把打擊引向軀體!

「胸罩甲」更像是一個不錯的靶子,能讓敵人的劍準確無誤地插入心臟。此外,穿得這樣單薄,皮膚會和金屬直接接觸,冬天冷得像塊冰,夏天燙得像團火!


能舉起成噸重物,能快如閃電,能忍受極端痛苦,這就是黑暗精靈,他們在影片《雷神2:黑暗世界》中對抗一頭金髮的北歐超級英雄——雷神。不過,初識黑暗精靈,令人震撼的並非他們那來自天外的能力,而是那些可怕的面具。

在古羅馬時代就能找到這種人臉面具。騎術比賽裡,騎士會戴上這種固定在頭盔下面的面具,如下圖照片中這個公元2世紀的面具。

在這類競技中,參與者展現他們作為騎士和鬥士的品質。此後到了16世紀,德國的作坊打造出面容猙獰的面具,主要用於閱兵。

黑暗精靈的面具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它有個明顯缺點,耳朵這個地方為敵人的刀劍提供了襲擊的支點。還有,這個面具不帶頭盔,因而將頭頂和脖頸完全暴露給了對手。

無論是在哪個時代,戰鬥中都不會使用面具。


安度因·洛薩,《魔獸世界》中最驍勇善戰的戰士。身為呼嘯王國的軍隊統帥,他要保衛國土還有人類盟軍的家園,抵抗半獸人的侵略。面對那綠油油的、壯如群山的肌肉,這套黑金兩色的盔甲並非一無是處。

洛薩身上的盔甲以黑色為主,飾以鍍金邊緣,很容易讓人想起16世紀時德國貴族奧託·亨利那套33千克重的盔甲。

護肩一高一低,這是當時馬上比武盔甲的一大特點,目的是保護暴露在對手長矛之下的那一側。不過,魔獸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共同點也就到此為止。

洛薩的盔甲更加誇張,用以凸顯戰士一身的肌肉。但這樣的盔甲給了敵人很多下手的空間,特別是肩膀。真正的盔甲會抹平表面的凹凸,讓敵人的刀劍滑過。

最後,手臂、頭頸、腋窩還有腹部無法承受重擊,因為那裡只有一層鎖子連環甲,這並不夠。

他的胸甲其實是背甲!隆起的部分貼合的不是胸肌,而是肩胛骨。設計師瑪耶斯·C·魯貝奧( Mayes C.Rubeo)顯然把盔甲的正反面都搞錯了。完全是亂來!


在《雷神》系列電影各集中,洛基的妒忌令我們印象深刻。這位大反派討厭自己的義兄雷神,但又無力擺脫他。

洛基的頭盔上有兩個誇張的羊角,這樣的頭盔確實存在, 斯坎德培的王冠堪稱別出心裁。

王冠主人喬治·卡斯特裡奧蒂·斯坎德培生活在15世紀,曾多次率軍戰勝奧斯曼軍隊,是阿爾巴尼亞取得獨立的大功臣。他的金屬王冠飾有一對鍍金青銅山羊角。

這個頭盔或者說王冠顯然是用來參加典禮的,在戰鬥中無法提供任何保護。洛基的頭盔在戰場上也沒多大用處。

洛基頭盔上的那對角會勾住刀劍,而且頭盔重心不穩,戰鬥中根本沒法戴在頭上。

撰文 Emmanuel Deslouis

編譯 黃雅琴

本文轉載自:新發現雜誌

你可能還想看

鯨的「四足」祖先你見過嗎?能陸上行走 也是遊泳健將

不只是科幻:液態金屬,讓狂戰士機甲走向現實

仿生「粒子」機器人誕生,有望帶來一場機器人革命



相關焦點

  • 電影中的盔甲花裡胡哨,在真的戰爭中有用嗎?
    奇幻電影和小說中的盔甲總是讓人過目難忘。那麼,在真刀真槍的戰爭中,它們有用嗎?
  • 《花木蘭》真人版中的戰爭:觀眾和劇組都有誤解
    IMDB評分是E型,也就是說有打高分和低分的人都很多。至於爛番茄的評分兩極分化,專業影評人評價75%(較好),觀眾51%(一般)。截至到9月13日,福布斯統計國外的點播票房大約3700萬美元(約2.5億人民幣)。截至到現在,在中國區的票房,上映一周才將近2億,貓眼預測總票房2.73億。 西方電影業缺古代戰爭顧問嗎?
  • 《花木蘭》真人版中的戰爭:觀眾和劇組都有誤解
    西方電影業缺古代戰爭顧問嗎?顯然是不缺的,美國影視業拍過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古代戰爭片。西方娛樂業缺乏中國古代戰爭顧問嗎?其實也能請到,比如《三國全面戰爭》請的就是西方的漢學家,裡面的中國風也得到了許多玩家的稱讚。
  • 看了才知道,古裝劇裡的盔甲與歷史真實盔甲差距有多大
    的確,作為電影美學的「皮」,美術道具在電影中起到了「擬真」的作用,建築、服裝、兵器不僅僅決定了影視劇的美學表現,還體現了劇組嚴謹的製作態度。鎧甲形制進一步完備,例如曹植在《先帝賜臣鎧表》中就羅列有齊腰襦鎧,筒袖鎧,玄鎧,盆領鐵鎧,明光鎧,黑光鎧,兩當鎧,環鎖鎧、馬鎧等等。襦鎧,因其穿戴形式是模仿襦服的形式而得名,即在右肩和右脅系帶為了符合周禮右衽的要求,關鍵地方在鐵片上用金屬線綴上金銀片作為裝飾,屬上乘鎧甲,多為一軍主帥或者一方諸侯所用。《赤壁》中曹操、孫權穿的便是這種齊腰襦鎧。
  • 明朝的盔甲為何從傳統盔甲變成了布面甲?布面甲有什麼優點?
    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時,盔甲可以說是在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國家的軍隊擁有的盔甲越多,越能說明這個國家的實力的強大。而盔甲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變化。到了明朝時,布面甲成了一種主流,逐漸的代替了傳統盔甲。為何明朝會更鍾愛於布面甲呢?布面甲有什麼特別的優點嗎?
  •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被刪一幕:奇異博士竟戴上了鋼鐵俠盔甲
    早前一組關於漫威的模擬概念照曝光,有設計 Phil Saunders把一張奇異博士穿上鋼鐵俠盔甲的照片放在Ins,並稱之為「Iron Strange」,他指這個想法是從《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被刪去的劇本中得到的,立即受到觀眾的熱議。
  • 有位神仙漫威粉絲,耗時14個月,用紙板造出了鋼鐵俠盔甲
    有人發現在Instagram上有位漫威粉絲@kryrocreations,運用自己的手工技能,耗時14個月用硬紙板造出了一副鋼鐵俠MK5 1:1
  • 古代的盔甲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在古代典籍中,常用「帶甲十萬」形容國家的強盛。《唐律疏議》、《宋刑統》《大元通制》、《大明律》等法典,秉承著「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原則,突顯出盔甲比進攻性武器更為可觀的價值。盔甲這麼重要,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
  • 在古代同一時期,中國與歐洲的盔甲有何不同?
    前言:盔甲,是古代軍事作戰時常用的防禦武器,一般都是由騎兵才能配備,都是帝國最精良的士兵才有資格擁有!很多人都想知道古代中國鎧甲與歐洲盔甲有什麼不同呢?到底誰更領先呢?本文就根據歷史上同一時期,分析中歐盔甲有何不同之處。
  • 明朝盔甲為什麼這麼有名?到底有哪些不容我們忽視的細節?
    學過歷史的我們都知道,以前在沒有火藥的時代,人們在戰爭和防禦上都是使用冷兵器作戰的,這一點也使得盔甲這類護甲變得極為重要。畢竟在冷兵器的戰場上,如果有東西能夠讓人們抵消掉敵人的攻擊,這往往就是制勝的最佳法寶。
  • 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給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禦力嗎?
    編者按:一些甲冑愛好者可能會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日本保存下來的不少古代盔甲不是黑色就是紅色。而在中國的古文獻中,盔甲也有很明顯的的紅黑色。比如出現過,玄犀甲和朱犀甲,即黑色和紅色皮甲。這是怎麼回事呢?除此以外,1979年湖北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數十領皮甲(有楚甲和吳甲兩種類型的皮甲和防護戰馬的馬用皮甲),雖然只剩下了痕跡,但是根據皮甲上面的漆殼可以分辨出,這些皮甲表面上的所塗的漆大部分是黑漆。除了雕塑外,韓國發現的唐代盔甲甲片也是黑色的。
  • 戰爭機器就鋼鐵俠而言,有多強大?
    正如鋼鐵俠在MCU中的強大和受人尊敬的程度,羅迪·羅德斯的戰爭機器也足夠強大,而不會僅僅是被稱呼為「託尼·斯塔克的助手」。鋼鐵俠一直是漫威電影宇宙最具影響力的裝甲英雄,但戰爭機器超越他只是時間問題。即使在賈斯汀·漢默在第一套戰爭機器裝甲的基礎上大規模加入了非法武器,羅迪仍然和《鋼鐵俠2》中的託尼·斯塔克一樣強大。他的斥力束可以與鋼鐵俠的相撞,兩個裝甲都能承受毀滅性的衝擊波。戰爭機器的肩扛式和腕式機槍能與鋼鐵俠的雷射相提並論,但斯塔克的盔甲(當時)只能發射一次。在羅德被政府更名為「鋼鐵愛國者」之後,兩人之間最大的區別開始在《鋼鐵俠3》中顯現出來。
  • 「防彈衣」居然是由古代「盔甲」演變而來的?那它是用什麼材料製作...
    古代沒有針對特殊用處而研發的化學製品,他們用的都是冷兵器,武器無非就是刀槍劍戟等,那麼將士所穿的盔甲又是什麼材料製作的呢?主要材質是皮革或鐵,這兩種材質的交叉點是在戰國時期。 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皮甲是戰爭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盔甲,從殷商使用到清朝。
  • 日本盔甲,與萬聖節很配哦!
    因為在戰場上廝殺,難免會有雨水或者敵人的血液濺到自己的眼睛裡、嘴巴裡,所以日本人就在頭盔上用馬毛裝飾了鬍子、眉毛。 結構名稱示意圖大鎧的生產時間很長,製造一套裝甲可能需要265天才能組裝完成,完成之後,除穿著是否合身外,還需要測試鎧甲是否真的有足夠的防護能力。
  •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盔甲都是什麼樣子的嗎?
    這裡要感謝一些專注於盔甲復原的匠師以及歷史愛好者,在近些年,華美而不失威武莊重的中國盔甲重新登上了熒幕。那今天呢,就由見識淺薄的我給大家粗略的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盔甲,它們真的如影視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首先中國盔甲最早的出現在歷史記載中是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血腥的「寒浞之亂」之後將近50年的時間,夏王朝陷入了各部落邦國的混戰之中,最終,這一混亂的局勢由夏朝第七位夏後姒杼親手結束,在夏後杼的軍隊壓服東夷的戰鬥之中,擅長射箭的東夷人,讓夏王朝的軍隊付出了慘重的傷亡,這時杼用獸皮製成了簡易的盔甲,士兵們穿在身上可以防禦東夷人的弓箭射擊,最終夏王朝平定了東夷人的叛亂
  • 盔甲騎士
    她和兒子準備離開騎士,騎士這才感到驚慌,他想脫下盔甲,但是盔甲已經生鏽,再也脫不下來了! 騎士去請求全國最有名的大力士鐵匠幫忙,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騎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到遠方尋找能解開囚禁自己的盔甲的人。在國王的小丑樂袋的指點下,他要到漫無邊際的大森林中去尋找亞瑟王的老師、神秘的魔法師梅林。
  • 《醉玲瓏》陳偉霆盔甲造型曝光 高難鏡頭一氣呵成
    該劇武術指導曹華(代表作電影《英雄》、《十面埋伏》等)在談到男主角陳偉霆時,連連稱讚其「很會打」,並透露已為陳偉霆設計了許多長鏡頭的打戲,「偉霆的功底很好,所以可以一氣呵成地完成很多高難度的動作,看著很過癮。」目前,《醉玲瓏》已經轉場象山影視城拍攝中!
  • 迪士尼《花木蘭》豆瓣評分撲街,歷史學者:古代百姓家沒盔甲
    是典型的美式婦女地位低,而YY中國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以花木蘭的南北朝時代背景來說,恰恰是中國女性社會最高的時代,如果說南宋以來隨著程朱理學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遭受打壓,還算有跡可循,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真的是「健婦持門戶,勝一大丈夫」。
  • 中國古代盔甲為什麼沒有面具防護?老祖宗難道沒有想到嗎?
    1.再從兵種上考慮,中國古代戰爭,弩兵的數量可以說十分眾多的,比起日本、歐洲的近身拼殺可以說非常少,兩軍交戰,兩軍前列往往布置許多的盾甲兵,巨大的護盾如果尚且無法防護,那麼面具防護就更是杯水車薪了。而且中國士兵近戰大都使用刀,長度畢竟有限,不像歐洲的武器,往往長度比較夠,往往使用矛,可以穿透盔甲給予傷害。
  • 32 萬美元的鋼鐵俠戰甲被盜,這套盔甲開啟了漫威電影宇宙
    不過這套戰甲對漫威來說確實很有紀念價值,10 年前小羅伯特·唐尼正是身穿這身盔甲開啟了漫威電影宇宙(MCU),《鋼鐵俠》也將漫威從破產的邊緣撈了回來。最近漫威為了紀念鋼鐵俠,發布了 51 套鋼鐵俠戰甲概念圖,這些戰甲大都沒在電影中出現過,卻比電影中的還要酷炫,未來你可能也會在漫威電影中看到它們,不過穿起他們的再也不是小羅伯特·唐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