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的時候,時常會遇見這樣的橋段:男女主角在克服重重阻礙與磨難後,會擇一幽林山野棲居,從此遠離喧囂塵世,只與良人與美景相攜白首。
山中歲月容易過,世上繁華已千年。
歸隱山林,是一個一聽便覺得風雅無限的詞。也許是厭倦塵世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或許是迫於種種的身不由己,有些人便會選擇投入山林的懷抱,與明月清風為伴,邀鳥獸蟲魚為友,讓心靈獲得返璞歸真的自由寧靜。
哲學上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即便山林再美,能夠真正拋下名與利,棲居山間的人又有多少呢。更何況山林間有的,不僅是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的自在詩意,更有無邊的寂寞與孤獨;遠離塵世,遠離的不僅是爾虞我詐的煩惱,還有塵世的煙火氣與人群的歸屬感。因此,古時候隱居的人,很多都是不得志的文人墨客。至於隱居山野的良人美眷,更多的是人們筆下的故事和願望而已。
李子柒的日常視頻,激起了很多人對于田園生活的嚮往。山間花開如霞,浮水繞堤,在桃花源般的世界裡做做美食,繡花裁衣,簡直滿足了現代人對於「隱居」的所有美好想像。但李子柒的視頻和真正意義上的隱居有很大差別。最起碼,通過自媒體,李子柒的經濟來源是沒問題的,但並不是每個隱居的人都能保障自己衣食無憂,生活充裕,而且,選擇隱居,城市裡體面的工作,繁華的交通,豐富的娛樂,多樣的美食,就多半和你暫時無緣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簡單的生活方式。因此,選擇隱居的人,至少要耐得住寂寞。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新聞,是說隨著終南山的名聲漸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跑到終南山「隱居」,至於是真的隱居,還是僅僅以此作為噱頭贏取名聲,我們不得而知,但人一多,終南山的租金也跟著迅速上漲。這樣一來,很多原本隱居在終南山的人,因為付不起昂貴的租金,不得不離開這片土地,被迫下山「重回世俗」。真隱士放到現在,還要考慮一下租金的問題。看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隱居山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