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反覆讀了二十年的《西藏生死書》究竟有何魅力?

2020-12-24 墨落說情感

陳曉楠評價#陳坤#:「許多人都在尋找自我,他是找得比較狠的那種。

01 話說陳坤

「出名要趁早」,陳坤用實際行動印證了張愛玲的這句話。

19歲時,陳坤被東方歌舞團錄取,來了北京。

第二年又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北京電影學院。

大學四年,陳坤一共拍了兩部戲,電影《國歌》和趙寶剛的《像霧像雨又像風》,全是男主。

行走在北京的街上,他曾暢想:萬家燈火的窗子,是不是有一天能有一扇窗會是屬於自己的?

那時的他,預設月薪八千就已經非常令人高興了!

成名之後,金錢來的太多,來的太快,一來就是五十萬、八十萬......

27歲那年,隨著《金粉世家》的播出,陳坤聲名大燥,面對鋪天蓋地的讚譽,不管是誰,都很難對它視若無睹。

他在北京買了房,接來了母親、兄弟姐妹,他們對陳坤關懷備至......

他說,那些年自己太狂傲了,狂得不知自己姓甚名誰!

小時候的陳坤,家境貧窮,為此,他總是感到自卑。

從小父母離婚,跟著外婆生活,10歲回到媽媽身邊相依為命,陳坤比平常人更早體味到世態炎涼。

自卑又敏感,是陳坤童年的底色。

從「自卑」一下子到「自負」,我完全能理解那種感覺,兩個極端的情緒之間似乎缺少了很多環節~

不知道哪天醒來就忽然覺得自信滿滿,以萬物當芻狗,可不知道哪天醒來忽然又覺得世界暗淡,人生沒有任何意義。

陳坤就是這樣敏感又自知,一旦別人對他的評價和他理想中的自己不同,他就會痛苦。

面對這種「人生的失控」,他整個人既理智又紛亂。

他想了很多辦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選擇逃避?轉移注意力?

都是治標不治本!

片刻的放鬆之後,還是會長久地跌落到負面情緒的深淵。

他說,他看了很多關於佛學的書最重要的一本就是《西藏生死書》

參悟生死,才能在外物與內心的拉鋸戰中,試圖尋找一份內心的寧靜。

之後的時間裡,陳坤逐漸淡出了熒幕,他開始跟隨自己的內心,懷著最大的善意和同理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1年,陳坤發起了心靈建設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至今九年了。

這是國內的第一個心靈公益項目,他希望幫助人們在行走中內觀自我、在安靜中獲得內心力量。

02 是什麼讓一個外形依然帥氣,在娛樂圈尚有競爭力的男明星轉身?

說實在的,陳坤他變了!

以他「不老」的外形加上天賦的演技,即便在這個流量明星井噴的時代,也會佔一席之地!

可陳坤似乎在公眾面前消失很久了。

不在娛樂圈裡追名逐利轉身選擇了另一條路。

是什麼讓一個外形依然帥氣,在娛樂圈尚有競爭力的男明星轉身?

做客《圓桌派》,他沒有往常的精緻,燙了一個很隨意的捲髮,就坐在那裡,侃侃而談。

說話的語氣很平緩,為人很謙卑,整個人不慌不忙的樣子,意外給人一種恬淡、平靜的感覺。

他退出了紛爭,退出了繁華,說著那些「玄之又玄」的話......

那個讓人吃「娛樂瓜」的男藝人不見了,現在是一個錘鍊自己思想並踐行讓更多的人找到內心力量的男明星,真正意義上的「明星」。

有人說他變得「迷xin」。

這世間有千百種人,也就有千百種活法。

就像毛姆《人生的枷鎖》裡寫,信與不信,都是一種迷xin代替另一種迷xin。

03 成長、無常、死亡

有人說《西藏生死書》,宗jiao色彩太濃厚,不配當作一本主流文化暢銷書來推薦!

的確如此。

暢銷書大都咂之無味,那些在角落裡暗暗閃著幽光的書,才是你我該為之一讀的。

如今44歲的陳坤,卻能坦蕩地說,「我不自卑」。

證明他在不斷尋求自我突破的路途上,找到了真實的自我。

我太知道,一個從小自卑的人,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平和地說出這句,我不自卑。

這種努力,不光是外物的加持,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成長

人真正的成長有兩次,第一次是認識死亡,第二次是面對死亡。

陳坤說,他人生的第一課是從認識死亡開始的。

「死」字,意味著不祥。少有人願意提及,提起的時候,也總是一臉的晦莫如深。

可生命無常。

很多人以為死亡是很老的時候才發生的,不是!死亡隨時會來,當它在面前的時候,你真正面對它,你才知道,那一刻才是真的。

關於生死的書很難在市場上買到,因為在這個知識消費滿天的時代,所有人都在告訴你不要浪費時間,多讀有用的書。

工具書鋪天蓋地,卻少有一本告訴你,「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我們真的該看看這些無用的書。

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無論其結果,是否令人滿意,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他清楚明白,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至於失態。

最後,願你在別人的故事裡,見自己。

三句話讀後感: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的困惑,只有自己能和解。思考死亡是一種有意義的徒勞。你並非真的能「立地成佛成」, 只是逐漸不再迷惑而已。

(作者:作者)

相關焦點

  • 陳坤:我為什麼一再地推薦《西藏生死書》?煩躁時必看
    婦人說:「我問了很多家,可是每戶人家都有親人過世了。」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誰也逃不過,所以你必須去接受它。陳坤:這本書讓我重生,並會陪我到死亡《西藏生死書》我讀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沒讀完。
  • 陳坤:了解死,才更珍惜生,《西藏生死書》讓我重生並陪我到死亡
    陳坤曾經說: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經歷了他的祖父的死亡,所以他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候,他每天都想著死亡,害怕死亡。理解生命,才能重新認識生命機緣巧合,陳坤讀了這本《西藏生死書》,他對死亡的恐懼好像得到了釋放,他對生命有了重新的理解,他又一次重新認識了生命。
  • 陳坤:我一再推薦《西藏生死書》,對朋友來講,坤哥能聊點別的不
    趙薇在拍完《還珠》之後還送陳坤一本《西藏生死之書》06年陳坤受訪時談到這本書曾說「《西藏生死之書》,那是我最愛的一本書,從1998年發現至今,它已經整整陪著我8年的時間了,我看了10遍,每一次都是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很認真地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這是可以陪我一輩子的書。」
  • 陳坤:我一再推薦《西藏生死書》,對於一些朋友來講,已經聽厭了
    建議你讀一本書。《西藏生死書》葉曼曾經推薦。一本講瀕死體驗的書。還有一本叫做前世今生。《西藏生死書》裡提到了人們的這種態度,認真思考過生死問題才能好好地生活。《西藏生死書》擴展開應為:來自西藏的,講生與死的佛學書。這是一本佛學入門書,是出家弟子必看的書之一。
  • 陳坤曾說:我會一直讀下去,它也會一直陪著我,直到死亡的那一天
    某天,公司的一個男孩拿起我桌上的《西藏生死書》,他很驚訝地感慨:想不到啊,想不到啊,你竟然還看這樣的書。他說這個書名看起來有點嚇人。《西藏生死書》裡提到了人們的這種態度,作者認為,認真思考過生死問題才能好好地生活。《西藏生死書》擴展開應為:來自西藏的,講生與死的佛學書。這是一本佛學入門書,是出家弟子必看的書之一。
  • 陳坤等了她15年,甚至不介意做孩子「後爸」,董潔究竟有何魅力?
    陳坤等了她15年,甚至不介意做孩子「後爸」,董潔究竟有何魅力?眾所周知,娛樂圈的感情向來是分分合合,悲歡交加,雖然在臺上有很多CP情侶,他們不僅將狗糧散滿這個螢屏。更是有很多CP情侶延伸到讓人羨慕不已的夫妻和小情侶。
  • 探秘生死:從密宗經文到暢銷書,《西藏生死書》是如何演變的?
    這些年很多人可能聽說過甚至在書店就看到過有一本叫做《西藏生死書》的暢銷書,它長時間躋身於書店暢銷榜的行列。那麼,到了1919年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伊文思(Walter Evans-Wenz)在印度獲得一批藏文書籍,他經人引薦找到了一位教英文的藏族喇嘛卡孜·達瓦桑珠,伊文思出資僱傭達瓦桑珠翻譯經文,就這樣瓦桑珠口譯伊文思記錄,2個多月的時間就將這一批藏文資料翻譯出來,其中就有《中有聞解脫》。又經過8年,伊文思用盡心思將這部經書用西方人能聽得懂的語言重述了一遍,並對內容做了冗長的注釋,《西藏死亡書》終得出版。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01 觀照死亡、接受死亡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的作者)在書中強調「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在《論語·泰伯篇》中有這樣一句話: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絕域歷險:西藏生死線
    《西藏生死線》  龐培 譯著 陳渠珍 原著  朝華出版社 定價:26.00元內容簡介《西藏生死線》(原名《艽野塵夢》),是一代傳奇人物「湘西王」陳渠珍親筆撰寫的一部回憶錄。「艽野」指青藏高原。其中詳細描述了沿途所經過的昌都、江達、工布、波密、魯朗、青海無人區、通天河、柴達木、丹噶爾廳、蘭州、西安等十幾個地區的「絕版」山水風光、人文習俗,尤以傳奇的藏地歷險和感人至深的生死愛情動人心魄。整個回憶錄也客觀描述了英、俄等國覬覦下複雜的西藏局勢、清朝封疆大吏之間和軍隊內部的勾心鬥角以及辛亥革命對西藏和川軍的重大影響。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陳坤的療愈人生,看見一個真實的陳坤
    陳坤就是一個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人。《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是演藝界實力派及偶像派代表人物陳坤的處女作,也是陳坤舉辦的公益活動「行走的力量」西藏行走的文化隨筆作品。 這本自傳從陳坤本人敘述和行走力量參與大學生的描述兩個方面向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陳坤。推薦這本書不是因為寫得有多好,而是因為寫的很真誠。用陳坤自己的話來說,他不是一個擅長寫作的人,所以只能真實的去表達。
  • 陳坤兒子生母被證實 趙薇
    ,可陳坤13年來卻一如既往的守口如瓶,究竟有何苦衷呢?陳坤兒子生母被證實是何琳 13年來守口如瓶究竟有何苦衷陳坤參加《金星秀》被金星追問兒子生母是誰,現場陳坤非常抗拒稱說過不問這種嚴肅的問題。金星問陳坤兒子生母這一娛樂圈未解之謎,一時間諸多猜測也又被扒出,網傳陳坤兒子生母被證實是何琳,那麼陳坤和何琳到底什麼關係?
  • 陳坤:這本書讓我重生,並會陪我到死亡
    《西藏生死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白巖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這也是為什麼陳坤一再推薦《西藏生死書》這本書的原因。作為著名演員、以及佛教徒,他說:「思考死亡,是對生命的敬畏。《西藏生死書》教會我三件事:死亡不知何時會來;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從「死亡」這面鏡子裡看見人生。」
  • 陳坤做真實的自己
    陳坤大家都很熟悉吧,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1976年2月4日生於重慶,1995年考入東方歌舞團擔任獨唱歌手,1996年以專業第一名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那你知道他的經歷又有多少呢?陳坤在現實生活中只做一名真實的自己。
  • 從死亡到心靈寧靜,《西藏生死書》引發的對何為活著、活好的思考
    《西藏生死書》中說:有些上師鼓勵他們的學生要鮮明的觀想自己死亡的景象,作為一種有系統的止觀法門:觀想死亡時的感受,痛苦、悲慘、無助、親友的憂傷了,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我不禁要問: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考慮死亡問題呢?
  • 王倩一究竟有何魅力?
    王倩一,原名:王紀弦,1986年5月13日出生於湖南,畢業於湖南大學廣播影視藝術學院,是中國內地女演員。王倩一究竟有何魅力?我覺得她的魅力所在,應該是她的笑容很甜美吧。第一次認識她的時候是在2013年她與劉濤、喬振宇(她老公)、張鐸、徐松子、奚美娟、劉蓓等演員共同主演的都市情感話題劇《老有所依》中飾演的那個麻辣兒媳田咪讓我尤為深刻。正是因為出演了《老有所依》這部都市情感話題劇,讓她和她的老公喬振宇走到了一起,他們兩個在娛樂圈裡面都是比較低調的人。
  • 二十歲前,讀書皆買而讀之,讀後藏之,竟也三兩架書
    作者 | 西藏乙乙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生活的奔波,讓自己擁有的幾批書,無聲息淹沒於哪角旮旯,不得而知。二十歲前,讀書皆買而讀之,讀後藏之,竟也三兩架書。後遠去極地,入伍軍旅,又得三兩架書,終因生計為重,只撿兩冊《西方美學史》伴身。兩冊起家,今又有四五架書,卻又面臨人生大遷徙,這些書還在雅魯藏布江畔的棲霞居。那些再也無法沾閱的舊籍,如同流浪無家的孩子,雖有他家暫養,亦非親生對侍。自己買讀之書,就如自己孕育的寶貝,安忍見棄之或虐待。早年的書,是回不到身邊了。還好,早年的讀書筆記都在。
  • 娛記曝陳坤周迅或將在西藏閃婚?並稱結婚是周迅的夢想!
    2020-12-26 20:53:46 來源: 善說娛樂 舉報   近日,香港知名娛記朱叔曝陳坤周迅或將在西藏閃婚
  • 一圖看懂「西藏生死書」 的「中陰」解脫之道!
    編輯:那羅《圖解西藏生死書》是以圖解的方式,來解說西藏一本專門記載死亡所有歷程的專書—《中陰聞教救度大法》。所謂「中陰」,是藏傳佛教用來描述死亡歷程的特殊狀態。西藏人認為在中陰階段,如果能聽聞教法,便能獲得大解脫。
  • 是她 陳坤兒子生母終水落石出
    陳坤曾在《突然就走到西藏》一書中描述了14年前兒子呱呱墜地那一刻的豐富感想,那是在其大學剛畢業一年發生的事,字裡行間傳達出當時的懵懂,因此很有可能兒子生母是他的大學同學,那時的陳坤只是個普通人,畢業一年有了兒子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