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應該算是此前首爾咖啡之旅的一個番外篇,主要源自我在首爾地鐵裡的一次好奇所致。回來後,總覺得應該寫上一篇,說說我當時的感想。
這張照片是我拍攝於首爾地鐵站內,和國內地鐵站一樣,除了兩側彼此相反方向的地鐵之外,就是會擺放一些自動販售機,給予人們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裡帶來一點便利和貼心服務。
這看似並沒什麼特別的,但這一臺明顯咖啡標示的售賣機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細細觀察,發現正在售賣的是韓國本土知名速溶咖啡品牌「Maxim」的咖啡。提到速溶咖啡這個詞,似乎會讓我比提到星巴克還要糾結,不管當今咖啡消費認知理念程度如何,速溶咖啡的絕對市場地位依然堅挺。我們不需要過分強調這中間緣由,只因「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又怎會在瞬間崩塌?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給予更多人品嘗到好咖啡的機會,但我們最無力的是去修正他人喜好與習慣。這註定是個漫長的「拉鋸戰」,但我相信結果一定是不言而喻的,或許再過幾年,又將開闢出新的咖啡風味領域,一波又一波的咖啡浪潮翻湧著,這也許就是事物的發展變化吧。
話扯遠了,Maxim咖啡應該算得上韓國本土的「明星品牌」,同樣也遠銷日本、中國等地,速溶咖啡的認可地位可絕對不遜色於雀巢。一批批的俊男靚女的韓國明星,紛紛為Maxim代言,也成為年輕人心中喜愛的品牌之一。
在韓國,咖啡業的發展是相當成熟,但人們對咖啡的追求程度卻不盡相同,發展成熟不意味著人人都追求精品咖啡,而是一種「飲咖習慣」,平均韓國人日均每人要消耗6杯以上咖啡,這中間不乏包括速溶咖啡。
某些飲咖之人,相較於口感或許更在乎要快速和方便,現而今生活節奏愈發加快,速溶的特性也就正中這些人的要求,就在這袋袋速溶咖啡的衝泡間,分分鐘就滿足了自己的欲望。
在這臺咖啡自動販售機上共計12種咖啡,從美式咖啡、加奶咖啡、加糖咖啡、摩卡、歐蕾咖啡等等,非常齊全,幾乎可以滿足你的全部需求。
每種速溶咖啡大概在300-400韓元,大體上就是1.8-2.4元人民幣一杯。在機器上還貼有信息標識,當中展示該機器編號、隸屬公司、聯繫方式以及機器對應的清潔檢查結果記錄等。
下方有紙幣和硬幣投放口,更貼心的是還有標註具體的水溫,好奇的我就也買來一杯品嘗一下,和大多數自動販賣機的操作步驟一致,投幣後選擇對應的出品,按下按鈕,即刻獲得一杯咖啡。
我選擇了一杯milk coffee,整個咖啡出品不足15秒,非常快速便捷,咖啡會在下方的投遞口,拉開投遞口就能看到一杯待取的咖啡已經製作好了。
咖啡並不是滿杯,也是擔心客人燙傷,所以大致八分滿左右,口感上比市面上普通速溶會更濃醇一些,也不會過甜,據說Maxim品牌的奶咖是採取咖啡和牛奶1:3的比例調製而成,想必咖啡豆絕大多數進口的是越南咖啡,在韓國本土進行加工成速溶。
每一隻紙杯上都印有「have a good time」,幾乎就是在等待地鐵的那一兩分鐘的間隙時間裡,就可以喝完這一小杯咖啡,旁邊有一個紙杯回收簍,可以直接放入。也許正是這杯速溶可以拯救這喧囂都市裡人們有點疲倦的狀態吧。
咖啡存在的價值並非是被人們貼有某種莫須有的社會階級意義標籤,而僅僅是為了滿足味蕾的歡愉與精神上的振奮,將一切回歸事物源本,那就不要再對我說,進出獨立咖啡館是多麼小資的生活,喝了速溶就相當的low,諸如此類的對話,我只能說還尚未領悟出生活的真諦吧。
如果你問我此行韓國咖啡之旅,最大的收穫和最喜愛的咖啡館是什麼?也許我會說,每一家咖啡館都有其獨道之處,而讓我最為感動和不斷翻湧著思考的,卻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臺咖啡自動販售機。在同樣的場景下,同樣的販售機,國內更多放置現榨果汁或常見飲料之外,又有怎樣的心智與消費基礎去放置一臺純咖啡販售機呢?在這裡,只有咖啡,而你會選擇接受嗎?
在未來,更多的人加入「飲咖一族」,更多的人逐漸意識到,咖啡風味與口感上也需要有要求時,速溶的優勢逐漸減弱,人們不再僅僅貪圖快速,就簡單粗暴的打發了自己,相反哪怕付出較長時間成本,但卻能滿足口感需求也便一切值得。這中間當然我也有拿身邊同事的真實經歷寫成分享案例,《從速溶到精品咖啡的蛻變之旅》一文中所提及的案例,也時刻深深的鼓舞著我。讓我更加堅定,咖啡本身的魅力依然會為停留在速溶世界的人們打開一扇窗,更深入的了解咖啡滋味,讓更多人領略到美麗而奇妙的真正咖啡世界。
(圖片來源網絡)
啡香之旅
go coffee trip
咖啡路上的傳道者
咖啡 | 自由 | 故事 |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