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986年9月,我上小學,學校在農村。
當時當地,民風彪悍。而那時的我,身體羸弱,「戰鬥力」低下而不自知。
為了防止我被別人欺負,父母特意囑咐一個堂哥陪我上學、陪我回家(當時的家長普遍沒有接送孩子的習慣和意識)。
開學沒幾天,班裡幾個男生已「霸氣外露」,他們在課間欺負別的同學,放學後又在路上圍堵別人。
他們沒有招惹過我,但我依然對他們充滿了「仇恨」。因為,我自幼被小人書裡的「俠義」薰陶,嫉惡如仇。
雖有「仇恨」,我和他們也算是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堂兄有事沒來上學,……
01 唐吉可德式的「行俠仗義」
那天放學,我和一個同村同學一起走出校門。
那群「小霸王」已堵在校外的一條小路上,那條小路是我們村學生回家的必經之路。
同行的同村同學小聲告訴我:這群傢伙要堵我們村的某某。
我與某某並無交情,但我對這群傢伙「仇恨已久」,聽了同學的話後,我竟然暴怒:他們還敢欺負我們村的?
我「大喝」一聲,衝向他們,……
按我童年時看的小人書裡的劇情,這個時候,他們應該抱頭鼠竄……
但是,小人書裡都是騙人的。
他們一擁而上,然後,一陣「亂戰」。
再後,他們跑了,我哭了……
我哭,並不是因為被打疼了,而是因為有種強烈的屈辱感和無力感:我竟然幹不翻幾個「壞人」?我做不了「英雄」了!
回到家裡,父母了解事情原委後哭笑不得:小人書真是害死人呀!
第二天,堂哥知道了此事,決意報復。
放學後,他找到那幾個男孩,威脅要打他們。
其中一個不識相,不服氣地說「我要告訴我哥」。我堂哥狠狠地打了他一拳,說「現在喊他過來!」
這個不識相的傢伙是唯一真正被揍的,而且他的哥哥後來也沒露面。
這件事大概發生在我讀小學一年級一兩個月之後,就這麼過去了。
堂哥為我強勢出頭,肯定威懾了班裡那些「小霸王」們,他們再也沒找過我的麻煩,當然,我再也沒幹涉過他們對別人的欺凌。
接下來的一兩年,「霸凌」事件沒發生在我身上過。但是,我卻親眼目睹過很多次激烈的霸凌、報復與反報復。
有「小霸王」欺負別的同學,被欺負的同學喊來一個「社會人」,直接把「小霸王」打得跪地求饒(真正的下跪,不是為了用這個成語);有小朋友喊來幫手復仇,卻又被「小霸王」喊來的幫手暴揍;「交戰」雙方都喊來幫手,「單挑」升級為「群毆」,小孩打架演變為成年人之間的毆鬥……
這種事情不是天天看到,但一周之內,幾乎總是可以看到一到兩次。
目睹多了,我「行俠仗義」的「英雄夢」也就徹底破碎了,也明白了明哲保身的重要。
尤其是在我看到那種激烈的報復與反報復時,我總是有點擔心自己會招惹到「靠山」更強大的「小霸王」,儘管堂哥信誓旦旦地告訴過我無需懼怕學校裡的任何人。
我堂哥的自信其實也源於我家族的「拳頭」。我們大家族男孩子多,就在那個校園裡,我有三個堂哥,一個叔叔,幫我打架的是最小的堂哥。
我有「靠山」,為人又低調,所以,在很長時間裡,我沒再與他人衝突過,直到我讀到三年級。
02 與一個高大留級生的衝突
三年級開學時,班裡多了幾個留級生。
其中一個,人高馬大,目測和我堂哥身高差不多。他很快在班裡「稱王」,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傢伙還總想招惹我。
課間活動時,他故意把別的同學往我身上推(他自己不接觸我),有時還挑釁地對我說「你覺得沒人敢惹你嗎?我敢!」
我會用很強硬語言回擊他,沒有太示弱。不過,我打心底裡也不想與他發生衝突。
我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贏他。而且,我還知道他的兩個哥哥在學校是出了名的「賴孩子」,我不想讓堂哥因為我出頭而被為難。
我和這個高大留級生的低烈度衝突持續了大概一兩個月。
一兩個月後的一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沒出現(在我這個管理混亂的母校,這是常有的事),我們就在校園裡瘋玩。
我和我的朋友們在校園裡的一個路邊玩,這個傢伙突然走到我身邊,把幾顆蒼耳子摁在我的頭上,然後,洋洋自得地走了。
我很生氣,大聲問候他全家的女性。老實說,我想這樣罵罵他也就算了,我依然不想和他爆發更大衝突。
但是,人賤有天收。活該這個傢伙倒黴,我堂哥正好經過這裡(我堂哥不愛學習,估計是在逃課)。
看到我罵罵咧咧,我堂哥就問我怎麼了,我如實相告。
堂哥追上他,直接就是一陣拳打腳踢。那個傢伙沒還手,只是大聲喊「就知道欺負小孩,有啥本事?」
我記得我堂哥還停了一下,說「你小嗎?你和我一樣高,你可以和我對打呀!你打我弟弟才是欺負小孩!」
說完,繼續揍他,那個傢伙一直沒還手。
當時,我很奇怪,他在班上那麼囂張,這個時候怎麼不敢反抗?
後來,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懦弱的賤人:他們只敢欺負弱小,卻不敢面對勢均力敵的挑戰。
這個事情發生後,我有點擔心他那兩個哥哥會找我們反報復。畢竟,報復、反報復的事在這個校園裡太常見了。不過,我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從此之後,那個傢伙再也沒挑釁過我。
03 與「校園欺凌」相關的其它記憶
即便是現在,我仍然覺得我的小學校園幾乎可以用「狼煙四起」形容。
學校內部,一些好鬥的學生結成團夥,或相互攻擊,或欺凌他人;而一些社會青年也時不時地衝進校園,毆打學生(儘管有些毆打也確實大快人心)……
而且,糟糕的是,當時似乎根本沒個說理的地方和途徑。
在當時當地的氛圍和民風中,校園裡一旦發生了學生間的「欺凌」事件,家長們除了以暴制暴,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這就苦了那些家庭男丁不旺或戰鬥力不強的孩子。他們被欺負後,只能忍耐,這又讓欺負他們的「小霸王」們更肆無忌憚。
我小學時有個玩伴,有次說他好羨慕我。我以為他羨慕我優秀的學業成績,沒想到,他說「我好羨慕你有那麼多可以保護你的哥哥。」
他的父親本身是獨子,又只有他一個兒子(四個女兒)。在家裡,他備受寵愛;在學校,被欺負了,卻沒人幫他打架……
其實,不僅僅是我那個玩伴,就連玩伴的父親其實也是鄉鄰們欺負的目標(因為他父親也沒有可以互相依仗的兄弟)。
沒有說理的地方,只能用拳頭解決問題,這事實上也是當時農村人「重男輕女」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一點現在已經有了很大改變。
回到我對小學時光的回憶,我覺得我算是幸運的,在家族的強力保護下,身體羸弱的我在小學並未被真正欺負過。
儘管我沒被真正欺負過,但我仍然經歷過很多的不快甚至痛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小學二年級時,曾接二連三地被隔壁班一個男生挑釁。
那個男生的家族裡盛產流氓,他父親、哥哥好像都住過監獄,我不想招惹這種家庭出來的人。對他的挑釁,我基本上都忍了,沒告訴過我的堂哥們。所幸,這個畜生後來轉學了。
我說他是畜生,當然不是僅僅因為他挑釁過我。而是因為,這個畜生後來真的做出了傷天害理的壞事,他在讀四五年級時強姦了他們同村的一個女生。
而且,這個畜生也不是讓我痛苦的唯一源頭。
很多人會懷念自己的小學時光,我偶爾也懷念過那時遇到的幾段美好的同窗之誼、師生之情,但是,我一點都不想回到那個「狼煙四起」的校園。
04 一些思考
很多年後,在我一次回老家的路上,我不遠不近地看到了曾經就讀的小學。
學校校門、圍牆似乎都還是從前的模樣,一下子勾起了我很多的回憶。我有點想進去看看,隨即又決定離開:我出來了,不想再回去了。
三十多年過去了,農村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年輕人大都要外出打工賺錢,應該不會再去小學校園稱王稱霸了;農村的法制也有了長足進步,現在的農村人也有了講道理的地方和途徑,也不再那麼崇尚拳頭了……
「校園霸凌」比三十年前應該要少一些,不過也遠遠沒有消失……
不僅是農村,城市裡的「校園霸凌」問題也依然不容小覷。
如何解決?這是個社會難題。
我總覺得法制建設是最關鍵的一環,法律應該保護未成年人,但也不應庇護那些有惡意、有惡行的未成年人。
我總覺得,那個挑釁過我(這一點不重要)、後來又強姦女生的小畜生就應該被嚴懲。但遺憾的是,法律卻在事實上保護了這個畜生。他長大後,不出意外地成了遠近聞名的惡棍。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的有識之士也在呼籲修繕和完善我們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的法制建設也一直在進步,相信法律終將成為我們保護未成年人的堅強後盾。
解決「校園霸凌」問題,依然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和推動。
幾天前,無意間看了幾則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與舊聞,回想起很多往事,簡單記錄一下。對於「校園霸凌」,我思考過,不過心得不多。若您有好辦法,不妨交流一下。